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 | 永远的八一三:淞沪会战战略论与东北军被失落的番号……
俄乌战争观察全集及俄乌战争谈:现实、虚拟和抽象的战场的全面对抗
俄乌战争谈:从“1981-西方81演习”可见,俄军与苏军完全没有可比性
推荐最新:理性和人本的胜利--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求和、克里米亚大反攻和网络的“横店神剧”……
沪战期间,九国公约签字国和其它11个观察员国紧急召开布鲁塞尔大会。布鲁塞尔大会决议为世界各国援华八年抗战,提供了道德和世界法的依据。
——时至淞沪会战过去八十五周年,谨以此文,纪念那场卫国战争殉国的战士。
抗战取得最后的胜利,确实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苦撑抗战等来了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列强参战,最终逆转了中日战争进程。
可是,如以当时中日国力、军力存在悬殊差距,中国能够在日军凌厉攻势下以持久战略苦撑至美军参战,正是赢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持久战,并不是单纯依赖广袤国土进行躲闪、退避、游击作战,而是以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继而得以与优势日军相持相耗,尽量将战事拖向久远……
因此,如要以持久战扼制日军攻势,中国就要必须充分利用纵深宽广的主战场,以拉长日军战线和后勤线。
为此,中国就必须充分转移有限的民族工业、物资、人才等等战略资源于大后方,以储备起码的、有限的国力保障进行持久战。
同时,既然全面抗战拉开帷幕,中国反侵略作战更需要向国际展现中国更作为现代国家抵御外辱的姿态,并且在正面战场之外,向日本开辟外交战、政治战和金融战等等其他战场。
淞沪会战正是承担着如上战略使命。
此外,在纯粹军事战略角度去看,七七事变爆发,日军轻松占领平津,控制津浦线、平汉线,对京沪杭地区已经形成战略威胁。
何况,当时日军在上海还占有港口和陆战队。
仅就华东战局而言,日军如是准备充分,从吴港和佐世保军港向津浦线进犯,可以选择津浦线以东沿海任意目标发起登陆作战。
这时,日军登陆作战再配合华北日军沿津浦线、平汉线南下进攻,那么,国军东西战略分割,防无可防,后果不堪设想。
淞沪会战最现实的军事价值,就在于国军在津浦线南端上海主动发起会战,客观上避免了在漫长的津浦线虚耗兵力,用以监视、备战日军选择任意目标的攻击的战略被动。
同时,淞沪会战客观上也牵制了日军往平汉线进犯的可能。
沪战期间,在上海街头的日军。
历史证明,淞沪会战虽然战损极为惨烈,但也确实消耗了日军在津浦线、平汉线蓄积的强大兵势,逆转了日军自北向南侵略轴线为自东向西侵略轴线,逼迫日军逆长江仰攻重庆而陷入长江水网。
国军于淞沪会战血战不退,尤其为中国抗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极具战略价值:
其一,淞沪会战掩护了上海民族工业、物资、人才等等战略资源完成了大撤退,保障了后来的抗战得以持久进行。
其二,中国在抗日实战战场之外,得以对日本积极展开外交战、政治战和金融战,正是始于淞沪会战这三个多月。。
因而,在很多研读抗战战史的人们看来,淞沪会战确属抗战八年最为著名,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会战之一。
