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能碰的6条火炉原则
韦凯元 黑马营二期学员,优秀的音乐人,曾任风光无限生活无忧的广告公司CEO 新跨乐(北京)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北京大学硕士,长江商学院EMBA。
活动:2016日5月12日 “学吧APP · 线上分享课” PPT来自嘉宾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活动方和演讲者审阅授权。
笔记:笔记侠 周后南 深度好文:7119字 | 8分钟阅读
导读:他是一位学霸,直通北大。在职业经理人过程一直是CEO,也拿过年度人物,去哈佛演讲过。到底有着怎样的创业反思,让他的感悟跟佛家讲的一模一样?他交过的哪些学费,变成了价值不菲的创业真经?
CEO有哪些不能碰的火炉原则?哪些镜子可以照出你是否胜任CEO?怎么判断你的创业是否行得通?创始团队怎么磨合?
全网首发笔记
我今天的分享,与其说是分享,不如说是自我反思与总结的一次旅行,因为每次谈到自己的创业,都在边讲边阐述过程中对自己有一些新的发现。
搞定自己,理性创业
在创业的一开始,我们就要避免一些致命的问题,同时在创业的路上,不管你暂时有多么成功,都要保持一颗敬畏的心,遵循创业的一些基本法则。创业就是搞定自己,那么到底我们要搞定什么?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举一个例子,其实创业是一个长跑,如果你的方向错误,比如当年淘宝和易趣竞争,易趣用收费的模式,淘宝用免费的模式。在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跑两年差别就出来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开始不能犯致命的错误,而所有的创业项目都是从CEO开始的,这就要求项目的发起人(CEO)首先要合格。其实创业是拼CEO的,首先非常简单粗暴的一个问题就是,你适不适合做CEO?如果不适合失败概率就高,我后面会分享搞定自己的第一个部分:合格CEO的三面镜子。
还有,初创企业怎样确保一开始不会犯错?有没有基本方法?创业是否行得通,有的人说是9个月有人说是1年,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我先跟大家说一个残酷的现实,创业的成功率没有因为人人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改变,它就是非常低!怎么搞定自己,出手就是能及格——这里面是有法则的,违反它就会像摸到火炉一样,会烫着,这就叫火炉原则。
对咱们这些创业者来说,如果不说得这么严重,不行。今天我来当这样的恶人,因为我就是被这样的火炉烫得九死一生过来的。所以,我今天会分享搞定自己的第二个部分:初创三法则。
I can music项目反思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第一句话:搞定自己是最难的。我在2010-2011创建了Icanmusic这家公司,在此之前我是一个学霸,考了状元,考上了北大,又一直拿奖学金。在业余时间参加全国校园歌曲比赛,在中央电视台很轻松拿一个奖,后来在职业经理人过程一直是CEO,也拿过年度人物去哈佛演讲过。
后来2011年,我决定创业做在线音乐教育。从2011-2014这4年时间,我花了1000多万学费明白了一件事:最大的优势、最强的那个能力,往往会成为你下一件事最大的障碍。
过去我是一个学霸,是做2B生意的,做广告、营销、4A公司的,对企业服务(客户)非常熟,但对终端用户并不是很熟,尤其是加上自己是学霸,对用户尤其是屌丝用户的理解是缺乏温度感的。
因此当我创立I can music时,我们在这个过程得到了整个行业包括Amazon\Casio这样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这也体现了我在过去的优势,甚至在推广上,像《坚持》这样的歌曲,像全国的演讲,以及众多媒体的报道,确实在品牌推广上也给I can music带来非常多的好处,但也恰恰在这4年里,我缺失的方面就成为我没有做好I can music的原因。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后来我是怎么反思的。
CEO自我认识三面镜子:目标、认知、事实
因为 Ican music迟迟没有打开一个很大的局面,在2014年我做了一个深深的反思,为什么自己没有很成功,做了4年仍然没有找到一个突破口?有一天有一个很重要的朋友跟我说,所有创业失败原因都是CEO自己的问题,所以不管你花多少时间,一定要把你是否适合做CEO搞清楚 。
那么如何搞清楚呢?
