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背叛》用真实案例讲述背叛创伤和疗愈之路 | 文献导读
00
引言
背叛并不局限于单一形式,它可以包括不忠、虐待、歧视、性侵,乃至超负荷的工作等等。它如同毒蛇一般,在人群中悄然而至。一旦发生,往往会破坏亲密关系,摧毁人际关系中的信任基础,甚至进一步导致社会信任体系的崩塌。
对于孩子而言,背叛所带来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他们不仅无法信任别人,甚至无法相信自己,严重侵蚀自我意识。有着被背叛经历的孩子可能很难重拾自尊,而且还可能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甚至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然而,我们常常缺乏勇气去承认自己所遭受的不公和歧视。甚至有时,我们会隐瞒自己的遭遇,仿佛这是见不得人的事。究竟我们是背叛者、旁观者,还是被背叛者?
《看不见的背叛》从“背叛创伤”引向“背叛盲视”,探讨了五个主要问题:
(1)什么是背叛盲视?
(2)我们为什么会陷入背叛盲视?
(3)我们怎样做到背叛盲视?
(4)背叛盲视会带来哪些影响?
(5)如何从背叛盲视中抽身而出?
通过真实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背叛盲视”的概念。
01
这么明显的事情,怎会毫不知情
案例
朱莉·斯通(Julie Stone)坐在她丈夫下班后常去的酒吧里,希望给他一个惊喜。她紧紧盯着入口,耐心等待丈夫的身影。终于,他走进了酒吧,朱莉由衷地咧着嘴角,开心、深情地笑着。然而,就在她满心欢喜的一刹那,一名陌生女子从高脚椅上跳下来,扑进了她丈夫的怀抱。他们互相亲吻着对方。
随后,“他抬起头,我们恰好四目相对。我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幕发生。他朝我走来,说道,‘我不认识那个人’,我相信他了!” 朱莉将她丈夫与其他女人在酒吧亲密接触这个事实“嗖”地抛在了脑后。
这种对于在家庭里、工作中和社会上的背叛和不公待遇的视而不见,是一种可观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背叛盲视”。它的主要特征便是对真真切切存在的东西、显而易见的事情,选择视而不见、视若无睹,并且不能同等看待个人经历与他人经历。举例来说,尽管受虐的经历十分相像,有些受害者仍然觉得他人受到的虐待比自己严重。
背叛盲视或许是一种生存机制。受害者或旁观者由于显性(比如害怕受到责备)或隐性(尤其是生存受到威胁,无意识地感到需要保护与作恶者的关系)的原因,借用盲视来消除打破现状的冲动,保护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维护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补充案例:纪录片《追捕弗雷德曼家族》(Capturing the Friedmans)。
然而,坚守秘密强化了背叛盲视。比如上文提到的朱莉声称:“我必须要亲眼目睹他发生性行为,才会承认他出轨。”她身边的朋友也串通一气,选择闭口不提,因为她们并不想破坏一桩婚姻。这类事情与她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朱莉完全依赖于她的丈夫生活,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她离开的能力。
但是,她的丈夫是否值得她如此信任?朱莉蹑手蹑脚地爬上楼梯,发现她丈夫显而易见的出轨行为后又悄悄下楼。在多次真诚的倾听和陪伴之后,她才透露了她的丈夫酗酒、情绪无常,以及暴力威胁的问题。这一切不仅会危害她自身的人身安全,还会影响她儿子的健康成长。他的不忠相比于他的“暴政”已是小巫见大巫。所幸的是,朱莉最终在一个女性朋友的经济支援下,离开了那个所谓的家。
由此可见,当背叛者是我们所依赖的人时,我们迫于生存或许可以“明知却装作不知”。更为严重的是,朱莉不仅忽视了丈夫外遇的事实,还没有表达出她所遭受的家庭暴力。一个人竟然可以同时忽视多种背叛,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02
背叛如何蒙蔽我们对事实的认知?
