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笛福,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最使我们神往的人物


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是十八世纪的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鲁宾孙漂流记》可谓家喻户晓。

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先生曾写道,“笛福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最使我们神往的人物”。今天是笛福逝世290周年纪念日,为大家分享一篇王佐良先生对笛福的评述,一起纪念这位杰出的英国作家。



旦尼尔•笛福(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最使我们神往的人物。他活动频繁,做过小商人、编辑、记者、政治评论家、旅行家,为政府干过秘密差使,又被政府下过狱,最后又成为英国第一个名符其实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曾长期从事报刊工作,除了写报道文章之外,还曾主编一个名为《评论》的期刊,一共编了十年(1704—1713)。他深通世情,足智多谋,能转不利为有利,例如有一次他因文祸被判上枷示众,这本是容易遭到街头观群众吐唾沫、掷石子之类的折磨的事,但他在狱中赶写了一首《枷颂》,诗的大意是政治腐败,真正的坏人做了大官,而好人则因说了真话而上枷,其中有句云:
 
谁能凭刑罚而定人有罪?
党徒主国政,法律紧跟随;
司法学了乖,见利而低头;
昔日封功勋,今天为死囚!
 
这首诗他请人事先印发,等他上枷立在街头,群众不仅不折磨他,反把他当作反暴政的英雄而加以保护。
 
他写了长短各类文章共五百多篇,不少至今还颇值一读。这些文章的特点是:
 
  1. 在思想上他是一部分不服从国教的商人、市民的代言人。他们富于民主精神,同时讲求实际,注意工商业的发展,笛福以身为他们中的一员为荣,多次写文歌颂中产阶级商人的伟大,高呼“自由和财产!”的口号。

  2. 观察敏锐,注意细节,能把所见所闻准确、生动地记录下来。同时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根据传闻和前人记载构想某些未曾亲历的事件,如在《大疫年日记》(1722)中所写的1664—1665年的伦敦瘟疫,就曾使不少读者信以为真

  3. 会说故事,能够绘影绘声,娓娓动听。

  4. 文字平易,句子短,口语化,速度快。特别善于模拟小市民、店员、家庭妇女、工匠、仆人、路途上的旅客等等的口吻、腔调,许多段落宛如二十世纪小说。


总起来说,笛福同我们的距离是惊人地近:无论在思想、感情、价值标准、文章风格等方面,他都表现出惊人的现代性。
 
以上的这些特点,也就使笛福胜任于另一个重大的文学任务, 即在英国的文学地图上牢牢树立起现实主义小说的地位。当他在生命的晚年来写长篇故事的时候,他也是做得同样出色,结果写出了《鲁宾孙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罗克善娜》等一系列不朽作品。
 
这当中《鲁宾孙漂流记》(1719)就是至今吸引全世界读者的小说。书的主要情节是有事实根据的:1704—1709年间,一个名叫赛尔扣克的英国水手,曾长期孤居于一个远洋荒岛。这样的事有一时的新闻价值,但不易写好,因为荒岛生活一开始也许显得新鲜,时间长了就容易因为缺少变化而变得单调沉闷。
 

笛福的本领却在于:他把这个故事不仅写得极为生动有趣,而且陚予它以对几乎所有的人——般读者、普通市民——严肃的思想家如卢梭,文学家如柯尔律治,甚至创立新学说的政治经济学家如马克思——都有启发的重大社会意义。
 
这意义的中心点——也就是本书最有趣又最使人深思的一点——就是人如何处理好同大自然的关系,使自己不仅能维持生命,而且日子越过越好。靠了敏锐的头脑和能干的双手,靠了劳动,鲁宾孙做到了这一点。
 
……
 
鲁宾孙并不是一个深刻人物。他的精神生活似乎限于表层,并不触及真正的灵魂。他敬上帝,但这是一个不服从国教的商人的上帝,照管他个人的良心,并且会帮他致富。自强不息是他真正的信条;当他已把岛上的洞穴建成一个“英国人的堡垒”的家,每天下午喝起英国人的茶的时候,他是颇感自满的。他的真正的愉快是清点他的财产:书中多处写到他点数藏在箱子里的钱币,即使在无人的岛上,他也一边感叹金钱毫无用处,一边仍然数得起劲,而且毫不马虎,一先令一便士都要数个清楚。
 
能把这一切如实写下,使我们读得有趣,这便是笛福的艺术的力量所在。这部小说的结构是松散的,最后奇峰突起,增加了鲁宾孙回国途中在欧洲大陆的荒野中遇见狼群的惊险情节,也与中心故事无关。这也说明近代小说脱胎于中世纪口述故事,仍不免有只将若干情节串联起来,可以随意临时增删的毛病。但是此书以主人公的遇险和被救为始终,毕竟有了一个中心,而笛福的拿手本领,如会说故事,能够生动地描绘细节,文字又清楚、流畅、口语化,则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
 
近代英国小说找到了笛福这样一个商人而不是文人作为创始者,而笛福又以《鲁宾孙漂流记》这样一部实实在在,却又大有新意的作品吸引了世界各地广大读者,这也许不是历史的偶然,其结果则是:一种描绘近代社会中某类关键人物的文学形式破门而出,显示了它的生气和魅力。这是一个饶有意义的开始,于是一系列新事物接踵而至。

以上内容节选自《英国文学史》,图片来自网络。


《英国文学史》王佐良  著
以诗歌、戏剧、小说、散文等演化为经
以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等文学潮流为纬
给重要作家以“特写镜头”
又把文学置于整个大文化的背景下
全书结构设计精心,各章节衔接自然
举例生动,细节分析细腻可感
作家特写生动而丰富
所引译文多为大家之作
语言质朴晓畅,文字简约又极具表现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

延伸阅读
浪漫派散文家海什力特诗歌赏析 | 哈代《黑暗中的鸫鸟》纪念文坛巨匠查尔斯·狄更斯王佐良谈丘吉尔的雄辩和文风观纪念英国文坛泰斗塞缪尔·约翰逊纪念诗坛巨擘约翰·弥尔顿
这可能是最好看的英国文学史了……
一本书,带你纵览3000年欧洲文学史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图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