我在这一年里访问了很多成功的创业者,也访问了很多失败的创业者,也找了很多朋友来会诊。最终我找到了一个自我认知的方法,找到了三个关键词:目标、认知、事实。这三个关键词我把它结构化了,用在了对CEO自己的认知上。
第一面镜子:目标
首先是一个人的长远目标。在2014年反思自己时,我用这个方法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有没有想清楚这辈子对社会的贡献、价值是什么?我觉得每个人都要早点对自己、对社会的长期价值有个认知。过去老人说,人要认命,就是,人要认定自己这辈子能够通过什么给这个社会贡献价值?这就是你个人的基因。而你个人的基因,也决定了你的创业项目早期的基因。
这是2014年我问自己的问题,我已经超过40岁了,我到底是做一个综合岗位还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因为我的出身是Marketing、品牌、战略咨询这一块,如果认定这块,我就适合一个产品企业里当高管,或者做一个TO B传播服务领域的CEO.但如果我要做一个TO C产品型公司的CEO,我要有更综合的能力。
2014年,我想了一整年,我还是觉得我可以做一个综合管理岗位,因为此前我一直做CEO很多年了,只是在创业方法上没有做好,这个是我要改进之处。当我想明白自己的定位后,我决定再次创业。希望这个思考过程,对大家看清楚自己有所借鉴。
其次,你的1-3年内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我们看一个人的目标除了看他的长期目标,也要看他1-3年短期的目标,近期目标到底是什么?以前我常犯一个错误,只管长期目标。在I can music我确定了让人人都学会一样乐器这个长期目标,并且确定了在线教育这个长远方向,因为要做在线教育,因为成人比较适合在线教育,因此就以成人用户为开始,这就是用长远目标倒推眼前的目标,这个方法是非常糟糕的。
眼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是个决定你的近期战略重心的关键决策,我今天反思过来,我当时第一件事应该测试清楚乐器学习的刚需是什么?当然是儿童学乐器的需求,那么我整个项目应该做一个根本的调整。就算我认定成人学乐器是一个需求,那也应该明确,成人学乐器的主要痛点是什么?也许是社交,那么产品的样貌、运营的特点、人才团队的搭建就完全不同了。但是,在当时,今天来一个资源我就跟着走了,明天来一个资源我又觉得不错。在如何确定短期目标上,我没有想明白、也没有做明白,是我第一次创业最大的问题。
一个CEO,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从这个基因出发,并有一个非常从刚需出发的近期目标开始着手创业,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面镜子:认知
我觉得作为CEO,你一定要在这三个方面自己的认知水平有一个判断:
第一,你的自我认知。你是什么性格?
