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十月,解说战争的节奏和新方向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10-21

柏林会战:计算与实力,泽洛高地攻防战惨烈往事如是说……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3月1日-10月2日)

寒战:长津湖战役之两军必争下碣隅里 

宋蒙战争:忽必烈灭大理国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核威慑”和乌军的战略大反攻

俄乌战争观察:“核列车”的段子和赫尔松反击战

俄乌战争观察:论刻赤海峡大桥的垮掉

俄乌战争观察:核威慑的句号和克里姆林宫的隐忍


俄军以“伊斯坎德尔”系统攻击乌克兰纵深。

(图1)2022年10月10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军事基地和重要军事目标。乌克兰境内的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红色爆炸圈为有效袭击(在俄军控制区亦然)。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蓝色圆圈为乌军地面进攻,导弹袭击,海马斯攻击。

10月10日-11日,俄军向乌克兰全域包括基辅、利沃夫、日托米尔,捷尔诺波尔、赫梅利尼茨基、文尼察、普里卢基、科诺托普、哈尔科夫、克列缅丘克、第聂伯罗、扎波罗热亚、尼古拉耶夫、敖德萨等30多个城镇市政目标进行了84次导弹袭击,32次无人机空袭和92次火箭炮袭击其中,乌军防空拦截了73个空中目标,包括46枚导弹和27架无人机,造成了19人死亡,105人受伤。

2022年10月11日,俄乌战争持续第230天。

(本文上接《解说赫尔松战场和扎波罗热战场》)

俄乌战争发生在我们眼前,可是,战争走向却并非人人可以看得清楚。

本文谨从10月10日、11日俄军远程火力袭击乌克兰全境事件,分析、判读俄乌战争后续走势。

战争冷漠,残酷,战事进程无论什么状况下,都不会单边发展。

观察乌军发起战略反攻,却在10月10日、11日陷入俄军远程火力袭击,似乎使得俄乌战争前景更显模糊,于是,更多朋友相继质疑俄乌战争后续走势。

如要看清俄乌战争走势,我们需要从顿巴斯战场的赖西昌斯克之战说起。

在6月底7月初,俄军以“炮火洗地”攻势,夺得北顿涅茨克和赖西昌斯克,基本确定了顿巴斯战场优势。

7月中旬至8月,乌军为牵制俄军在顿巴斯的攻势,即在非顿巴斯的多个战场及克里米亚地区,以高科技精确打击实施“烟头攻势”,重创俄军数以百计后勤目标,迫使俄军从顿巴斯-哈尔科夫战场调兵增援南方,继而干净利落地扳回了俄乌战局态势。

历来自恃的俄军当然愤懑不服。

于是,为反制乌军“烟头攻势”,俄军在无有效应对战法之下,只能在8月底9月初期,频繁触发扎波罗热核电厂危机及踩踏“核威慑”红线,意图以“核威慑”反制国际援助乌克兰及乌克兰的“烟头攻势”。

然而,俄军战略最终激发了北约、英美多国抗议。

于是,就有了乌克兰军队在9月7日发起的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反击战。

是役,乌军重拳出击,俄军落花流水。

9月,哈尔科夫及库皮扬斯克反击战,俄军溃败而被迫放弃哈尔科夫战场、顿巴斯战场之伊久姆-红利曼战场,趋向全局被动。

再于是,克里姆林宫为重构战场平衡,于势穷力竭之时,仓促启动“部分动员”、“公投入俄”、“核威慑”战略,并且为快速将“特别军事行动”转向俄国反西方的民族战争,宣布正式吞并俄军占领的乌克兰之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

如此决策对俄国而言,确实可以借用战争与宣传双重推动,将“特别军事行动”推动转向为俄国反西方的民族战争。

但是,这些战略也将联合国、北约、美国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推向了不妥协、不回旋、不留余地的对面。

就此,北约、美国及50多个拉姆施泰因会议国家对俄国实施了俄乌战争以来最严厉和强硬的战略反制,使得俄国“核威慑”、“公投入俄”战略很快成为泡影。

10月初期,乌军再度反攻,夺得顿巴斯战场战略要地红利曼,兵锋直指卢甘斯克腹地;同时,乌军还在南线收复赫尔松大片领土,基本将俄军压制在赫尔松市-新卡霍夫卡狭长地段。

