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刘峙,“飞”将军?“猪”将军?
声明:敬告网站、公众号,未经授权使用、转发本号原创,本号将适时诉诸法律。
防失联加微信,要喝酒加微信:zhuerduo1222
将军蒙尘,忠勇双全汤恩伯(中)
未经授权,谢绝网站转发本号原创。
刘峙将军
网络泛见“业余”军评,言称:汤恩伯、胡宗南和刘峙三位将军为国军三大无能“饭桶”。
之前,写了汤恩伯,写了胡宗南。得到不少朋友支持、认同。为此,向情谊赞支持我写汤恩伯、胡宗南的朋友们,提出关于刘峙的疑问,予以专文简叙。
权作对我的支持者和朋友们的致谢。
未经授权,谢绝网站转发本号原创。
刘峙,外型敦厚,不如汤恩伯之果敢、剽悍;亦不如胡宗南之儒雅、智慧。看上去,刘峙似乎真的很平淡。非常适合传统“史学”之鉴定。
副将?猪将?
未必。
此前很多人喜欢粟裕,认为军神。其实,我不喜欢。如说共军军神,除却刘伯承,谁人敢当?但是,人们毕竟看演义习惯了,总觉得一个打一百个都是才能。如此,我的历史文章,不喜欢的人也多。
没法计较。
以淮海战役为例。其战役目的是什么?我想,网络军迷仅仅知道“大决战”。除此之外,知者可能寥寥。
淮海战役,数百万人在狭小的战场鏖战。这就说明淮海战役其战役战术的技术要求不算太高。真正厉害是战略决策层面。实则是西柏坡击垮了国民政府。
说毛主席伟大,谁都不得不服。说因为粟裕是军神,这才打赢淮海战役,显然就是演义。至少说这话的人不知道饶漱石。
所以,尽管由黄埔军校开始,陈诚和刘峙就相互不鸟,势同水火,骂几句刘峙是“猪”将军,似乎可能。
刘峙是西柏坡在军事上,全面压倒南京政府,决胜几无悬念之后,这才临危被启用,担负协调徐州剿总各路人马,企图或战或退,以守江淮的工作。
当时,美联社发表美军观察评论,大意是:共军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国军再无可能抵挡。
至于彩色宽银幕电影《淮海战役》里面,说到邱清泉有句辱骂刘峙的台词时,邱清泉鼻孔哼出一声“猪”。有时,影视剧就是这样不地道。
电影剧照,影视剧里口出狂言的“邱清泉”。
一则,相比薛岳对陈毅的华东战场,1946年开始,刘峙对中原作战,可能战果更大。刘峙能打,当时的国共将领还是多是认可,感触颇深。
同时,都在败局已定的态势下,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中,可能淮海战役中大势更为颓废反而国军抵抗最为惨烈。
二则,邱清泉是谁?他是刘峙教导下成长的若干国共优秀的黄埔将领之一。刘峙当年,是公认的黄埔军校第一金牌军事战术教头。
如关麟征、杜聿明、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范汉杰、张灵甫、谢晋元、林彪、刘志丹、伍中豪、邱维达、段德昌、许光达、赵尚志、宋时轮、杨至成、郭汝瑰、廖运周等等,最初的军事专业授课老师,就是刘峙。
学生去辱骂老师是猪,这事,仅在文革批臭老九,这才出现过。如邱清泉这样饱读诗书的儒将,骂老师是猪,绝无可能。可见杜撰台词颇为荒诞,也颇为喜剧。
未经授权,谢绝网站转发本号原创。
批骂刘峙的史料最权威者,莫过于李宗仁和杜聿明。
然则,蒋冯阎桂中原大战,李宗仁受苦颇深,心恨使然。至于杜聿明,写得一手好检查,这不能完全当真。
说到刘峙,首先得知道刘峙如何起家。
1925年,黄埔军校学兵组建野战部队东征陈炯明。当时,作为黄埔军校最杰出的军事专业教官,刘峙在何应钦教导1团担任营长。
两次黄埔军东征旧粤军,是中国军史和袁世凯小站练兵可以相提并论的重大军事事件。后来,国共两军纵横天下的狠角色,大多出自两次东征。
