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俄乌战争观察:从12月的顿巴斯战场,看俄军是否放了大招……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3-01-04

详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古巴导弹危机往事

高科技总体战与混合战争:流浪的橡树的俄乌战争全集(2月24日-11月13日)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军和日军到底谁更厉害?
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订阅文章文集
1979中越边境战事前望:越柬战争之进攻金边
火力决胜战场:越南战争的真诚镇伏击与反伏击战
舟山群岛战事:血战登步岛
舟山群岛战事:从夺岛大榭岛、桃花岛到登步岛之战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磨盘战争”和俄乌和谈的门缝
《俄乌战争观察:从俄军江左防御战场,推演、解读乌军南方战场的“冬季攻势”……》
《俄乌战争观察:乌军的战略反攻,正在进行……》
《日俄战争的隐痛:弱小的日本,何以胆敢发起日俄战争?》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大战前的空挡,帷幕徐徐拉开》
《俄乌战争观察:漫说俄军无差别战略轰炸》
《俄乌战争观察:冬季攻势和“软肋”之战》 

2022年12月2日俄乌战争态势图(三个战场分划)。红点为俄军基地或重要目标。乌克兰境内的深粉色为俄军控制区,无色为乌克兰控制区。在乌克兰控制区的篮圈为俄军导弹、自杀无人机等袭击;在粉色和无色交界处,红色圆圈为俄军的无人机行动、进攻、一线炮火轰炸。从态势图可见,俄军从11月27日、28日至今,对乌克兰战略轰炸有所减弱。


上篇精彩:日本与苏联的胜利:从干岔子岛事件到张鼓峰事件


12月2日,俄乌战争持续282天。

年初2月,俄军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即高调声称要速战速决地完成对乌克兰的去“军事化、纳粹化”。然而,战至年底12月,举目望去,俄军深陷乌克兰泥潭,战事全无结束迹象。

然而,即便俄军大势难堪,还是有一票看客意志坚定。

他们笃信俄国实力强大,实属因为情深意切不忍下手,没有放大招,因而耽误战机,导致战争胶着至今。

他们在等待俄国这头“睡狮”猛醒。

或者,俄军高层们也是不忍辜负这票看客的一线希望吧?

从最近一月战事来看,俄军既在正面战场实施“炮火洗地”攻势,又开辟非对称战场向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做足了放大招的架势。

尤其俄军实施无差别战略轰炸,重创乌克兰电网及水厂、电厂、路桥等后勤设施,最近一周,俄军对乌克兰全域实施非对称、无差别的战略轰炸虽然规模有所减弱,但是并没有完全停止的迹象。

事实上,俄军向另外一个主权国家实施非对称、无差别的战略轰炸,本身就是一种极端的战争行为。就没有手下留情的可能。

那么,俄军会终止对乌克兰全域实施非对称、无差别的战略轰炸吗?

我个人认为很难。原因有三:

其一,俄军这段时间相对减弱对乌克兰全域的无差别战略轰炸,可能是为了生产和积蓄后续轰炸力量,同时验校前期战略轰炸的效果。

其二,俄军在正面战场不能有效应对乌军,尤其无法反制乌军以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发起的“烟头攻势”和“磨盘战争”,因而只能依托无差别战略轰炸,对乌克兰进行战略反制,逼迫乌克兰重启和谈。

其三,俄国得到“核衡势”游戏规则保护,得以有恃无恐实施无差别的战略轰炸。

就此可见,俄军不会停止对乌克兰的无差别战略轰炸。

12月1日,俄方在相关“特别军事行动”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当天的讲话视频。拉夫罗夫讲话否认俄国要求与乌克兰谈判,同时提到“我们在乌克兰开战”。

“我们在乌克兰开战”,这个非常敏感的提法,是俄方高层自俄乌战争以来首次“战争提法”,同时也是俄军对乌克兰实施无差别轰炸的现实。

那么,这是拉夫罗夫无意失口?