(具体战略分析,请点击参考:“淞沪会战为中国苦撑赢得了最后的胜利,确实奠定了最为根本的政略、战略的基础。”《永远的“八一三”:淞沪会战的战略价值论》)
今天,继续讲述淞沪会战一场少为人记载的战事。
淞沪会战至9月下旬,日军数次增兵,淞沪会战继续升级。
彼时,国军第三战区调整兵力以左、中、右三个作战集群,在日军陆海空火力全境覆盖下,对日军实施反登陆作战。
其中,陈诚指挥第15、第19集团军等部约18个步兵师为左翼兵团,与日军于蕰藻浜沿线拉锯血战。
以朱绍良指挥约18个师为中央兵团,于北站、江湾、庙行往西防线抵御日军攻击。
以张发奎指挥第8、第10集团军约13个师为右翼兵团,于苏州河以南至杭州湾以北的次要战场,既监视、阻击日军在这一区域可能的登陆,也为战事激烈的左翼、中央战场的作战充当战役预备队。
10月下旬,日军攻势如潮,然而却并没有取得会战决定性进展。
战局陷入胶着,双方呈顶牛态势。
此刻,淞沪战场国军每日以血肉之躯抵挡日军海陆空炮火,为11月3日九国公约在布鲁塞尔召开调停沪战的大会,争取最后的时间。
九国公约布鲁塞尔大会是对抗战影响极为深远的事件。
淞沪会战坚持到大会召开,日本缺席之外,与会九国公约签字国和其它11个观察员国首度站在中国一边,集体抗议:
“日本无权干涉中国的内政,中日战争与世界其它各国有利害关系”。
客观上,布鲁塞尔大会为世界各国援华抗战,提供了道德和世界法的依据。
——仅此一点,也可侧见淞沪会战断无现代人评论那般,可战可不战,退后避战的道理。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人的血拼,一改世界列强对中国的旧观,继而,同情和尊重中国为争取独立的抗战,成为世界舆论的主流。
——现在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布鲁塞尔大会决议深度影响英美等国援华抗战,以至于世界列强制裁日本军事资源贸易,最终,日本为延续战争不得已扩展战线至东南亚战场,以致发起太平洋战争。
然而,当时日本没有体系化侵华战略,日本天皇及军政高层急于速战决胜淞沪会战,完全没有顾忌世界舆论的压力。
当时,日军上海派遣军最高部队长松井石根尤为焦躁,数次要求增兵。
于是,日军在急切之间无法实现速战决胜,也无法逼迫中国和谈,每日消耗大量军费、人员伤亡和各种战损的情况下,日本军政高层承受国际舆论和国内经济压力,终于决定再次扩大战争规模。
1937年11月《生活》杂志报道,日军为淞沪会战增兵,将服预备役的年龄上限由22岁增加到32岁。
沪战期间,日本家庭聚会为家人从军送行,其军国主义深入民心可见一斑。
很快,日军完成了第6、第18、第114师团,及华北第5师团第9旅团,重炮第6旅团等12万精锐集结,编组成第10军,由日军第3、第4舰队掩护,向杭州湾金山卫发起攻击。
日军欲图由海路绕行淞沪战场背后,于杭州金山卫发起登陆作战,配合上海派遣军钳击第三战区主力,截断第三战区退路,一战而终结上海战事。
日军再次增兵,战场也扩延到淞沪战场外围及杭州湾沿岸地区。
11月5日,拂晓,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向张发奎右翼兵团侧后防区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沿线发起登陆作战。
此刻,在日军强大陆海空攻势拉开的数十公里登陆作战的正面,右翼兵团仅部署有湘军悍将陈光中的第63师数千扛步枪的步兵。
