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第2版)
乔姆斯基代表作之一,语言学界必读书目
乔姆斯基划时代的著作,其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是20世纪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数学都具有重要影响。
长按识别二维码购买☟
本书基于数学和逻辑的研究方法,力图构建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形式语法理论。主张语法具有自主性,判断句子是否合语法应基于形式而非意义;在有限状态模型、短语结构模型和转换模型这三种语法描写手段中,转换模型最充分、有效;语法是一个三分体系,两头分别是短语结构规则序列和语素音位规则序列,中间由转换规则序列连接;语法理论的目标是为不同的备用语法提供评估程序;通过不同的表征层面可以解释不规则现象及歧义现象等。已有三十余条形式化规则初步应用于英语的句子生成和分析。本书的语法普遍性等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认知科学。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哲学家、认知科学家和政治评论家,著述颇丰,全球高被引作者之一。195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语言学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研究直至荣誉退休,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亚利桑那大学语言学教授。以《句法结构》(1957)等著作创立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引发了多学科的“认知革命”。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法理论、汉语语法,兼及语言学史等。出版《体词谓语句研究》《威廉·琼斯:东方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等4部专著,发表论文近八十篇。我国计算机语言学最早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早年留学法国,曾在德国特里尔大学语言文学系、韩国高等科学技术院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系担任教授。获中国计算机学会NLPCC杰出贡献奖、奥地利维斯特奖等。语言研究有悠久的传统,它可以追溯到伟大的古代文明社会。对《句法结构》(1957)的背景做一些说明,可能会有助于理解这部专著及其在语言学研究中所处的地位。《句法结构》本来不是为出版而作。它曾是我当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讲授的一门本科生课程的讲义,后来编辑整理成书稿。当时摩顿出版公司(荷兰)正在策划一套学术丛书,有一位编辑建议我以此讲义投稿,我就提交了。书中材料主要来自那时尚未出版的书稿《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后者的内容要广泛得多。这两本书都是所谓的“生成学派事业”早期的研究成果。这一事业在当时几乎没有存在感,且一般不认为其属于语言学领域的一部分。我开的课在麻省理工学院是最早的此类课程,在任何地方也都可以说是最早的。上述情况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并非偶然:这是一所理工科大学,当时几乎没有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直到多年以后,美国的主要大学才认可了该事业。美国树立了一个样板,后来世界各地也都纷纷效仿。《句法结构》的框架反映了这样的氛围。本书前边的几个部分,也就是开头几堂课的内容,讨论的话题包括自动机理论与语言范畴、应用于语言研究的马尔可夫过程与统计近似值的不充分性等,麻省理工学院自然科学、工程学及数学专业的学生对这些话题感兴趣,但那时人们却并不认为这些内容属于语言学。《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一书省去了这些话题,而人们曾预期该书会对生成学派事业——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做出潜在贡献。《句法结构》于1957年刊行,随之而来的是一篇批评行为主义语言观的文章,当时那些观念在美国语言学界和相关领域,尤其是在语言哲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相辅相成的两个文献在基本方法上都有创获,就是运用这些方法,生成学派事业正在跟当时流行的关于语言与心智的观念分道扬镳。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自己界定为“分类科学”,其基础是可以应用于任何语言数据的一套分析程序。当时人们认为,语言间的差异实际上可能是无限度的,因而分析程序之外的那些理论手段几无立足之地。那些程序的应用导致了对所分析的语言进行全面描写,形成了一个总汇清单,内含语言各成分及其在各个语言层级上的分布情况,从语音学到形态学,再到更髙一些的层级,而关于后者,甚少论及。关于语言的更为一般的性质,那时通行的做法是用行为主义的表述方式进行描写。对著名语言学家莱纳德·布龙菲尔德而言,“语言是一个训练与习惯的问题”,但凡考虑这个问题,人们就会普遍采用这一立场。对最负盛名的语言哲学家蒯因来说,语言是“当下各种言语行为倾向的复合体,在这一复合体中,操同一语言的人必然趋于彼此相似”。这一复合体概念是依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刺激理论创建的,他做过详细阐发。由训练或条件刺激反复磨炼而形成习惯,习惯以外的任何语言运用都会诉诸“类推”,而“类推”这个概念则未加析解。关于语言性质以及语言习得与使用,生成学派事业所采取的立场颇为不同。生成语法是一种语言的解释理论,它是在大脑内部编码的。其理论 必须有两个层次:(1)特定语言的理论,即该语言的生成语法;(2)语言机能理论,涵盖所有语法,提供习得语言的基础。