又或者本身就是一次为扩大俄乌战争的外交吹风?

这需要继续观察俄国后续外交、军事动作才可能最终确认。

战至12月2日拂晓,再看俄国、俄军,无论外交、军事、正面战场、非对称战场,无不踩线而行,努力而为,确实并非不想放大招,实则是实力所限,无能为力。

英国情报称,目前俄军黑海舰队正在黑海收集情报,预备下一轮对乌克兰发动导弹袭击。

最近一周,俄军在相对减弱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战略打击之后,也出乎多方军事预测,全然无畏后勤匮缺困境,无畏目前不利天气,选在俄军唯一攻势战场顿涅茨克-巴赫摩特方向,突然发力,以动员兵、瓦格纳佣兵为主力,向巴赫穆特南方及东南方发起了多次营、连级规模的进攻。

可惜,俄军现在用在刀刃的动员兵们装备极差、训练亏缺,战力有限,远非此前俄军职业兵可比。

因而他们上了战场,基本稀里糊涂随瓦格纳佣兵推进,而后担负侧翼掩护或守备战线,分撒战壕,自生自灭。

至于俄军突破性作战,则主要由装备相对精良和待遇较好的瓦格纳佣兵负责。

坊传瓦格纳佣兵擅长特种作战。

然而,观察此前数月激战,瓦格纳佣兵既无俄军传统的机械化进攻作战能力,也无传说中的特种作战亮点,整体表现倒是与车臣军队类似,“网红特色”之外,每次进攻无外乎借助后方俄军炮火狂轰滥炸铺路,而后打打停停,蜗爬推进。

如果俄军推进过猛,乌军就会以炮火配合地面部队发起反击,这时,瓦格纳佣兵绝不硬扛,而是虚晃一招,避战撤退,保存实力。

于是,乌军顺势反攻。

这样,后方的俄军无奈,只得放弃“特种战”花招,组织炮火助战,以不惜成本的机械化战争的“狂轰滥炸”,阻止乌军攻势。

最近几天,乃至最近几个月,俄军及瓦格纳佣兵都是以这样近乎儿戏的姿态,维持着顿涅茨克的“形式上好看”的攻势作战。因而在顿巴斯南线战场及巴赫穆特方向,消耗极大却几乎没有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

然而,在进入冬季作战阶段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些天,随着俄国最近几天正在逐步减少对乌克兰全域实施无差别战略打击,也就使得顿巴斯南线战场作为俄军唯一的攻势战场,在克里姆林宫战略层面更为凸显重要:

此前,克里姆林宫发布“特别军事行动”战略目标,“高调”宣布吞并乌克兰四州,如今,俄军战局困顿,全线转入防御,国内极端民族情绪和国内厌战情绪更是涌动高涨。

根据俄方开源资讯公布的俄国内部权威民意调查显示,在7月俄军夺得顿巴斯战争胜利期间,俄国民意支持和谈善后的比例为32%,支持继续战争的比列为57%;而在11月30日,支持和谈善后的比例上升为55%或者更高,支持继续战争的比列则下降至25%。

同时,无论支持和谈或者支持继续战争,这些民意、情绪,都对俄乌战争现状表示不满,对克里姆林宫及其俄乌战争战略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如此态势、压力,显然,克里姆林宫为稳定国内情绪,稳定战场形势,寻求重启俄乌谈判而谋求脱身俄乌战争,就必须稳定顿巴斯战场。

顿巴斯战场包括北线斯瓦托夫-克雷明纳及卢甘斯克战场,南线锡韦尔斯克-巴赫摩特-顿涅茨克战场。

经过乌军红利曼反击战,俄军在顿巴斯北线战场已经失去小部分卢甘斯克土地,不过,俄军失去的这片土地面积不大,克里姆林宫完全可以通过修正“吞并”方案和舆论来混淆视听,化解无形。

