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2020年第11期卷首语
学术研究应有何种关怀?
学术研究必须要有问题意识。没有问题意识的论文,会让读者觉得是在无病呻吟,也不可能有任何启迪意义。这样的论文即便能够发表,也仅仅是为了拿学位、评职称而已,对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没有多大价值。所谓问题意识,其实就是要有关怀,包括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国家关怀。此外,学术研究最直接、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学术关怀。
关于如何体现论文的关怀和问题意识,著名文史学家刘文典先生曾经有一个精妙的回答。他说,写文章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观世音菩萨”五个字。他解释道:“观”乃多多观察生活;“世”乃需要明白世故人情;“音”乃讲究音韵;“菩萨”,则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如果从撰写论文的角度来对这段话进一步阐释便是:“观”就是要加强社会调查,没有社会调查就没有感性认识,文章就会显得空洞无物;“世”可以说是人情世故,但这里我更强调的是看世界的眼光,即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和用世界的眼光观中国,不要孤立地研究中国,也不能抛开中国来研究世界,要像日本学者沟口雄三所说的那样“以中国为方法”,多元地看待世界与中国;“音”在语言学中特别指音韵的抑扬顿挫,但就写论文而言,我们可以引申为在论证逻辑上的引人入胜,通过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地论证,给人以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之感;“菩萨”所指的关爱众生,实际上就是学术研究的人文关怀、社会关怀乃至国家关怀。
无论是学术关怀,还是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国家关怀,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包括文献调查和实践调查)。毛泽东在革命时期就特别强调社会调查,他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尤其强调“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社会调查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所以社会调查往往就是带着问题进行调查的,不是漫无目的的调查。因此,他指出,调查就如“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如“一朝分娩”。
当今中国的社会实践非常丰富,迫切需要进行理论研究,需要中国式的原创理论来阐释中国的伟大实践。因此,学术研究最大的关怀就是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怀,没有这种现实关怀,一切学术研究都有可能是徒劳的。
——本刊编辑部
往期推荐
《社会科学》杂志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微信号:shehuikexuezazhi
理论创新 学术争鸣 战略视野 现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