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读者丨马健: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要不要“回家”?
检索最具启发性的艺术新闻
聚焦改变生活的艺术实践
每周一位艺术圈KOL私人导览
专栏作家,资深评论家,文化经济学者。
第三九期
主播
马健
11月中旬发生的两件事儿——盗墓题材电影《长安道》上映和圆明园马首铜像重回圆明园,让我再一次关注到文物流失的话题。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中国文物”就一定属于中国并且应该“回家”。因为“中国文物”和“中国的文物”是必须严加区分的两个概念。前者是“产地”的概念(类似于“Made in China”),后者是“产权”的概念。因此,并非所有“中国文物”都是“中国的文物”。但很多人往往混淆了这一点,误以为只要是“中国文物”就都属于中国并且应该“回家”,尤其是那些蕴涵某些特殊意义的文物。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文物要不要都“回家”?如果要“回家”,应该如何回家?
文物回归的途径无外乎追索、捐赠和回购。从回归成本的角度来看,追索是“看得见的成本”最低的回归途径。但问题是,近百年来,不少流失文物已经在海外经过了多次合意并且合法的交易。即使最初来路不明,也早已被顺利“洗白”。即使“溯及既往”,很多流失文物也早已超过了50年的追索时效期。直接追索,谈何容易?文物捐赠的偶然性因素太强,是不可复制的文物回归模式。相比之下,回购应该算是最具可操作性但成本高昂且不断上涨的文物回归途径。例如,澳门赌王何鸿燊11月刚刚捐赠国家文物局的马首铜像,就是在2007年花884万美元购得的。而圆明园马首铜像的价格之所以能从1985年的1500美元疯涨到2007年的884万美元,同媒体的广泛报道、公众的密切关注以及来自中国藏家的“瓷器爱国主义”热情,显然密不可分。而高价回购显然并非流失文物回归的良策。
对此,我有五条建议:
第一,中国政府加大文物普查和文物登记工作力度,摸清国内的文物家底,建立系统的中国文物鉴证备案档案,为讨还追索时效期内的非法流失文物提供强大的数据库和完整的证据库。
第二,中国政府出台针对流失文物回购的管制措施,不鼓励中国藏家回购流失文物,抑制来自中国的市场需求。该措施看似不利于文物回归,实际效果则有助于低成本回归。
第三,中国藏家成立统一参与海外文物回购的组织,通过退出补偿或合谋竞价等方式,将中国藏家间的竞争矛盾内部化,避免中国藏家在国际市场上竞相抬价。
第四,中国媒体签订不报道流失文物新闻的自律公约,中国媒体主动回避关于流失文物交易的任何新闻和广告。事实上,媒体的不关注就是对流失文物回归的最有力支持。
第五,调整“瓷器爱国主义”心态,以分散收藏从而降低损毁风险的良好心态,充分发挥由于历史原因而散落于全球各地的中国文物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桥梁的积极功能。
一周览读
澳门赌王何鸿燊6910万购马首铜像捐赠圆明园
识别二维码延展阅读:环球人物☝
点评:媒体关于圆明园兽首铜像的很多报道将兽首铜像与爱国热情联系在了一起,夹杂了太多的民族情绪,夸大了兽首铜像的实际价值。事实上,只要媒体关注和报道圆明园兽首铜像交易事件。无论这些报道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就其实际效果而言,都相当于免费广告,是在为交易“造势”。媒体的这类报道在客观上推动了非法流失文物价格的大幅度攀升,并且大大增加了流失文物回归的难度。媒体不要过多地关注非法流失文物的交易,尽量不要报道或转载关于非法流失文物交易的新闻,其实更有助于非法流失文物的回归,至少是低成本回归。
当灾难来临时,艺术能有多脆弱
识别二维码延展阅读:绝对艺术☝
点评:五年前,我在《中国文化报》发表过一篇题为《为“既收也卖”正名刻不容缓》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观点——从收藏史的角度来看,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公家收藏所面临的集中性风险可谓非常之大,私人收藏所发挥的风险分散作用则不容小觑。假设这些收藏品分散在各地保管而非集中于一处收藏,显然更容易躲过这些大劫大难。
常玉3亿元新纪录诞生
识别二维码延展阅读: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点评:《五裸女》是常玉尺幅最大,人物数量最多的裸女油画,也是他目前最贵的油画,但并非他的最好油画。非常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市场还在依尺幅和数量(人数、马数、虾数),而不是依作品本身的质量来“定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希望有朝一日,藏家不要再以买布的思维买画。
基弗、吕佩尔茨、格拉夫352件作品在中国失踪,总估价24亿!
