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访谈+Offers季 | GSD, UCB, UCL, UMich, UIUC....的全奖博士申请经历分享
学员介绍
Self-introduction
J同学
国内211建筑学本科
美国Top30 建筑学硕士
GPA:3.88/4(硕士),3.37/4(本科)
IELTS:7.0,TOEFL:96,GRE:320+4.0
论文发表:一篇国际会议,一篇国际期刊
推荐信:硕士本校教授+TechArt博士导师
录取结果
Application Results
申请 & TechArt课程经历
Application & TechArt Courses Experience
2019.4 研究小组课,“人工智能与建筑设计”,产出国际会议论文
TechArt N.J. 导师(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博士)
2019.6 一对一科研,“形态与算法”,产出国际期刊论文
TechArt F.P. 导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2019. 8 开始准备文书和套磁
TechArt N.J. 导师(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博士)
2019.10 完成全部套磁
2019. 11 完成所有申请材料的准备
2019. 11 投递申请资料
2020. 1 陆续收到面试
2020. 2 陆续收到Offer
经验分享
Experience Sharing
Q1. “是什么让你决定申请建筑学博士?”
我的本科是在国内一所普通的以设计为主的高校,建筑设计在我看来是一门玄学,但我始终坚持把建筑设计当成是一门有理有据的科学,因此我度过了十分悲惨的本科时光。在美国读硕士期间,我接触到了和国内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我上了一些以研究为导向的选修课,对我影响非常大。在这里,我真正意识到建筑设计的逻辑,科学的设计方法,还有研究素养。这激发了我继续攻读博士的信念。
可是碍于起步较晚,硕士时间有限,第一年我草草DIY了文书,也没有套磁就提交了申请,结果全部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录取。不甘心的我开始认真准备第二年的博士申请,有幸通过朋友认识到了TechArt的导师。一番交流过后,我意识到自己还欠缺很多科研经验,也没有成型的科研论文,这是最大的问题。我首先和老师尝试做了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产出了一篇会议论文。之后通过N.J.老师的介绍认识了MIT的F.P.老师,完成了第二个科研项目。最终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今年的博士申请,也顺利申请到了想去的学校。
Q2. “什么因素影响了你的博士选题?”
本着对数字设计的兴趣,我的首个科研项目对我博士选题影响很大。我和N.J.导师一起讨论了人工智能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尝试了将神经网络用于生产建筑方案。在这个课题中,我认识到人工智能研究是建筑设计的未来,是值得我付出努力的方向。而之后在选校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教授都有招收人工智能相关背景的博士生,这更坚定了我选择人工智能方向作为我的博士课题。
Q3. “参加科研项目对你有什么帮助?”
和N.J.导师的科研,一是帮助我产出了学术论文,对之后的申请有很大的加分,二是让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坚定了读博的信念。和F.P.老师的科研,补足了我欠缺的计算机知识,也带领我发表了人生第一篇期刊文章。总的来说,能申请到博士学位,得益于两位TechArt导师的不懈努力和帮助。
Q4. “在博士申请的套磁过程中有什么经验?”
这里特别感谢两位老师对我的内推。套磁之前,导师们先私下邮件联系了几位教授,推荐了我,然后我再发送正式的套磁邮件,得到了所有教授的积极回复。另外,套磁的时候可以发送非正式的材料给教授,比如长篇的research proposal,这样不受申请提交时候的页数限制。
套磁的过程也很有趣,教授会指出研究计划的不足点,还有他希望看到的一些补充说明,这样可以根据每个教授的喜好修改研究计划。相比于第一年的盲目申请,第二年在套磁的基础上修改材料,每个学校提交的材料有区分,这样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
Q5. “申请材料的准备上要如何取舍?”
有了套磁的经验,在准备正式的申请材料上就比较顺利。以前一直以为96的托福分数太低了,可是套磁的时候没有教授提到托福成绩,所以我就放心不再刷分了。作品集用的是申请硕士时候的,没有改动,套磁中教授也没有提到作品集,这一点我比较惊讶。最重要的还是research proposal和writing sample的准备,特别是research proposal,教授们围绕研究计划提出了很多意见和质疑,比如课题的创新性,学科贡献,预计完成课题的时间计划,给研究室带来的贡献等等。每个教授的关注点都有所区别,投其所好的准备材料才能被看中。
Q6. “博士面试是一个怎样的体验?”
面试的过程有紧张的也有放松的。有些学校比如UMich,面试非常正式,五位教授在会议室里依次坐开轮番轰炸,不仅会问专业上的知识,还会问未来的发展计划。有些学校比如UCB就相对轻松,可能是套磁和导师事先联系过的关系,面试的两位教授都很和蔼,更多是在介绍UCB的资源和旧金山的生活。大多数面试的教授都是套磁时候的教授,互相都已经了解,面试起来也不慌不忙。
Q7. “对于想要学习参数化与人工智能方向的同学,有什么分享的经验之谈?”
关于这点的想法,我可能会有些绝对。我觉得人工智能取代建筑师只是时间问题。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开发人工智能取缔建筑师日常的繁复工作,可以在学科意义上真正带来一些改进。人工智能无疑会一直是未来的热点方向,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关于更多过往学员成果案例与课程详情,欢迎在文章最后联系TechArt学术顾问,一起交流。
TechArt将继续分享最前沿的建筑艺术类的学术知识与优质的海外科研资源,为热爱学术的小伙伴们提供满满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