查看原文
其他

​【征文选登】实施产才融合“江阴模式”

中国人才杂志社 大国人才 2024-05-08




在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中国人才杂志社、“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举办了“人才工作四个面向的生动实践”征文活动,展现各地区各部门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的奋进风采。欢迎关注,欢迎来稿。


来稿选登13:

实施产才融合“江阴模式”

打造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冯海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思想,以产业与人才的深度融合、企业与人才的有机结合、创新与人才的全面契合、服务与人才的高效整合,打造“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产才融合新格局。


01

实施飞地孵化

扩展产才融合“覆盖面”


探索实施“飞地引才”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建立一批异地孵化器,借智借力借势发展,实现科技研发和技术攻关在外地,项目落地和投产量化在江阴的引才新路径。


瞄准国内一线发达城市优质创资源,率先在上海、深圳建立人才科创飞地,孵化成熟后,引导人才、技术、项目优先在江阴产业化落地,有效降低企业对接科创资源的成本。


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需求为导向,在欧美发达国家建立飞地孵化器,导入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金融、顶尖人才等资源。比如,中瑞海外生物医药孵化器是江苏省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家生物医药孵化器,由江阴中瑞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于2018年6月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合作建立,稳定运行3年多以来,已引进海外高端项目10个,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3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3项、日本发明专利3项、欧洲发明专利1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项,2021年完成销售收入4480万元。


02

打造诺奖板块

抢占产才融合“制高点”


主动对标全球创新体系,精准把握人才需求,积极构建诺贝尔奖得主合作发展平台,以接轨国际的“创新生态”,集聚“高精尖缺”人才。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门槛高、成长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等特点,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政策,以集成联动的政策给予诺贝尔奖得主等顶尖团队最高1亿元的资金扶持,助推海外顶尖人才与本地民营企业强强联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目前,已成功引进8位诺贝尔奖得主、建立7家诺贝尔奖得主研究院,形成县域城市独树一帜的“诺奖板块”。江苏普莱医药通过建立诺奖得主研究院,快速突破多肽研发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例进入临床的多肽抗感染创新药,入选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


03

深化院企对接

构建产才融合“大平台”


优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健全完善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众创空间为主体的创新平台体系,实现科技、人才与产业的无缝对接。


大力支持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知名企业在江阴创办新型研发机构,引导本地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高端创新平台,并加快向省级、国家级研发机构攀升,以更高层次平台吸引更高层次人才。


目前,全市拥有博士后工作站58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93家、外国专家工作室61家,建成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350余个。其中,与武汉大学合作成立江阴市武汉大学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合作建立江阴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霞客实验室等一系列高端研发平台也在规划或建设中。


04

运营人才市场

增加产才融合“活跃度”


中国国际人才市场江阴市场作为中国国际人才市场设在县级市的唯一分支机构,2018年7月开始实体化运行,先后吸引美国硅谷PNP、英国剑桥中国创新中心、上海和伍制造营等14家行业标杆机构入驻,着力打造集人才项目资本精准对接、企业转型升级国际化服务、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等三大平台服务于一体的“江阴国际人才港”,精准对接全市产业集群壮大、企业转型升级、园区集聚人才的需求。依托入驻的专业服务机构,市场定期举办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技术攻关供需对接、科技沙龙、金融路演等活动,建成包含650余个项目的国内外优秀项目库,成功签约海高人才项目98个。


区域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江阴市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强大动能,也进一步深化了产才融合发展的规律认识。


必须注重调动企业家的积极性,把思想破冰和发展转型结合起来。企业家是壮大企业规模,发展实体经济的灵魂。企业家树立什么样的人才理念,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加快推进产才融合,必须着力提升企业人才意识,多路径帮助企业更新观念、把握形势,接受先进理念的熏陶,打造一支具有宽广知识面、国际化视野、卓越领导力的企业家队伍,全面激发企业引才热情。


必须注重项目化推进,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产才融合,必须树立“项目为王”导向,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联动,扩充人才科创项目储备,坚持以项目引才、以项目引项目、为项目揽才,深化人才与产业、人才与项目有机结合,实现产业、人才资源共融共享。


必须注重扬长补短,把走出去与引进来更好地结合起来。发展科创飞地,是新经济浪潮下中小城市实现借脑借力的重要方式。加快推进产才融合,必须立产业发展之需,积极搭科创飞地之台,引导和支持广大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更好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委组织部)



2022年中国人才杂志社两项征文活动火热进行中
详情请戳↓↓↓【征文】2022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新闻摄影暨短视频比赛征稿启事
【征文】人才工作“四个面向”的生动实践征文启事


往期回顾

1. 广东湛江:推动人才“上山下乡” 助力乡村振兴

2. 抓“供求”打造引才闭环

3. 服务国家战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4. 人才工作要用好“加、减、乘、除”

5. 河南西峡:聚焦百亿产业集群引育人才

6. 实施“三项工程” 打造新兴产业“人才雁阵”

7. 依托产业研究院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8. “三个转变”打造最优人才“栖息地”

9. 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建设区域人才小高地

10.“揭榜挂帅”仍需“添把火”

11.畅通技能人才成长“三关”

12.江西共青城:人才集团聚起才智“金种子”



编辑:肖潇 牛睿彬

投稿邮箱:zgrc18@163.com


温馨提示:点击“大国人才”公众号首页左下角“杂志官网”,可跳转至中国人才杂志网站(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中国人才杂志频道),查看杂志内容、征文活动、订阅办法、杂志动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