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刘峙、胡宗南、徐向前等等黄埔军校最杰出的统帅、将军、猛将就此涌现。
东征之最关键的棉湖战役中,蒋校长不惜与陈诚亲自架炮,自描、开轰粤军;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携政治教官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火线上;胡宗南为排长,主动带两挺机枪占据敌后要地,以火力分隔、袭击、包围粤军等等。
最后,担任步兵指挥官的营长刘峙刘老师,赤膊挽军旗,挥刀指挥向前,发起梯队的步兵攻势。
显然,商团和老粤军虽然人多,完全被打懵。黄埔学兵努力冲锋,以少胜多,取得大胜。
两次东征,刘峙升任第1军第1第1团团长。既会讲课,又会打仗,他在诸多黄埔军校教官里尤其出类拔萃。
尤其华阳战役,老粤军击溃正面国军,发生了陈赓背负蒋介石跑路事件。而侧翼的刘峙却奇袭老粤军指挥部,反败为胜,扭转大局。
蒋介石对此评语: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大幸。——熟悉两次东征,自然知道这两次战役之份量之重。
由此,战后扩军,刘峙离开军校,调往第二师担任师长。
当然,后来他还是结合实战,频繁为第二、三、四、五期学生上战术课。其教学水平,由蒋介石、加仑元帅等人到学生,都是优评。
基于这段历史,其实大家不妨三思:老师如是“猪”,那么,被人奉为“军神”的诸多学生们,情何以堪?
况且,老师本是飞将军!
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先锋战将是谁?叶挺,他是教科书标准答案。
另外一位北伐先锋将,则是刘峙。北伐攻打武昌、南昌等地,刘峙很快凭战功升任第一军军长。
1927年3月,刘峙任第1军军长时,序列如下,各位不妨自己观摩:
军长:刘峙
第一师师长薛岳 (薛岳辞职后胡宗南代理)
第二师师长刘峙(兼)
第三师师长顾祝同
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
第二十师师长钱大钧
第二十一师师长陈诚
第二十二师师长蒋光鼐
独立第四师师长张贞
刘峙善用奇正,擅长迂回、钳击、防御和长途奔袭。堪为近代中国战争史上最早导入西方军事思维的前驱者。
刘峙用兵方法和传统“古方”大不相同。于是,北洋诸军多被“水土不服”而被打得手忙脚乱。
由此,国民革命军第1军就此成为当时各路国军绝无悬念的王牌主力军。
未经授权,谢绝网站转发本号原创。
1927年,秋,北伐军和孙传芳联军会战龙潭。
北洋联军火力凶猛,刘峙阵前负伤。情势岌岌可危之下,刘峙裹伤坐镇前敌指挥部,指挥第1军麾下精锐如胡宗南、卫立煌等各部,主打“联帅”孙传芳主力。
面对优势北洋联军,第1军由守势开战,一路几乎每战必胜,所向披靡。更兼白崇禧督率桂军7军及时侧翼攻击。于是孙传芳部溃不成军。龙潭战役胜局就此锁定。
这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
由此,南京国民政府基业奠定。于右任老先生书法一联云: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
刘峙善用奇正,迂回钳击。尤其擅长防御和长途奔袭,用兵和传统的“古方”大不相同。不仅北洋诸军被打得手忙脚乱,当时和他交手各路军阀,也屡屡吃够苦头。