有的小伙伴作为CEO大多数是老虎性格,有的人是孔雀型,喜欢交际;有的人是猫头鹰型,有的是考拉型,有的是变色龙型,不同的人都有可能做好CEO。但从概率上讲,如果你是适合决策的老虎型性格可能更适合做初创的CEO一些。因为我们都知道,CEO每天面临各种决策,如果你没有老虎性格,建议你可以做个副手。你没有决策力又做CEO就会非常痛苦。
还有,做初创公司的CEO最好是一个建设型为主的性格,分析型的性格适合做运营管理,批评型的性格适合做用户研究,鼓励型的性格适合做董事长。初创公司,经常要在别人没有办法的时候,你得有办法,建设型的性格,就是那种如果自己没有解决方案,一般不说话的类型,长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积累的性格,比较容易在初创时扛得住。
以上都是最基础的CEO 的判断,如果只能选一种性格,我建议是以上两种性格的合体。其他的合体,感觉都是容易扛不住初创时期对CEO的要求的。
第二,你的技能认知,够不够做一个CEO(有没有一个T型能力);
你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组团队的能力、融资的能力,这三个能力对CEO是首要的。接下来产品、营销、管理、运营等其它专项能力,还有基本的技能如财务,综合来看,你有没有一个T型能力,就是某一项很专,但其它方面你也没有落下来,很重要。
说实话,今天的创业我认为比以往的难度都大,因为我们进入到互联网+和智能硬件这一波里,到处都是竞争对手。对于你的整合能力、管理能力、行业深度要求都很高,我相信新的创业者都非常清楚这一点。
所以在创业这事上,对CEO的要求是:挖需求、搭团队、找钱、定产品战略、开发产品、推广、销售、运营,这些环节都要求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同时每个环节应该能找到专业的人来做。这里面哪一环扯后腿了,任何一环速度降下来,敌人比你快,甚至比你拿的钱更多,那就意味着Game Over。
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有一个能力是任何CEO都应该具备的,就是做一个产品经理基本的SENCE,说白了,甄别用户痛点,需要你特别接地气的泡在用户堆里,洞察他们的需求和产品使用场景,从用户中获取运营的爆点,CEO绝不可以缺席这些工作。你必须对自己的产品是一个重度的使用者和用户社群的重度参与者。
经过icanmusic这次创业的历练,我2014年的技能反思的核心,就是一个学霸如何彻底放下自己的骄傲,深入用户真实需求和场景,终于把自己对于产品经理的知识接上了地气。
第三,你的职业&产业通识的认知,够不够做一个合格的CEO。
如果你从事互联网,你不理解谁在里面玩,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如果你不能高屋建瓴理解产业趋势,你很难做好一个CEO。
同时,现在分工越来越细,不像原来三五个人能做好一个公司,一上来就10个人以上,很快要三四十人才能做好一个基本事情。A轮融资后很快到一两百人,这时你个人的职业化的能力,你对职业化管理的理解很重要。
因此,如果你对产业和职业的通识不够,就要向你的小伙伴、外面的朋友学习,去增强你的见识,扩宽眼界。
第三面镜子:事实
有了目标和认知的底子,决定一个人是不是可以胜任CEO的因素,还要看你的实践经验,这里面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你过往的成功事实有多少?而且,你过去人生中最大的那次成功,往往是你这个人的真实的能力和勤奋程度的画像。这是我现在判断一个人最基本的一个逻辑。既看你的目标,看你的认知,更看你做过什么拿的出手的自己做过的事儿。如果一件都没有,那么反过来说明你过去不够聪明,不够努力,不够有选择的能力。
2014年我问自己,我最大的成就感来源于什么?
我当然可以举出很多创业前各种辉煌,但是在做 icanmusic这件事上,我发现,2011年到2014年都是空白,幸亏在2014的中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说实话看清后很伤心,看到这么多苦逼的结果是因为自己在很多方面出现致命的错误,我反而觉得这可能是我做icanmusic以来最成功的一件事。
有一次一个修佛的人,他说我的“目标、认知和事实”这个发现跟佛家讲的“发心、见地、修证”一模一样,佛祖也是这样来讲的。我不是一个宗教人士,我觉得要搞定自己,确确实实要看你的目标,这就是你的发心,你的认知就是你的见地。
还有,你过去有没有踏踏实实做过什么值得称道的事,哪怕一件事重复做了好几年,积累了一个势能,就像一个和尚做了20年的饭,也能说明你实践了你的行目标,就有机会立地成佛。只有理想,会谈模式,没有干过牛逼点的事儿的CEO,比较难。
怎样在创业开始就不会注定失败?