日军登陆毫无悬疑取得胜利。
日军发起的杭州金山卫登陆战虽然在战役层面上取胜,但是,日军在布鲁塞尔大会决议下顶风作案,无视国际法继续扩大战事,众目睽睽,舆论哗然。
这时,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尤其在对华甲午战争以来,苦心对西方社会塑造的文明国家形象,终被日军彻底推到在泥潭。
——如今尘埃落定,完全可以认为日军草率扩大淞沪会战,实则是日本在战略和政略上的重大失误。
当然,如就单纯的战役角度来看,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取胜,突然出现在国军防线后侧,与日军上海派遣军遥相呼应,隐然对国军上海防线形成致命的威胁。确为极佳战场决策。
彼时,淞沪战事极为惨烈,国军在左翼、中央战场拼死抵抗日军攻势,每每兵源枯竭无援兵可调,即在迫于无奈之下,不断调用张发奎右翼兵团部队向北支援。
11月,张发奎右翼兵团兵力十分空虚,日军重兵压境,战场走势却无悬念。
彼时,谷寿夫第6师团和国崎登第5师团第9旅团快速推进,联手日军海陆空火力,当天就击溃了湘军防线,攻击直逼沪浙枢纽要地松江。
松江得失,事关沪战国军进退。
闻讯之下,蒋先生、顾祝同、陈诚、张发奎等国军将领无不心惊。
沪战期间,上海街头的日军步坦攻击。
彼时,黄埔系、调整师、教导队、税警团、川军、湘军、桂军、粤军、黔军、皖军、西北军轮番上阵,以血肉力拼日军海陆空火力,各个部队早已拼得血肉模糊,精疲力竭。
关键时刻,无兵可调,右翼兵团副总司令黄琪翔无奈之下,只得亲率卫兵赶到松江,要求川军郭汝栋率第43军残部及松江专员王公屿保安队数百人,联合死守松江。
郭汝栋川军第43军投入淞沪会战其实只有1个第26师,下辖刘公笃、李昌权等2个旅,4个团。该部血战淞沪七昼夜,4个团长战死两位,14个营长战死13位,全师官兵幸存不过600余人。当时,郭汝栋正准备全军撤退,却因位置靠近松江,只得受命危难,亲率600余人赶往松江县城驻防。
至于松江专员王公屿的保安队,则是淞沪八一三事变后聚集当地市民临时组建的民兵性质部队,全凭血气走向战场却几乎没有野战能力。
当时,王公屿颇具前秦文士豪气,明知危城难守,见到个别保安队官兵面露难色,即卧倒在地决然说道:
“此处即我死所,谁怕死,谁走吧。我绝不违令离开松江”。
松江保安队官兵为之感动,决心与王公屿共赴国难,与松江城共存亡。
然而,靠着两支不足千人的残兵疲旅,要在松江抵挡日军数万精锐,保障沪浙枢纽不失,谈何容易。
情形万分危急。
然而,就在这时,由华北辗转南下参战淞沪会战的国军第67军,突然赶至距离松江不过20公里的青浦。
国军第67军为原东北军张学良嫡系,首任军长为东北军名将王以哲,西安事变以后王以哲被东北军少壮派刺杀,吴克仁即接任军长,率第67军接受南京政府改编并开往华北驻防。
沪战期间,欧美媒体镜头下的中国战士。
卢沟桥事变及南口会战以后,国军第67军奉命参加保定会战,不料正逢雨季,道路泥泞耽误行程。后来受晋绥军名将商震指挥,防守临名关。
在防守临名关期间,吴克仁率部血战数日,伤亡惨重,被迫南撤新乡休整。
然而,因为东北军既有“九一八”事变、锦州事变等等溃逃往事,又有东北军万福麟部在保定会战率先背弃友军溃逃等才发生事件,因而看到吴克仁率部撤退,难免有人讥嘲东北军是“两面三刀军”。
吴克仁和商震相互误会,间隙渐深。
新乡休整补充期间,正值淞沪会战升级。
东北军官兵急于血战日军一雪耻辱,于是,吴克仁数次绕过商震直接向南京请战。最终,南京很快决定调该军至安亭,编入中央兵团,参战淞沪会战。
