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史上“脖子最硬的人”

甘根华 龚齐珍 当代江西 2024-05-12

像胡铨这样义正词严、毫不畏惧地上书反对议和,甚至公然要求斩秦桧之头以谢天下的大臣,在当时绝无仅有。


1138年,金国派遣使者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谈判。
金国使者态度傲慢,对南宋当局百般侮辱,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味苟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与金国使者议和。南宋举国哗然。
有一个名叫胡铨的人反对议和最为激烈,他上书高宗,要求斩下秦桧等卖国贼的首级,否则,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不“处小朝廷求活”。
胡铨的奏疏一传出,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文刻版付印散发,吏民争相传诵。
胡铨何许人也,竟敢公然向当朝宰相叫板?他的一生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给后世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胡铨画像。

崭露头角

胡铨(1102-1180),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
胡铨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强记,曾经跟随吉州名士萧楚习读《春秋》,能得其精髓。
1127年,南宋建立伊始,急需人才。次年,26岁的胡铨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参加应试。
《宋史》这样记载此次应试:“铨因御题问‘治道本天,天道本民’,答云:‘汤、武听民而兴,桀、纣听天而亡。今陛下起干戈锋镝间,外乱内讧,而策臣数十条,皆质之天,不听于民。’又谓:‘今宰相非晏殊,枢密、参政非韩琦、杜衍、范仲淹’。”
宋高宗见到试文后大加赞赏,想点胡铨为状元,只因有的考官以他的言辞过于直率且贬低当朝权臣为由,建议把他排在第五名。
胡铨虽未被点为状元,但其文章言辞激扬、切中时弊,被广为传诵,从此在南宋政坛崭露头角。
登第之后,胡铨被授予抚州军事判官,因其父去世,他回家守孝,没有赴任。
建炎三年(1129),金兵大举进攻南宋,隆祐太后为躲避金兵追击,带领一群王室成员逃至吉州。
正在家中守孝的胡铨闻讯后,立即招募乡勇入城固守,协助官军抵御金兵,保卫家乡。
由于胡铨抗敌有功,他被起用为承直郎兼吉州军事判官。
绍兴五年(1135),胡铨升任枢密院编修官,掌管全国军事文件。

民国白纸影印本《澹菴集之澹菴長短句》胡铨/撰。图源网络

惊人壮举

绍兴八年(1138),宰相秦桧决策主和。
金朝使者以“诏谕江南”为名出使南宋,竟然要求宋高宗跪接诏书,南宋官吏无论官职大小,都要跪见金使。
此举激起南宋朝廷大多数大臣与全国军民的义愤。
胡铨冒着生命危险写下《戊午上高宗封事》,直截了当地指出秦桧卖国求荣的险恶用心。
劝诫高宗“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声明自己“不与秦桧等共戴天”。
并要求皇上砍下秦桧、王伦、孙近三人的头,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
胡铨这篇奏疏也叫“斩桧书”,不但让“当日奸谀皆胆落”,而且使“勇者服,怯者奋”。
据史料记载,金人闻讯急忙以千金购得此文,读后“君臣失色”,连连惊呼“南朝有人”“宋国不可轻”。
像胡铨这样义正词严、毫不畏惧地上书反对议和,甚至公然要求斩秦桧之头以谢天下的大臣,在当时绝无仅有。
遗憾的是,胡铨生不逢时,此后被宋高宗和秦桧以“狂妄上书,语多凶悖,意在鼓众,劫持朝廷”的罪名革职。
先后被贬往昭州(今广西平乐)、广州等地,最终被贬谪到当时最偏远、荒凉的吉阳(今海南三亚)。
胡铨这次惊天动地的上书,虽然导致他被流放23年,但是他无论身在何方,都矢志不渝地秉持一颗赤子之心,潜心钻研各种古籍并著书立说,留下了70卷诗文。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为胡铨的文集作序云:“先生之文,肖其为人。其议论闳以挺,其叙记古以则,其代言典而严,其书事约而悉。”
在吉阳时,胡铨倡导文化教育,普及文化知识,为推动海南南部地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尤其值得赞誉的是,绍兴十八年(1148)春天,胡铨来到水南村,彼时,为官刚正、反对议和的南宋名相赵鼎已经在地方官、水南村人裴闻义的宅院中绝食而亡。
胡铨毫不避讳对赵鼎的崇拜与支持,住进赵鼎曾经待过的宅子,并将其改名为“盛德堂”,作《哭赵公鼎》诗以纪念好友,激发斗志。
其诗曰:“以身去国故求死,抗疏犯颜今独难。阁下特书三姓在,海南惟见两翁还。一丘孤冢寄琼岛,千古高名屹太山。天地只因悭一老,中原何日复三关?”
事实上,胡铨一直以赵鼎为榜样,力主抗金,并为此奋斗终身。

