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品味古城 下丨青旅里的年轻人和圣布拉斯区的艺术家

2017-07-27 唐芸 守望香格里拉


品味古城 下

青旅里的年轻人和圣布拉斯区的艺术家


文/唐芸


二 青旅里的年轻人


回到旅馆Kokopelli,那些长期旅行的年轻人,闲散的呆在旅馆各个角落,自得其乐。


第一次到库斯科时,两位北京的同伴和我们住不同酒店,各自安顿好后见面,他们兴奋地说,我们住的地儿太好了!晚上去参观,原来是个青年旅馆,但并不简陋。靠近街道一楼是前台,二楼是酒吧,推开酒吧的门,音乐震天,年青人打桌球,喝酒聊天,气氛热烈。而朋友住的两人间,在两进院的最里面,完全听不到酒吧的嘈杂。客栈分男女生宿舍,典型的青旅,但是走廊散放着些沙发床,不知是不是给没床位的客人住的。有人躺着看书,写字,玩手机,聊天……墙上许多有趣的涂鸦。决定重回库斯科后,我第一时间就定了它的房间。



旅馆的活动墙上写着,今晚节目:卡拉OK和Happy Hour。昨晚好像是女士夜,可以免费一杯鸡尾酒。犹豫着没去喝,今晚无论如何要参与一下。


9点左右,到了酒吧,说是电视坏了,组织者正忙着修理,估计卡拉OK没戏了。这可不会阻挠年轻人的玩兴,三三两两的帅哥美女,已经喝起来。吧台里几位Bar Tender都是漂亮的金发女孩,忙得不可开交。虽然是客栈的酒吧,但一个人来喝酒,还是有点尴尬。我问收银女孩,我没有现金了,可以签单吗?她爽快地答,没问题!喝什么?嗯,先来一瓶秘鲁啤酒吧!吧台边坐下。坐吧台的好处是,可以跟吧员聊聊天,欣赏她秀鸡尾酒手艺……



来了一个女孩,一个人,冲我笑了笑,在旁边坐下。没想到她是德国人,因为身型很娇小。不出意料的是,她已旅行很长时间了,在秘鲁就呆了4个月,之前阿根廷和智利,接下来往北去巴西……青旅里,多是长期旅行的人,只走了一个月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旅行。这就是青旅对我致命的吸引力,流浪了很久的人,凑在一起,怎么能没有故事呢?这些年虽然渐渐受不了过分热闹,可是遇上Kokopelli这样有感觉的青旅,还是想重回年轻时光,始终无法拒绝那种“地球村”的气息……


第二杯,选择了吧台女孩推荐的Pisco Sour。来秘鲁怎么能不喝Pisco Sour!这可是秘鲁“国酒”。这是一款以Pisco为基酒做的鸡尾酒,因为加了青柠汁,味道极具诱惑性,在利马,我已浅尝过它的利害。“Happy Hour哦!”女孩痛快地给我上了两杯。我推了一杯给德国女孩,你来吧?她笑笑,“里面有鸡蛋白,我不能喝。”也许她是个素食者。她点了杯不知名的酒,喝了一口,似乎不太喜欢……



这时,音乐声更大了,大伙儿兴致越来越高,吧台的女孩们越发忙碌。不知何时,多了个帅哥增援,女孩们终于可以喘口气,给自己做杯酒了。她们豪爽地喝着,麻利地干活,吧台就像个战场…….半杯Pisco Sour下去,我有点恍惚了,这酒果然利害,旁边女孩说什么,似乎听不明白,只是傻乐着。


酒吧气氛升温,女孩儿们爬上了吧台,场面一下子沸腾了,大家早忘了什么卡拉OK大赛,随着音乐,随着女孩们的扭动,跳起舞来……那一刻,我也成了空气里的分子,把一杯酒干完,融入热烈的气氛里……



