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团队6天连发 Angew/Nat. Commun.: 最新研究进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团队于2024年4月23日和4月18日分别以” The Role of the Molecular Encapsulation Effect in Stabilizing Hydrogen-Bond-Rich Gel-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 和"Electric-field-assisted proton coupling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 为题在 Angew 和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两篇最新研究论文。分别介绍如下:
Angew: 分子封装效应在稳定富氢键凝胶态金属锂电池中作用近日,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团队报道,在富氢键凝胶态电解质中添加氢键受体,可通过形成氢键分子界面互作用来调节活性氢原子的化学活性。表征结果表明,添加的氢键受体可以包裹活性氢原子,抑制锂金属的界面化学腐蚀,从而提高聚合物结构和界面的化学稳定性。利用这种策略,1.1 Ah LiNi0.8Co0.1Mn0.1O2/Li 金属软包电池实现了稳定循环,1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 96.3%。这种新方法为实现高度稳定的凝胶态 LMB 的原位聚合指明了一条可行之路。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00032
Nat. Commun.:电场助力析氧反应中的质子耦合
析氧反应(OER)作为生物和化学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诸如人工光合作用、电催化水分解和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OER的高能垒和缓慢的动力学反应限制了这些技术的效率。尽管模仿自然界中高效酶催化过程的合成催化剂已被广泛研究,但其效率仍不及生物体内的光系统II中的Mn4CaOx簇。
2024年4月18日,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晏梦雨研究员、帝国理工学院赵云龙副教授、牛津大学Shik Chi Edman Tsang(曾适之)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题为“Electric-field-assisted proton coupling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研究论文,武汉理工大学/牛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潘雪雷为论文第一作者,晏梦雨研究员、曾适之教授、赵云龙副教授、麦立强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以α-MnO2为模型催化剂,探索了通过外部电场调节质子耦合来增强OER的可能性。作者揭示了预平衡质子耦合氧化还原跃迁为OER提供了可调的能量分布,为通过新的“试剂”——外电场原位增强质子耦合铺平了道路。基于α-MnO2单纳米线器件,在1.7 V下,通过电压调控,OER电流密度增加4倍。
此外,用于水分解的原理验证外部电场辅助阴离子交换膜(AEM)电池显示电流密度34%的提升和净输出功率44.7 mW/cm²的增加。这些成果不仅增进了对OER中质子作用的理解,还为开发高效电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策略。
α-MnO2的结构特征是由阳离子组成的2×2隧道结构。除了K离子外,其他阳离子如质子或水合氢离子也可以容纳在α-MnO2的2×2隧道中。这些容纳的阳离子不仅能够稳定隧道结构并平衡电荷,而且有利于混合价态(Mn3+/Mn4+)和μ2-oxo位点的形成,使α-MnO2中(Mn-(μ-oxo)2-Mn)与Mn4CaOx中的MnIV-O-MnIII-HxO更相似。
原位光谱结果主要证明掺入的质子与伴随着Mn的氧化还原转变的共边[MnO6]八面体的结构演化耦合。DFT计算发现,di-μ-oxo的质子吸附是热力学自发的,而mono-μ-oxo位点是能量不利的情况,表明di-μ-oxo位点是Brønsted碱位点。
图1. α-MnO2的原子结构以及反应过程中α-MnO2结构演化的原位监测
为了定量研究质子反应过程,使用2 MeV 4He离子束对不同样品进行弹性反冲检测(ERD)和卢瑟福背散射光谱(RBS)分析,发现质子在高电势状态下被脱出,而在低电势状态下,质子嵌入晶格中,导致晶格质子浓度加倍。进一步利用原位XAS测试来分析质子参与反应的可逆性,发现在高电位和低电位之间切换时,吸收边位移是准可逆的,证明了Mn3+/4+的部分氧化还原转变。此外也发现Mn-Mnedge随着电位转换表现出更明显的可逆变化,进一步证明了质子与di-μ-oxo的耦合,同时也表明不可逆的结构变化可能会限制质子循环。
图2. α-MnO2反应过程中的质子表征
进一步测量了不同pH条件下的MnO2的析氧极化曲线,计算发现MnO2在碱性中表现出对氢离子的逆一阶依赖性,表明MnO2表面的析氧过程是一种解耦的质子电子转移反应,这也说明增加H+受体可以调节电子和质子耦合从而增强析氧反应。DFT结果发现析氧过程的能量分布由质子构型主导,保持晶格和表面质子的循环将有助于析氧反应热力学的适度吸附能。
基于以上发现,本工作构建了单根α-MnO2纳米线器件来精确测量电场调制的析氧反应。对1 M KOH水溶液中的α-MnO2纳米线施加正外部电场,测试了不同栅极电压下单根α-MnO2纳米线的阳极极化曲线。当栅极电压增加至5 V时,过电势降至360 mV。同时,塔菲尔斜率保持稳定在55 mV/dec左右。上述现象表明,栅极电压的作用不仅是电场效应引起的离子累积、吸附,而是电子态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最终改变了氧化还原跃迁和变化转移的能量分布,类似于半导体的“self gating”现象。
图3. 单根α-MnO2纳米线器件的电化学性能
尽管电场增强析氧反应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但在实际水分解产氢装置中引入外部电场仍然具有挑战性。基于这种电解池构型,本工作提出使用金属板作为栅电极来实现电场辅助的整体水分解系统。当施加30 V栅极电压时,2 V电池电压下的电流密度从99 mA/cm2大幅度增加至134 mA/cm2(增加了34%)。进一步通过计时电流法研究了的电场增强水分解,模拟工业应用的制氢体系。与初始状态相比,30 V栅极电压下的功率电解槽增加了62.2 mW/cm2,而栅极消耗保持在17.5 mW/cm2左右,净增加44.7 mW/cm2,获得了更高的输出功率密度。
图4. 电场辅助流动电池水分解的电化学性能
综上,该研究受生物系统内源性电场的启发,报道了一种简便的电场辅助策略来提高OER性能。电场改变了表面配体场环境,并可控影响了MnO2的氧化还原转变,从而有利于调控吸附质演化机制和电荷转移过程。外电场增强AEM电池原型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效应,该电池显示出电流密度的显著增加和整体水分解的更高功率密度。该流动池模型成功证明了应用外电场来调节电化学,在电合成、电解、电渗析等广泛应用中具有巨大前景。研究人员相信,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理解OER机理,并为制作新一代电化学模型提供机会。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7568-y相关进展
武汉理工麦立强教授、吴劲松教授、周亮教授 Adv. Mater.: 纳米硅负极容量衰减机制和提升策略新进展
华科大庞元杰、多伦多大学H. Sargent、武汉理工麦立强 Nature:受约束的C₂吸附物取向可实现CO-to-醋酸盐电还原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课题组最新《Adv. Mater.》: 配体修饰策略优化OER催化剂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周亮教授团队《Adv. Funct. Mater.》:Pt团簇锚定的纸团状MXene助力高效氢析出
武汉理工麦立强教授课题组Chem. Eng. J.:低成本磺酸盐衍生的双硫掺杂碳纳米片助力钾离子储存
厦门大学彭栋梁教授与武汉理工麦立强教授Nano-Micro Letters:高性能赝电容-电池混合型钠离子电容器
武汉理工大学麦立强教授EES:设计高性能层状氧化物钾电正极——调制 K⁺/空位无序有奇效!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 Chem-MSE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化学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等产学研方面的稿件至chem@chemshow.cn,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化学与材料科学会及时选用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