本文将从受害者、作恶者、旁观者三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2.1
受害者角度
当人处于弱势地位时,往往缺乏表达自己经历、故事或观点的勇气,由此可能出现背叛盲视的情况。无论是从外在压力还是内在认知上来看,对于受害者来说,揭露自己的遭遇是一种不安全的做法。
①
外在压力
外在压力主要表现在需要维持重要并且必要的关系中,例如维持婚姻、促进家庭和谐、保持自身的社会地位等等。有时,受害者为了生存可能需要这些关系的支撑,“斯德哥尔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就是这样的一种极端情况。
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效应是一种受害者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甚至会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况,也称为人质情结、人质综合征。在此状态下,受害者隐约或者明确意识到自己的生死掌握在加害者手中,竭力抗争有可能让加害者更加残暴,或者不再提供生存必需品。为了平安渡过自己所处的困境,受害者便开始扭曲现实,以积极正面的观念看待加害者。受害者将加害者视为关照他们的人,看成是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培养出特殊的情感依恋。
就像孩子被绑架后可能会无意识地对虐待行为视而不见,并与给予他们食宿的人相处融洽。受害者可能退回到婴儿时期的状态:哭着要东西吃、沉默不语、依赖性极强。加害者则扮演着母亲的角色,保护自己的孩子免受外面世界的威胁,甚至包括执法人员的致命武器。受害者因此为生存竭力奋争,依赖着加害者并统一作战。
保守秘密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其佯装不知,但是这种伪装需要付出极大的注意力和努力。有时无知是福,如果它可以保你存活。当信息太过危险时,“无意识”就变成了一种强有力的生存技能。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对自身背叛经历的知之与揭露可能带来极大的风险。人们往往不愿意自己被贴上受害者的标签,也不认为自己受到了背叛。而且,当消息扩散到人尽皆知的地步时,任何人都无法对事实假装否认了。就像当有人揭发皇帝的赤裸之身时,“皇帝的新衣”便瞬间荡然无存了。
披露真相不仅会带来社会压力,而且有些人可能听完就不在乎了,但受害者或许还会因此遭到非议,并感受到更多的背叛。大多数情况下,背叛的证据并不是那么清晰,但我们会感到羞愧、焦虑等情绪,从而体会到异常的存在。
许多在儿童时期曾遭受性侵犯的人,直到长大成人后才有可能披露真相,甚至许多人从未透漏过半分。受到亲近之人的强奸时,死守秘密才是最常见的反应,其中包含着背叛、羞辱和保密。作恶者与受害者的关系越密切,他们越可能保守秘密、延迟披露时间,或者放弃诉讼。
他人的糟糕反应又会构成一种极具危害性的背叛,例如遭到强奸的受害者反而被责备,受到虐待的儿童却得不到他人的信任等等。如果揭露真相,却得到更糟糕的回应,那么对受害者而言,真相的揭露反而将自已再次推入背叛的深渊。
②
内在认知
在内在认知方面,对信任的需求是一个强大、盲目的动因。例如“我打心底相信我们的婚姻是幸福完美的。” 当最为信任的人背叛我们时,为了避免承受那种撕心裂肺的伤痛感,我们对自己真真切切遭受的现实背叛选择盲视。
看见背叛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受害者想要逃避清醒的意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通过“无意识”避免看到背叛或不公,来处理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知道真相会影响个人对现实的认知观念,并且可能会让当事人产生一种“世界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世界了”的新意识。
背叛如同蛇蝎,张牙舞爪般搅乱你的内心,让你质疑一切。它可能会让人心神不安,生活失去重心。“这个世界已与往日不同。我之前认定千真万确的事情,如今不堪一击;曾经信任过的人,如今成了不安全的隐患。我们越发清醒和惊恐。”
同时,认识到背叛的存在常常刺激我们打破现状,我们很难下意识地再三压抑自己。不知可以保持目前安稳的状态,洞察到事情的真相可能会让受害者赖以生存的小船剧烈颠簸,无法继续平稳漂在水面上。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人会对他人的婚姻和感情问题指指点点,“ta怎么还选择留下来?”这里面存在情感和认知的双重困局,受到背叛的夫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发生的一切。
