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者新论】郇庆治:生态文明建设,须注入社会主义政治考量



生态文明建设,须注入社会主义政治考量







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理论视域或话语体系下讨论绿色扶贫、生态补偿与环境正义之间关系这一现实性极强的议题,主要目的是观察与探讨生态资本和绿色技术这些可称之为“浅绿色”或“生态资本主义”的环境经济技术手段,是否可以通过大众参与的民主社会政治实践,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无论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还是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的乡村有机农场(养殖基地)建设,以及其他环境治理项目的立项实施,都离不开资本(资源/ 金融)化的自然生态和绿色技术要素,而且总的来说,这些要素的投入会有较为可观或迅速提高的利润回报。就此而言,拥有或运营生态资本和绿色技术正在呈现为一种政治正确且回报率较高的投资(经济)领域——这对于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来说当然是好消息。


但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作为公共(集体)自然资源法定拥有者还是企业生产活动参与者的社会主体,如何能够以一种更加普惠性和制度化保障的方式加入到这一进程中,并公平分享其中的物质财富产出与民主掌控这种新型绿色经济的未来发展,显然还是一个并未被充分关注的问题。也正因如此,社会主义政治考量的注入与持续推动,远不只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上的问题。


由此,如何通过引入环境公正(正义)理念的新阐释,把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组织实施的各种绿色扶贫(“精准扶贫”政策)与生态补偿(“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政策)举措置于一种新的政策话语框架之下,并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理论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像江西抚州那样的地区,自然资源或经济条件(生态资本) 较为丰厚,生态文明建设更多呈现为如何理性地开发利用。但山西省西北部像岢岚和右玉这样的区域则明显不同,或者自然生态禀赋较差,资源很难直接呈现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性资源或资本,或者由于历史上的长期过度开发,目前呈现为经济发展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困难——既无金山银山也无绿水青山。


因而,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来看,一方面,这些区域所从事的生态环境改善或重建绿水青山的努力,并不只是自身生存发展家园的自我修复,还同时承担了国家或区域的生态安全屏障的职能,值得从绿色扶贫或生态补偿的角度(生态惠益补偿或奖励原则)给予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它们历史上曾做出的自然资源(低价)输出和生态环境牺牲,也需要从社会与环境正义的角度得到一些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和生态修复层面上的财政赔偿或补偿,而这些赔偿、补偿和奖励(政策)可以构成这些区域启动绿色转型或发展进程的重要动力支持。无疑,这也将会成为我国西北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特点。


可以说,岢岚县和右玉县这两个案例对于这一议题的讨论是颇为契合的。岢岚县,通过易地搬迁,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方水土难以养一方人的问题,这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安置方案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搬迁居民的周边生态环境,基本做到生态宜居、交通便利,还要确保搬迁居民有必需的住所及其配套设施、经济收入来源、社会交往渠道和文化认同媒介。岢岚县政府对此做出了力所能及的精细周到的安排——“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新区建设、产业支撑、乡村治理”。比如,仅在搬迁去向上,像赵家洼这样115 个深度贫困村的居民就有“1+8+41”的三种自愿选择: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而不同的迁居去向将会获得不同形式(额度)的移居补助。


在宋家沟和阳坪村(乡政府所在地),修缮一新、风格统一、设施完善的民居街道,让每个家庭都直接拥有了现代城镇生活所必需的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条件,这些获得了搬迁居民的整体认可和欣然接受。同样重要的是,岢岚县在做好新时期县城、乡镇和中心村规划建设发展(比如坚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乡土风情” 的原则)的同时,将完成搬迁的村庄进行整体拆除、退耕还林、荒山绿化和生态修复等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治理,呈现出一种十分明确的生态建设维度。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搬迁资金的数量及其筹措渠道问题,宋家沟和阳坪村都找到了适当的解决方案。比如,宋家沟项目资金筹措共计5200 万元,其中包括政策资金(656.8 万元)、异地搬迁资金(976 万元)、政府融资(3094.4 万元)、风貌整治自筹(472.8 万元)等四大部分, 而每一个三口之家的建设费用(以60 平方米为标准)约11.64 万元, 基本可以做到“搬迁不举债”。


右玉县,广为人知的是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当地人民“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治沙植树脱贫的感人故事。1949 年至今,20 多任县委书记带领右玉人民群众终将这块林木覆盖率不足0.3% 的黄沙肆虐之地变成了如今林木覆盖率超过54% 的“塞上绿洲”。这样一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绿色故事,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广为传颂。其所蕴含着的巨大精神力量,无疑是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尤其在当前这个继往开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同时,右玉的实践也是一个创造性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典型案例。一方面, 其绿水青山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通过人民群众长期的艰苦努力奋斗出来的,因而弥足珍贵。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当地而言,首先是一个如何重新创造(修复)绿水青山、确保生存家园安全的问题,而不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物质财富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同时需要科学治沙植树态度(方法)、党和政府领导的正确性与持久定力、人民群众的执着与献身精神——正是一代代基层领导干部、普通共产党员和农牧民群众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书写了“右玉精神”。另一方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现实转化, 不仅需要凤凰涅槃般的漫长等待,而且需要新形势下地方党委和政府的精心谋划与运筹帷幄,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努力。


如今,右玉县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绿水青山,又赶上了整个国家和山西省实施绿色转型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机遇,因而可以通过更加综合性的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做到经济可持续性、生态可持续性与社会可持续性的内在契合和有机统一,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从上述两个层面,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社会主义政治取向和制度保障的决定性影响与力量。因而,在具体讨论我国当下各种与生态环境治理相关联的绿色扶贫政策举措所存在的瑕疵之处、各种基于环境公正或生态正义理念的生态补偿政策举措的有待完善之处时,可以从山西岢岚县和右玉县的实践中得到一些重要启示,那就是我们需要更自觉地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保障与愿景想象作用入手,做一些深入思考。


如果说岢岚县是以一种社会主义的思维进路促进了县域层面上的生态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与经济现代化发展的相统一,那么右玉县则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政治在满足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基本需求上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应地,随着这些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思维进路与政治取向仍会有巨大的影响施展与作用发挥空间。


郇庆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文章来源:《中国生态文明》2019年第6期

学者新论

孙来斌:中国制度守正创新之道

郇庆治:2019年生态主义思潮:从中国参与到中国引领

宋朝龙:马克思主义的金融资本理论:分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理论工具

郇庆治: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模式的学理性阐释

康沛竹、贾一航:两次“十月来信”与共产国际指导方针的转变

宇文利:跨越封闭的“心墙”

顾海良: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路标” ——在“经济学动态•大型研讨会2019”上的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官方公众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