创业三大法则:挖刚需、配基因、抓住关键任务
2014年,我明确了还是要做CEO创业,因此,搞定自己的第二步就来了,怎样创业才能不在一开始就注定失败?我经过取经和反思,还做了第二个总结,创业三个法则:挖刚需,配基因,抓住关键任务。
一、挖刚需
什么叫刚需呢?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在用户体验——用户天然的人性方面,会有4个表现:
第一,高频;
所谓“高频打败低频”,我们看到高频的事情一般发生在人际交往当中、大众消费当中,或者是2B的行业还有一些专业人群的工作行为,都有不同的高频特征。比如说在母婴行业里面高频的事情,纸尿裤、奶粉包括早教、玩具都属于用户高频的行为,只要是高频的,这个项目就有机会。
第二,场景化;
有真实生活场景的产品,你只要做微创新、提高体验就有很大的所谓“降维攻击”的互联网+的空间。比如我最近在做的智能玩具,玩具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有场景化的物品,在客厅当中、床上、外出的时候都有一些玩具需求,这些场景都是真实存在的,你只要对各类型的玩具,通过智能硬件的技术、内容互动和数据获取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创新,让宝宝有了更多的愉悦感和探索空间,你就有了一个非常靠谱的市场。
如果你做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场景,那就不属于刚需的创新,那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它的周期非常长。我觉得技术创新在中国今天成功的概率,从逻辑上仍然是非常低的,如果你没有绝对强的技术实力、绝对高的技术积淀、绝对好的技术的趋势性的视野,是相对来讲比较危险的。如果你自己不是一个技术男,你又做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非场景化的公司,你离死就很近了。
第三,真需求;
用户愿意花钱的叫真需求,用户不愿意花钱的就是假需求。
当你做一个产品的时候,早期总想送一批用户出去,让他们做反馈,但这类用户只能用来验证你的产品有没有BUG,不能够验证他愿不愿意买。你们想想你做的产品是不是用户一定愿意花钱买的?这是必须测试的。我们最近在做产品价格测试和产品价值验证,就是连朋友都不送,看看是不是这个产品他们愿意买,陌生人愿不愿意买,你要到用户场景中去试销。我们公司的第一批用户都是我亲手卖出的,为了这批用户,我51期间三天,在鸟巢科技庙会的暴晒下,跪式服务宝宝们,产品销售的转化率高过50%,我心里就对我们产品的价值和价格非常托底了。
第四,强关系。
微信,就是绝对的强关系,陌陌、社区虽然是弱关系社交,但是他们做兴趣组、做网红,其实就是在运营节点性的强关系,强关系打败弱关系。强关系,也是刚需。
看是否刚需,第二方面还需要用财务的眼光看你的项目: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你开一家公司,首先要看,你的项目是不是以上4个维度中有任何一个,有一个就不错,满足多个就会是大项目。除了用户体验外,2014年我还悟透了一点,一定要用财务的眼光看项目,就是离钱近不近,有没有钱途?
第一,这个项目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如果你觉得这个项目太蓝海了,牛逼极了,但它只有一个亿的市场,哪怕是占了30%这么高的市场份额,也只有三千万。那你还不如在一千亿的市场里占0.3%,这也有三个亿的营业收入。这是截然不同的,投资人怎么看你、你能吸引什么人才以及你的市场方向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二,从资金周转率看你的产品;
假设用一年的维度,用户会买几次;一个季度的维度会买几次,一个月的维度会买几次,一周、一天的维度会买几次?你就会看到你的资金周转有多少效率。
作为一个CEO要懂得你的周转率、资金使用的效率,周转得越快,这个公司的现金流越好,越有机会;周转太慢的,人家可能几年才买你的产品,比如大宗的耐用消费品,你要追求利润,以及衍生的服务型收入,才有机会加快你的资金周转。如果没有这样的基因,你做一个一百年才转一次的项目,就死定了。
第三,要有一定的利润率。