许多人的内心不够强大,不具备完全独立的心理能力,这种力量包括人格的力量、经历的力量、意义的力量等等。这种力量来自于受害者与父母和他人之间形成的亲密关系、值得信任的关系。但是遭到背叛的受害者同时也被剥夺了这种力量。他们不能向别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无法坚守自己的本真。当他们渐渐感到耻辱时,也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因此,请不要过分苛责受害者,多追问加害者做了什么。
2.2
作恶者角度
总有人试图引导我们背叛自己,这样他们就能将我们玩弄于股掌之中。作恶者对于沉默有着迫切的需求。
作恶者本身对背叛选择盲视的态度,可能会诱使受害者和旁观者保持不知情的状态。作恶者和其他沉默的人也可能强迫受害者保守秘密,从而使受害者无法向别人倾诉自己的真实遭遇。
有些作恶者会做出安抚受害者等善后工作,他们自己或许也处于掩耳盗铃的状态,所以旁人不知道内幕也在情理之中。有些作恶者曾被他人背叛,且对背叛心存恐惧,但他们却选择一而再地再而三地背叛他人。
2.3
旁观者角度
我们很容易掉进支持作恶者的陷阱。
作恶者只需要让旁观者无动于衷。ta呼吁公众对罪恶装聋作哑、不闻不问、不加披露。
相反,受害者则需要旁观者共同承担痛楚,并需要旁观者采取行动、承担责任、承认事发过程。
——朱迪·赫尔曼(Judy Herman)
正如受害者有必要对背叛装作看不见一样,或许旁观者也不得不这样做。公正和关爱是道德体系的核心。一旦有人违反了道德,不只会让受害者感受到背叛,旁观者的内心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公平和正义原则被背叛了。
旁观者的盲视为自己支起保护网,可以让ta维持现状、免受风险。即便我们不是直接受害者,我们同样担心改变现状会带来风险,担心会失去原本舒适的生活,甚至可能担心威胁到自身生存。这些都成为我们主动忽视背叛的动机。
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依赖于位高权重的人,那么掌权者对他们的虐待和不公就有可能在脑海中自动删除、严禁存档,以便继续维护和谐稳定。了解得太多会让我们的安全受到威胁,将旁观者推向不得不做出行动的处境。比如,他们可能会规避自己对性侵犯案件的认知,因为这会戳到他们的痛处。尽管与案件无直接关联,但他们与受害者或作恶者是朋友或亲戚关系。
案例
英格兰海德镇哈罗德·西普曼医生,给15名患者注射过量吗啡导致她们身亡。据他早期的患者和同事回忆所述,死于他手下的患者人数完全超出正常范围。
信任以及信任需求始终贯穿在悲剧事件始末。病人、社区和同事需要信任医生,所以他们一度对非自然死亡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将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医生,一旦这种信任的桥梁崩溃,我们很难全盘接受他们的治疗和建议。
对创伤事件的保密现象是如此普遍,社会也撺掇人们选择视而不见。当人们知道或感到讲出某些事情会冒太大风险时,他们就倾向于彼此之间“打太极”。从个人和社会的层面上来讲,人际间的暴力是滋生掩饰与沉默的温床。如果我们任由自己的眼睛被蒙蔽,我们就有可能被众人推向一个毫无方向感的深渊。
03
在工作、家庭或社会中可能遭受的背叛
尽管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保护自己免受背叛之痛,可不公正和不平等本身就是一种背叛,因为它背弃了最初的承诺:人人平等,同享自由。政府、团体和机构有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实施背叛,包括压榨员工、否认基本的人权法案,或无法保护揭发者等。有些机构制定的某些措施甚至直接忽视报道出来的恶行,提供实施背叛的机会。这些失职不仅伤害到个人,也逐渐侵蚀着整个社会。
作者将此类行为称之为“机构背叛”。受害者和旁观者的背叛盲视是对社会压迫的一种标准反应。那些手握权力的人或者被认为有权力的人,通常更容易激起其他人做出背叛盲视的反应。例如,公司制定的某些规章条例压迫职工,但职员又极其需要这份工作,他们就可能对这种不公平待遇忍气吞声。尤其是当员工处于生病或怀孕等脆弱状态时,老板甚至会拒绝让员工享受法定的待遇。
在当今社会,性侵犯案例的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人们往往责备受害者。很多人的维护构成了机构和社会中的背叛盲视。而且,这种现象的后果也通常被家人、朋友、警方、法官、有时甚至是心理健康专家所轻视或忽略。不幸的是,这样的社会环境加深了案件本身的危害,令受害者感到更加羞耻、恐惧和孤立无援。
案例
在一次飞行中,32岁的教练性骚扰了16岁的队员,受害者消极反抗,或者“无能为力”去反抗。被告试图将此定性为两厢情愿的性行为,并通过“如果她不愿意,为什么不积极反抗呢?”等言论来推波助澜。被告律师声称,受害者和她的教练在那架飞机上共同编织了一个“亲密泡沫”,后来泡沫破裂了,受害者内心觉得羞愧,遂声称性行为没有得到自己的许可。
男人貌似有权抚摸认识的女性。如果一名女孩乘飞机时睡着了,醒来时发现邻座的陌生男子正在摸她。之后她解释自己当时特别害怕,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那么,被告律师会做出双方同意性行为的辩护吗?