第二天醒来,我完全忘了自己怎么回到房间里的,第二杯酒根本没动,最后一刻,理智拽着我,挪回房间,爬上自己的床…..希望没有刻意走着猫步。


早餐时,碰到昨天收银的女孩,我问,昨晚折腾到几点?1-2点吧!她说。我顺口道:那还起那么早,不睡个懒觉?得上班呀,她笑着说。什么,今天还得上班?!我很诧异。她迎着我的目光点点头。我知道,客栈的工作人员,大多也是旅行者,他们用打工换吃住,为了呆得更久一些。其实,这些年轻人家境并不差,但是Gap Year旅行是他们锻炼自己的方式:旅行,打工,继续旅行……吃过人生这一段苦后,对生活和世界的看法会有所不同。也许,他们并不觉得苦,旅途中那么多同道者,并不寂寞,交到朋友的快乐和越来越丰富的经历,弥补了身体上所受的苦。



三  圣布拉斯区的艺术家


在热水镇遇上的中国男孩Vincent推荐了一家酒店式公寓,说在山上,视野好,清静,房间和服务一流。我想一个人静静地度过库斯科最后两天,于是就搬到了山上。


酒店附近有个不起眼的圣布拉斯教堂,最后一天在这里闲逛,意外地发现很多有趣的小店,餐馆,和旅居在古城的艺术青年,他们靠制作手工艺品,创作音乐或绘画为生。小店里出售的产品,比山下旅游品商店里精美得多。尤其是毛线帽,各种各样可爱的帽子,简直让人疯狂。那时我已解决了现金问题,一边大开杀戒,一边为我那几乎要爆炸的箱子担忧,不断告诉自己,够了够了!但我知道,回到国内,肯定后悔,当时怎么没买那顶小帽呢?



原来这是库斯科最波西米亚的圣布拉斯区(Barrio de San Blas),年轻的艺术家和嬉皮士令我想起大理的艺术青年们,但我不得不说,这里的独立设计师及他们的作品,比大理丽江的水平要高很多,他们的创作,让库斯科城的新旧文化进一步交融和延续,令古城的生命力更强。这些,正是丽江和大理所缺乏的。从前,这两个城市,是有望成为更有艺术感的小城的,可是,政府的急功近利,资本的介入,生活及经营成本的急剧升高,逼走了不少真正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一个有内涵的城,只靠那点“名声”生存,是不可能永续的。



这几天我一直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库斯科,同一次旅行中重返一个地方,在我的旅行史上,还是第一次。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我突然觉得它有点像…….对的,早年的丽江。2001年第一次去丽江,住在纳西族杨阿姨家,每天爬到山上凉亭,听暮鼓晨钟;路过小店,驻足欣赏男孩的古筝弹奏,听得怔了......那时的丽江,就有着库斯科的古朴,安宁和从容......



临走前晚,在一家小餐馆吃面,店里只有一个白人女孩。她来自洛杉矶,七年前第一次来库斯科,就爱上了。这一次,她打算呆半年。她靠给一家网站写旅行文章为生,过两天,就前往马丘比丘路上的村庄,做英文老师。这么巧,她的男朋友在中国的宁波,也教英文。每次遇上这样的青年,既欣赏又佩服,欣赏他们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佩服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在地球村里没有界限地生活着。



每天清晨,吃完丰盛的早餐,出门,从不同的小路下山,经过老嬉皮开的meditation工作室,漂亮庭院的家庭旅馆,设计师服装店,Jack咖啡馆……晚上,从便利超市买回面条和蔬菜,在公寓里做饭,再泡个盐浴,听着音乐,写写东西……我很庆幸自己重返了库斯科,而不是一个匆匆过客,见识到了库斯科更多的面,也终于找到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


短短四天,我像在这里住了好多年,生生把这遥远国度的小城,住成了自己的家。




查看作者相关文章请直接点击标题

《约旦的故事丨双脚丈量佩特拉【上】》

《约旦的故事丨双脚丈量佩特拉【下】》

《新西兰B&B民宿之体验》《重返库斯科》

《消失的古城 【上】》《消失的古城 【下】》

《三毛和我们的库斯》

《品味古城 上》


--- 感谢分享阅读 ---

请点击原文阅读 查看「守望香格里拉」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