10月31日,适奉吴克仁率67军赶到安亭,未及参战,日军即已突破我左翼方面军大场防线。
国军中央兵团侧背受敌,开始收缩、退后阵地。
吴克仁第67军虽然为早期东北军精锐,不过连遭九一八溃逃、西安事变、华北抗战,经新乡休整补充,所部第107、第108两个乙种师虽然士气高昂,但是装备匮缺,可战之兵不及2万,战力确实有限。
第三战区决定将该军调拨归战事相对轻松的右翼兵团,驻军青浦,作为右翼总预备队待战。
不料,就在吴克仁率67军冒着日军轰炸,由安亭向青浦机动的时候,日军已经在11月5日完成了杭州湾登陆,攻向右翼兵团战役核心松江。
无意间,东北军吴克仁第67军闯入了淞沪会战的暴风眼。
战事紧急,张发奎见第67军闯进防区,当即命令吴克仁率部同川军第43军郭汝栋部、松江专员保安队会合,死守松江,确保沪浙枢纽三日不失,掩护淞沪战场国军主力战略撤退。
11月6日,上午。
抢在日军逼近松江之前,第67军在日军空袭威胁下,急速赶到了松江防区开始布防。
沪战期间,欧美媒体镜头远眺淞沪战场。
当时,抗战爆发不过数月,第67军却已经千里辗转华北战场、淞沪战场,伤亡惨重,补充有限,全军编制不整,装备也是炮换鸟枪,更兼赶至战场临危受命,军情火急,第三战区和右翼兵团等各级长官对第67军下达命令,却都没有调拨相关作战物资。
这支疲惫之军要想守住松江,艰难可想而知。
松江地势低平,小河小港密布,滩涂软泥面积广大,战前,因不是主要战场,国军迫于淞沪主战场压力无暇顾及松江,因而缺乏对战区地形进行系统勘察和阵地修筑。
南方战场极不适应东北军作战风格。
不过,作为东北军少有的悍将,吴克仁自有其想法。
吴克仁早年赴日本横须贺炮校学习炮兵。学成回国在东北陆军讲武堂为炮兵研究班教育主任、炮兵教导队长,负责东北军炮兵与日军同行的军事交流。
中原大战期间,吴克仁为东北军独立炮兵第18团团长,随张学良入关。
可见,在抗战初期,吴克仁于战术、兵器、航空、步炮协同等现代军事知识并不陌生,实为当时国军较具现代化战争意识的将领。
吴克仁将军。
很可能正是这个原因,第67军自抗战以来经历数场恶战,但是官兵重视炮火组织,火力布局,防炮意识也强于国军其他部队,长途转战之后投入战场,正对日军第10军,毫无惧色。
抵达战场一番考察,吴克仁认为,松江防区处于日军海陆空火力全境覆盖位置,一旦日军总攻,以国军松江守备兵力,防无可防。
与其坐守挨炮陷入被动,不如主动逆袭,纠缠日军近战。
于是,吴克仁索性将第67军张文清第108师、金奎壁第107师部署松江前侧,后侧则集中全军有限的山炮、迫击炮进行火力支援,摆开与日军对攻阵势。
是夜,谷寿夫第6师团和国崎登第5师团第9旅团在攻占佘山镇之后,前哨部队越过黄浦江向松江逼近。
夜间,日军推进金鹤浜、得胜港一线,即遭到了奉命前出黄浦江的第67军第107师以集团冲锋,发起逆袭。
仓促夜战,日军战舰、战机、重炮无法组织火力,第67军第107师以山炮、迫击炮掩护,以营、团分路冲锋日军,血战之下,日军顿感不支,只得且战且退,延至7日拂晓,渡过黄浦江的日军被东北军尾追冲击,陡现颓败态势。
可惜,关键时刻,天光大亮,日军战舰、重炮、战机出现战场,纷纷对第67军第107师冲锋部队实施狂轰滥炸,凭借强大火力重创东北军,并且遏制了东北军的逆袭。
近午,日军谷寿夫第6师团主力赶到战场,开始向第67军第107师发起总攻。
局势逆转,形势险恶,但是东北军第67军明知胜战无望,依然守在黄浦江北段,没有一位官兵如以往那样临战溃退,反而,第107师319旅长吴骞、321旅长朱之荣各自激励麾下营、团长,率队向日军反击。