性侵犯案件的难点在于法律上对认同标准的定义模糊、对权力的其他方面(如强权扮演的角色)并不敏感、公众对于受害者反应的不理解等等。
《不情愿的性行为:恐吓的文化和法律的失责》
Unwanted Sex - The Culture of Intimidation and the Failure of Law
有关认同标准的法律参照盗窃相关的惩罚条款。在16世纪,只有当盗贼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实施暴力,将物主的财产移走,法律才保护物主的财产。
直至今日,任何未经物主真实许可,干涉其财产权的行为都将遭受刑事处罚。然而,与性侵犯有关的法律体系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
有些人不但缺乏对性侵犯受害者心理状态的正确认知,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认同受害者的行为处事或着装方式是强奸案的导火索等理念。这类人往往将责任归咎于受害者,却无视强奸犯的罪行。有过非意愿性经历的女性在受到机构背叛后,其焦虑程度、性创伤、性功能障碍的水平都会增加,有时甚至比强奸本身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
因此,研究成果只有被合适的人所知,才能体现其价值。它可以为受害者提供治疗方案、找出责任方,为预防人际间的侵犯提供一种参考,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在社会中与其他人相处。为了正义,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至关重要。
性侵犯受害者往往表现出消极或零反抗的反应,这可以理解为“强奸引发的瘫痪”;有时候,受害者甚至会完全或部分忘记自己遭受的强奸经历。通常,受害者不会透露事件的真相,或者是在事情过去一段时间后才提起,甚至可能出现收回所说的话并再次披露的重复模式。被熟人侵犯的情况比陌生人更为普遍,其伤害性也可能更大。此外,有些受害者会拒绝采取法律手段寻求正义。
但好在对于性虐待的态度,已经由过去的否认和掩盖,逐渐朝着如今的承认和调查迈进了一步。机构背叛问卷IBQ可以衡量哪些政策和行为未能阻止性侵犯的发生,也可以帮助那些被侵犯的受害者。
04
背叛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灾难
背叛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深远且严重的,特别是当我们被亲密、值得信赖的人背叛时。我们害怕冒险、害怕打破现状,因此选择“视而不见”来保护自己,就算如此我们仍然要付出一些代价。这是一种我们不得不面对却又很少完全承认的真实窘境。
4.1
个人角度
背叛创伤与诸多严重的负面结果相关,这种关联性远超于车祸等其他创伤。孩子不理解背叛是什么,只能将罪责往自己身上揽。
童年时期经历的背叛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高发的创伤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解离症、解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等。也可能引起身体疾病症状的加剧,例如慢性疼痛和慢性疾病。
当我们对背叛选择盲视的时候,我们明知自己的生活有些不对劲,但不可以或不敢说出自己正在遭遇或已经遭遇的背叛。白驹过隙,也消散不了我们内心的阴影。我们失去了值得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很难再相信别人或者可能会信任不该信任的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我们越来越替自己受到的背叛感到羞愧,因为背叛仿佛代表着一种掷地有声的宣判:我们不再值得别人关爱,而且我们慢慢相信这一点,失去了自我认同感。我们变得沉默寡言,封闭自己的内心,不再壮着胆子与他人聊自己的心事,有种与世隔绝的心理。我们可能会有一些社交,但是不再与人亲密。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再度伤害问题。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小孩子往往不会盲目地对他人表现出完全的友好或信任,他们学会了通过试探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因受到了虐待而不具备这一能力,他们很有可能出现绝对友好(Indiscriminate Friendliness)的行为模式。这一模式出现在很多被跨国收养以及受虐待的孩子身上,抚养人的变动可能引发孩子绝对的友好姿态。
