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城记 | 你家的豆腐脑“可盐可甜”吗?

王雨禾 小南时光 2022-06-07


你家的豆腐脑“可盐可甜”吗?


在一位朋友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去北方千万不要尝试加卤水的豆腐脑”之后,我的大脑把豆腐脑的口味分为两种——沿北纬38°秦岭淮河分界,以北为咸以南为甜。但是,在军训期间的一次早餐交流大会后,我发现单纯地把豆腐脑定义为一个“可盐可甜”的选手,实在低估了它的多样性。至此,我真正开始对这个常年驻扎在早点铺子里深藏不露的小透明,以及它背后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产生兴趣。



先把目光移到疆域辽阔的北方,来到内蒙古。这里的气候乖巧极了——夏天严格执行南北普遍高温,冬天绝对不少冷一秒。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更为了抵御寒冷,久而久之,人们对盐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情愫,豆腐脑也理所当然偏咸了。也许是白花花的看起来不太有食欲,人们还会加入北方标志性的韭菜花,葱末,辣椒油等。高高的纬度影响了食材的种类,但并不影响人们过着多姿多彩的日子。


然后,在天津卫乘艘小船一路南下,靠岸江浙。来到南京。作为一个红遍大江南北的全能型选手,豆腐脑全国各地都有。但是南京的豆腐脑十分独特,也叫豆腐涝。南京的豆腐涝佐料比较多,一般都有虾米、榨菜、木耳、葱花、辣油、香油等十多种佐料,颜色丰富好看,口味更是集中了香、鲜、咸淡等,吃起来有滋有味。



六朝岁月留给这座城市的除了沉淀的历史,还有口味的变迁。随南朝而来的北方人,也带来了北方食物的烹饪方法与饮食习惯。口味随人们定居下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逐渐融进江南的山水间。这座城是包容的,她已看惯王朝更替,风起云散,难道容不下一群背井离乡,南下的游子吗?


溯江而上,驶进水路宽阔,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来到武汉。在这座以“过早”而闻名的城市里,豆腐脑的口味由咸转甜,由丰富好看变得朴素有余。如果说,其它干点是戏台上开嗓的名角儿,那么加了白砂糖的豆腐脑,就是一旁技艺一流的乐师,一唱一和,拉开清晨的大幕。豆腐顺滑清甜的口感中和芝麻酱的浓郁与卤水的微辣,缓解面窝和鸡冠角的油腻感,实属老少皆宜的早点上品。


从码头发展而来的武汉,她的早餐保留了“码头”的一面。“九省通衢”的人设屹立不倒多年着实是有原因的。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码头上船来船往,货运繁忙。昔日赶着上工的码头工人们吃早餐的时间少而宝贵,后台排队等着上桌的面食们都只有油炸和淋酱的份儿,当然不会给豆腐脑整理妆发的时间了。大勺子舀起,白糖撒上,确保生图能打,口感不寡淡就上场了。 时过境迁,这里早已从一个小码头变成大城市,豆腐脑的经典素颜却一直传承下来。


前方多山地急流,请谨慎驾驶,抵达川渝。来到重庆。天府之国的潮湿多雨造就了这里的人们无辣不欢的习惯。方才不施粉黛的豆腐脑在也毫无疑问地融入轰轰烈烈的辣椒红。在明艳诱人的同时有着独特的味觉体验,让游人一见钟情。就像重庆,第一眼是华丽炫目的千厮门大桥和洪崖洞;可停留几日,便又发现中山四路,鹅岭二厂是另一番模样。



口味的讨论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并没有衡量的标准,更没有准确的答案。不好吃的食物都是相似的,好吃的食物则各有各的长处。毕竟不同地方有特色小吃并不稀奇,不同地方对同一食材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透过这一微小而普遍的现象,窥探一方水土上那一方人生活的缩影。这或许,也是读城的一种方式吧。


图源 | 南京美食、养心禅、重庆吃喝玩乐排行榜、木浮生微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或许你还喜欢:

读城记 · 绍兴 | 一碟茴香豆,撞见迅哥儿的鲁镇

读城记 · 北京 | 邂逅有灵魂的秋天

读城记 | 到汕头吃粥去

读城记 | 共和国 · 城市记忆

读城记·舟山 | 听说你也喜欢海

读城记 | 遵彼乌镇,遁其条枚

读城记 | 北京·四合院

读城记 | 苏姑城西

读城记 · 丽江 | 风韵逐次亮起

读城记 · 西安 | 不朽之都

读城记 | 外滩漫游者


朗读,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份安静雅致

若你有好文推荐,想让我们的主播为您朗读,欢迎投稿到:

nju_xnsg@163.com




邢前雯怡

  『小南时光』主播


 



南京大学2018级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本科生



责编 | 童天语

文字 | 王雨禾

美编 | 龙禹圻

剪辑 | 张智煜

指导 | 逸

南京大学出版社南大悦读项目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