没有退路的战斗。欧美媒体镜头下自绝退路,据守城内交通岗亭上的国军战士。
这天,关系国军参战淞沪会战主力战略大撤退的松江战场,已经成为了淞沪会战的主战场。
战至傍晚,第67军第107师伤亡极为惨重,该师参谋长战场殉国,两位旅长一重伤,一阵亡,团、营长因为带队冲锋,更是少有幸存,全师万余人,官兵幸存不过数百人。
是夜,凸前第一线的第107师伤亡太过惨重,战力消耗殆尽,全线失守,日军第6师团前锋直趋苏州河左岸。
就在第107师激战黄浦江的同日,第67军张文清第108师奉命前出松江城至石湖荡附近,迎面撞上另外一支日军国崎登第5师团第9旅团,也进行了一场血战。
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登陆。
张文清早期参加过中东路战争和长城抗战,是东北军少有的治军有方,临敌有勇的将领。
陡然激战,张文清即展开该师322旅、324旅抢占有利地形,与日军发起对攻战。
东北军成军以来,编制、战训、战术受日军影响极大,第67军本属东北军精锐,在九一八事变后,数年背负屈辱。此刻,官兵急于洗雪,抱定死战决心,与日军混战缠斗,很快冲乱了日军的阵脚。
第108师官兵频繁发起近距离突击,与日军混战、近战,无意间影响了日军强势的远程火力援助,日军第9旅团攻击受阻。
是夜,日军战舰云集黄浦江,彻夜炮击,掩护日军频繁偷袭第108师防线。
拂晓,日军两翼穿插,开始围攻第108师第322旅旅长刘启文坚守的松江县南口阵地。
两军往来冲突搏杀,阵地数次易手,战事极为惨烈。
这天午后激战间,旅长刘启文亲临前敌组织反击,在松江三十号桥附近与日军夜袭队遭遇。
混战间,刘启文力战殉国。
刘启文战死,322旅残部没有溃散,继续鏖战松江,逐房逐街,寸土寸血,于松江镇十里长街顽强抵抗。
是役,第322旅和所部各团、营各级部队长大多领队冲锋,伤亡颇大,全旅编制完全打乱,幸存官兵群龙无首,只得三三两两往后退却,生还归建者极少。
——血战、苦战之余,群龙无首的官兵在日军重兵围困环境下,如是无法突围,只得选择死亡和投降。
第322旅战力耗尽,防线失守,于是,日军国崎登第9旅团得以向松江城垣直接发起攻击。
日军第6师团和国崎登第9旅团突破黄浦江防线,国军前出的第107师主力和第108师一部均遭惨重伤亡。此刻,防守松江城垣及城西关大桥附近的第108师第324旅,已经成为第67军唯一的编制相对完整的作战部队。
在日军第6师团和第9旅团向松江以后地域穿插、钳击的态势下,松江更在日军战机、战舰、重炮覆盖纵深的火力中。
这支相对完整的东北军无后援,无友军,实则已经成为孤军。
淞沪会战,进犯上海的日军坦克。
坐镇松江县城第67军指挥部的吴克仁身经百战,自然深知此刻战局险恶。
他既要调整有限兵力兵力,于有限的纵深,冒日军陆海空火力打击,防守松江三日,就只得硬下心肠,下达了要求第108师第324旅旅长夏树勋不许后退,死保阵地的命令。
夏树勋,为东北讲武堂第五期生,与吕正操、马本斋同学。
接受命令之时,夏树勋亲率卫兵赶到前敌,沿城关往城内街道构筑工事,拉长战线,寸土不让,每屋必争,与日军展开激烈近战、肉搏。
拉锯战持续至8日,日军第6师团和第9旅团战线连成一片。
至此,防守城外的国军第108师残部陷入日军合围,对外通讯、联系被切断。
——坐镇金山卫登陆场的第6师团司令官谷寿夫闻报大喜,连夜迁移指挥部赶往松山以北的佘山镇,预备就近指挥,举兵北上,围截第三战区战略撤退。
就在谷寿夫前移指挥部同时,松江巷战已近白热化。
这时,师长张文清率警卫冲出重围,向吴克仁军长报告了松江城外战况,为此,吴克任清楚知道,麾下师长、旅长或伤或亡,松江守备战已经到了最后关头。