顿巴斯战场12月1日态势。

12月1日,俄军发布的最新战报简图。俄军进攻的主要方向为顿巴斯南线的巴赫摩特和阿夫迪夫卡。


12月1日,阿夫迪夫卡及顿涅茨克市态势图。

11月30日,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战场简况图。

但是,在南线及顿涅茨克战场,情况却与顿巴斯北线及卢甘斯克战场大不一样。

从2月战至12月,乌克兰依然坚守着顿涅茨克近半土地和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等重要城市。

俄军在顿涅茨克战场如无取得类似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攻防战这样的突破性进展,克里姆林宫也就绝难自圆其说“将用一切力量和手段保卫我们的土地”誓言,以及宣布赢得“特别军事行动”的胜利。

因此,克里姆林宫急欲在顿涅茨克战场取得突破,而着眼点,就在巴赫摩特和阿夫迪夫卡。

巴赫摩特扼制贯穿顿巴斯腹地及通联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的M-03公路,实为俄军西进顿巴斯腹地、乌军向东收复顿巴斯领土的必争战略要点。

阿夫迪夫卡即为顿涅茨克市进出乌克兰及顿巴斯地区的门户。

因此,在顿巴斯南线战场,俄军即以巴赫摩特为首要攻击目标,以阿夫迪夫卡为次要目标,同时展开11月份的攻势作战。

现在站在克里姆林宫视角去看,如要将“特别军事行动”进行到“最后胜利”,那么,俄军如无法攻克巴赫摩特,也就没有希望夺取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及顿巴斯腹地;俄军如无法夺得阿夫迪夫卡,顿涅茨克市门户大开,俄军也难以在后续战事守住顿涅茨克市。

(分析请参考上面三幅顿巴斯战场态势图)

此外,在克里姆林宫最重要的“政治正确”的形象遭遇到赫尔松战场大撤退、俄军全局颇感尬尴之时,顿巴斯南线战场已然成为唯一可能承载“特别军事行动”战略形象的主要战场。

于是,克里姆林宫必然严加督战。

作为并列俄军的克里姆林宫嫡系部队,瓦格纳佣兵纵然习惯虚晃避战保存实力,但是在这个关键节点,也不得不拼力作战。

于是,在11月28日、29日、30日及12月1日期间,俄军以瓦格纳佣兵为主,在顿巴斯南线战场的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方向,持续发起猛烈进攻。

期间,国内视频多有传闻,声称俄军为配合瓦格纳佣军攻势,以重炮协同战机,向巴赫穆特城南乌军阵地投放了两枚温压弹,重创了“乌军91陆战旅和英雇佣军混编旅的一个营”,继而瓦格纳佣军顺利夺得三个村庄。

如此云云。

然而,乌军序列并无“英雇佣军混编旅”、“91陆战旅”这类番号。同时,除却小视频生动夸张的介绍,其他俄乌双方及更多国家主流媒体均无俄军投放温压弹这类“亚核武器”的报道。

可见,这类传闻,可能还是一段为“战斗民族”壮胆的“精神劲酒”。

实际上,在这段时间乌克兰12月寒流未至,战区雨雾交加、地面湿滑、遍野烂泥,绝非适合作战时节。故而俄军及瓦格纳佣兵、顿涅茨克新俄军等空前协作、卖力进攻,却也受自然环境局限,只能组织一些营连规模的战术性进攻。

同样,乌军虽然近期又有10余个营级单位生力军调往乌东战场,却也受天气、路况影响,无法投入作战,故而也只能以防御部队且战且退、节节防御。

因此综合俄军发布战况及多方开源资讯,可以认为:

战至12月1日,俄乌双方并没有爆发更大规模、烈度的激战。

俄军在其顿巴斯南线的唯一攻势战场,在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方向取得有限的突破。然而,为了取得这些有限的突破,俄军在极为艰苦的天气及战场环境下发起攻势作战,仅在11月,即付出1.7万人伤亡。

