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世界被不断推进,科技对艺术作了什么?

巴塞尔艺术展 巴塞尔艺术展 ArtBasel 2021-09-25


“我们创造了科技,如今科技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巴黎光美术馆(L’Atelier des Lumières)早前带来的沉浸式梵高作品展,图片来自于光美术馆


自从印刷技术发明以来,人们对新技术保持着谨慎的态度。计算机,智能电话和互联网的发明是在短短一生中最具革命性的技术。科技的日益进步正不断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与沟通方式,庞大的数据网络每天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仿佛有无限的自由和发展。科技的影响从日常生活,电信沟通,流行文化,一直延伸到艺术世界。巴塞尔艺术展50周年,刚好见证了过去几十年艺术与科技结合并共同发展的过程,早前更宣布将于下周上线的全新网上展厅,利用数字科技开拓传统实体展览和艺术空间以外的另一虚拟平台。虚拟世界里的艺术到底美不美?从艺术媒介、艺术家到艺术空间,科技到底在这些领域产生了哪些改变?



VR作品《She's Already Gone》,喻红,作品由艺术家和Khora Contemporary艺廊提供


计算机的出现让新媒体艺术开始出现在艺术家的世界中,而网路的发展则继续改变了艺术的传播方式以及相关数据的记录。当我们回顾上世纪早期的主流艺术作品,依旧以传统的绘画、水墨、版画、纺织等为主导媒介。当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在1946年被发明出来,艺术的媒介才慢慢开始走向一个多元发展的环境。不得不提在现代艺术收藏中,新媒体艺术仍然受着大多数主流藏家的质疑,但是年轻艺术家群体却毫不犹豫张开双臂,欣然接受了新技术再创作上的可能性。


《Oscillon 40》(1952),本‧拉波斯基,作品收藏于维多利亚与艾伯特美术馆中,照片由美术馆提供


数字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回到上世纪50年代,一些艺术家开始使用机械设备和模拟计算器创作数字媒体作品。这里不得不提最早的计算机艺术(Computer Art)都是由数学家创造的,很大程度因为当时的计算机并不普及,操作系统难以掌握。在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美术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的馆藏中有一件由美国艺术家本‧拉波斯基(Ben Laposky)在1952年创作的黑白电子作品《Oscillon 40》(电子抽象)。这位计算机艺术的先驱者通过使用真空管计算机器材操纵荧光屏幕上的电子波,为了留存这段“波光粼粼”的片段,不得不借助长时间曝光的摄影方式记录下这美妙的一刻,并演变成“示波”系列,为现今可考最早的计算机“艺术”作品。


《Hommage à Paul Klee 13/9/65 Nr.2》(1965), 弗瑞德‧纳克,作品收藏于维多利亚与艾伯特美术馆中,照片由美术馆提供


1965年,数学家及数字艺术家弗瑞德‧纳克(Frieder Nake)开始使用算法技术让计算机根据提前写入的程序学习并创作。通过逻辑和概率学,对理性的思维方式进入深入学习并创造了令人惊喜的空间结构艺术。在创作《Hommage à Paul Klee, 13/9/65 Nr.2》作品之前,没有人知道计算机会做什么,也没人知道最后的作品会是什么样的。这些早期的计算机艺术作品预告了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媒体的可能性,但限于当时的技术发展尚未成熟,作品并未产生计算机绘图本身的特质及新的美学,创作的初衷暂时无法完全通过计算机实现。


《Untitled Computer Assisted Drawing》(1975),Paul Brown,作品收藏于维多利亚与艾伯特美术馆中,照片由美术馆提供 


进入70年代,计算机开始普及,鼠标器及像素图形界面等突破,和彩色屏幕的面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自行学习编程,成为新媒体发展与突破的关键。和最初数学背景的艺术家相比,这些艺术家从艺术领域来到科技领域,计算机和算法的逻辑性质让他们感到欣喜。70年代初期,伦敦大学学院斯莱德美术学院(Slade School of Fine Art)将计算机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中,Paul Brown就是其中的一名学生。通过更加简单的算法程序,将单一的图形与不同算法结合创造了全新的计算机视觉艺术。


1985年,安迪·沃霍尔与黛比·哈利在林肯中心

 

1980年开始,计算机渐渐成为商业和个人用途。波普艺术(Pop Art)的倡导者和领袖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于1985年受邀与计算机公司康懋达(Commodore International,与苹果公司同时期的个人电脑公司)成为品牌大使,并在林肯中心举行的计算机发布会现场用他们生产的一台家用计算机Amiga 1000做实验,通过计算机中已经预置的绘图软件ProPaint为摇滚巨星黛比·哈利(Debbie Harry)即席制作了数字绘图。


《Venus》(1985),安迪·沃霍尔,作品来自于安迪·沃霍尔博物馆(The Andy Warhol Museum)


此后沃霍尔也将计算机绘图拓展到他更多的数字艺术创作系列,其中包括《金宝汤罐头》(Campbell’s Soup Can)、致敬波提切利的《维纳斯》(Venus)以及《Flower》系列等。


《The Arrival of Spring in Woldgate, East Yorkshire in 2011, April 26, 2011》(2011),大卫·霍克尼用iPad创作的绘画作品,作品由艺术家提供