当时,南方军界莫不以为刘峙屡战屡胜,鲜有败绩而羡之有“福”。是以,称之“福将”。
1929年,敌我莫测,机缘不巧,刘峙和称为“钢军”的桂系7军单挑。
是役,刘峙亲率第1军奔袭桂军占据的武汉。沿途,刘峙部和第7军一连数战,不到半月,第7军和驻守武汉附近的桂系军队屡战屡败,闻风而逃,不战而溃。
李宗仁跺脚恼怒,白崇禧闻知却不免苦笑。其实,就军史陈述暨评论上,白崇禧所言,比李宗仁之抱怨,似乎更为可信。
这年似乎是民国军史上的刘峙之年。
河南,中州,四战之地。不是艺高人胆大,在战争年代统兵的将军,鲜有在河南能够立足的。
刘峙当年,就是一条好汉。
年底,刘峙率领第1军孤军,不顾四面强敌,在河南周旋于实力强悍的冯玉祥、阎锡山、何健之间。
刘峙以疑兵牵制各路军阀患得患失而按兵不动,风平浪静之瞬间,却动如狡兔,指挥水平,以分进合击,单挑盘踞河南的实力军阀唐生智。
第1军在全面劣势之下,以孤军独战出招鬼祟,第1军徐庭瑶、胡宗南、张承治各部连续作战,唐生智被打得神魂颠倒,大败亏输,不得不乔装尿遁,亡命天涯。
此公,后来在南京保卫战以嘴炮上任总指挥,却以无能、无德,弃阵逃跑。人们却在愤怒声讨“南京大屠杀”之余,没人指责这位“逃跑将军”。
由两次东征开始,到北伐战争,再到中原大战,乃至后来鄂豫皖与红军交战,刘峙部几乎一直都是国军赖以扭转战局,取得胜利的王牌。
是以,刘峙有常胜将军和“飞”将军之称。当然,当时刘峙将军手下败将,尤其一蹶不振的大小军阀,自然对他没有好感。恨之深,而毁之切,人之常情。
1930年5月至11月,蒋、阎、冯、桂等派系在豫、鲁、皖发生混战。
刘峙部成为国军实施战役突袭的机动兵团。一连数月,刘峙率部靠穿插、迂回、远袭,以少胜多数次击溃绝对优势西北军团。该部打通大半陇海线,又北向打通津浦线。
当时,即便以用兵见长的白崇禧,以善战著称的钢7军,遇到刘峙部,几乎也是败多胜少。也正是这个钢7军,多年以后与南下的林彪数次交手,战绩颇为奇迹。
当然,打内战是不光荣的。刘峙也是在打内战中,成就了他的飞将军的辉煌。
未经授权,谢绝网站转发本号原创。
1937年,抗战爆发。
其时,刘峙早期率领的第1军,已经成为最早的国军母体部队。该部在抗战之前,已经扩编为当时国军王牌野战军第1、第9、第32军。
第1军由胡宗南率往上海参加淞沪会战。该部被白崇禧感慨为比桂军更坚强的国家的第1军。是役,第1军两次参战,是淞沪会战激战核心的国军砥柱。
战后,该军自胡宗南以下,仅幸存2000余人。此战之后,该军牺牲惨重,元气大伤,不再是国军一等一的王牌军了。
然而,回望抗战历史,为国家独立解放,第1军功勋卓著。
第9军由郝梦龄率往山西参加忻口会战。日军精锐第5师团猛烈攻击山西地方抗日友军,二战区国军防线崩溃。1937年10月15日夜,为扭转战局,郝梦龄和部下师长刘家麒决定亲率部队,对日军出其不意实施反冲锋。
一路顺风的日军遇到逆袭,措手不及,一连数战被击溃,后退。郝梦龄和刘家麒决心扩大战果予以追击。战至次日凌晨,两位将军中炮阵亡。
次年春,教育界为缅怀两位将军,发行的小学课本登载了课文《中国第一位军长》。2014年9月1日,郝、刘两位将军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郝梦龄将军
第32军当时番号已经转为商震部。原部队改编为第3师。为李玉堂率领进入淞沪会战大场地区战场,三次打空,补充新兵再三战日军。
国军决心结束淞沪会战,放弃上海时,第3师担任战区主力撤退的断后、掩护。其损失惨重,和第1军一般,也由此退出了国军王牌军的阵容。
和他的部队一样,刘峙作为国军一线将领除却何应钦、徐永昌之后的第一人,当时正承担领导改编大小各系西北军和东北军。
