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锁乡村善治的“赣南密码”

刘绍军 钟瑜 当代江西 2024-01-05

如何凝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如何依靠党组织和党员智慧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让我们到赣南乡村去一探究竟。


赣州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结合正在进行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围绕健全完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

近日,笔者走进信丰、寻乌、石城等地,进行实地调查。

信丰县油山镇坑口村“三佬表”调解工作队现场调处群众纠纷。朱荣灿 / 摄

凝聚力量  解决“谁来治”的问题

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走进信丰县新田镇坪地山村,一幅“全家福”特别吸引眼球,照片里人人喜笑颜开。该村户籍人口只有1080人,照片里却有1186人,原来是许多外嫁女也赶回娘家拍全家福。

一张照片,反映出这个村的团结和睦。

原先,坪地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连续多年没有发展党员,仅有的十几名党员平均年龄近60岁。有位乡贤争取到120万元资金,希望解决村内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但项目只做了三分之一,剩余工程无法继续。

村“两委”换届后,“两委”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配强了,几年时间内,该村的环境、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成“国家AAA旅游景区”“省AAAA乡村旅游点”,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西省文明村镇”等荣誉10余项。

坪地山村的脱胎换骨,不是偶然。

在进入坪地山村道路的山脚,建了一面长达60多米的“功德墙”,记录了一件件村民热心公益、诚心助人的事迹:

9位村民先后遇到困难,小小村庄共筹70多万元爱心款;2018年硬化通组公路缺资金,有位村民在微信群一提,红包“刷刷”地发来,两天时间筹集6万多元;

村民陈国平的小孩有次放学从“功德墙”经过,发现一块功德碑上没有他爸爸的名字,回去后带着质问的口气问他爸爸,村里修路为什么不捐款,这对陈国平触动很大,现在他已成为村里公益事业的热心人,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村“两委”干部人手一份70岁以上老人名单,常态化为这些老人过生日送祝福。去年春节,村里组织“坪地山村闺女集中回娘家”活动,闺女们感动得掉眼泪,纷纷说要捐钱给村里做公益事业……

桩桩件件,都在墙上得到反映。解读这面墙,就会发现,坪地山村党支部特别是现任支部书记陈秋生走群众路线,或大力倡导策划,或强力助力支持,凝聚各方力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促进中心主办的主题为“乡村大舞台 村歌嘹亮‘艺’起唱”的寻乌县澄江镇首届文明实践农歌会在澄江镇举行。

“五治”同行 解决“如何治”的问题

在主题教育过程中,赣州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促进发展上,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治理有力有效。

在信丰县油山镇一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公示栏上,笔者注意到,各网格的网格员中,大多数是党员。

文明积分制管理,从“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积学”7个方面,推动乡风文明持续向上向善向好;以“三字经”“十要十不要”形式修订村规民约;组织开展乡村夜话、户主会等,教育引导群众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油山镇坑口村抓实“三佬表”“五堂课”“铜锣会”三项载体,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丰富的治理方式背后,是当地党组织和党员重实践、建新功的担当作为,在乡村治理实践中起引领作用。信丰是全省第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

在实践中,信丰把有威望、有热心、有履职能力的党员充实到网格员队伍中,注重从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中选配网格员,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包联干部—网格长—网格员—联系户”的网格治理体系,将基层“人、地、事、物、情”纳入网格治理,推动实现“一张网、全覆盖、心连心”。

网格员岗位公示,量化积分考核,落实和谐治理、应急处置、民主监督等任务。在党员的带动下,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治理手段形式多样。

今年,赣州在总结信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将寻乌、石城新增列入试点,在其他县(市、区)选择了35个乡镇开展试点。

20世纪末,寻乌县留车镇庄干村受宗族势力影响,社情民意复杂。庄干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政治引领聚合力,群众自治强活力,法治服务促和谐,德治育人树新风,智治助力提效能,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

“五治”当中,政治引领是根本。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城市,赣州强化政治引领,市委“一把手”担任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指挥体系;

创新开展“红旗、红土、红心”三大工程建设,组织红色堡垒、红色先锋、红色物业等在内的“十红”创建活动,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强化党建引领,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

开展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8300个社会组织全面强化党建工作;

创新以“凝心、强基、铸魂”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将社会治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保障条块同心同向、重点聚焦发力;

组织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视、看红色展馆的“五红”活动,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

在“红色引擎”驱动下,赣州乡村治理亮点纷呈:兴国县创新推出党员干部“十带头”等红色治理品牌;会昌县探索建立“红色物业”党组织体系……

脐橙采摘。图源信丰县融媒体中心

目标导向 解决效能转化问题

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主题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践中,党建工作好不好,要靠群众来评、事业来考。

信丰县新田镇坪地山村建强班子的同时,成立美丽山村生态旅游公司,吸引120多户村民入股400多万元,动员23户贫困户入股,还将100万元村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折成股权,增加村集体收入;

打造“信丰第一漂”,高峰期每天游客超千人,水上乐园、儿童乐园、欢乐谷、枫溪谷和四季水果采摘园等项目顺势而上;

“豆腐节”“丰收节”、七夕相亲狂欢节等活动吸引八方游客;

农家乐、豆工坊、水酒坊、小超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个小山村就有20多家。村民们腰包鼓起来了,山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社会风气得到根本好转。

石城县依托基层网格党小组,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

成立红白理事会,农村无职党员认领乡风文明岗、移风易俗监督岗,引导群众用追思会、告别仪式等代替传统仪规,丧事操办时间由原来的5天至7天缩减到1天至2天,丧葬费用由原来的七八万元降到一两万元,“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已成当地时尚新风。

石城县屏山镇长溪村村民赴宴时在“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签名墙上签名践诺。

深入挖潜 向高质量党建要治理效能

如何进一步挖掘党建潜力,实现对乡村治理的有力有效引领?笔者认为,应依情依势探索引领路径,提升治理效能。

要学思想、强党性,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增强正面带动。基层党组织要领导、组织、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这是保证乡村治理正确方向的关键,基层党组织必须时刻坚守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要对照先进,注重实践,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以党建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治理实践。

在党支部带动下,信丰县新田镇坪地山村乡风理事会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每年组织举办茶话会、春节联欢会等一系列集体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

石城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深化移风易俗改革,将“免礼”新风、移风易俗等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把乡风文明融入党员干部各类主体培训、党员集中轮训,让“免礼”新风吹遍城乡。

要强化使命感,致力建新功,发挥组织引领作用,激活乡村治理多元力量,保障群众主体地位,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局面。

乡村治理的力量既包括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力量,如农民、教师、村医、城市返乡的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也包括本土之外参与到乡村治理中的党政干部、企业家、技术人员等。

不同主体之间由于利益、观念的差异,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矛盾,削弱治理合力。

市、县、乡党组织既要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的组织体系和以党组织为领导的乡村自治组织体系,激活乡村治理的多元主体力量,还要全面理顺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横向纵向关系,将党的领导有机嵌入各类组织体系,使各类组织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发挥效力。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最大限度带动群众参与治理。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追溯92年前的“开国大典”
驻村书记的“驻”心记
陶阳里:守护瓷都“城市记忆”
红四军出击赣南历险记
江西智库峰会如何聚才引智
与军山湖来场“蟹”逅
央企青睐芦溪为哪般?
一颗“橙”心为守“根”
老“疮疤”如何变新风景

从飞行大会看见“星辰大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