随着艺术在工业革命和计算机革命发展之后,踏入千禧年我们逐渐开始见到更多和时下新兴科技的结合,其中包括透过10亿像素艺术相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和声光电等等呈现的作品。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在改变传统艺术美学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它在艺术的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打破你和艺术作品之间的“安全距离”。


《永不消失的电波》(2020),曹斐,作品由艺术家和蛇形画廊提供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丰富了我们与传统艺术和艺术空间的交互方式,也让传统二维艺术成为了一个全新三维并且与环境声音结合的作品。Acute Art在全球与不同艺术家合作,包括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克里斯多‧耶拉瑟夫(Christo Javacheff)与珍妮·克劳德(Jeanne-Claude)、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 )、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杰夫·昆斯(Jeff Koons)和我们熟悉的曹斐等。传统的艺术模式限制于时间与空间,虚拟环境将观众随时随地带入艺术家的幻想虚拟环境中。曹斐的最新作品《永不消失的电波》也是与Acute Art合作呈现,正于伦敦蛇形画廊展出。


HTC Vive Art创作的《Mona Lisa: Beyond the Glass》,视频截图来自于HTC Vive Art


此外,全球顶尖的虚拟现实技术公司HTC Vive Art将合作拓展至不同艺术机构来丰富当代艺术体验,包括刚于巴黎罗浮宫展出过的“Mona Lisa: Beyond the Glass”,以红外线、X射线和折射数据以三维形式渲染蒙娜丽莎肖像,这幅油画作品生动的细节,包括颜料涂层下的木质纹理,以及曾经细微破损的木质画板都被完美的呈现在这件全新的虚拟作品中。更成功塑造三维立体的模拟环境,带领观众穿过前景的蒙娜丽莎,飞跃到她的背后欣赏山水景观,身临其境的体验模式让艺术成为随处可得的美。


EPSON teamLab无界美术馆,作品由teamLab提供


镜子与显示屏幕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镜面映像与画面展示的角色。随着声光电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空间里经由声音、灯光与电流脉冲的结合创造出如梦如幻的艺术场景。东京的艺术团队teamLab站在艺术、设计、科学、技术与自然界交汇点,跨领域的“超级技术专家(ultratechnologists)”团队(包括艺术家、程序员、工程师、CG动画师、数学家、建筑师等)创造出一个人类、时间与自然边界模糊的世界,创作出沉浸式艺术作品中。随指尖和脚步的触动改变着teamLab世界运行的轨迹,科技让美变成五感的360度感受。同样来自东京的NAKED运用三维投影映射技术、灯光、装置艺术,从新演绎传统日本艺术,包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茶道、花道等,打造整体艺术空间。


放大100倍后的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壁画作品《Detroit Industry: South Wall》(1932/1933),图片来自于谷歌艺术文化中心

 

谷歌在2016年的时候发布了全新的10亿像素艺术扫描相机(Art Camera),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作品欣赏的角度和距离,同时也将艺术作品作为永久的数据留存给未来的艺术爱好者。传统的艺术作品扫描往往需要花费一整天才能完成,随着艺术相机的发布,一件一平米大小的艺术作品在短短数小时内就可以成为你的指尖玩物。


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壁画作品《Detroit Industry: South Wall》(1932/1933)原图,图片来自于谷歌艺术文化中心


在谷歌艺术中心里,你可以随时随地打开一张由艺术相机扫描的作品并以超乎你想象的近距离接触它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轻松云看展,大师杰作中细小笔触与隐藏的细节也以全新的角度呈现给观众。


《器世界大冒险》(2019),陆扬,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美感经验可分为外在及内在两部分。外在美感经验来自认知于知识结构、表达方式、代表形式为主;内在美感经验主要基于形式风格、以线条、形状、颜色、平衡为主。艺术与数码科技的共同点建基于内在形式表达的交汇,改变了艺术创作和体验的方式,科技最后也改变了当代艺术的交易方式。在最新的2020年《巴塞尔艺术展与瑞银集团环球艺术市场报告》显示,大多数千禧一代藏家曾使用数字媒体渠道购买艺术,而超过四分之三的婴儿潮藏家却从未使用过社交媒体软件来购买艺术品。此外,区块链也正在踏足并提供相比传统更为安全的艺术交易方式,对于非在世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市场面临着艺术品真伪的考验,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数据分散化存储的特性将在未来赋予艺术更安全的交易环境。


Apple去年发起的[AR]T Walk,在全球6大城市的艺术AR体验


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等引领着艺术媒介的发展,改变了艺术的方方面面。很多人质疑艺术在面对时下最关键的问题时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透视学与几何学造就了文艺复兴的绘画,颜料的发展创造了多层次油画作品,从来没有一件艺术作品脱离时代的变化。全新的艺术媒介也启发了一批新的艺术家和艺术藏家,让艺术发展才得以继续前进。


下期话题

— ——

那些与科技密切相关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你最想了解谁的作品?


相关阅读







巴塞尔艺术展 巴塞尔展会

2020年6月18日(星期四)上午11点至晚上7点

2020年6月19日(星期五)上午11点至晚上7点

2020年6月20日(星期六)上午11点至晚上7点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上午11点至晚上7点

地点:Messe Basel,Messeplatz 10

4005 巴塞尔,瑞士



长按二维码关注巴塞尔艺术展微信,获取最新展会动态

内容版权归巴塞尔艺术展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与文章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