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让AI成学术不端的“帮凶”

张全林 当代江西 2024-05-12

发展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关键要有前瞻眼光,有所为有不为。


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AI工具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场景,在给人们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同样不可低估。比如如今很多大学生使用ChatGPT生成论文,让人真假难辨,给学术伦理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一个越来越被接受的共识,是需要厘清ChatGPT的应用场景和边界,划定底线、明确规则,最大程度让ChatGPT发挥积极作用、限制其负面影响。

8月28日,学位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学位获得者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意味着,在国内通过人工智能(AI)代写的学位论文将不被认可,要由学位授予单位撤销学位证书。

图源网络。

AI写作软件是否会助长学术造假,该不该管?久为人们关注。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的帮手,但不能成为造假利器。

今年6月,北京市某高校大三学生程光宇(化名)本学期要交4篇课程论文,每篇都要求在3000字左右。程光宇没有花时间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摘录、写作,在交作业前熬了一个通宵,使用ChatGPT完成了论文。程光宇一个晚上就写完了4篇论文,简单修改后提交给教师。通过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人工智能(AI)代写学位论文的弊端。

据了解,国外一些大学明确出台规定,禁止使用ChatGPT写作论文。在国内,《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等学术期刊相继发布关于使用人工智能写作工具的说明,作者如果在论文创作中使用相关工具,要在文章中详细解释使用程度。这意味着,AI代写已经引起学术界的警惕。

AI写作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它是科技的产物,如果学生只是将其用于有限的目的,如查找文献、罗列大纲、整理思路等,应该无可厚非;如果任由使用AI写作,类同鼓励作假,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长此以往,必将无学术创新可言。

如今,国内类似ChatGPT的AI写作软件已有不少,如智创帮AI、秘塔写作猫、搭画快写等,普遍支持文章、论文写作。在知乎、小红书等网站上,传授如何用AI软件代写论文的文章或业务比比皆是。并且在体验分享中,有网友直言:“老师根本看不出来”“AI论文写得好”“给了我论文优秀”。这种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必将伤及教育质量,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图/沈海涛

不允许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是由学位论文价值决定的。学位论文是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一定创造性成果,或有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用来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评审的依据。

学位论文一般包括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据此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进而决定能不能授予相应学位。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学位论文代表着相应的学识水平。从写作流程规范上看,强调的是“亲自动手”,过上一遭。学位论文的撰写流程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在撰写过程中,需要进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同时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撰写学位论文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伦理要求,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显然学位论文不合适交给AI智能写作系统来完成。用AI写作系统,只需输入标题,自动完成论文。尽管自带查重报告,可以做出“原创”的样子,但归根结底不能如实反映作者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水平。

再者,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有明显区别。学位论文一般不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大多通过学位授予单位、指定收藏单位和私人途径展示,社会评价范围比较狭窄。如果用AI写作系统来完成论文撰写,实质上就是请他人代劳,其“伪原创”不易被揭穿。

新华社发 王鹏/作

利用AI写学位论文在本质上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即剽窃、抄袭,违反了诚信原则。无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学术不端都被定义为,在申请、执行和评审研究项目或在报告研究结果过程中的伪造、篡改和剽窃行为。利用AI写学位论文完全符合这一特征。

发展人工智能,使用人工智能,关键要有前瞻眼光,有所为有不为。一方面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大力发展和推广使用,转化为生产力;一方面要未雨绸缪,在安全可控和正当性上下足功夫。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自今年8月15日起已施行,倡议建立有庞大算力规模、专业垂直的监管体系,达成代码公约,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在提供服务前实行安全评估等等。

对人工智能既需要大力“催膘育壮”,又需要戴好“笼头”、勒紧“缰绳”。只有明确伦理和法治规范,并严格监管落实,才能扬利抑弊。

划定红线才能规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合规性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监管在机制体制建设上的完善,以及适时的产业政策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当然也不例外。

未来,在推动人工智能充分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守住初衷,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确保人工智能不会异化为令人担忧的人类“终结者”,不会沦为懒汉投机取巧的帮手。

事实证明,人工智能并非百利而无一害,它在给各行各业注入强大动能的同时,免不了产生负面作用。当紧要做的是,加快制定完善人工智能法律规制和伦理规范,保证扬利抑弊,向善而行。本着严谨有序发展,有限制地利用,人工智能才能成为人类进步的利器,而不会异化为弄虚作假的工具。立法严禁利用人工智能代写学位论文,只是让AI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个方面。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水陆空”如何通达四方
“博士村”究竟长啥样
“江西造”如何扬帆出海
徐稺:蛰居乡野的大儒
你所不知道的南昌大屠杀
羽绒服为何败给了军大衣?
“南大门”如何八面来风

八珍糕的前世今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