胡铨雕像。

矢志不渝

秦桧死后6年,即绍兴三十一年(1161),胡铨“得自便”,即恢复自由。

直至宋孝宗赵昚即位(1162),胡铨才被起用,被任命为饶州知府。

据史料记载,隆兴元年(1163),即位之初想有一番作为的宋孝宗在临安召见胡铨,给予诸多赏赐,并在席间亲自给胡铨斟酒。

孝宗对胡铨说,久闻你忠诚耿直,你就谈谈该如何执政吧。

胡铨当即提出“修德、结民、练兵、观衅”,一番话说到了皇帝心坎里。孝宗认为胡铨是真正的忠臣,把他比作汉代的汲黯、唐代的魏徵。

不久,胡铨就以直谏之臣被任命为吏部郎官。

之后,胡铨先后任秘书少监兼侍讲、起居郎、国史院编修官、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
其间,他再次成为反对议和、反对割地的主战派代表,向孝宗提出一系列抗金建议。
他在奏疏中慷慨陈词:“《春秋左氏》谓无勇者为妇人,今日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如以臣言为不然,乞赐流放窜殛,以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
用心之良苦,措辞之犀利,实属罕见。
胡铨的一系列忠言、谏书,对于孝宗在位期间的朝政裨益良多。
然而,此时的宋孝宗虽有抗金的愿望,南宋却无抗金的实力,其贸然发动的“隆兴北伐”导致“符离(今安徽宿州)之溃”。
于是,和或战,又成为朝廷激烈争论的话题。
朝堂之上,主战派极力反对议和,主和派代表、宰相汤思退则以保境息民为理由,怂恿皇帝答应金国的条件。
这时胡铨又一次站了出来,他上书宋孝宗道:“臣窃以为思退又一秦桧也!思退不去,国体弱矣!”奏请皇帝不要因小败而气馁。
在胡铨精神的感召下,太学生张观等72人上书,抨击汤思退等奸邪误国、畏敌如虎,请斩奸臣思退。
这些壮举让汤思退闻风丧胆,据《宋史》记载,“思退忧悸死”。
胡铨领导的反对投降运动,取得局部的胜利,他的正直之声再次誉满天下。

吉安青原区值夏镇胡铨古墓广场的“募兵护城”石刻。

鞠躬尽瘁

“隆兴北伐”失败后,朝中兴起议和之风,胡铨多次上疏朝廷予以反对。他虽是文官,却不只是放言高论。
金国议和失败后,金兵侵入南宋,楚州(今江苏淮安)、昭关(今安徽含山)等地先后失守,形势十分危急。
胡铨受命去营救浙西、淮东海道,到任后,他一面弹劾、敦促拥兵不救的大将李宝迅速出师,一边自己带兵北上救援。
时值寒冬腊月,河水冻结,胡铨身先士卒,手持铁锤击冰行船。将士们备受鼓舞,奋勇作战,最终击退来犯的金兵。
胡铨因军功“提举太平兴国宫”,也就是涨了俸禄。
淳熙年间,胡铨见孝宗渐渐倒向主和派,自觉无力扭转,加上年事已高,多次向朝廷提出告老还乡,皆不获批准。
直至淳熙六年(1179),胡铨已届77岁高龄且疾病缠身,孝宗才准许他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回家乡定居。
次年,胡铨病危,弥留之际,仍口授遗表,期望孝宗“舍己为人,安民和众”,牢记家仇国恨,收复失地。他称自己“为厉鬼以杀贼,死亦不忘”。
胡铨的品格与气节,得到世人的称赞与敬仰。
有史学家评价:“胡铨一疏,直足怵奸贼之胆,虽未邀听信,反遭贬谪,而正气自昭于天壤,南宋之不即亡,赖有此人,亦赖有此疏。”
胡铨去世后,被追谥“忠简”,列为吉州“五忠一节”之一。
在胡铨的家乡,即今天的吉安市青原区,辟有“胡铨路”,以纪念这位爱国英雄。
而他在海南住了8年之久的“盛德堂”,如今作为三亚市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游客参观和拜谒之地。
2000年,江西省新闻媒体举办“千年回眸”文化活动,评选本省千年之中“最杰出的十位历史名人”,胡铨被评为“脖子最硬的人”。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银发族”如何乐享“夕阳红”
对“租女友回家过年”完成KPI说“不”
“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
“热辣”南昌何以长久“滚烫”
就业之家何以为“家”

“假期社恐”何以引发共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