对此,乌克兰总参谋部发布消息,称乌军创下歼灭俄军的月度记录。

事实上,俄军这些突破付出了沉重伤亡和物资消耗代价,却无法对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形成钳击、合围态势,仅仅是外围作战的战术性突破。从战略价值去看,俄军这些突破相比俄军在6月底、7月初夺取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实属不值一提。

一番努力,成就如此黯淡。

就此,从俄军顿巴斯南线攻势即可发现,俄军现在无论是发起非对称无差别战略轰炸,或者在正面战场发起攻击、突击,全无不忍下手,没有放大招的可能。

俄军进攻之所以战果寥寥,再无5、6月进攻北顿涅茨克、赖西昌斯克的那种滔天声势,实属俄乌双方现在已经攻守易势,俄军连续疲战,身体已经被掏空,实属无能为力。

好在,现在的天气、路况及战场环境都很恶劣,俄军攻势疲软,乌军无意反击,反而缩小了俄军发起攻势失败之后的实际损失。

经过数天激战,巴赫摩特-阿夫迪夫卡战场很快再次形成两军对峙态势。

俄军运输车队。俄军虽然为全球第二大陆军,但是俄军体制、思想和装备疏于改革、更新,还处于事实上的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军队,承受着远比乌军更沉重的后勤压力。

此外,在顿巴斯北线,在乌克兰攻势为主的斯瓦托夫-克雷米纳战场,俄乌双方近期也是频繁调动兵力,其中,乌军更是将按照北约标准新编成的多个精锐营战术群部署在这个战场。

显然,斯瓦托夫-克雷米纳战场大概率将在2022年12月-2023年1月间,成为乌军的主攻战场。

然而,眼前,同样受恶劣天气、路况、地面环境等等限制,乌军延迟了作战行动。

于是,斯瓦托夫-克雷米纳战场也形成了两军对峙态势。

南方的赫尔松战场虽然颇得媒体热议,被认为是俄乌战争的主要战场,不过,鉴于赫尔松战场气温始终在摄氏0°上下,雨雾天气,满地泥泞,无法冻硬,因而更是不适作战。

因此,俄乌双方相隔第聂伯河进行炮战、对峙,局面可能要维持到2023年开春。

显然,对占据高科技总体战优势的乌克兰而言,一旦战场形成相对稳定的对峙态势,即可抓住战机,以远程精确打击实施“烟头攻势”,打击俄军浅纵深路桥、指挥所、集结地、储运站等等后勤目标。

非常冷幽默的是,号称全球第二“陆军大国”,俄国对乌克兰的远程精确打击全无有效应对。

无奈,俄军“特别军事行动”总司令苏罗维金索性下令,要求禁止铁路运输至距离战线100公里以内的站点,进行任何卸货和装载的操作。

然而,俄军虽然为全球第二大陆军,但是俄军体制、思想和装备疏于改革、更新,还处于事实上的有限高科技的机械化军队,因而在俄乌战争中承受着远比乌军更沉重的后勤压力。

同时,按照传统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要求,作战部队需要尽量靠近铁路及高速公路,以便在高强度、高烈度作战时,能够及时获得油料、弹药及其他物资保障。

通常,机械化作战部队在装备不同、时代不同的情况下,与铁路运输站点设定的后勤距离,为20-80公里。

这是参考传统炮火威胁而确定的距离。

然而,乌军的远程精确打击迫使苏罗维金下令,将俄军这个后勤距离延长至100公里。

在快节奏、高强度、高烈度的现代战场,后勤线延长哪怕100米,都必将为作战部队后勤增加一份沉重负担。

显然,“全球第二”的俄军,在俄乌战争已经尽力了,而现在却如此无奈背负沉重的后勤负担,如此踽踽走入了2022年-2023年的冬季,后果实属让人担忧……



点击关注流浪的橡树。


综合资料分析、推演,写作辛苦,望朋友点转支持。


2022年12月2日。
橡树笔于广都铭贤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