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应收账款26万亿蓝海,互联网玩家如何撬动?
近日,国家释放了一个信号,下发“力推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的文件。
供应链金融,恐怕成为今年FinTech(金融科技)最受热捧的词。
供应链金融现在的互联网玩家众多,有3种模式备受关注,B2B、应收账款、票据,详见供应链金融专题第一篇《供应链金融在掀起怎样的风暴?大多数人并不懂…》
而应收账款,是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一环。根据央行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达26万亿。
26万亿的蓝海市场,互联网玩家却寥寥无几,主要分为3大类,类似京东的电商、横向切市场的群星金融、重度垂直行业的旺财谷等。
26万亿的蓝海,静待新玩家。
1首尾难顾的保理
其实,应收账款并不缺传统的玩家,保理公司就一直在做这件事。
保理公司在中国算是一个新经济体,在2012年前,保理业务由银行把持,2012年,商务部批准商业保理试点的开放后,商业保理公司开始生长。
成立保理公司,其实有一系列门槛,但最核心的门槛,就是实际认缴资金不得低于5000万。
保理业务是如何操作的?
一般大点的企业,都会有些供应商,双方合作会签订一个合同。一般合同款不会立即支付,都有一个账期,比较常见的,都是一个月到半年左右。
这笔钱,就是应收账款。
如果这个供应商急于用钱,怎么办?
他可以找保理公司,用这笔“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提前拿到钱。
当然,保理公司会收取一定的利息。
不管从各个方面看,应收账款的融资,都是相对安全的。
供应商和企业的之间,签了合作合同,有真实发生的交易。
2012年后,中国大大小小一共有2000多家保理公司,但真正开始开展业务的,也就20%左右。
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难获取资金来源。
除了一些背景雄厚的保理公司可以发布ABS,或者和银行融资外,大部分保理公司很难获取资金。
而资产端,同样难上加难。为了获取一笔应收账款,保理公司通常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风控——如果应收账款的金额太少,利息都覆盖不了成本。
因此,首尾难顾的保理公司,通常只能抓大放小。
市场上,中小的供应商,几乎享受不到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
2京东的终极武器
尽管有26万亿的市场,传统的保理公司无法吞噬,而各自为战、分散的保理业务,也很难形成规模化。
互联网的玩家开始上场,他们利用互联网的进行信息、渠道、资源的整合,大有颠覆之势。
京东,一定是中国供应链金融的最早布局者。
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布局很大,其实盈利最大、最核心的终极武器,是账期。
2011年,京东平均账期为38天。但到了2015年,京东已要求大幅延长账期,在一些品类,京东的账期甚至达120天。
举个例子,京东从商家那里进了1亿的货,约定的账期是120天,但是京东只花了20天就将货卖了出去,剩下100天,1亿的钱就趴在京东账户上。
这些钱,京东如何激活,并变现?
2013年年底,京东发布新的产品“京保贝”,作用就是将趴在京东账户上的钱,提供给需要贷款的商家。
说白了,京东在用A商户的账期,倒手给B商户的融资,从中赚取利差。
除了京东之外,大部分垂直行业的B2B,也会如此玩供应链金融,在应付和应收之间拆解、倒手。
3横切市场
但是B2B的玩家,却又自身的掣肘和弊端——一个行业的交易量毕竟有限的,也就意味着这样的玩法,有天花板。
比如钢铁行业,2015年,我国钢铁产近12亿,且每年的产能还在减少,也就意味着,这个市场的盘子在不断收缩,供应链金融也就禁锢在行业本身。
一些新的玩家开始寻求破局。
他们试图打破行业壁垒,从横向切入每一个行业。
群星金融就在做这件事。
(群星金融CEO 姚猛)
2013年成立的群星金融,3年时间将流水做到了125亿,却不为行业所知。
群星金融的核心模式,类似“反向保理”。
其CEO姚猛透露,他们开展业务,是“擒贼先擒王”,每个行业,都有几个核心企业,群星金融会去寻找这些大B,以此撬动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的小B。
比如,他们与联想、美特斯邦威合作,将其供应商的应收账款汇总。供应商只需要下载群星金融的APP,就可以提前预支这笔应收账款。
群星金融这种模式讨巧的地方是,他们不需要针对每一步应收账款进行“风控”,一个大B旗下所有供应商的应收账款,风险基本相同。
而同时,群星金融会将一个大B,历年来所有的供应商交易数据进行汇总,挑选所有符合风控要求的供应商,一出手就拿下一片。
如此,风控成本也拉到最低。
用数据和互联网的方式,降低成本,进行信息对称,这就是姚猛所谓的用互联网对传统领域的“降维攻击”。
姚猛比较信奉数据大师W. Edwards Deming的一句名言:Without data you are just another person with an opinion(如果没有数据辅证,那么你也只是一个带着观点的人类而已)。
在资金端,群星金融会细碎的应收账款打包,分级,进行不同的风险定价,出售给风险需求不同的机构。
姚猛说,他暂时不会考虑直接从C端用户融资,“原因是,个人手里拿钱,加上获客成本,成本更高”。
群星金融的这种模式,也曾被业内人士质疑,核心企业看到这个模式,觉得确实可以挣到钱,会不会直接抛弃互联网玩家,自己玩?