此外,还需要注意创伤代际传递的问题。如果幼年受过凌虐的受害者已为人父或人母,就需要考虑如何避免自己成为有暴力倾向的父母。否则,他们只是在重复这个恶性循环。那些直面背叛的父母,可以通过真情实感地谈论自己的童年经历,向孩子展示勇气和信心的力量,也会让婴儿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4.2
社会角度
背叛暗中腐蚀着我们信任他人和机构的基本能力,让我们保持沉默,也给我们塑造出一种不信任和绝望的氛围。背叛刺痛着我们的内心,破坏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信任基础。
歧视的出现是对平等契约的背叛,而不公正的出现是对公平公正契约的背叛。掩盖背叛让虐待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地发生,使得背叛盲视成为了一种你知我知的常态。否认和掩饰最终会酿造出一连串的伤害行为和悲剧。
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信任体系崩塌会让社会变成一盘散沙,无法凝聚在一起。这种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会侵蚀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极端的例子就是纳粹主义和大屠杀的悲剧,政府与政体不断加深市民之间的互相猜忌和不信任,邻里之间相互背叛,孩子也会背叛父母,雅利安人背叛犹太人。这些背叛带来的痛楚以及无法直面背叛的行径,滋生了一个基于恐惧和偏执的社会,最终孕育了大屠杀的种子。
05
作者亲身遭遇的背叛故事
考虑到作者的背景,本书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因此,在此简要概述作者的背景,提醒大家阅读相关内容时注意客观性和公正性。
本书作者詹妮弗·弗尔德(Jennifer J. Freyd)在童年时期曾遭受父亲的虐待。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她仅向她的治疗师、丈夫、父母以及几个密友私下透露了这个问题。
然而,她的父母却声称被自己女儿诬告,罪名是“性虐待”。她母亲以“无名氏”的署名发表了“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应对乱伦和强奸的虚假指控”的文章。该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家庭面临着“长大的女儿虚假指控父亲在儿时性侵和虐待自己”的故事,并在1991至1992年间广泛流传。
为了证实自己的丈夫完全是无辜的,无名氏列举了大量女儿过往的情史,败坏作者的名声,同时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作者的治疗师身上,归咎于一本特殊的书,并归咎于临床心理学。后来,作者获知其父母还联系了她的同事,包括她所在部门的资深教授,宣传这些虚假指控。而那一年,系里正在考虑将作者晋升为正教授。
作者的父母建立了一个名为“虚妄记忆综合征FMSF基金会”的组织,并于1991年秋开始设立专业的咨询委员会。1992年春,他们甚至两度邀请作者加入咨询委员会。父母介入作者的职业生涯顶峰的标志是她的众多同事纷纷加入了这个委员会。
两代人之间的背叛之战甚至波及到学术领域,着实是一种罕见的情况。
06
背叛盲视的心理机制
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和社会机制能促使一个人看不见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
6.1
依恋系统
长期的依赖可能因为人类天生具有高度依恋系统,这是一种婴儿和看护者相互喜爱的过程。
依恋需要双方表现出特定行为激发对方产生依恋感,这种关系是相互的。例如,婴儿的笑声、呱呱学语的声音、拥抱的渴望、散发的奶气等天性,可以引起看护者的依恋和关爱。而看护方也需要恰当的反应鼓励和回馈相应的行为。
如果婴儿总是不笑或者不发出声音,或者幼儿不与看护者拥抱或进行眼神交流,那么不仅孩子无法建立起自己对看护者的依恋感,还会让看护者对自己的依恋感随之消逝。没有了看护者的依恋,婴儿或孩子可能就无人照料,面临死亡的危险。
6.2
社会契约
亲密关系中的社会契约包括你保守我的秘密,我对你的秘密守口如瓶;你对我忠诚,我也会忠诚相待等。从诸如婚姻重大的契约,到平常生活中的合约,比如交换物品、日常交易、工作议价、讨价还价等,我们总是会做一些成本-效益的谈判。这种无处不在的社会契约扮演了核心角色。
