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讯 | 《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

英语室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2024-09-03

《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认知语言学尤其是构式语法研究的创新之作


本书将似乎浅显易懂、人人每天都会运用的对各类空间概念的隐喻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机制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形成了具有一定独创性的“隐喻性空间关系”及相关“空间关系构式”理论体系,为从事认知科学,认知语言学及空间概念研究者提供了一部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本书以英语和汉语实例为语料,运用认知语义学、认知语法、构式语法、概念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系统探究英汉语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隐喻性空间关系是人运用特定认知隐喻机制所识解出来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人之主体性和主观性印记。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表明,现实、人和语言密切相关,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本研究拓宽了空间语言研究的疆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


张克定,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和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和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前言


本书为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的最终成果,同时也是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空间关系构式的认知研究》的姊妹篇。

我们人类生活其中的物质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空间世界,空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空间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基本领域,一直都是很多学科不断探究的对象。现代认知科学,包括认知语言学,一直都在追问:空间是如何被感知的?空间是如何表征的?空间是如何加工的?空间是如何被谈论的?同时还在追问:空间、人和语言三者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自认知语言学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与空间有关的话题不断,经久不衰,对事物在空间中的存在、方位、位移等的识解与表达之探索,历久弥新。

事物在空间中的存在、方位、位移无疑离不开其他事物的参照这样,事物与事物就会在空间中呈现出某种关系,即空间关系。然而,空间关系并不是像事物那样自然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人之所为,是惟人参之的结果。这就是说,空间关系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赋予事物的,即空间关系是人这一认知主体通过观察、感知、体验和识解而赋予事物的。

空间关系可以是具体事物之间的实际空间关系,也可以是人这一认知主体运用想象能力、隐喻能力、识解能力,运用特定认知机制所构想出的视觉上或心理上的空间关系。具体事物之间的实际空间关系叫作现实空间关系,认知主体所构想出的视觉上或心理上的空间关系叫作隐喻性空间关系。具而言之,所谓隐喻性空间关系,就是认知主体所构想出的虚构性位移事件、抽象性空间方位关系、甲型抽象性位移事件和乙型抽象性位移事件中两个相关实体之间的一种视觉上或心理上的空间关系。虚构性位移事件、抽象性空间方位关系、甲型抽象性位移事件和乙型抽象性位移事件,都是人能动观察、感知、体验和识解的结果,都是由特定认知机制促动的,都带有明显的人之主体性印记,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特征。

人这一认知主体不仅能够构想出各种隐喻性空间关系,而且能够运用语言将其编码为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包括:编码虚构性位移事件的虚构性空间位移关系构式、编码抽象性空间方位关系的抽象性空间方位关系构式、编码甲型抽象性位移事件的甲型抽象性空间位移关系构式和编码乙型抽象性位移事件的乙型抽象性位移关系构式。这些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都具有完句性特征,分别具有各自的构成方式和限制条件。众所周知,世界上的语言,都是人类所拥有、所使用的语言,但世界上的人又有着各自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性,因此,世界上诸语言之间无疑会有很多相通或相同之处,也会有不少相异之处。这样,不同语言对同类现象的编码,肯定会既有同,又有异。实例分析表明,上述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在英语和汉语中,既表现出了共性,也表现出了个性。

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既与作为认知主体的人有关,也与所描述的现实有关。这就是说,现实、人和语言是紧密相关的,这三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在现实、人和语言三者之中,人是感知、体验、识解、表达现实的主体和实施者,现实是人感知、体验和识解的客体和对象,语言是人表达现实的工具和手段,但是,人的主体性、现实的客体性和语言的工具性都是相对的。人虽为主体,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感知、体验、识解现实,表达现实,现实和语言虽为客体和工具,也会因其自身的特性而反作用于人这一主体,也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制约和限制。可以说,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既有明显的人之主体性印记,也有来自现实和语言的反作用印记,更有人与现实和语言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印记。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要感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持续支持,感谢学界诸多朋友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感谢西南大学文旭教授推荐将拙作列入商务印书馆新近推出的“中国认知语言学前沿丛书”,感谢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在百忙之中拨冗为拙书作序,感谢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和责任编辑刘军怀先生为拙书的出版所付出的辛勤劳作,感谢河南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的长期支持和外语学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同时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一如既往的理解和包容、关爱和支持,家人的理解包容和关爱支持有着特殊的味道,值得咀嚼体味,值得终生珍藏。

张克定
2021年6月23日初稿
2021年7月9日修改稿
2022年4月8日定稿
于河南大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三章 位移事件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四章 虚构性空间位移关系构式

第五章 抽象性空间方位关系构式

第六章 抽象性空间位移关系构式

第七章 隐喻性空间关系构式中现实、人和语言的相互关系

第八章 结束语


汉外人名对照表

汉外术语对照表

参考文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延伸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书单 | 50种语言学好书 

书讯 | 《言语行为》

书讯 | 《语音类型
访谈视频 | 乔姆斯基:语言最大的用途并不是交流

书讯 | 《沉默的句法:截省、孤岛条件和省略理论》

书讯 | 《英语的成长和结构》书讯 |《理解最简主义》书讯 | 《句法结构》(第2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名著译丛”出版座谈会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二十辑语言类名著专家论证会在京举行

书讯 |《语言知识:本质、来源及使用》

书讯 | 《社会与话语:社会语境如何影响文本与言谈》



编辑:向   程复审:马浩岚终审:陈小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