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JACS:吡啶共轭柱芳烃 - 从蓝色荧光分子晶体到红光发射配位纳米晶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有机发光晶体材料,包括有机分子晶体和金属-有机配位晶体,在信息存储,有机光电材料,照明展示,传感检测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以其高度有序的结构特征和结构-性质关系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自下而上的超分子组装是构筑发光晶体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通过单一的超分子构筑基元同时得到发光分子晶体和金属-有机配位晶体还尚未实现。近日,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利用一种吡啶共轭柱芳烃分子,同时构筑了蓝色荧光发射的有机分子晶体和红光发射的配位纳米晶(图1),充分研究了两种晶体材料的发光性能,并通过单晶分析和理论模拟等途径探究其结构-性质关系。该研究工作以标题为“Pyridine-Conjugated Pillar[5]arene: From Molecular Crystals of Blue Luminescence to Red-Emissive Coordination Nanocrystals”发表于《J. Am. Chem. Soc.》期刊,第一作者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娄馨月。
图 1. 吡啶共轭柱芳烃(P5bipy)分子结构以及通过晶体生长得到的蓝色荧光分子晶体,和通过Cu(I)配位得到的红光发射配位纳米晶。
研究发现,未经修饰的柱芳烃(MeP5)分子晶体在紫外光照射下仅在边缘处表现出微弱的紫色荧光,而吡啶共轭柱芳烃P5bipy则明显具有更强的荧光发射,更长的荧光寿命和更高的量子效率(图2)。这一显著的荧光增强不仅由于P5bipy分子的共轭结构,也来源于其分子晶体内部的排布方式(图3)。经过单晶分析,作者发现P5bipy分子在单晶中呈现交错的zigzag型排列,相邻分子间不存在p-p相互作用;此外,P5bipy分子两端的吡啶集团限制了柱芳烃大环的翻转,分子晶体内部存在pR和pS两种平面手性异构体,且二者以层层堆积的形式交替出现。上述独特的分子排布方式是导致P5bipy分子晶体荧光增强性质的另一重要因素。
图2. MeP5和P5bipy晶体光学显微镜照片(明场和365 nm照射下的暗场),二者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以及两种分子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计算结果。
图3. P5bipy的单晶结构分析。
与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利用P5bipy分子与Cu(I)进行配位,得到了透明的条状配位纳米晶结构Cu(I)-P5bipy(图4),并通过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确定了该纳米晶是晶格间距为0.28 nm的多晶结构。同时,作者还借助Materials Studio 7.0软件对组成Cu(I)-P5bipy纳米晶的组装体结构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纳米晶结构是由一维线性的配位组装体通过进一步堆积构成的(图5)。
图4. Cu(I)-P5bipy纳米晶的SEM图片,TEM图片,以及光学显微镜图片。
图5. Cu(I)-P5bipy纳米晶的HR-TEM图片,相对应的电子衍射图谱,以及通过Materials Studio 7.0获得的纳米晶结构模拟结果。
与分子晶体不同,纳米晶Cu(I)-P5bipy在常温下具有量子效率为24.86%,寿命长达7 ms的红光发射,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温度依赖性,低温条件下其寿命显著增长(图6),暗示该纳米晶发光的三线态本质,即磷光发射性质。此外,Cu(I)-P5bipy分散在不同溶剂中亦具有不同的发光颜色,表现出极佳的可控发光材料潜质。
图6. Cu(I)-P5bipy纳米晶的光学显微镜照片(明场和365 nm照射下的暗场),Cu(I)-P5bipy和P5bipy的光谱对比,以及Cu(I)-P5bipy寿命随温度变化趋势。
综上,该研究工作以一种简便的超分子组装方法同时实现了发光分子晶体和发光金属-有机配位晶体的构筑,充分探讨了二者的结构与发光性质之间的联系,为固态发光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871108)和吉林省省校共建项目-新材料专项(SXGJSF2017-3)等的资助。
相关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1c07006
相关进展
辽大熊英、吉大杨英威、武科大梁峰AFM:超分子大环为碳源的催化材料用于高效电解水制氢
吉大杨英威教授、秦建春教授团队Adv. Sci. 综述:环境友好型纳米平台在农作物质控,保护和营养方面的应用
吉林大学秦建春教授、杨英威教授团队《ACS AMI》: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载体和柱芳烃纳米阀门的超分子纳米平台用于真菌的防控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Mater.》:柱芳烃超分子开关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人工合成大环的非多孔自适应性晶体用于分子分离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基于大环芳烃的共轭大环聚合物用于高效选择性的二氧化碳捕获和碘吸附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NSR:双配体发光材料PHM:荧光增强,并可响应刺激而变色
吉大杨英威教授、汤钧教授团队ACS AMI:聚合物主体材料调控激基缔合物荧光发射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 Funct. Mater.》综述:功能材料用于选择性检测和分离汞离子的研究进展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dv.Mater.》:柱芳烃超分子开关
吉大杨英威教授课题组《Angew》综述:基于人工合成大环的非多孔自适应性晶体用于分子分离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Small综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和斜塔芳烃超分子开关双功能化的介孔硅纳米豌豆用于成像与刺激响应药物释放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Matter》综述:基于超分子纳米阀门的刺激响应性药物递送系统
吉大汤钧教授、杨英威教授《Adv. Mater.》:聚合物主体材料调控的高效聚集诱导发光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团队《Research》:具有强荧光发射、良好稳定性和阳离子选择性的二元超分子组装体系
天津理工大学高辉教授与吉大杨英威教授合作在超分子靶向抗菌方面取得新进展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J. Am. Chem. Soc.》:双子芳烃(Geminiarene)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Matter:基于柱芳烃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构筑和应用研究
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课题组:基于拓展型柱芳烃的超分子组装诱导荧光发射增强
武汉科大梁峰教授/西湖大学周南嘉研究员合作实现了微电子器件的多材料直写3D打印
化学与材料科学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chen@chemshow.cn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n@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