太薄的利润是比较危险的,它的需求就不叫刚需,有可能很快被颠覆掉。我看到有些公司主动追求薄利润、做高性价比,它要求你有快速做规模的能力,而且它一定是个工具型的产品,简单的工具,容易复制,做大规模后,再做衍生的服务,否则薄利润是一个危险区。
刚需到底是什么?我刚才分享了这两个方面:
一、用户体验方面的四个纬度。
二、财务逻辑上的三个指标(标准)。
想想我们的项目是刚需吗?好好想想,或者到用户当中去测试明白,否则就会像我们划船方向错了,你越努力划离成功越远。
二、配基因
什么叫配基因呢?如果你找到了前面这两个纬度的刚需,我建议你要坐下来至少想一周时间,甚至值得你花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你要好好想想:把这个点(刚需)做成了,需要什么样的关键人才,至少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内,怎样的关键人才会帮你把这个刚需做出来。
如果你的创业,还没有找齐团队,没把基因配齐,你就开始动手了,到今天一定感觉捉襟见肘。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事情,挖完刚需要配基因。把基因配好是我们CEO特别特别关键的事情。
配基因里,设计合理的股权架构非常关键
那么配好这些基因,就需要公司有一个合理股权结构设计。我简单分享,因为有很多人已经讲过这方面了。
核心要点:大股东结构。
我强烈地告诉大家,一定是CEO要当大股东,干活的人要当大股东。因为投资人投的是他,如果他不当大股东的话,这个公司很难有一个人负起全面的责任。如果后面你需要稀释股份给你的团队和投资人的时候,早期这些带资源的、出钱的、不干活的人占了太多的股份,一定会让你没有太多的股权可以用,这个公司做不下去。
所以,建议不做事的人一定要少占股份。出资源的可以换干股获得短期的收益,然后给员工股权激励。我觉得如果你现在的股权已经不太好了,建议你重新谈,重新跟你现有的股东谈,把他的股权结构优化成一个大股东结构,否则,这个公司可能要出问题的。
组好创始团队、设计好股权结构,这是配基因。
三、抓住关键任务
任何创业公司当资源非常有限的时候,你就一定要想到,第一件事做什么?创业最重要是抓到刚需、配好团队、抓住高频的需求进行爆款的开发和运营,尽量做聚焦、尽量做简单,就做一件事情。
我希望大家形成一件事情的思维,就是只做一件事是什么?只有一个点是什么?只满足一个需求是什么?无论是招人、花钱、用户需求的鉴定、产品的布局、推广项目的设置、用户运营项目的确定、线下活动的确定。这些方面都问自己只做一件事是什么?我觉得你会更好地发现最好的那个解决方案。
当然在创业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时候你觉得是关键任务的,做着做着你就发现它在变化,这就要有一个测试关键任务的心态,也更加要求你聚焦。我们尽量用“只有一件事”这个思维找到方向以后,再不断地测试、调整,我相信你会看到真相,也才能做得更好。
因为我们在创业中,自己往往假设了很多很多完美的结果,但你就那么多资源、人才,而且用户喜不喜欢你,愿意不愿意花钱买产品,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还会提很多的意见,这些都是真相。因此,切不可太感性、太冲动,还需要抓住关键的任务,做爆款。
爆款的逻辑就是刚需和用户体验的四个方面,以及结合财务的逻辑,要离钱近一点,现实一点,这样子你才有可能离成功近一点。因为现在是互联网+和智能硬件这一波浪潮,不太有机会做小投入就可以起来的流量项目。现在对整合资源要求的能力越高了,就越要聚焦。
最后的总结
创业这个修炼(搞定自己)就是挖刚需、配基因、抓关键任务,把需求参透就能找到对的人。因为他也觉得你的需求靠谱,找到对的人就能把事情做对,因为不同的专业,来反对你的时候,你综合起来就能得出好的解决方案。这样循环起来公司就进入良性的轨道,你做CEO 就有前途了。
我从2015年3月开始,做么啊宝宝智能早教玩具,挖到了育儿升级的刚需,组成了由飞利浦、360、金山、Intel、国际4A公司、伯克利音乐学院和嘎纳创意金狮奖获得者这样的团队基因,抓住了“魔纸琴——宝宝的音乐启蒙机”这个入口级产品,在过去的一年里顺利的融完两轮资,第三轮也在顺利进行中,而且魔纸琴在还没有开售就有了过万的订单。这就是所有搞定自己之后的回报吧。当然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扫描自己,搞定自己。
互动环节
Q1:一个创始人怎么判断自己是在非常牛逼地坚持,还是非常傻逼地固执,这个判断有什么样的标准或者建议给我们的创业者吗?
