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稻盛和夫:做出好产品的人,能听见产品的声音

2016-08-09 笔记侠



笔记:笔记侠    深度好文2189字 | 4分钟阅读

 

笔记侠按


  • 星巴克舒尔茨为什么说要“将心注入”?

  • 劳动力价格涨得很高,但为什么我们的技能根本却未见增长?

  • 中国有两个传统断了,一个是士绅传统,一个是工匠传统,为什么?

  • 谈“转型升级”,为什么要尊重隐形知识?

  • 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却忽略的一点是什么?

  • 中国制造今天面临的一个艰难且绕不去的话题是什么?



全网首发笔记



有一次,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被邀请到日本演讲,到了日本他还没想好讲什么。当晚,他和朋友到一家店里吃寿司,在吃下第一口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寿司和在美国吃到的完全不一样,从未吃过如此美味、回味悠长的寿司。


一个问题浮上心头,为什么这里的寿司味道会不一样?


这时,他抬头看到一个70多岁模样的老员工正忙前忙后。“这么大年纪,怎么还不退休?”旁边的食客告诉他,老人是老板,开了30多年的店,也在自己店里当了30多年的服务员,每天接触顾客,为顾客服务。




舒尔茨当时心里强烈感慨,原来寿司的味道之所以与众不同,也许就跟这个人做事的方式有关。那时,他突然想到了演讲的主题,也是后来他自传的标签——《将心注入》。


产品如何最终赢得市场?靠你的技术?靠你的工艺?这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将心注入到你的产品中。一杯普通咖啡和星巴克咖啡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服务员把咖啡倒进杯子的时候,只是将咖啡倒了进去,而没有将心倒到杯子里。这是他经营理念的核心。


而如今,星巴克已经变味了,也成为了平平常常的消费品,成为快餐化的游戏,原因也在于他已经难以将心注入。


01 匠心重沟通,而非强硬的连接


吴伯凡先生认为:中国现在的制造已经走进心时代了。


2007年底,他去富士康参观,那时的富士康还很封闭,极少向外界开放。在两天的考察后,对富士康有了新的认识,虽然富士康问题很多,但是在经营理念上,有一个点我特别认可——他们有一句口号叫做“亲近铁块”。


铁块是冷冰冰的,你要把一个产品做好,不是机械化地制造一个个零件,然后组装,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一定是粗糙的,因为你的心没有亲近这些铁块。你的心跟铁块亲近的力量、那种连接、那种感应,是你的产品胜过90%的竞争产品的最重要因素。


我们经常忘记产品里有一个最重要的看不见的元素,就是心。没有心就只是一个平庸的产品而已。


金刚组,是日本一家有1300多年经营时间的长寿企业,做的什么业务?就是给日本的神庙做修缮。




天坛,是一座伟大的建筑,因为如此大的规模竟没有一颗钉子,将木头与木头之间的间隙接运用得淋漓尽致、天衣无缝。神庙也是这样,这需要对木头有着深切的了解,而这个了解仅仅靠头脑是不够的。


负责修缮的木匠对稻盛和夫说,20多岁他只是个平庸的木匠,那时候他只会用斧头强行决定木头的形状,但不同年份、不同气候的木头,习气是不一样的,每一块木头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制造过程看似是主动干预手里的产品,但其实这不叫做工,真正地做工是跟木头之间存在一种对话,交流越深入,木头就会越听你的话,最后做出来的产品是密切沟通的结果,而不是强硬的连接。


这个故事让稻盛和夫明白一个好产品或者一个好的制造企业领导人,应该是能听见产品的声音的人。


02 中等收入陷阱与庄子讲道


吴伯凡先生说:中国在过去三、四十年里,我们一直在做以价格优势为导向的产品,很少想到这个产品的用户使用情景是什么样,做产品只是单纯因为能卖出去,能够赚钱。当客户买了产品,他是怎么使用的,他为什么要买我的产品,他在使用过程当中,会不会出现各种各样没有想到的麻烦,甚至由于疏忽,产品里隐藏着很多障碍,不仅没为他解决问题,反而给他带去麻烦。


那时没考虑这些,但今天就必须考虑。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制造大国,GDP全球第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制造模式,确实功不可没,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被我们忽略了:制造,心要投入。


中国制造,走过的30多年历程,我们用粗制滥造的方式赢得了一些暂时性的优势,但这个优势今天已然不在,价格优势没了,劳动力成本持续增高。这就形成了常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劳动力价格涨得很高,但我们的技能根本却未见增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产品还是一如既往的粗制滥造,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的。


庄子讲道,道需要通过娴熟的技法达到,技法是来自于哪?来自于将心投入到你眼前的世界里,从心和物的对立,到心和物的和解,一直到心和物的合作的这样一种状态。


所以,一个佝髅病人头抬不起来,但是他的竹竿沾一点沥青,听到知了在叫的时候,却能将这个极为敏感的物种一击即中。庄子说他,练的不仅仅是手艺,更是练心,首先忘掉自己。庖丁解牛,亦是如此。


03 恢复工匠传统,寻找匠心


中国有两个传统断了,一个是士绅传统,一个是工匠传统。尤其是工匠传统,这是传统制造业的根基。到德国、瑞士、日本去看,他的传统一直是存续的。中国制造业莫忘了:“越老越值钱”。


在珠三角一带的的制造业工人,16岁做五年就走,21岁就是老员工,厂方要求的根本不是制造中隐性的知识,那些在时间当中沉淀出来的技能,甚至是智慧,只是粗糙的加工,这样如何谈转型升级?制造业要沿袭工匠传承,像日本的年工序列,终身雇佣年工序列,用制度保证师徒关系,尊重隐性知识。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找不到新的增长点,不要从外部找原因,要从心找原因,回到一个人和物对话的状态,这个状态吴伯凡先生把它称之为匠心。


一个匠人,他有着跟世界、跟物体,深切对话、沟通、感知的能力。


吴伯凡认为通常所说的工匠精神是“匠心精神”。工匠,侧重技法;匠心,是一种道的层次。只有做一个制造业产品的时候,将心注入,得到的产品才会做出让人惊叹、让人尖叫,而非简单的价格取胜,而是以它的价值取胜的产品,这是中国制造今天面对的一个非常艰难但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点击“阅读原文”,触手可得 ☟

稻盛和夫经典系列:六项精进:


[招贤纳士]

新媒体合伙人、总编辑、编辑、主笔

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技术运营、电商运营、活动运营

商务BD、平面设计、漫画师、文案策划

简历请发至bijixia@foxmail.com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傅盛余晨龚焱徐新阎焱俞敏洪李丰蔡文胜段永朝罗振宇罗胖吴伯凡宗毅吴声伊光旭李欣频王东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