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梁小进:通泰街的半个世纪

梁小进 城市记忆CityMemory
2024-09-05

【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城市记忆】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湘江边渡过的,也可以说是在湘江边长大的。6岁的时候,我随父母迁居离湘江不远的通泰街,在这里长大,上小学,进中学,在江边玩耍,在江中游泳。宽阔的湘江,清澈的江水,江边的码头河堤、大街小巷,江中的木簰、船只,都留下了我与当年同学、伙伴的踪影,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

1

从“胡家大院”到“仪园”


1956年,我父亲从长沙市东区浏正街小学调到时属西区的长沙市第三中学(今明德中学)工作,我家随之搬到学校附近的通泰街83号


这是一座旧式的深宅大院,后来才听说是清代名臣胡林翼家的公馆。


清咸丰十一年(1861)秋,胡林翼在湖北巡抚任上去世,后来,其夫人陶氏遂携带家小定居这里。这所大院位于通泰街西段,离湘江只有一百多米,西边围墙外为忠信园,再过去即胡家菜园。对面是龙王宫的深灰色围墙,很高,开有一张便门。龙王宫正门在西边,面对福裕街。胡家大院坐北朝南,中间有一个槽门,两边是围墙。进门之后,是一个天井,后面就是一排房子,砖木结构,上盖小青瓦。中间为堂屋,两侧为正房、厢房。我家就住在堂屋右侧的一间厢房。


图 | 长沙通泰街胡家菜园胡林翼五福堂旧址


1958年,长沙搞城市公社化运动,西区更名为先锋人民公社。因先锋公社要在胡家大院办公共食堂,我家搬到通泰街46号,也还是离湘江不远。46号在通泰街中段北侧的一条小巷里,是一幢二层楼的公馆,砌红砖,盖青瓦,有一座门庐,上嵌“仪”二字,内有小院。


公馆原属一位姓王的银行家,后来“改造”了,原房主夫人严氏带着她的子女仍住在这里,住有二间房,当时称为“留房”。后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46号所在的小巷已经消失,但这幢红楼却安然无恙,至今仍然屹立在那里。

2

从“玉皇宫”到“烈士祠”


1957年,我在玉皇坪小学上学。学校在寿星坪,原来是清代的玉皇宫,规模甚大,我记得当时还保留了寺庙的大殿。三年级时,我随班转入先锋人民公社办的第三小学,时称先锋三校。学校在通泰街西边的一条南北向小街草墙湾,记得有一个大院子,可以上体育课。草墙湾往北是保城堤,往西翻过去就是草下河街,再西即沿江大道,下面就是湘江了。


我在先锋三校上了二年学,五年级时,又随班集体转入湘春路小学,在这里读到小学毕业。学校地处城门口,原来是一个烈士祠,祭祀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牺牲的先烈。


图 | 民国时期,坐落在湖南烈士祠前坪(原址在今湘春路复地昆玉楼盘前)的焦达峰、陈作新、杨任三烈士铜像(今无)  来源:长沙晚报


记得当年学校的大门外,立有二座石狮子,颇是威严。门厅左边,砌了一堵墙,里面黑洞洞的,置有三尊铜像,墙上留有三个砖孔,露出三双眼睛。每天进出校门,看着这三个黑洞,心里还砰砰直跳。这三尊铜像,后来才知道就是辛亥革命时的湖南军政府都督焦达峰、副都督陈作新和西路招讨使杨任。“文化大革命”时,三尊铜像都不见了。湘春路小学,后来成了开福区的少年宫,再后来被房地产商开发,变成了“复地崑玉”的豪华楼盘。

3

从“轮渡码头”到“八大公沟”


