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华诞,追忆铁道兵第一师的那段光辉历程
2018年
迎来中铁十一局成立70周年华诞
回首往日
铁道兵第一师
那段峥嵘岁月
在历史的长河里
依然光芒闪耀
伟大的铁道兵精神
依旧鼓舞人心
激励后继者不断前行!
1948年夏,中央军委部署辽沈战役,在这一空前规模的大战役中,大兵团的调动,大批武器、装备、弹药和粮食的供应,主要依靠铁路运输。因此,必须在战役准备期间和战役进行中要迅速抢修通往锦州、长春、沈阳的铁路。这对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和巩固发展解放区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1948年7月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又称东北铁路修复工程局)。
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其中第一支队由护路军铁道兵一团和嫩江军区独立第三团组成,铁道纵队一支队就是中铁十一局前身。
8月9日,一支队在热河省阜新县(今属辽宁)组成,下辖第一桥梁大队、第二十一线路大队,运转、通讯、给水3个中队,1个警卫连,后新增第二十五线路大队。于磊任铁道纵队一支队队长,杜国平任政治委员,钱潜任副支队长,张进任参谋长,朱世源任总工程师。
9月1日,一支队在新邱召开排以上干部大会,宣布铁道纵队第一支队正式成立。一支队开始执行新义铁路西阜新至清河门段34公里的抢修任务。
12月7日,支队先后随东北野战军入关,进驻秦皇岛。
12月31日,支队提前抢通北宁铁路北戴河至后封台段线路。其间第二十一线路大队创造铺轨日进5.47公里的优秀记录。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全国解放在望。为适应全国胜利的形势,修复建设全国铁路,中央军委于5月16日正式发布命令,将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受军委铁道部直接领导,铁道兵团下辖4个支队,后增编第一工程处和铁甲总队。
铁道兵团第一支队下辖三个大队不变,支队总人数约6700人,较1948年成立时增加48.8%。铁道兵团的成立,标志着铁道部队的抢修任务由一个战区转向全国。
“登高英雄”杨连第
整编结束后,铁道兵团第一支队即投入陇海铁路西段抢修,支队机关驻洛阳。
9月4日,在抢修陇海铁路8号桥时,第一桥梁大队三连职工杨连第利用桥墩侧面突出的铁夹板绑单面脚手架搭成“云梯”登上8号桥2号墩进行抢修作业,荣立一等功。
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中央人民政府一方面在经济战线上采取许多重大举措,一方面决定对军队进行精简整编。8月1日,铁道兵团正式整编,宣布第一支队整编为第一师,第一桥梁大队整编为第一桥梁团,第二十五线路大队整编为第十一桥梁团,第二十一线路大队整编为第二十一线路团,各团均辖6个连。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当局派出武装部队对朝鲜内战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空军进占台湾基地,干涉中国内政。对于美国的侵略行为,中央政治局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
10月9日,铁道兵团第一师编入志愿军序列,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一师,随即北上,加入到朝鲜战场。
铁一师成为铁道部队中入朝最早的部队,也是第一次出国抢修铁路的部队,在铁道兵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
铁道兵团第一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序列后,在朝鲜为适应繁重的抢修任务,三年内进行了3次整编(实际上是扩编),其战斗力和 技术水平每次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仅部队队列员额1953年11月就比1951年11月增加了1.05倍,部队在革命化、正规化建设前进了一大步。
第一次整编:1951年9月15日,铁道兵团指示西南军区不逊团的2300名战士补充给一师,西南军区4588人配属一师,并改称志愿军独立第五团。同时一师开始整编工作。整编的最大变动,就是团恢复营的建制,以适应朝鲜战场工程任务分散的形势。
第二次整编:1952年7月5日,一师进行第二次整编,并将原配属师的独五团正式补编给一师。
第三次整编:为了适应战备抢修和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加强机关建设,保持部队满员,1953年2月17日至3月10日,就地就行整编,每师辖1个桥梁团和2个线路团。一师番号不变,所属第一桥梁团改称为第一团、所属第十一桥梁团改称为第二团、所属第二十一线路图改称第三团。三次整编结束后,全师队列总额11016人。
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政务院电复铁道兵团、志愿军司令部、铁道部,同意将志愿军在朝鲜的6个铁道工程师正式划归军委系统,与铁道兵团现有的4个师、一个独立团同意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1月5日,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团第一师改称为铁道兵第一师。
铁一师在朝鲜战场