就此,乌克兰军队在政略、战略面上正式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帷幕。

但是,俄乌战争的大反攻与二战及苏德战争的大反攻不同,乌军实施大反攻的节奏、力度受国际援助、国际政治影响,趋向形成以消耗、持久的“磨盘战争”,对俄国国力、军力实施战略放血的态势。

10月8日刻赤海峡大桥遭遇袭击。

10月8日刻赤海峡大桥遭遇袭击

10月8日,乌军继续在顿巴斯战场、赫尔松战场、扎波罗热战场发起攻势,同时,乌军疑似还以非对称作战方式,打击了俄军重要战略目标刻赤海峡大桥。

战至这时,清晰可见俄乌战争进程、态势及俄乌双方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对抗对博。

显然,乌军疑似“打击刻赤海峡大桥”,既有重申了克里米亚主权,反制了俄国“公投入俄”战略的政治价值,更有羞辱克里姆林宫,打击俄军士气,高调破除俄国“核威慑”底线的战略价值。

现在,将“特别军事行动”转向为俄国反西方的民族战争,是克里姆林宫的首重战略,而要实现这个战略,克里姆林宫就必须要争取国内的民族情绪。

因此,10月10日,克里姆林宫在短暂隐忍之后,受国内民族情绪倒逼,即以乌军非对称打击刻赤海峡大桥为“恐怖袭击”为由,宣布向乌克兰全域,包括基辅、哈尔科夫、敖德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利沃夫和利沃夫地区、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捷尔诺波尔、赫梅利尼茨基、科诺托普、罗夫诺和波尔塔瓦等地区、20多个大小城市的基础设施目标,实施报复性的大规模的远程火力打击。

这是俄军近半年来对乌克兰全域进行的最大规模远程火力打击。

在10月10日、11日,俄军从黑海、里海、下诺夫哥罗德、克里米亚、白俄罗斯等多个方向,以战略轰炸机、军舰及其他平台,向乌克兰全域发起了超过84次的导弹袭击,32次无人机空袭和92次火箭炮袭击。

其中,乌军防空拦截了73个空中目标,包括46枚导弹和27架无人机。

11日,开源信息披露,俄军以远程火力打击了乌克兰的29个关键基础设施,4座高层建筑,35栋住宅楼和1所学校,并造成了19人死亡,105人受伤。

战事发展至此,以我个人对战史、现代战争的认知,对俄军在10月10日、11日对乌克兰全域进行的空前规模的远程火力打击事件,有如下理解:

其一,从战争概念上理解,虽然乌克兰方面确有“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嫌疑,然而,至今为止,俄方调查组尚未出示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相关证据,乌克兰官方同样尚未有过对事件负责的正式声明。

因而,克里姆林宫声称“对刻赤海峡大桥的打击推动了今天的袭击”,及俄国防部以“反恐作战”为由,确实欠缺理据,颇显草率。

再如从军事角度观察,也可以发现,俄军对乌克兰全域实施远程火力打击,应该是克里姆林宫受高涨的民族情绪倒逼,也为顺势应对“核威慑”战略失灵,同时也为俄军处于俄乌战争被动态势下的一次极端的大型战略修补行动。

10月10日,俄军导弹袭击基辅街头。

其二,这是俄军的一次典型的战略级别的远程火力打击或空中进攻的军事行动。却是克里姆林宫绝非明智的战略决策。

从军事概念上理解,两军交火,这类远程火力打击或空中进攻的军事行动主要对战场展开。

因此,作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俄国将这样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转向乌克兰全境多个城市展开,用上精确打击和常规火力等各种力量,势必难免涉及乌克兰境内若干非军事目标、平民目标,甚至外国使馆等。

于是,俄军军事行动也就有了事实上的非对称、无差别的攻击“非军事目标”的性质。

因此,无论政治和军事上看,俄军这次行动确非明智决策。

参考战史可见,这次俄国对乌克兰全域实施远程火力打击,实属重蹈了不列颠之战的第四阶段战事中,德军以非对称、无差别空袭英国全域之战略错误之覆辙。

观察乌克兰通报战况,俄国对乌克兰全域实施远程火力打击,声势浩大,战果却并非理想。

俄乌战争处在网络时代,虽然俄国防部通报俄军成功打击了乌军指挥中心、信号基础设施、能源系统等重要目标,但是网络媒体却多处显示俄军远程打击袭击了更多的非军事目标。

那么,俄国是否可能以如此空前规模的远程火力实施非对称、无差别打击,展现己方强大军事力量,继而实现压制、破坏乌克兰军民的抵抗决心的目标?