这是一支曾经割据一方的大大小小的军阀的武装,如东北军更是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军心不稳。杨虎城其部小西北军系的各位军阀,更是勾心斗角。可谓一盘散沙。
这些军队装备更差,往往三五人才一支步枪,别几枚手榴弹,提着大刀上阵。营、连、排长大多为各位军阀徇私提拔的老表、亲戚、同乡。
1937年,秋。华北。
这时,国军军委会已经决定和开始在淞沪会战加大压力,以在战略上,诱使日军改变攻击方向由华北转移华中,利用长江水网,滞缓日军攻击步伐,苦撑待变,以实现“时间换取空间”的抗日持久战。
是时,在国军调用几乎可以调用的全部精锐,投入了淞沪会战。
迟缓华北日军南下,保障淞沪会战的战略北方空间,同样是实现“时间换取空间”的抗日持久战重要的基础。而此时的华北,除却汤恩伯、关麟征所部,却再无军队。
未经授权,谢绝网站转发本号原创。
一马平川的华北,防线漫长,空虚。
改编原十七路军小西北军和其他西北军,以及部分东北军组建的第2集团军,自然是中国北方国防最重要,也是唯一的战略预备队。
虽然改编尚未完成,军队派系矛盾纷纷,但是,各路国军还是士气高昂,由刘峙率领,这支十来万的大军向北进军。
这是七七事变以后,第一支北上抗日,与日军正面交战的军队。其任务,自然是在华北阻击和滞缓日军向南攻击,以保障主力国军专心对付淞沪的日军,打好会战,力图扭转中日战略对局的被动。
阻击和滞缓,便是涿州、保定会战的战略使命。
日军准备攻击保定的坦克部队。
9月中旬,日军完成南口会战后调集五大主力之5,6,18师团,以坦克140辆,火炮260门,在60来架轻重轰炸机轮番攻击配合下,气势汹汹由北向南席卷而来。
华北紧急,刘峙率领第2集团军边整训边行军,在涿州、保定一线开始部署抵抗。随之,陆续赶赴保定的卫立煌、汤恩伯、关麟征、李默庵等各部国军嫡系,也由刘峙指挥,进入涿州、保定防线。
是时,日军以超过30比1的火炮绝对优势,向涿州、保定防线予以攻击。
这是一场至今少见评论的华北抗日大会战。这个会战留给后人的唯一信息就是,国军最高指挥官刘峙无能,率部溃逃,是可耻的“逃跑将军”。
然而,事实如此?
华北一马平川,正是日军作战的好战场。刘峙抵达涿州、保定开始,便召集多次与日寇交手,对日作战经验丰富的汤恩伯和徐庭瑶两位将军商议防务。
对日军擅长以坦克、火炮优势,实施突破和钳击的战法,刘峙汇总汤恩伯和徐庭瑶经验和建议,下令各部以近百公里纵深设防,并且开挖防坦克堑壕、屏障。
然后,刘峙以最能苦战,和最具大局观的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部署在防线核心,以汤恩伯等精锐殿后,两翼以原东北军和十七路军展开。
此刻,参战军团长、军长如卫立煌、汤恩伯、孙连仲、冯钦哉、商震、关麟征、李默庵等,师旅长如冯安邦、黄樵松、池峰城、唐淮源、郑洞国、戴安澜、武士敏等等。
他们都知道,他们无法退却。他们的背后,便是激战正炽的淞沪战场。那里的决战,将关系未来中国抗战的成败。
然而,东北军的第53军军长万福麟们却想不到这点。和以往对日作战一样,日军未到,东北军率先哗乱。军长以下,第53军不战自乱后撤离防区。
万福麟将军
得知如此荒唐的噩耗,刘峙欲哭无泪。只好急电前敌孙连仲和汤恩伯兵团关麟征部,苦撑待令,随时撤退。
战端一开,日军便在空旷的东北军防区渡过永定河,第一道战线犹如虚设,孙连仲部立刻陷入腹背受敌。考虑再战无益,刘峙下令孙连仲、关麟征撤退。
素以擅长逆袭、奔袭夹击的关麟征不甘失败,奋勇组织数次对日逆袭。
无奈,两边火力对比过于悬殊,国军伤亡惨重,关麟征寻求战死,痛哭不退。他的随身警卫强拖硬拽,关麟征这才恨恨离开防区。