在朝鲜战场的三年时间里,铁一师与稍后入朝的兄弟部队一起进行的历史上罕见的轰炸与反轰炸、破坏与反破坏的殊死斗争,在前进抢修、防洪保桥、粉碎绞杀战中打了一场又一场的硬仗、恶仗,创建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毛泽东主席(前排右四)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抗美援朝归国代表,杨连第(二排右二)受到接见
几百名烈士的鲜血洒在了朝鲜的国土上,有坚守百岭川76昼夜英雄集体,也有年仅33岁就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时英勇牺牲“登高英雄”杨连第,还有二级英雄史阜民、刘长岭和排弹英雄李云龙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1953年11月11日,奉中央军委及志愿军司令部名命令,铁一师由朝鲜北道香山郡太平面造阳里回国进驻宝鸡一带,师部驻宝鸡市。同时投入到宝(鸡)成(都)铁路的施工任务中。
1954年1月,朱德总司令为铁道兵题词
第一次整编:1954年6月17日,中央军委批准铁道兵按5团制整编。7月17日-28日,铁一师整编成第一桥梁团、第二、三线路团,新成立第四线路团、机械团(简称一、二、三、四、五团),全师总兵员7632人。
第二次整编:1959年1月,铁一师奉命撤销第五团,按照4团4营3排建制整编,编制定员10400人。
第三次整编:1963年3月,铁一师奉命整编,编制定员16681人。此次整编,师团机关干部比时行编制裁减23.6%,全师干部比例总定员9.29%。
第四次整编:1964年10月,六 师二十六团编为铁一师五团。1965年3月,铁一师奉铁道兵命令按5团5营5连扩编,新组建6个营部,48个连队,编制定员36820人。
1959年2月20日,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彭德怀、陈毅等接见铁道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毛主席说:你们要多快好省地修建铁路。
1965年1月17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等接见出席铁道兵政治工作会议的全体人员
在这段时期内,1954年12月师部从宝鸡迁至广西陆川县,1955年6月移驻福建南平县,1957年12月调至云南曲靖后移至昆明,1969年师部进驻湖北均县(今丹江口市)。
黎湛铁路
鹰厦铁路东溪河大桥
从1954年到1969年,铁一师先后参建了黎湛铁路、鹰厦铁路、外福铁路、贵昆铁路、成昆铁路等重大工程。在成昆铁路建设中,铁一师有224干部、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长眠于祖国大西南的万水千山之中。
成昆铁路拉旧大桥
1964年8月5日,美帝国主义肆意扩大越南战争,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派出志愿人员,帮助越南人民抢修铁路、公路。1965年夏,铁道兵奉命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铁一师二团5个营7000余人编为一支队第一大队,10月23日前往越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程任务。
随着形势任务变化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铁道兵于1970年1月28日下达调整部队编制命令。同年3月,铁一师按5团4营5连3排建制缩编,减幅达30.85%,编制定员由38321人减少到26500人。
1976年1月,铁道兵和西南指挥部指示,团属营暂时撤销1个施工连,据此铁一师在月底前撤销20个施工连。1979年6月,师部由均县迁至襄樊。
1980年5月,根据铁道兵指示,铁一师撤销所属第四团,按4团4营4连建制整编。
铁一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在1978年的对越南自卫反击战中,铁一师二团和五团四营共3728人奉命出征,又一次披挂上阵,开赴云南边疆,执行开元至河口的铁路抢修及越南境内铁路的保障任务。
兖石铁路
襄渝铁路白河火车站
在1970年至1983年期间,铁一师参与襄渝线、兖石线等重大工程的建设,这一时期全师共修建铁路干线、专线423.63公里,公路56公里,桥梁342座。
1981年4月25日师部搬至山东兖州。
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决定紧紧牵动着全师2万名官兵的心,也给他们带来了种种思考。据此,师党委坚决按照铁道兵党委的部署,把撤编并入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直面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本着“逐级传达,逐级做工作”的原则以及铁道兵党委“提高认识、端正态度、稳定部队、做好工作”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部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铁道兵挥别军旗
1983年12月14日至15日,铁一师分别在山东兖州、湖北襄樊和十堰召开座谈会。12月31日,全师向各单位举行向军旗告别仪式,铁道兵第一师从此划上圆满的句号。
1984年1月1日,新成立的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开始阔步走向市场,迈入新征程!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
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
岁月变迁,军魂不散
铁道兵精神永放光芒!
编辑:向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