当天傍晚,吴克仁率卫队亲临前敌,亲自手挥短枪杀敌,官兵见状大受鼓舞,上下用命抵抗,一时击退日军冲锋。
彼时,率部守城的抗战名将郭汝栋眼见东北军反击得手,激动地说:
“若不是67军这样的硬拼,这城今夜便已失陷了”。
松江专员王公屿更是赞叹不已:
“我总算是见识了,军长为报国杀敌,竟以将官身份,打了一次一线冲锋”。
吴克仁军长听后也是感触:
“不这样怎么办?好在我活着回来了,敌人也被赶退了一大段路。
杀敌报国,还分什么将官与士卒”。
战至这时,按照右翼兵团张发奎的命令,第67军坚守松江三天,已经基本完成了作战任务。
向松江攻击的日军。
这时,第67军各部与川军郭汝栋第26师数百残部、松江保安队合兵一处,也不过2、3千人。
松江东、南、西三面被围,情势万分危急。
晚10时,第67军一些军官力谏立即撤出松江。
然而,吴克仁可能想起了九一八事变中的张学良,又或者想起了保定会战的万福麟。因而,在最后关头,吴克仁要求郭汝栋率其不满百人的43军残部先行撤退,为撤退与否纠缠、犹豫,还是决定放弃了第67军能够向北撤退的最后机会,向各部下达了最后命令:
“一定要守到午夜12时,否则不算圆满完成军命”。
军令一下,数日激战伤亡惨重的第67军抽调能战勇士,为避免日军远程火力杀伤,只能由尚能行动的旅长、团长、营长带队,轮番向日军发起逆袭。
这是全无胜望的冲锋。
一波一波的冲锋,率队冲锋的旅长、团长、营长不断伤亡,逆袭突击队再无高级将领带队,最后,吴克仁赶到前敌,亲自挥枪指挥逆袭冲锋……
第67军残部以一波一波的有去无回的冲锋,用命与血,挣回了东北军的荣光与自尊。
最终,东北军能够冲锋部队消耗殆尽,只得全面转入守势。
然而,日军优势炮火覆盖,东北军据守的工事、房屋、城墙无不在狂轰滥炸下化作齑粉。
如此坚守至9日零点,东北军第67军完成了第三战区和右翼兵团的命令,准备开始突围。至此,第67军伤亡惨重,建制散乱,吴克仁身边官兵不过千余官兵。
这时,整个淞沪战场已经乱成一团。
此刻,吴克仁身处乱局并不知道,日军上海派遣军与第10军合编成立华中方面军,在松井石根统一指挥下,按照日本天皇和大本营划定苏州至嘉兴一线以东的制令线,协同日海军陆战队,分兵穿插、扫荡国军各部。
第67军苦守松江三日,有力掩护了参战淞沪会战的国军主力实施战略大撤退。
然而,日军方面在猛攻松江的同时,即兵分两路,一路沿太湖东岸经浙江、安徽直指南京,一路则挥戈松江以北枫泾镇、嘉兴、平望。
沪战期间的国军阵地。
等到11月9日,吴克仁率第67军残部突围,这时的日军已经切断沪杭间的铁路、公路。
与此同时,日第16师团在江苏太仓白茆口登陆成功,兵锋直逼津浦线。
于是,吴克仁和第67军残部和未及撤退的第三战区主力,都是落入了日军向北、向西推进的战线之内,陷入日军重重包围之中。
国军第三战区只得调整方向,决定实施战略撤退。
然而,淞沪战场多路国军各属序列,电台密码各不相属,军令不畅,军语不通,混乱间只得各自为战,处于日军分割包围态势。
松江血战,吴克仁指挥部电台被毁于战火,第67军无法接到撤退路线的指令。于是,吴克仁只好且战且行,向北方撤退。
上午,吴克仁沿途收拢淞沪战场撤退下来的62师一部、75师一部,全军大约3000人,误打误撞间,行至佘山镇。
1947年4月,前日军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作为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被判定为侵华日军乙级战犯后,押往南京雨花台处决。