是时,号称国军中以一当十,最能和日军作战的汤恩伯军团,其主力52军的两个主力师,幸存者不满3000人。
同样,孙连仲部伤亡惨重,也迫不得已离开战场。
孙连仲将军
《大公报》记载这次会战参战国军,“抗战之激烈,牺牲之悲壮,在平汉线为最甚。”
日军欲图以绝对优势军力,在一马平川的华北有利地带,一举歼灭孙连仲部和关麟征部的紧要关头,刘峙一连数电,要求撤军。
这才使已经打红眼的孙连仲、关麟征恨恨脱敌,得以保全基本主力。
次年,孙连仲和关麟征两部,在台儿庄会战内外夹击,一举打掉了日军第5、第10师团核心旅团——说起刘峙下令撤退,堪为华北抗战之功。
日军情报灵敏,在穿过东北军防区迂回攻击正面防线的同时,侦察到在突袭保定时,被榴弹炮远距离攻击,致使日军伤亡惨重的国军炮七团位置,便果断对汤恩伯亲率的第13军实施突袭,企图打掉国军炮七团这一威胁。
国军炮七团,当时堪为中国抗日之“重器”,装备有数门“32倍15公分重榴弹炮”——抗战之前,国军由德国进口,拟备战抗战的24门重榴弹炮之部分。
该炮团配属在汤恩伯军团。得悉日军对保定、高阳以南突击,刘峙和汤恩伯迅速指挥该团撤退。
在大局难以挽回,本身又是以滞缓日军攻势为目的而发起会战,刘峙审时度势,一连数道命令,要求炮七团,以及驻守石家庄以南的战车防御炮部队迅速撤退。
后来,汤恩伯军团转战华北各地,直至徐州会战、突围,该团重榴弹炮数次对日实施重创,而后均巧妙转移,没有损失一门,传为抗战奇迹。
平心而论,在以寻求战略机动的决战目的下,在平原地区以弱抵强全无战役取胜的态势下,就算成全大节,赔上当时国军珍稀的重型武器,甚至赔上最高指挥官的性命,于抗战大局,有害无益。
刘峙也好,汤恩伯也罢,这时候的撤退,正是有益抗战大局。
谁不希望炮7团和战车防御炮坚持抵抗而不撤退?日军。
日军攻击保定。
未经授权,谢绝网站转发本号原创。
1937年9月24日,淞沪会战胶着血战。这天,苦战八天之后,保定陷落。刘峙开始命令全军撤退。
是役,日本《战史丛书》、《中国事变陆军作战》称涿州、保定会战。
日军方面统计,日军参战兵力近9万,伤亡5000余。国军伤亡约2万余人。这是抗战八年,国军在华北与日军正面会战,伤亡比列最低的一次会战。
同年,刘峙第2集团军侧翼防区的宋哲元第1集团军,被土肥原师团27旅团奔袭,数战数败,传说中抗战名将宋哲元闻风溃逃,成安、大名防线不战而溃,可惜,几乎没有记载。
在1937年的华北,宋哲元将军可谓货真价实的飞毛腿将军。
倒是后来,宋哲元被闲赋之后,所部的张自忠将军,冯治安将军等率部浴血奋战,这才使得第29路军不至于丧失威名。
宋哲元将军。
保定会战撤退令下达之前,分属东北军、大西北军、小西北军、川军、滇军,以及国军嫡系各部的参战部队,早已因军令不畅,乱成一团。尤其部分军阀部队战场闻风溃逃,更加大了战场的混乱。
无奈之余,作为会战最高指挥者,刘峙在脱离前线后,不敢滞留由军阀部队、地方部队卫戍的防区,数次转移指挥部——后来,就此遭遇国军其他派系的指责。
可想而知,稍微正常思维的将军,谁会把自己置于险地?对于这类指责,刘峙往往苦笑,不做解释。
这次会战,和台儿庄会战非常相似。甚至这次参战部队很大部分,在后来也参战了台儿庄会战。
然而,在军令尚未统一,部队番号混乱,以及东北军闻风溃逃,让出防区的情况下,加之日军炮火、战机猛烈攻势,装备落后,士兵孱弱的华北国军,自然对扑面而来的轻坦克、装甲车束手无策。
如刘峙、汤恩伯、关麟征等人,就算再怎么厉害,此刻,被日军以绝对优势战力压制,根本无法发挥其指挥水平。
然而,这次会战刘峙的指挥、表现,最开始为其军界政敌指责,而后,又被全无抗战战争概念的腐儒们指责。
逃跑将军,何其悲哀?