由于我们时常需要与他人交易,所以社会契约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只要达成协议与解决问题之间存在时间差,即在协议签署后的另一段时间内才能完全实现协议内容,信任就变得尤为重要。
然而,只要存在社会契约,特别是那些依赖信任的契约,就有可能会发生违约的现象。我们的每一个交易都有可能被骗,每一个社会契约中也有可能遭到背叛,而在亲密关系中发生的背叛则尤为让人痛苦。
研究表明,人类对于欺骗等违反社会契约的行为,争辩的频次要远远高于同样需要争辩的其他问题。
6.3
骗子侦察者
身处江湖,受到背叛是普遍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都会在生活中遭遇背叛,同时也有可能背叛别人。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被骗或被背叛时,往往会被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所笼罩,进而引发我们的行为:选择面对或者逃避。不管怎样,这两种反应都会暂时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例如,当你被朋友欺骗时,你也许会与其当面对质,并讨个说法;或者选择断绝关系,以免再次受到伤害。
因此,通过人类进化和个人经验的积累,我们掌握了一种能够精准察觉他人背叛行为的能力。这种察觉出骗子的重要生存技能被称为“骗子侦察者(Cheated Detectors)”。
6.4
战斗-逃跑-僵直
动物面临威胁时,可能的第一反应是反抗或是逃避。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反应都不太现实,那么动物只剩下一种反应:僵直。当捕食者袭击猎物时,你可能会看到这一幕。这是一种“紧张性静止行为”,在捕食者捕捉猎物的情境中,战斗、逃避和僵直都是高度进化的防御反应。
以此类推,如果我们足够强硬、所处的境地也不算太过糟糕,那我们可以选择直面背叛、并与其抗争以扭转局面。但如果我们无法这样做,我们可能会选择逃避这个背叛者或逃离这种境地,以免再次受到伤害。
如果此时的选择太过危险,比如我们依赖背叛者维持生计,那么最好的防御手段就是对背叛行为视而不见。此时,我们就会处于心智上的僵直状态,也就是作者强调的背叛盲视。面对和逃避都不能激发彼此的依恋感和关爱冲动。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选择盲视以保护彼此的感情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6.5
依恋和欺骗的冲突:背叛盲视
书中呈现了一些研究,同时也指出,“没有一种心理学实验方法或研究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能在不同类型的群体中重复出现这些研究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也就是说,有些研究结果仅可被视为假设,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只对一部分概念和研究进行简单陈列,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兴趣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元记忆或是对记忆的回忆通常难以测量和验证。我们很难分辨和理解什么是我们不知道的、什么是我们已经忘却的,部分原因在于背叛盲视所的本质会扭曲我们对现实的感知。
定向遗忘,即自我记忆的丧失,与童年时期受到的虐待存在显著相关性,乱伦往往比非近亲强奸更容易引发遗忘。详细内容可参见《背叛创伤:忘却儿童虐待的缘由》(Betrayal Trauma:The Logic of Forgetting Childhood Abuse)。
述情障碍(Alexithymia)表示一个人缺乏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的能力。在童年时期受到的虐待或创伤与其发生的频率相关。
解离症主要是指个体认知、记忆和意识之间的脱离。这种现象可能与认知隔离(Knowledge Isolation)有关。在创伤幸存者的大脑中,研究者普遍发现海马体缩小。
相比于非背叛性的虐待形式,背叛更容易造成解离症的发生。患者受到的创伤尤其是背叛创伤越多,所得解离性体验量表DES的分数越高。如果解离症可以帮助人们逃避威胁个人依恋系统的信息,那么它是一种心理疾病,还是仅仅对背叛的正常的防御性反应?