佘山镇,当时正是谷寿夫的第6师团指挥部和坂井德太郎的第6师团第11旅团司令部所在地。
听闻尖兵报告敌情,吴克仁惊喜交加,亲自挥枪冲在前面,组织残兵抵近之后,冒险向日军这一重要目标发起突击。
——如是打掉谷寿夫的第6师团指挥部,日军南线主力势必群龙无首,虽然不能扳回淞沪会战败局,但无疑为国军战略撤退抢得先机。
这是一次死亡攻击。
连日作战之后,缺枪少弹,疲惫不堪的各部国军按照吴克仁临时编成的战斗序列,饿着肚子,向戒备森严的日军警备阵地攻去。
当时,第6师团指挥部的警备日军突遭不明来历的国军袭击,惊惶之下,凭借警备工事,装备火炮,以猛烈的火力压制国军冲锋。这时,国军无炮,官兵们只好迎着密集的火网向日军阵地轮番发起冲锋。
前面的官兵一片片地倒下,后面的官兵毫无惧色紧紧跟上。
日军不料佘山会遭到袭击,机枪弹、手榴弹、掷弹筒弹配备本来不多,突发激战中,弹药紧张不说,6挺轻机枪被打坏2挺。如此眼见国军残兵无视伤亡,拼命冲锋,因而不免恐慌起来。
最后,日军第6师团司令部、第11旅团司令部由1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护卫,隐蔽机动往佘山镇东侧躲避。
转移途中,日军被国军发现。
于是,急急赶到的第67军官兵集中轻、重机枪埋伏道路两旁,猛烈射击间,日军进退两难,第6师团谷寿夫、参谋长下野一霍、第11旅团长坂井德太郎等人仓惶伏地避弹,情形十分狼狈。
在杭州湾登陆的日军向浦东进犯,欲图分割国军。
最终,日军以警卫队在山下设置阻击阵地,掩护谷寿夫等人踉踉跄跄躲进了佘山之上的佘山圣母教堂。
然而,东北军冲锋依旧没有停止。
东北军深受日军影响,玩命冲锋、高声呼喊,喊杀声和枪炮声响彻佘山。
这时,随着东北军冲锋临近,坚守佘山圣母教堂的日军十分紧张,步枪全部上了刺刀,谷寿夫以下诸多将领纷纷拿起手枪和军刀,预备最后的决战。
无奈,东北军第67军累日鏖战松江,本来就缺枪少弹、疲惫不堪,一番激战弹药更是紧张,伤亡也很惨重。在击退佘山之下日军顽抗之后,再行仰攻佘山圣母教堂,确实兵力枯竭。
鏖战迟迟无果,佘山附近机动的日军第13联队收到谷寿夫呼叫,迅疾由佘山以东方向,向战场展开包围。
战机失去,吴克仁惋惜不已,为避免遭遇全灭,他下令分路突围撤退。
(这一战事,国内战史几乎没有记载。
唯有参考日军相关战史、新闻了解佘山战斗,由时间、路线、战斗规模和日军记载的国军番号,淞沪会战相关文史资料,综合分析,即可清晰认为,佘山突击战,正是吴克仁率部撤退途中的一次激战。)
佘山突击战逼迫谷寿夫伏地避弹,上山躲避,谷寿夫和日军高级将领深以为耻辱。于是,他们往国军撤退方向派出兵力,分散搜索,急于复仇。
9日,夜间。
在日军步步紧逼的追击中,吴克仁率第67军司令部残剩官兵退到白鹤镇苏州河边。
进犯松江的日军。
当时的苏州河桥早被炸断,吴克仁残部赶到后只得四散寻找到门板做渡河工具,预备渡河。
就在这时,松江专员王公屿也带着松江保安队残兵赶到渡河处。
王公屿与吴克仁本来素无交情,但在这三天激战中,朝夕相处,同生共死,两人惺惺相惜,感情极为亲密。
战乱分手而突然相逢,吴克仁见到王公屿极为动情,要求部下让出门板,掩护王公屿等人先行渡河,言辞之间几分感慨,几分忠厚:
“我们军人打了败仗,已经很对不起你们,再先顾自己,那就更对不起人了”。
王公屿一行先行渡河,得以逃脱生天。
——后来,王公屿历任江苏省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务厅长等职。在1949年迁徙台湾。
