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陈平:图像与阐释: 以罗马晚期镶嵌画中的金色背景为例
往期内容推荐
经典赏读 | 克里斯特勒: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文化中的修辞学(上)
按:自从维也纳美术史学派开始,美术史家们就不满足于对历史事实进行简单的收集与罗列,而要从不同角度对艺术作品给出解释,这也是今天美术史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史学史上,往往会出现学者们对某一历史现象提出完全不同解释的情况,进而会引起讨论与争论。上期文章的作者——大名鼎鼎的克里斯特勒——就常提及各种关于思想史问题的争执并对之回应,而对这些争论进行回顾往往是史学史研究者的兴趣点之一,因为它能揭示各种意见背后的理论思路和研究方法。鉴于此,我们本期关注一场以讨论罗马晚期镶嵌画中的金色背景为主题的讲座,该讲座将系统梳理李格尔、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对此类图像提出的不同阐释。
图像与阐释:
以罗马晚期镶嵌画中的金色背景为例
图像与阐释:
以罗马晚期镶嵌画中的金色背景为例
主讲人:陈平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17年10月21日 14:00-15:30
语言:中文
免费入场,无需预约
在西方艺术史上,罗马晚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但在艺术题材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而且马赛克镶嵌画成为基督教图像表现的一个重要媒介。从绘画风格来看,这些镶嵌画与古典时代与现代的审美趣味大相径庭,尤其是画面上出现了金色的背景。有趣的是,20世纪西方三位最重要的美术史家李格尔、潘诺夫斯基和贡布里希,都对这同一现象进行了理论阐释。
《博士来拜》,大拱门镶嵌画,约432-440年,
大圣马利亚教堂,罗马
在李格尔的“触觉—视觉”、“近距离观看—远距离观看”的美术史发展图式中,镶嵌画本身就是一种“远距离观看”的视觉媒介,而金色背景在古代晚期的出现,标志着知觉方式从古代向现代的视觉转向。李格尔认为空间的解放是人类艺术追求的一个终极目标,而金色底子其实就是一种观念上的空间,是现代艺术追求自由空间的出发点。潘诺夫斯基对李格尔理论加以批判与改造,转向了观念史的阐释。他认为古代晚期的艺术家背离了古典的“系统空间”,创造出了一种“聚合空间”,而金色背景正是基督教艺术创造的一种非物质性的、不可测量的、无维度的空间再现,它为后来文艺复兴的透视空间开辟了道路。贡布里希审视了李格尔的知觉理论,认为形式分析不足以解释金色背景这一现象的出现,同时也不太赞成潘诺夫斯基的“聚合空间”的解释,认为必须将这一现象与绘画的神学功能联系起来,置于历史情境来理解。他指出,金色背景既不是一个母题,也不是对空间的再现,它只是一种再现媒介,艺术家想用它表现光。
《天使报喜》,大拱门镶嵌画,约432-440年,
大圣马利亚教堂,罗马
本讲座试图通过对这段学术史片断的追溯,分析三位美术史家的理论起点与得失,探讨美术史理论对图像媒介进行理解、阐释与重构的种种可能性。
罗马大圣马利亚教堂、大拱门镶嵌画,公元432-440年
关于讲者
陈平丨195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现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四川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主任(2005-2014)。著有《李格尔与艺术科学》、《外国建筑史》和《西方美术史学史》;译有李格尔的《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德沃夏克的《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等十余部;主编有“美术史里程碑丛书”。
关于本系列讲座:
“重叠与反向”系列讲座希望将艺术史各分支领域中对媒介的研究串联起来,以此呈现出新媒体艺术与艺术史研究所共有的抱负。这既是一次移除学科间藩篱的尝试,也是对艺术史价值的考验。不同学术背景的艺术史学者将围绕着“媒介”这同一话题呈现不同风格的演讲,讲述他们在作品与文献中发掘的精彩故事,还会在讨论环节与听众和嘉宾碰撞出富有价值的思想火花。
我们命名此系列讲座主标题为“重叠与反向”,所指的正是这种与艺术史经典精神“重叠”的思考,以及从媒介角度向历史“反向”的探寻。系列讲座将通过“经典艺术作品中的媒介观”、“艺术史学史中的媒介观”和“媒介中的媒介观”三个版块带来艺术史学者从经典艺术史角度对媒介的思考,从具体的作品问题向抽象的观念问题展开,希望能给对媒介问题感兴趣的听众提供一些新的思想线索。
关于策划人:
陈研,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随即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就读研究生并顺利毕业,2015年顺利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博士毕业,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讲师。多年来,陈研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外美术史的图像问题,运用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串联文化外延的课题。
宋振熙,2008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本科毕业,2012年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研究生硕士毕业,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策展部主任,非盈利小组“当代艺术调查局”负责人之一。长期关注当代艺术青年艺术家发展和生态,针对当代艺术理论进行研究工作。长期关注当代艺术生态,艺术家创作及新媒介图像语言,并针对当代艺术理论进行研究工作。
当前展览
联系我们请直接
识别二维码哦
投稿邮箱
31743986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