A1:到底是在傻逼地坚持还是有机会地坚持,就是用刚才这三点来看非常清楚:
首先,是不是刚需?
如果不是刚需,是你创造出来的,你用技术或者用想象创造出来的一个不高频、没场景,用户不愿意花钱,又没有社群价值的,财务上也不理想的一个方向。那就不是刚需,第一个判断标准了。
第二,如果是刚需,但你还是干得很苦逼,什么原因呢?
这个原因有可能是你的团队不对,就是事对了,人不对,人不对不是说你的CEO可能不适合掌舵。第二个是在相应的专业链条上,有相应的专业人才,就是在找人上你还不够好,人还不够强,竞争对手太强大,或者说你们在一起抱团的管理和磨合(创始人的磨合)没做好。
所有的创始团队要经历的磨合四步曲:一蜜月期;二风暴期(开始吵架了);三调整期;四高效期。
如果你没有经过这四个周期,大家和和气气的没有吵架,没有风暴期,一定磨合不出好东西来。
不是刚需,配不好基因,就是傻逼的坚持。
第三,你的事也对了、方向也对了、人也对了,但第一件事没踩准,第一件事没选对,选的是一个看起来漂亮,但是离钱远,又不高频,叫好不叫座的点,根据当时的融资环境,你做的这件事情,可能离当时的认知价值有问题,这就需要你去调整。如果刚需抓对了,基因也配对了,有可能你的关键任务需要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可能你靠想尽一切办法,抗一段时间,这个不叫苦逼的坚持,这叫牛逼的有意义的坚持。
Q2:怎么优化你的基因?为什么找人人家不来?
A2:我有三点建议:
建议一、除了自我扫描,自我搞定,找顾问,找他们来判断,你是不是适合当CEO,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建议二、找顾问可以不只一个,你可以多找人聊聊,看看你这个事业方向是不是对的,为什么招人人家为什么不愿意来。
建议三、你出的钱,你的激励是不是足够,如果不够你是比较抠门的,你也找不来人。
所谓优化基因的问题,就是在一开始初创的时候,通过配基因的过程跟刚需进行互动磨合,找到你适合的人。第二在这个阶段已经上路了,又有缺失的情况下去补足。第三,当你已经发现你有不足,招不来人的时候,找顾问帮你把脉,判断你自己,同时也判断你给的Offer是不是合适的。
最重要的是你这个城市适合不适合做这么大的项目,或者做这个方向。如果你在当地就找不到人,建议你换地,或者在当地调整适合的项目。我觉得这是配基因很重要的一些方面。
还有一点,我现在有一个体会,当你融到天使轮的时候,你最好找来PreA轮能付得起的人。因为你可以给自己不开工资,开很少的工资,但你在团队中招人的时候,在最关键的岗位上要招贵一点的人。你拿到PreA的时候,你可以招A轮付得起的工资,在A轮的时候招B轮付得起的工资。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式,它能够帮助你找到一些看起来相当好用的人才,帮助你快速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但不是所有员工都是这样的,你要做好一个配置。
这是我给大家很重要的一个干货。
更多创业相关文章点击以下链接
﹀
笔记侠公开招募会员啦~新时代CEO的学堂!详情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
学吧app——创业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学吧APP是创业黑马精心打造,专为广大创业者服务的人脉及推广平台。这里聚集了海量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交学霸,约大佬,做推广,就来学吧APP。get✔学吧APP 链接:http://xueba.iheima.com/download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俞敏洪丨李丰|蔡文胜丨段永朝丨罗振宇|罗胖|吴伯凡|宗毅|吴声|伊光旭丨李欣频|王东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