王公屿所撰《松江大轰炸及松江撤守前后》、《八一三之役——吴克仁军长殉国史实》两文,详细记载松江守卫战和吴克仁军长殉国经过,文字朴实,叙事翔实,确为揭开这段历史真相的重要文件。
这是后话。
到10日零时以后,日军尾随追兵已近,吴克仁等不及再找渡河工具,被迫冒险跳江泅渡过河。
泅渡之际,日军第36旅团第45联队已经赶到河边。
日军临江发现了正在泅渡的国军官兵,即刻枪炮齐发,吴克仁在河中不幸中弹殉国,遗体于苏州河随波而逝,时年43岁。
当时,被日军袭击,与吴克仁一同殉难的,还有第67军少将参谋长吴桐冈、第107师参谋长邓玉琢,以及军部两名副官。
淞沪会战,东北军第67军千里转战而来,固守松江枢纽三日,为掩护参战淞沪会战的第三战区实施战略转移,居功至伟。
为此,第67军自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冈、师参谋长邓玉琢、旅长朱之荣、刘启文等将军以下殉国,付出了几乎是全军覆灭的惨烈的代价。
无疑,这是淞沪会战极为悲壮的一页。
悲壮同时,更为悲戚。
吴克仁为淞沪会战殉国军衔最高的将领。然而,因为将军殉国地点在日军推进战线之内,又是正值夜间,现场少有人目睹。即便少数目睹者,也可能畏惧当时军纪,顾忌长官殉国而自己逃生遭到处罚,因而含糊其辞。
于是,吴克仁将军悲壮殉国居然被莫名其妙误判为战场失踪。
淞沪会战撤退的国军官兵。
由此,国民政府难以确定将军殉国,也就无法追赠荣誉称号。
在淞沪会战,第67军一反东北军自九一八事变和保定会战的溃逃风气,铁骨铮铮,浴血奋战,向死冲锋,伤亡极为惨重,如此铁血向死,少有人生还,尤其让对东北军有偏见、误会的部分调查人员深感不可思议。
当时,淞沪战场因有大量伪满军参战,受同样东北口音干扰,竟有国军参谋在汇总情报时,明言质疑可能是吴克仁率部投敌。
1938年,原67军副军长贺奎、第108师师长张文清为吴克仁将军及各级战死官兵请恤遭拒。
同年,东北军第67军和107师因为战损极大,又无兵员补充,番号被撤销,全军缩编为第108师。
就此,东北军第67军的番号,以及该军苦战松江三日的惨烈、不朽的战绩,随吴克仁将军的遗体,一起沉落在历史之河的最深处。
然而,第67军幸存的官兵们士气并没有为此沮丧,松江三日,血战成钢。
他们走出硝烟滚滚、残垣断壁的松江,走出横尸遍野的淞沪血战的人间炼狱,在后来艰苦的八年抗战中,继续着他们为争夺民族之独立的一场又一场的血战。
他们,无愧真正的中国军,无愧真正的东北军!
吴克仁第67军在松江三日守备战掩护淞沪会战战略撤退。
尾声:
1938年,原67军副军长贺奎、第108师师长张文清为吴克仁将军及各级战死官兵请恤遭拒,东北军第67军和107师蒙冤之下,番号被撤销。
第67军缩编为第108师,编入第九战区序列参战武汉会战,浙赣会战,战功卓著。
1980年,王公屿先生发表《八一三之役——吴克仁将军殉国纪实》,首度揭开吴克仁将军将军和东北军第67军官兵蒙冤真相。
1981年,旅美报人田雨时先生撰文《忠烈泯没昭恤无闻的吴克仁将军》,介绍吴克仁抗战事迹,申诉将军不白之冤。
1982年3月,台湾方面终于追认吴克仁将军为抗日烈士,并批准吴克仁将军入祀台北圆山忠烈祠。
1987年,国家民政部追认吴克仁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子女颁发了烈士证书。
五十年后,将军蒙冤,终于昭雪。
橡树与朋友同行。感谢支持三点一转。
以文养文,随意而为,鸣谢支持。
2022年8月15日22时。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