在上个世纪以前,既然是与水为邻,自然得水之利,但亦不免被水之害。


我生活在靠近湘江的通泰街,于此尤有感受。记得每年春夏之交,大雨倾盆,连日不歇。于是江水泛涨,而城市积水不能排出,街巷被淹,人员被困,造成水灾。这一现象,当时几乎年年都有,只是大小不同。在通泰街,一般是涨过草墙湾、保城堤,有时候要漫到龙王宫附近,水大的时候要涨到寿星街、泰安里。每到这时,被淹街巷的居民只得暂住到亲友家,人们驾着临时扎的木牌,或坐着大脚盆,穿行在大水之中。


大概是在九、十岁的时候,我就经常地和邻居小伙伴到湘江河边玩耍,到湘江游泳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湘江东岸,从五一路西口往北,早已修筑了宽阔的沿江大道。西侧的江岸上,由南而北,依次为轮渡码头、金华殿、汽车轮渡码头、粪码头,直到湘春码头(即木码头),再往北就是竹山园、新河了。


图 | 上世纪50至60年代的市轮渡码头   来源:长沙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五一路轮渡码头始建于1950年,是人们乘坐轮船渡江之处。登上轮船,几分钟后,轮船即驶抵水陆洲。乘客上岸,横过洲地,再走过洲西的栈桥,就到了溁湾镇


汽车轮渡码头正对中山西路,是用轮船过渡汽车的。金华殿处于两个轮渡码头之间,主要是运输粮食的码头。


从轮渡码头到潮宗门外的江岸上,都建有栈房仓库,通泰门外以下就没有建什么房屋了。


潮宗门外有一个粪码头,为专门输送粪便下河之所,有长长的木管道一直通到河下的船仓。闸门一开,粪便即哗啦啦地流入仓里,然后运往农村,成为种田最好的肥料。


粪码头附近有一座巨大的下水道,建造十分坚固。拱形的石砌门直对大河,进门之后为长长的水道,两边有石阶平台,污浊黑臭的水流在中间的沟里流去。记得我曾好奇地走进这座下水道,在边上的平台往里走了好几十米,平台隔不多远就有阶梯,或通到水沟,或上通地面。


这一情景,一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多年以后我有心于长沙城市史的探索,才知道这就是古近代长沙城市的排水设施,史称“八大公沟”。


图 | 八大公沟走向图   来源:潇湘晨报


湘春码头以下的江岸,修建了花岗石的防洪堤,堤面隔几米就有一个花岗石柱,人称“和尚柱”。这段江堤尚不知修自何时,但至今仍保存了部分遗迹,堪称宝贵。


自汽车轮渡码头以下的江边,樯桅林立,各种帆船落下风帆,依次排列,还有各种小木划,依伴着这些帆船。但由于这一带河床很浅,大的驳船和轮船等是不能停靠的,而且越往下河床越浅,湘春码头以下就没有什么船只停靠了。


木码头直到新河,虽不能湾泊船只,但是一个巨大的木簰基地。记得这一带的江面,停着一个接一个的竹木簰,从江边一直延伸到江心,形成了一个水上陆地。人们都喜欢走到簰上,江心水净,在这里洗衣、洗菜,更多的则是前来游泳。


每到秋冬枯水季节,湘江水落,湘春码头以下直到新河,就形成一个很大的沙滩,我们当时叫“沙婆洲”。每到这时,很多人都上沙滩去玩,或游走散步,或堆沙作乐。

4

从“湘水校经堂”到“和记粉馆”


1963年,我在湘春路小学毕业,考入长沙市第八中学(今已并入周南中学)。八中地处熙宁街,西临湘江,北依盐仓街。这一带原是很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图 | 长沙市第八中学   来源:网络


晚清时期,湖南学政在此办了一所湘水校经堂,黄兴曾经在这里读书。后不久,江标任学政,则在这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浪潮。而盐仓街附近,原有一座平浪宫,长沙开埠时,日本驻长沙领事馆就设在这里。


我在八中读初中,原来只应三年,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直到1968年12月才毕业,由学校组织下放到湘阴县农村。