某大型控股公司,曾和一家金融公司合作,最后发现应收账款融资确实能挣钱,就开始自建团队,亲自操盘。
但姚猛并不太担心。一个核心企业要做这个事,要搭建专业团队,成本不低;最关键的是,一个企业的应收账款终究是有限的,天花板明显,很难做大。
群星金融一切操作,都是为了降低3个核心成本:交易成本,风险成本和营销成本,如此,才能将分散、零碎的应收账款批量化、规模化。
4竖切行业
除了B2B和电商玩家、横切玩家之外,还有一些玩家,试图竖切某些垂直领域,这种模式讲究“匠心深耕”,某种意义上来说,避免了出现上述“核心企业”自己操盘的可能性。
最关键的是,当你对一个行业了如指掌的时候,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旺财谷就是这样一个玩家。
(旺财谷创始人 曾克庆)
上线两年多,交易额11亿。
“金额不高,但有意思的是,旺财谷没有出现过一笔账款延期”,创始人曾克庆是一个70后,与大部分互联网年轻创业者不同的是,他一直保持金融从业者的理性克制。
曾克庆最开始的玩法,是找保理公司合作,但他很快发现问题。保理公司谈了四五百家,最后只用了四五家,到现在,只剩下两家。
最终,他决定自己玩。
目前,旺财谷切进去的行业主要有4个。
第一个是房屋租金应收账款,比如,一栋青年白领公寓,一年有100万的应收房租,公寓运营商或所有者扩大规模时有新的资金需求,他就可以将已有店面未来的租金收益权打折转让给旺财谷,并支付一定的利息。
第二是旅游,比如机票的应收款。
第三是物流,比如物流公司的“最后一公里”,都是外包一些小的物流公司,也会产生应收账款。
第四是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电站建设的过程,一般会产生三到六个月的账期。
与群星金融不同的是,旺财谷会慢慢渗透行业,两头对接的都是B,最后建立起一个垂直行业的应收账款平台。
因为很垂直一个行业,各个环节打通,使得旺财谷每笔的应收账款的掌控度极高。但这种深耕的模式,导致旺财谷不能很快做大。
而在资金端,旺财谷有自己的APP,对接的,主要是C端用户,同时也接入一些机构。
横切和竖切,哪个模式更好?
曾克庆说:“各有千秋。”
说白了,群星金融的横切模式,是通过数据、技术“横扫行业”,属于“数据金融”;而旺财谷的竖切模式,是通过调研、打通环节“深耕行业”,属于“信用金融”。
一个创新模式,急速扩张;一个相对较稳,壁垒更高。
应收账款如此大的蓝海市场,真正玩家并不多,而金融,从来都不一个“流量集中”的行业,分散、碎片化,很难一家独大。
不论是125亿,还是11亿,都是26万亿蓝海市场的九牛一毛。这个市场,还在静静等待开垦者…
点击以下标题,可阅读一本财经往期深度系列专题
供应链金融专题
区块链专题
互联网保险专题
欢迎关注金融科技第一深度新媒体“一本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