保定会战尽可能控制平汉线,为淞沪会战争取到十余天的宝贵时间。
同时,国军于华北平原与日军会战,首次以体系化设防,在近100公里,开挖防坦克堑壕,实施纵深设防,尽量在战力悬殊态势下,减少了伤亡。
因为设防横面宽,纵深大,在日军突破不设防的侧翼之后,消耗巨大,一时无力对腹背受敌的一线防守国军实施包围、歼灭。间接延迟了日军的攻击速度,限制了日军扩大战果。
保定陷落,日本全岛举灯庆祝。但是,日军经过和刘峙一战,在1937年内,于华北消耗战争资源,一直到淞沪会战结束,无力再发动如此大规模的重兵南进。
再次南进,则是1938年的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
由此,刘峙将军于华北战场固守保障淞沪会战,有功;机断撤退第二集团军主力孙连仲部,以及机断撤退汤恩伯军团主力关麟征部,有功;机断保全炮7团和石家庄的战车防御炮,有功。
尤其,在全军地方部队出现溃乱后,要求各部因乱就乱,尽量撤退脱敌的命令,客观上,为当时中国国防的战斗兵的保全,也有功。
这些早期于华北闻风而溃的官兵,大多数在后来较为规范的整训之后,无一例外,俱为抗战主力。其中,闻风而逃的53军历经整治时间最长,后来,该军先后投入长江战区的若干次大会战。洗却耻辱并且成为远征军主力军。
抗战胜利,53军进入越南,接受了日军投降。
徐庭瑶——很多人绝对非常陌生。他是杜聿明的长官,昆仑关会战击败日军钢军的参战国军最高指挥官。保定会战之后,他尤其肯定刘峙之作为。
然而,刘峙所有的功劳,在当时都不是功劳。
未经授权,谢绝网站转发本号原创。
保定会战之后,抗战发生了南京失陷,山东韩复榘溃逃等大事件。为此,国军严肃军纪,以枪毙韩复榘,问责唐生智,大规模严肃处罚逃跑将军。
正是因为枪毙韩复榘,以及杨虎城被拘押,以及刘峙编练、战时督战西北、东北等各地军阀部队甚严,以及第二集团军的人事安排冲突等等,一时之间,刘峙为军界众矢之的。
作为蒋介石的幸福的爱将,就此在沸沸扬扬议论中,终于无功有罪。
为平息西北、东北军情绪,刘峙被免第2集团军总司令,该职务由刘峙举荐的西北军代表性抗日将领孙连仲续任。
其余如万福麟、宋哲元等跑路的将军,基本闲赋,却无非议。
这时的刘峙,历经沧桑,几无解释,来到重庆,担任了重庆卫戍司令。几乎闲职。期间,坊间哄传刘峙贪赃枉法——多年以后,刘峙与其夫人归隐印尼,无外乎在学校谋职教师,悠哉乐哉,清贫度日。
似乎,他贪赃枉法,确实是谣言了。
1945年春至春夏之交,中日四面开战。虽然抗战胜利在即,然而国内战场日军依然占据优势。刘峙将军再次出山,主导指挥了豫西鄂北会战。
刘峙指挥国军实施后退决战,以消耗敌有生力量,集中主力在东路决战,对日军形成围歼之势。同时,刘峙同步指挥国军反击北路之敌,并在南路寸土不让对战日军。
这一战役,再现刘峙虎威。这一战,国军有条不紊应战有备而来的日军主力,以较少损失重创日军。为此,日军莽撞攻击,损兵折将却几乎一无所得。
两军对峙确定,刘峙不断与日军进行拉锯作战,日军欲罢不能,陷足豫西鄂北,伤亡上万。这一局势,延绵至抗战结束。
豫西鄂北会战中,欢呼胜利的国军士兵。
抗战结束,包括日本战史专家评论这次会战,均认为这是抗战最成功的防御作战之范例。可见,刘峙绝非平庸。
然而,刘峙在官场上却异常平庸。
在黄埔军校学生成长之前,刘峙凭其军事才能,一路击败各类对手,成为国军嫡系将领最早的最核心的将领。最后,终因性格刚正、忠厚,不擅协调、组织。而落后于部下的顾祝同、陈诚。
夜深,人静,言犹未尽的,还是中原会战和淮海会战,刘峙两次担任主将。
其实,如果真是现在诸多腐儒认为的“猪”,恐怕,他在国共两军的精英学生们,绝不会认同吧。
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时候可能是错误。相信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与理性的推论,可能才会靠近真实。是以,作文以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国军抗战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