理论(2)后来被称为“普遍语法”,这是将传统术语应用于新的理论框架。《句法结构》和作为其基础的研究工作是早期为发展这些理论所做出的尝试。普遍语法具有真正的物种属性,这方面的证据很充分:它是人类所 共有的,但不能在其他物种那里进行有意义的类比。与任何解释理论的情况一样,普遍语法必须区分可能的语言与不可能的语言,后者即人类不能以正常方式获得的那些语言(即便有之)。随着该事业的进展和理论的提升,这种关键性区别变得清晰多了。正如生物学中的一般情况那样,人们发现可能的语言远非自由地变异,它们形成了高度受限的类 群。到如今,我们有理由相信语言基本上由一个模子铸就,只是其边缘部分有些差异。最早着力构建语言解释理论(生成语法)的工作刚刚启动,情况就变得十分明朗:分析程序不会比在其他任何科学领域更有可能发现解释理论中所运用的概念和原则。此外,对幼儿所获知识的研究很快就表明:在内部语法和可以获得的语料之间还隔着一片很大的空白地带——这就是“刺激贫乏”的问题。在填补这一空白地带和确定已获得的语法方面,训练和条件刺激即使起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关于语言的正常使用,亦即数百年前人们已有深刻了解的一些问题,“类推”不能提供精辟的解读。在继续探索的过程中,人们很快就意识到,结构主义或行为主义的学说严重背离了悠久而丰富的传统,而生成学派事业则在不经意地延续这一传统。其中包括发现了“普遍唯理语法”:“普遍”,是指力图涵盖所有语言(那时候所知者甚少);“唯理”,是指寻求解释,而非仅做描写。这一丰富而有成效的传统随着17世纪伟大科学革命的爆发而发展起来,直到20世纪被结构主义或行为主义的潮流所涤荡,之后就被彻底遗忘了。这些新思潮成就斐然,其一是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很清楚地区分了共时语言学与历史语言学,其二就是音位原则,而更具普遍意义的是,分析工具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磨砺和提升。在一个密切相关的领域,人类语言学大大扩展了需要精细分析的语言的范围。然而,至少在我看来,因抛却传统而丢失的东西也很多。生成学派事业让传统重新焕发了活力,这并无先例。传统能够以新的方式赓续,得益于计算理论的启发,该理论是20世纪伟大的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艾伦·图灵、埃米尔·波斯特等创立的。这些发现为发展真正的生成语法提供了全新的工具,从而有可能解决以往某些遗留未解的基本问题。生成学派事业自其早期以来已壮大许多,如今在世界范围内蒸蒸日上。语言调査的范围也出现了巨大的爆发式扩展,所调查的语言具有类型学意义上的多样性,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远超过去的任何研究。这些进步与邻近学科富有成效的研究相结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那些研究。当今学者们所研究的问题,甚至在前些年都是无法想象的。—些自古以来就引起人们探究的难题,也有了解决的希望,这是前所未有的。对语言习得进行实验研究,对儿童可获得的语料进行统计研究,这些工作都表明,刺激贫乏的问题远比人们在生成学派事业早期所想象的要严重得多,那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令人深感困惑。这似乎可以表明,普遍语法这个关于先天语言机能的理论,一定有着异常丰富的内涵。与此同时,考古研究和基因组研究强烈表明,语言机能是在一个狭窄的进化窗口出现的,显然是在二三十万年前随着智人的出现而形成的,且迄今没有变化。在进化的长河中,这只是一眨眼的功夫。那么,照此看来,普遍语法一定还是相当简单、相当受限的。无需依赖其他条件,普遍语法必须允准所有可能的语言,而排除所有不可能的语言。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简化普遍语法并同时扩展其范围和解释的深度,这方面的努力主导了生成学派事业的许多理论工作。近年来,这一事业的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进步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可以设想,古老而丰富的语言研究或许正迈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普遍语法的根本属性将得到真正的解释。这样的设想正在成为现实。真正的解释一定不能有隐晦的假定,一定要以这样的原则为基础:这些原则是很基本的,是在严格的语言演化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但又是很有效的,当它们与计算效率的一般原则结合时,能对语言的根本属性提供深度解释,而计算效率的一般原则可以被视为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这种真正的解释将从范围上严格限 制可能的语言,却依然能接纳其多样性。到现在,语言的某些核心属性第一次得到了真正的解释,其他属性也即将得到同样理想的处理。未来的日子应该是激动人心的,充满着惊奇、新挑战和意想不到的发现。若干年前,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的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推测,(人类在)理解方面的演进或许有一天会达到这样的程度:物理学家们将看到,“这一切背后肯定是一个如此简单、如此美好的理念,一旦抓住了这一理念——那将是十年以后,一个世纪以后,抑或千年以后——我们都将彼此感慨:不是这样,又会是怎样呢?”这才是科学的真正目标。在语言研究方面,至少我们可以破天荒地展望这一天了,它就在地平线上,虽然还比较朦胧。导读
前言
1 引言
2 语法的独立性
3 一个初级的语言理论
4 短语结构
5 短语结构描写的局限
6 关于语言理论的目标
7 英语里的部分转换式
8 语言理论的解释力
9 句法和语义学
10 结语
11 附录一 符号和术语
12 附录二 英语短语结构规则及转换规则举例
参考文献
审订后记
商务印书馆英语编辑室
微信号:CP-English
点击“阅读原文”选购图书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