答案为否定。

纵观二战以来的战史,观察诸如德军轰炸英国全域,日军轰炸中国多个重要城市,美国轰炸北越大片地区等等战例,即可发现:

在一个国家企图征服另外一个主权国家的战争中,要想以远程火力打击或空中进攻实施全域打击来压制、破坏被侵略国家军民抵抗意志,绝无先列,也绝无可能。

因此,可以肯定,俄军在10月10日、11日,对乌克兰全域进行空前规模的远程火力打击,盲目动用了大量包括伊斯坎德尔导弹在内的高造价、高精度武器打击乌克兰非军事目标,既在军事上浪费了极为宝贵的、紧缺的尖端军事资源,盲目分散了己方有限的精锐打击力量;更在政治上反向刺激了乌克兰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战决心,并且“递刀西方”,授人口实,为北约、欧美国家继续加大“拱火”,提供了极佳的理由。

10月11日,俄军继续在黑海发射导弹袭击乌克兰。

其三,俄军在10月10日、11日对乌克兰全域进行空前规模的远程火力打击,难以持久,但是,却是克里姆林宫正式且含蓄承认“核威慑”战略失败的一次“武装声明”。

10月10日,克里姆林宫在决策对乌克兰全域进行的空前规模的远程火力打击,即强调声明,为反制乌军继续“对俄领土进行恐怖袭击”,俄军将对乌克兰相应实施报复升级。

这个声明与乌军反击夺回顿巴斯重镇红利曼,并且继续向顿巴斯、赫尔松、扎波罗热及克里米亚地区实施地面反击、远火反击,以及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对应,即可认为克里姆林宫明确放弃“核威慑”战略。

10月11日,俄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专门就“核威慑”问题发声,强调俄总统普京签署的《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文件,明确规定了俄国使用核武器的使用条件为:

“收到袭击俄或盟友领土的弹道导弹已发射的可靠信息;

俄或盟友领土遭遇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

对俄国极其重要、一旦失效就会导致核报复行动失败的政府或军事设施受到敌方影响;

用常规武器侵略俄罗斯,威胁到俄国生存”,云云。

克里姆林宫过度透支“核威慑”战役影响,致使“核威慑”战略破产,事态发展完全与我在10月初的《俄乌战争观察:俄国的“核威慑”和乌军的战略大反攻》等文推演。

显然,俄国“核威慑”战略的失败,已经从事实上的失败,走到了克里姆林宫正式且含蓄承认的失败。

综前所述,可以确认,俄军在10月10日、11日对乌克兰全域进行的空前规模的远程火力打击事件,既是俄军报复“刻赤海峡大桥爆炸事件”的军事行动,更是在俄乌双方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对抗对博的大势下,俄军在“核威慑”战略失败以后,意图以“非对称、无差别”战略,重构俄乌战局的又一次军事冒险。

没有任何迹象可以判定,俄军能够有足够军事资源将“非对称、无差别”战略持续下去,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以此战略逆转俄乌战争局势,或者可能改变俄乌战争的“磨盘战争”现状。

那么,为应对俄军的“非对称、无差别”战略进攻,乌军将会在10月进行如何战略反击?


想来,随着北约、欧美国家十分狡猾地继续加大“拱火”,俄军在顿巴斯战场的斯瓦托夫-克雷明纳战线,扎波罗热战线,极有可能成为乌军进行战略报复、反击的目标。


乌克兰军队的战略反攻正在进行时……


愿战争早日平息。


望朋友能够阅后三点一转,支持鼓励橡树坚持后续。


私人微信,请一定简单说明,然后添加交流。

2022年10月11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