07
拨云见日,种下希望
你浏览这篇文章可能只是出于兴趣;或许是因为你在工作中遭遇到了背叛问题,希望找到有效的应对方法;又或者你深切同情正处于背叛困境中并倍受折磨的人;甚至是你个人曾经也遭受过背叛但却选择了盲视,而现在你想要与它进行斗争......
下面将从个人、友人和机构三个方面,列举一些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
7.1
怀疑自己遭到背叛的人
创伤性的背叛对当事人来说是一种毒瘤,其危害首先体现在最基本的身体状况上。遭到背叛的人往往比未遭到背叛的人身体状况更差一些。因此,必须先解决身体问题,然后再进行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康复工作。
①
从身体上,改变自己
⚫ 充足的睡眠
⚫ 适度的锻炼:做自己喜欢的事,只要能让身体动起来即可。
⚫ 营养的食物:摄取各种各样的食物,多吃能让你充满活力的东西。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改善身体状况,那么你需要寻求医生的帮助,检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果你真的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那么你的身体将会成为你强有力的同盟。
②
建立安全稳定的人际关系
尽量远离那些感觉对你有害的人,并多与让你有安全感的人交流,建立令你感觉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下是一个健康关系指数表:
✔ 即便我要讲出的是难以启齿之事,我仍会如实告诉朋友。
✔ 同朋友交谈后,我感到如释重负。
✔ 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长,我就感觉越亲近。
✔ 我觉得朋友可以理解我。
✔ 让我们的友谊进一步升华对我们都很重要。
✔ 我可以持不同观点与朋友争论,而且不会有受到指手画脚之感。
✔ 我们之间的友情让我产生再去寻找类似友谊的想法。
✔ 和朋友分享我内心最真实的感觉和想法,让我感到很舒心。
✔ 通过这份友谊,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 我感觉朋友让我产生了正面的变化。
✔ 当朋友伤害我时,我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ta。
✔ 朋友帮助我在某些重要的方面成长。
如果大多数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是健康和有益的。如果大多数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种友情可能不会促进你成长和创伤修复,你需要思考是否想要改变这种关系。如果你想要朋友改变,首先需要自己做出示范,这样正面的改变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如果你无法修复现在的友谊,那就去寻找新的朋友或者咨询临床医生,建立一段符合以上条件的良好关系。
③
揭露背叛的治疗作用
在理想的状况下,你可以找到一个愿意不怀偏见地聆听你的故事,并且支持你的人。
即使无法如此,以隐蔽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可能使你从中受益,比如将自己的经历发表在杂志上。无论是口头话语,还是书面语言,在表达背叛事件时都是一种强有力的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形式,都可以用来传达背叛创伤的经历。
④
理解的过程
背叛盲视不可能被瞬间消除,一次性消除,或者永久消除。因为充分意识到背叛需要时间,而且你可能会循环往复好几次,这也需要过程。
尤其是当背叛者根深蒂固存在于你的生活中时,你将需要一个支持系统,甚至可能是外部的专业帮助,来帮助自己认识和承受那些人际关系的本来面目所带来的痛苦。
7.2
朋友和支持者
人们不会不偏不倚地恰好符合心理健康系统的标准,所以聆听别人的整个人生经历非常重要。通过学习,人们可以成为优秀的倾听者,这给治愈带来了新希望。
一位富有创造性的倾听者,不仅需要让受害者说出他们本就想说的话,更重要的是让受害者表达自己从未想过要说出口的事情,从而脱胎换骨。
好的倾听者需要表达关注和理解,同时展现出关心和支持的态度。以下是正面、有效聆听的实际操作步骤,希望能协助你成为合格的倾听者。
①
使用专注的肢体语言
⬜ 避免面部表情不合时宜,或者肢体动作过多(如明显地坐立不安、玩弄手机)。
⬜ 采取向前倾或坐得笔直的警戒坐姿,并采用点头等姿势表达支持。
⬜ 始终保持间歇性的眼神接触(与倾诉者短暂对视3到6秒钟后,目光移向别处,然后再眼神交汇)。
②
鼓励倾诉者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