在这五年里,我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一般走两条路,一是从通泰街到头卡子,经湘春街,出城门口,到外湘春街,经熙宁街到校;一是从通泰街经泰安里、西园北里,经湘春路,过挖港子,再经晴佳巷到熙宁街。


城门口,又称北门吊桥,在湘春路和北正街的交叉处,应该就是古代湘春门的所在。记得湘春街上,著名的和记粉馆就在这里,往北走几步,有一个福枝春茶馆,对面就是吊桥巷子。茶馆就建在挖港子上,木楼板的缝隙中,还可以看到下面的流水。


图 | “文夕大火”前老长沙湘春门   来源:湖南图书馆文献研究所


时历数十年,山乡巨变,其中许多街巷如头卡子、北正街、湘春街、挖港子,都已消失了,而保存至今的则是面目全非,令人无限感慨。


挖港子,其实是古代长沙北城外的护城河,又称便河。清代时尚能行船,水质亦不甚差,时有妇女在此洗衣洗菜。晚清时期,由于这种古代的城防工事已失去存在的意义,河床逐渐淤塞,水质遂不断变差。民国时期,这里曾经建了一座石桥,现尚有照片为证。我上中学时,这便河的形状还在,中有沟,两边有高岸,但沟中已没有水了。


图 | 老长沙城北护城河(即北门便河)通往湘江挖港子的风景   来源:长沙晚报


当年,我每天就是从西园北里出来,横过湘春路,走对面一条小巷叫湘春巷,踩着几块大石头,过挖港子,就到了晴佳巷。现在这一带都成了高楼大厦,无复旧观。

5

从“沧海桑田”到“乡愁乡愿”


1968年的寒冬,我上山下乡到农村,从此告别了在湘江边上的生活。


但是,由于我父母仍然居住通泰街、泰安里,许多老师与同学好友也还住在这一带,滨江一带与湘春路、头卡子、彭家井、连升街等处,还是我经常往还之所,探亲访友,拜见老师,或结集聚会。先父母不幸于数年前弃养,家弟仍居住于此。著名金石书法家李立先生,是我在八中的老师,家住西园北里,是我来得最多之处,惜已于近年物故。


图 | 1972年10月1日,长沙湘江大桥(一桥)建成通车   来源:网络


数十年来,湘水之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城市化浪潮的猛烈冲击,现代交通方式的革命性发展,往日的码头、帆船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必要;湘江堤岸原有的交通与防洪功能,演变为风景游乐之区,交通带、防洪带变成了风光带。通泰街区,那么多的大街小巷,变化亦多,许多的寺庙、祠堂已经不复存在,大量的旧式民居无影无踪,有的小巷也从此消失。沧海桑田,城廓非是,足以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感慨与遐思。


然而,自孩提时代以至于今,生活于斯,成长于斯,早已使我对这一切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挥之不去,与日俱增。尽管这里已经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但湘江仍然在此流过,区街的布局与脉络依然固在,少数的旧建筑或有意无意地被保存下来,勾引起人们的乡愁乡愿,仍然使我感到亲切。


  • 本文作者梁小进,1949年出生,湖南长沙市人,汉族。1968年于长沙市八中初中毕业,上山下乡到湘阴县沙田公社。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1982年毕业,分配至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6月调入长沙市政协工作,1998年,担任长沙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任调研员,2010年退休。2010年被聘为长沙学院长沙文化研究所教授。现担任的社会团体职务主要有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湖湘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沙市历史学会副理事长。2013年11月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聘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 本文编辑 | 大鹏,图片及标题为编者所加。

往期精选


走近“天符宫”的前世

走遍中国34个省市,最美的回忆全在这里

探幽白果园巷

刘三爹 | 乱弹天心阁

私家园林 | 长沙蜕园的前世今生

何立伟 | 出入都正街

童年记忆里的老长沙

想要投稿

如果您对家乡有着特别的情感

并愿意分享您精彩生动的故事

(文字或图片)敬请发送到

citymemory@csjyds.com

我们会尊重和保证您的权益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记忆CityMemory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