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征文选登】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陈钰栩 群言杂志 2022-07-27


乡愁是余光中的诗,是罗大佑的歌,是游子的梦。现代社会,离开故土,在异乡学习、工作直至安家已成常态,故乡在渐行渐远中变得面目模糊。然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乡土如何变化,人们对故乡的牵挂、怀念不变,乡愁仍在。




在我的心里,有一个地方念念难忘,那就是故乡。我想每一个外出的游子,每一个出嫁的女儿,内心都有一份乡愁。那个生养我们的地方,根植于心灵深处,融入血液,让我们一直魂牵梦萦。


想起以前外出打工,每逢过节,我就算晕车吐得胆汁都出来了,也一定要回家,因为我知道奶奶在家里等着我,我不回去,她会落寞伤心的;而过节时,在异乡漂泊的我,没有吃到奶奶做的饭菜,便会觉得失去节日的气氛而郁郁寡欢。因此,虽然每次的假期很短,我却一直乐此不疲地坚持回家。那时,有家人在的地方,便是我的乡愁。


自从奶奶走了以后,我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找不到回家的动力,虽然我也惦念姑妈、叔父们。现在,有了两个孩子的牵绊,我回家乡的次数越来越少,但还是坚持每年都回去,看看村庄,摸摸老屋,和亲人叙旧,感觉非常温馨。这时,乡愁也许就是一种怀念。


小时候的我虽然不大懂事,却已经有很深的家乡情结。我并不是一个从小就非常有主见的孩子,但是,当妈妈要带着我改嫁他乡的时候,年仅13岁的我坚决不肯。我理解妈妈的艰难和选择,但离开熟悉的家乡,离开从小疼爱我的奶奶,对我无异于天塌下来了。我立意坚决,母亲很无奈地威逼利诱,甚至打我,我也咬牙坚决不同意。从此,我选择留在家乡,却永远失去了母亲。


但是,我一直不曾后悔过,与其跟随母亲飘零如浮萍,寄人篱下,我宁愿和奶奶相依为命地守在家乡。那些年少的时光,我在故乡温暖的摇篮里快乐地成长,虽然生活艰辛贫苦,回忆起来却仍那么暖心。


好不容易盼来了暑假,我赶紧带上女儿回到故乡,让她感受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还没到村口,远远便看到连绵的山峦和安静的村庄,一切似无变化,仿佛我还是童年的我,眼前又出现那个瘦弱的小姑娘在村里奔跑的样子。






远远望去,蜿蜒的群山碧绿葱茏,草木茂盛,但我知道,那些山林早已经没人打理,到处荆棘丛生,荒草萋萋,俨然变成了一座座荒山。我的父亲就埋在那座山头,我却只能在山脚下静静地仰望着他,想念着他。


多年以来,家乡逐渐改变了容颜,老屋渐渐破败,到处残垣断壁,那里有过或幸福或悲伤的故事,但岁月已将它们远远地封存在时光隧道里,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村民纷纷搬进新房,有的甚至举家迁到城里安家,老房子慢慢变成了空巢,如迟暮的古稀老人,在风雨中飘摇、坍塌。


现在看这些老房子总是令我不禁感慨,原来我们住过的地方竟是这么矮小,为何每一次看到村里的马路,每一次都感觉它在变小呢?小时候,每当大雨过后,积水的马路常常让我害怕,因为总觉得它像一条小河,无法跨越。现在才知道,原来小时候眼里的大路,其实也就两三米宽而已。


村里已经看不到炊烟袅袅,听不到牛儿哞哞,只有小鸡和小狗各自觅食,常住的村民越来越少了。路上遇见一些老人,非常面熟,竟一时想不出如何称呼;在村里玩耍的小孩好奇地打量着我,我也认真地端详一番,却互不认识,真应了那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株株可爱的狗尾巴草,在池塘边随风飘荡,摇曳多姿,无虑无愁;紫色的牵牛花俏丽盛开,装点着夏天的色彩,偶尔有车驶过,但并不喧嚣。村子是那么恬静安详,它静默不语地迎接我,而我则万千感慨地走进它的怀抱。


晚上我带着女儿在村里散步,山村的夜晚是安静而幽黑的,只有几盏昏暗的路灯,看不到月亮斜挂柳梢头,却有满天的星星在闪烁,如同钻石般点缀了整个夜空,璀璨明亮,有我们在城市看不到的光亮和美丽。女儿说:“妈妈,这里的星星真漂亮啊!”我跟女儿说:“这才是星星该有的样子,它们一直是这么闪亮的,如果想和星星说话,我们一定要到乡村来,因为这里离星星最近。” 


入夜,我静静地躺在故乡的怀里,安然入梦。“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我们始终走不出故乡手中的丝线,因为那是剪不断的乡愁。



原载《群言》2019年第10期




更多精彩文章

《群言》2020年第8期目录

欧阳军:渠江舀鱼

曹景常:我的城市有一条河

张久升:斯凉之地,清心小城

周云龙:老街的“热胀冷缩”

陆克寒:有个小镇名叫“后周”

“我为家乡画张像”征文获奖名单

你可发现那生活中的诗意?

焦尚意:记录·变迁
雍繁星:“吃货”时代

巩育华:时代中的女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