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年,我选择去狗厂
明天就是除夕了,从本命年鸡年跨到狗年,从二十四岁的学生狗变成二十五岁的工作狗。
正好,2018年是狗年,而我的毕业去向是选择去狗厂——京东。
不知从何时起,各大互联网公司和动物们有了不解之缘,比如百度是熊,腾讯是企鹅,搜狐是狐狸,京东是狗,知乎是北极狐、迅雷是蜂鸟……
所以很自然就把腾讯公司叫鹅厂、百度叫熊厂(或狼厂)、搜狐叫狐厂、京东叫狗厂等等;另外大家管网易叫猪厂,这倒不是网易形象和猪有什么关系,主要是网易老板丁磊养猪太出名了,说不定到了2019猪年大家就更想去网易吃猪肉了(大雾)。
翻翻历史推送,可以发现这半年来聊的内容都集中在毕业后的工作选择这块,可以说自己作为毕业大军中的普通一员,从某个角度记录了洪流大潮上翻起的一朵浪花。
首先是暑期实习,其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求职来说很重要:一方面不少牛逼的岗位大多只通过暑期实习转正,错过了暑期实习就没啥机会校招进去了;另一方面暑期实习的经历对于丰富简历、顺利秋招的帮助也很大;再加上暑期实习的机会只有一次,所以不仅要认真准备,也要慎重选择。
我暑期实习选择的是京东JD RUN夏令营实习项目,当时选择它的原因是:这是一个夏令营。其他的实习都是在特定岗位上的业务实习,而JD RUN夏令营实习项目除了常规的业务岗位实习之外,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
参与其中,也是一种深入了解京东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其他夏令营小伙伴来自于海内外,覆盖本科、硕士、博士和MBA,我既可以在小鲜肉面前充当老干部,也可以是MBA哥哥姐姐的小迷弟。一般人的成长经历往往是伴随着同龄人的,这其实也是一种局限;用开放的心态去和大几岁、小几岁的伙伴们交流,思想的碰撞倒是其次,更多地是能看到以往长久形成的思维惯性,能让自己有更大的几率换角度思考问题。
有一些经历经验,或许对感兴趣的后来人有些帮助:
暑假之后,就是秋招。
一万个人,有一万条秋招之路:
……
如果要选一个最能代表秋招的词,我猜当选的一定是「纠结」。
大家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长久的培训让我们形成了事事皆有唯一标准答案的思考习惯,这种思维模式让我们在面对几项各有优劣的选择时不知所措。我们希望能有一种方式,把每项选择的各个方面按照标准进行评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最后统计总分进行排序就好了;然而不会也不可能存在这种量化一切的东西。
这种「纠结」其实就像高考一样,是一种人生的磨练与蜕变。经历了高考,你就知道如何在人生之中去艰难咬牙地实现一个长期宏伟目标,它让你学会了坚持、坚韧和不屈不挠;而毕业后的择业,则不是这种硬实力上的考验,它是让你清楚自己的内心、世界观以及未来人生所走的路。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拷问自己,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看重的是什么,又对什么不在乎,能不能面对别人的质疑和不理解,能不能游离主流之外,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盲目随大流。
第一次的纠结是毕业了要不要回成都。北京的置业成本和教育成本不用我再赘言,这两年成都和杭州作为新一线的代表上升的势头不可阻挡。尤其作为一个四川人,对川渝老家有着别样的情节:生活节奏相对舒缓,工作和生活能很好地均衡,美食遍地,长期生活成本比一线城市低不少,尤其是买房和孩子教育一块。对我来说,我姐在成都定居,我要是也能在成都安顿下来,父母会开心的不得了。
于是拿了个成都的offer,薪酬不比在北京差,但还是决定放弃了:
我还是选择毕业后先在北京。
第二次的纠结是要不要进体制内。体制内外的讨论全网时时在进行,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直接套在自己身上也不适用。结合我自己的情况来看,父母亲戚他们都很乐意我去体制内的,为此我也写过两篇推送:
如果我选择了体制内,每年回家父母倍有面子,也会得到亲朋好友的认可和羡慕;另外我也选择了一家国企去实习,虽然只有两周,但整体各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比民营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体制的流动性比较小,圈子也比较紧密,往往有着和谐的同事关系;我实习的那家国企算是国企里面的新锐,很多大国企的毛病都没有,我去那个部门整体比较年轻,在职的人里有比我还小的;评优晋身也不是熬资历而是拼能力;员工素质很高,不少是校友,领导也是清华研究生毕业,很厉害很有水平。
择业时有一种说法说,不管选择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主要是看带你的领导和要加入的团队,如果领导靠谱团队和谐那就值得加入。如果依靠这个说话的话,这个国企十分符合。我在那里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会觉得自己被需要,觉得自己的存在有意义;和HR小姐姐的每次聊天都很融洽,相互都很清楚对方看重和需要什么,愿意为你最大化争取资源;和领导的谈话也十分愉快,不仅会请你吃饭唱歌,作为领导还会站在你的角度,以过来人、以学长的身份,用自己丰富的阅历和锐利的眼光帮你分析问题。(对此我很感激)领导轻易就看出了我的纠结,不提挽留的事,而是鼓励我保持热血,在年轻的时候,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就去尝试,就去闯。
「在这里你可以有一份稳定的生活,但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还是出去闯吧。」
所以,我选择毕业后去体制外。
回头看这段秋招经历,还写了一些随笔:
对我来说,拿到手的offer都是非常棒的选择,和大部分人不一样,我只会去申请想去的公司和岗位,而不是海投,所以整个秋招我也没投几次简历;这几个offer无论我去哪一个,我相信都会有不错的发展,offer之间本身并无优劣,区别只在人心:
我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通过最后的选择,总算是写出了自己的回答:
我想要想象力与可能性。
我想要人生还拥有变数,想要在可遇见的未来里,人生不是一望到底,而是充满波澜起伏;无所谓是巅峰还是谷底,无所谓失败还是成功,未知才是最大的吸引力。就像看比赛一样,为什么非得要熬夜看,等着第二天看录播不也是一样吗?不一样,不知道结果才能最大程度享受过程。
我想要变强、想要实力和成长性。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什么金饭碗、铁饭碗,一劳永逸的思想最是危险;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未来的中国和世界一定是剧烈变化和飞速发展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复兴,未来的舞台可能很大。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既是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唯有以最快的速度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更有实力、更能适应一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选择了北京,选择了体制外;那京东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京东的平台足够大,目前还在高速成长,想要跟上公司的速度,自己也不可能偷懒;管培生是一类对自己要求更高的岗位,它有着更多的可能性,上限高下限也很低,自己稍不注意就可能被甩下,压力会很大;京东「正道成功」的价值观也深得我心,在京东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希望自己和公司一块,能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快速成长,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或许从物质、生活、舒适等角度来看,我的选择不是最好的;或许若干年后会听到类似:当初就不该这么选,你要是去了XXX,现在都XXX……的声音,但我不会后悔。
活在当下,就要顺着自己的心意来。
最后给大家拜个早年,预祝大家狗年大吉,顺心意,有所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