⬜ 不要转换话题,或者询问与话题无关的问题。这看起来可能是一个减轻自己焦虑或者让他人感到舒服的方式,但其结果通常是适得其反。
⬜ 沉默没有关系,在适当时候可以使用鼓励性词语如“嗯,嗯”等来证明你正在倾听。
⬜ 尽可能描述/表达/回忆倾诉者所描述的情绪。这可能会帮助你站在倾诉者的立场上看待事件,并感同身受。
⬜ 如果有疑惑,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
③
使用支持性语言
⬜ 尽量避免轻视倾诉者的经历。
⬜ 避免对你听到的故事做出评判或评价。
⬜ 真诚地肯定倾诉者的情感反应。
⬜ 强调倾诉者的优点。
④
避免主动提供建议
专注于倾诉者的经历,而不是自己的。只有在被要求的情况下,才提供建议,真正的聆听胜过这些具体的建议。
真正的聆听并不轻松,但对受害者而言效果卓著。如果你真心关注倾诉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你就营造了一个基于理解与爱的安全环境。这有助于那些遭受背叛的人们敞开心扉、尝试与他人交流,从而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
值得提醒的是,在倾诉者想要揭露背叛、表达真实情感的过程中,倾听者很难避免对信息进行评判,也很容易思绪飘移。在聆听期间,倾听者知道了许多令人心碎的事情,每一次聆听都可能伴随着痛苦的折磨。聆听的代价很高昂。
7.3
权威人士和相关机构
机构的失职与受害者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脱不了干系。幸运的是,这些缺陷是可以及时修正的。有建设性的人和机构能够创建一个更加健康的社区环境,使得人们都能够持续成长和发展。
在预防背叛或应对背叛带来的后果方面,机构应该充分分析自身长处与短处。作为某个组织的决策者,你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以了解自己所处的机构如何处理性侵犯问题:
⚪ 我们是否采取了积极措施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
⚪ 我们在营造一种让这种问题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氛围吗?
⚪ 我们在营造一种容易发生此类事件的潜在氛围吗?
⚪ 我们是否在阻止受害者讲述自己的经历?
⚪ 如果事实被曝光,我们会积极回应吗?
⚪ 我们打算掩盖事情的真相吗?
⚪ 我们打算惩罚揭露真相的受害者吗?
机构还需要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背叛问题。比如,制定明确的政策和措施,设立专门的职责委员会,及时发现潜在的背叛行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机构也可以向人们宣传背叛和背叛盲视的后果,并教授大家如何预防其危害。类似的教育也可纳入课程标准。
机构需要对受害者做出积极回应。最重要的是,机构必须保护揭露真相的人,必须支持甚至珍视那些勇于挑战权威、陈述事实的人们。不要将这些人视为“难以管教的人”,而是要像对待好朋友或支持者一样善于倾听。善于聆听意味着需要关注、尊重和支持受害人和揭发者。
若是受害者感到自己有可靠的支撑体系,就不会害怕揭露真相,这可以大幅度减少背叛行为以及背叛盲目带来的危害。
7.4
直面背叛,共勉前行
全面揭露创伤和背叛性创伤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忽视许多普通人讲述自己经历的意义,无视受害者受到的痛楚,那么我们就是“与他人沆瀣一气,共同打造一个精神贫瘠的社会”。
仅有了解实情,坦白交代过错,受害者才有可能原谅作恶者,继而是治愈的可能性。背叛让我们相互分离,但直面背叛能够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因此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直视社会层面上的背叛能够引向希望和公正。如果个人敢于揭露机构背叛的恶行,这可能会引发一场可怕的报复效应,但同时也能极大地改善工作环境。机构背叛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它只是由一小部分人的贪婪所致。揭露背叛是有风险的,但是这种意识和坦诚面对的勇气具有改善体制的潜质。沉默只会让不公正毫发无损。
号召说话是一项痛苦的工作,但是我们必须说话。因为我们有限的视野,我们必须谦卑地说话……
我们要为他人发声:为弱势的人、为沉默者、为我们国家的受害者、为那些被称为‘敌人’的人……
如果不试图理解他们,倾听他们心碎地哭喊,那就不会存在有意义的解决办法。
——马丁·路德·金博士于1967年的演讲
要为受到虐待的人伸张正义,包括我们自己。
-END-
延伸阅读:
联合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