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家庭组

擅长协作的善导 协作者后花园
2024-08-24

 

协作者工具箱 —— 家庭组



相较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授课方式,工作坊透过参与式学习的方法能够更快地让参与者进入学习状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课程的主体被交还给了学习者,协作者在其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怎样营造轻松自在的环境,让参与者放松下来,积极为工作坊贡献自己的想法,是每个协作者都绕不开的问题。

 

在善导持续几天的参与式培训工作坊中,会有一个被称为「家庭组」的设置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之所以用「家庭」这个描述,是希望参与者都能够把这个工作坊的现场当成自己的家,将学习伙伴当成自己的家人,迅速与TA人产生联结,相互支持。

 

同时,「家」的概念也让参与者产生代入感——我是这其中的一份子,我能够为这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会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当参与者意识到自己对自身有主权,而不是任人摆布的一个客体,参与式学习才有实现的可能。


善导工作坊中「家庭组」大白纸


注意安全,先看两小点


·「家庭组」适用于3天及以上的工作坊,不适合短期(几个小时或一两天)的工作坊;


·「家庭组」的分组是以做任务为目的进行的,而不是我们在工作坊中常见的以讨论目的的分组。


开始服用,再看三大点


  将所有参加者分成若干个小组


小组的数量根据具体的任务设置来决定,每个小组对应一个任务。

 

分组的方式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根据一定的因素进行分组。比如在一场工作坊中,参加者来自不同的背景,关注不同的议题——环境保护、性别平等、家庭教育……为了给参加者创造更多联结的机会,可以让关注不同议题的参加者组成一个小组,透过彼此的分享看到更多元的议题背景。


 每个小组起组名和口号


这一步是为了让参与者有归属感,共创队名和口号也是参与者们真正迈入参与式学习的第一步。


善导工作坊中参与者讨论组名和口号


  每个小组认领任务


在分组完成之后,协作者告知大家手头所有的任务,由每个小组自行认领。具体的任务设置可以根据现场的需要来设计。

 

下面的例子来自善导2017年8月的会议协作工作坊,我们设置了4个任务:

 

[ 后勤 ]


一天课程结束之后,负责后勤的家庭小组帮忙场地的清理工作(物资归位、大白纸整理等),以便第二天工作坊的开展。

 

[ 热身环节的带领 ]


该家庭小组的成员负责在每天早晨工作坊开始之前、以及午休过后带领大家进行热身活动,具体的活动由小组成员自行设计。


开始前的热身可以让现场的气氛放松下来,也使得参与者的身体得到充分的调动,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善导工作坊中参与者热身中


[ 能量观察&呈现 ]


负责此项任务的家庭小组需要在当天的每个环节中观察大家的能量状态,并总结一整天活动之后所有参与者的能量变化。在第二天工作坊正式开始之前,用某种形式将前一天的能量变化呈现给大家看。


在过往的工作坊中,有些伙伴选择在大白纸上画出能量曲线图,也有伙伴选择用戏剧的方式演绎出来。


善导工作坊中参与者用表演来演绎能量状态


[ 知识回顾 ]


该家庭小组负责在每一天工作坊开始之前,对前一天的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并总结和呈现给所有的参与者。具体的方式也是由家庭组成员自己决定。


善导工作坊中参与者带领大家梳理课程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小组每天都会领到不同的任务,就像在一个家庭里面,你不可能永远只承担一个角色。


往期协作者工具箱:

《专栏 | 空间游走:创造互动的空间》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给予和接受反馈》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用图卡激起对话》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学习伙伴》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体验学习圈》

《协作者工具箱 | 闭眼回顾:相信答案源自自身》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列清单的各种用法》

《专栏 | 协作者工具箱:工作坊中的横向设计思路》




文字&编辑:粽子

责编:嬷嬷

配图来源:善导协作工作坊现场

 

今日没有话题

不妨回去使用看看告诉我们效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协作者后花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