识别二维码延展阅读:墙报 ☝
点评:抛开“在中国失踪”、“总估价24亿”这些关键词,我更感兴趣的反倒是“以展促销”的巡展式销售模式与公益性美术馆的背书效应,以及没有得到基弗认可和支持的《基弗在中国》大展的艺术伦理学问题。
文脉:中国现代艺术传承和演变作品展
识别二维码延展阅读:ArtAlpha艺术阿尔法 ☝
点评:这个展览(准预展)的作品都是2019年保利秋拍精选出来的作品。以如此学术性的立意和淡化商业性的形式来探寻中国20世纪现代艺术流变的脉络,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好的创意和尝试!
点击图片延展阅读:墙报☝
点评:从经验来看,好的艺术园区几乎都不是“打造”出来的。艺术生态环境的形成殊为不宜,对于那些自生自发的艺术园区,职能部门还是应该多一点儿包容。因为“推倒”容易,“重建”真难!
识别二维码延展阅读: 艺厘米ArtCM☝
点评:中国的艺博会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不好办。新时代的艺博会需要在企业文化、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迅速缩小同老对手——拍卖行和新对手——艺术电商的差距,更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互联网、大数据和高清图像数字等新挑战,逐步建立起以云计算为基础,以移动终端应用为核心,以感知互动体验为特征的“智慧艺博会”架构,才可能有效应对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生活方式的挑战。
千万不要在广州开画廊
识别二维码延展阅读:打边炉DBL☝
点评:我对传统画廊的未来比较悲观。纵观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史,古代的画家大都是自己挂单自己卖画。画廊在中国缺乏健康成长的土壤,基本上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状态。尤其是,在中国,字画还承载了人际交往的重要功能。所以,独家代理制画廊想要完全堵死画家私下交易这条路,真的困难重重。画廊辛苦经营的结果往往是“为人做嫁衣”后的“孔雀东南飞”。
鸣谢
环球人物 / 绝对艺术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 墙报
艺厘米ArtCM / 打边炉DBL
出品人 / 马继东
主编 / 尹菱
——
责编 / 伊墨
编辑 / 阿爽、雯霖、瑛子
实习编辑 / 贾增烨
实习设计/ 芷君
——
特约撰稿人
黄辉 叶清
黄梅 (欧洲驻地)
——
监制 / 舒剑
首席运营 / 李海虹
——
官方网站 www.artpower100.com
栏目合作/ 项目咨询 media@artpower100.com
感谢留言、转发,点击“在看”
往期回顾
第38期丨夏季风:最残忍的11月,谁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第一城?
第37期丨耿朔:关于未知世界,你选择回头看懂文物OR踮脚眺望未来?
第36期丨李占军:科学的艺术实践未来必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美学革命
第35期丨周文昭:未来不定,2020香港巴赛尔还能被看好吗?
第34期丨叶清:在人人可以表达艺术的今天,艺术的未来在哪里?
第33期丨孙玉洁:心随“福流”,未来的世界就是你自己
第32期丨周融荣:未来不是狂想!个体实践和经济活动永远比艺术史发展得更快
第31期丨王静:身处“视觉狂热”的漩涡,你准备好下坠了吗?
第30期丨汪莎:知识付费浪潮中,哪里是我们未来的渡口
第29期丨高登科:在元空间里遇见未来的艺术
第28期丨张冰:摄影180年,在中国的推动依然任重道远
第27期丨陈柯伊:美成在久,博物馆教育的有“智”表达
第26期 丨房方:“夏打盹”之后躁动的艺术圈
第25期 丨黄梅:艺术,生于偏见之外,聚焦全球女性主义与LGBTIQ月
第24期丨 陈彦如:如果艺术家成为人机合体的赛博格
第23期丨梁爽:艺术作为打造区域文化新IP的有效趋势
第22期丨林明杰:我特别感谢让我得以安心画画和写作的人以及这个自由的时代
第21期丨巩剑:谢了!!你们这些“不安分”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吖
第20期丨刘霞:你不知道的798艺术区商业鄙视链
第19期丨马继东:硬科学是否会缺席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
第18期 |谢尚晋:美育金矿正激活中国艺术市场暑假档
第17期丨韩涧明:苏富比被法国人买走了,这事有多大
第16期丨李健亚:中国参与全球艺术话语和体统的野心有待时日
第13期丨齐超:市场最残酷,市场最公平
第12期丨朱小钧 :在公众号即将”烂尾“的时代,我们如何选择阅读
重磅新闻 | 隋建国出任2019年度ART POWER 100
轮值主席(附独家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