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纽带”如何助力山村“竹”梦未来
”
清晨,阳光倾洒,薄雾如金纱轻裹竹林,万千竹芽蓄势待发。这不仅是自然的绿色宝藏,更是饶埠镇集体经济“节节攀升”的“绿色引擎”。
鄱阳县以饶埠镇为示范,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平台,将合作社经济优势和农户能动性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能收益、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之路。
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富民中共鄱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利森
鄱阳县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新模式,围绕雷竹、稻虾、马家柚等基础较好的产业,采取“党支部主导、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专业合作社运营”的方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党员、干部、群众的能动性相结合,实现抱团发展、规模经营,探索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共赢之路。
强化党支部主导,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执政基础作为首要原则。
坚持合作社姓党,理事长在党,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是组织行为。
在发展方向、合作经营、利润分配等关键问题上,健全完善章程审核、项目论证、财务管理、社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充分体现和保障党支部的决策权,以此保证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通过发挥党支部主导作用,让基层党组织从经济发展的“后台”走向“前台”,建立起与群众的“利益共同体”,开展工作有了抓手、服务群众有了实力、群众对支部多了信赖,党支部的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自从村党支部领办产业后,群众通过土地分红、务工取酬增加了收入,对村里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热情度也有了明显转变。
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组织党员、发动群众作为长远之策。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是简单地由村支部书记牵头注册一个合作社,长远目标是把群众组织参与进来,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其中,把党员组织起来是基础,把群众组织起来是关键。
在新形势下把群众组织起来,不能靠强迫命令,只能靠典型引路,靠宣传引导。我们采取“外出考察—确定方案—党委审核—论证完善—推进实施”的办法,首先让乡村干部“思想破冰”。
同时,发动村组干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召开群众大会、实地参观、种植能手现身说法等方式,和群众算好参与合作社的6笔“经济账”: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收入、劳务收入、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统一销售增加收入、抱团发展防范风险,回应了群众疑虑,打开了群众心结。
两年时间内,饶埠镇雷竹种植户从1户增加到23户,从1个村扩展到12个村,面积从原来的几十亩扩展到1000多亩,全县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从10个增加到了87个。
坚持专业化运营管理,把人才支撑、管理保障作为基本前提。
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村党支部是“领办”而非“创办”,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方面,把方向、作决策、优服务。
合作社充分发挥有人才、懂技术、联市场等优势,在精细管理、优化品质、对接市场上求作为,让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合作社的平台功能和党员、群众的能动性的融合更加深入高效。
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干部,吸引了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打下了扎实基础。
饶埠镇采取“入资金股、给技术股”的方式,牢牢绑定雷竹种植能手黎好春等人,整合中央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00万元,采取“十村联建”的方式组建雷竹合作社。
黎好春在雷竹栽培、抚育及早产丰产方面发挥了技术骨干作用,2022年种植的150亩雷竹长势十分喜人,引得周边群众纷纷学习取经。
种植雷竹带富百姓鄱阳县饶埠镇党委书记李爱国
我于2021年7月担任饶埠镇党委书记。面对当地资源缺乏、发展途径少、技术和人才短缺等瓶颈,我不断寻找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抓手。
20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雷竹种植能手黎好春跃入我的视野,我找黎好春仔细了解雷竹的种植技术、管护和销路,找到了发展契机,并确定大力发展雷竹种植的路子。
我带队到各村小组座谈并给大家鼓劲: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只有打破老旧的思想观念,克服各种困难,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才能让村民致富、提高村集体收入,饶埠的雷竹产业发展一定大有可为。
我带领工作组解决了土地流转、资金、管理等困难,并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注册成立合作社,把群众组织参与进来。
我们持续组织人员搞好服务,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雷竹基地如期建设运营,截至今年初,全镇雷竹种植有4个合作社、种植户23家,面积达1000多亩,覆盖12个村。
饶埠镇的雷竹产业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下一阶段,我们将鼓励群众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入股,积极参与扩大规模和管护,充分利用村前屋后小面积的闲散山地,使雷竹产业成为全民参与、有较好收益的富民产业。
把支部建在产业上 让农民富在产业上上饶市委党校(上饶市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刘伟明
以“党支部”为引领,把准发展方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其目的是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带头富、带民富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组织对合作社的引领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头雁效应”,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中,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员、能人嵌在产业中,让农民富在产业上。以“兴产业”为根本,选准发展路子。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合作社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确定主营业务、组织形式和发展规模。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新兴农业产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