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孙晓霞:金融资源要适当向困境企业倾斜
来源丨新浪财经
10月31日,由苏州基金博物馆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并购基金年会在苏州举行,主题为双循环格局中的困境资产重组。财政部金融司原司长、中国国债协会会长孙晓霞出席并发表演讲。
孙晓霞表示,要适应形势需要,构建双循环格局下的困境资产的处置机制。对于以上新特点、新变化,我们需要准确的识别、科学的应变、主动的求变,需要多管齐下,多方聚力,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困境资产重整市场体系,推动双循环格局下困境资产的有效化解与处置。
首先要构建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困境资产处置机制
困境资产处置过程中注重协调、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困境资产处置机制,盘活存量资产,激发增量的价值才能既控制困境资产的体量,又控制困境资产的增速。加快化解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其次要建立境内与境外困境资产重整的协同处置机制
困境资产重整以境内困境资产为主,以境外困境资产重组为辅,以境内困境资产的有利措施助力境外困境资产的重整,以境外困境资产重组的经验,推动中国困境资产管理和业务模式的创新,通过协同处置境内境外困境资产,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有效把握跨境并购的良好契机。
最后要建立金融与实体企业困境资产重整的联动机制
“最后我们要建立一个金融与实体企业困境资产重整的联动机制,经济与金融向来都是共生、共荣,金融资源要适当的向困境企业倾斜,通过金融机构向困境企业供氧、供血,以时间换空间,实现价值的提升和再造,以实体企业困境资产的有效重整带动金融不良资产的有序化解,同时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孙晓霞说道。
以下为演讲摘录 ·
在过去20年,中国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经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格局。今年5月中央提出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加强形成国内循环为主体,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变化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论断。因此,我们无论是谈中国经济,谈困境资产都要放在双循环格局大背景下考量。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在经济转型调整的震动期,实体企业加速换档升级,经济链条各环节累计了巨大的问题资产,面临较大的处置压力。其中各类困境资产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现在跟过去是有差距的,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困境资产的盘活和重整,既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又关乎企业脱困重生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因此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主动求变,转危为机,推动实现困境资产重组破题,这是我今天想跟在座交流的重点。
第一个看法是从过往的历史看,中国在处置困境资产方面是有经验和能力的
在座的都是创始人,几个老总在这儿,自199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起,国内不良资产市场发展的探索已经超过了20年,过往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有基础,有经验,也有能吸承担起双循环格局下困境资产的新使命。
首先中国化解金融风险的坚定决心,强有力的政策手段,确保了不良资产处置取得良好效果。
以两次大规模剥离资产为例,1999年到2001年,那个时候刚刚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是按账面来拨的,当时一次性剥离了14000亿。
2004到2005年间,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前期这个时候以市场化招标的方式,向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第二次剥离不良资产。当时规模应该是1.8万亿,但是是招标了,这个不是按账面价值走的了。
这两次不良资产的剥离与有效处置,应该是大幅度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率,阻断了金融风险的急剧扩散,最大限度的保全了国有资产,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我国金融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当中,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债务重组、债转股、追加投资、破产清算等多样化手段,对上千家国有企业实施了资产重组,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救活了一大批实体企业,有力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全国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的项目有3650个,债转股的项目是561个。
其次资产管理公司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经验,提升了能力,具备困境资产处置的运作能力。从发展阶段来看,资产管理公司经历了开展政策性业务、商业化转型过渡和商业化经营这么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是不良资产经营处置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从不良资产的内涵看,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对象由最初的银行的不良贷款逐步扩展到金融及非金不良、问题资产、困境资产。
在发挥逆周期工具和金融救助功能的前瞻性、主动性方面不断加强。从业务模式上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从传统的三打打折、打包、打官司逐步向重组、重整、重构投行运作模式转型升级了,核心的竞争优势和组织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第二看法是当前形势看双循环格局下的困境资产处置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新趋势
结合当前国内和国际的经济金融形势在双循环背景下探讨困境资产重组问题,需要去把握困境资产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我觉得有以下三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我们要关注存量的困境资产,疏通国内循环的堵点。
长久以来,我们重点关注增量的困境资产的规模,当前形势下形成了存量的困境资产是不容忽视的,存量的困境资产表现形势日趋多元,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推动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困境资产的内涵和外延出现了扩展,存量困境资产不仅包括银行的不良资产,还包括银行的贷款,国有企业的低效无效资产,信托委托资产、上市公司纾困以及受疫情影响出现的困境企业等。
存量困境资产的体量庞大,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违约债权为例,商业银行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74万亿,披露中报的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达到了2.63万亿。
从信托行业看,今年1-9月信托委的金额突破了1348亿,从违约债券情况看,进入了常态化阶段,截止9月底,信用在市场上存量违约债券总金额接近5000亿。近年来累计形成的形式多样、规模庞大的存量困境资产已经成为国内循环的堵点。盘活存量的困境资产激发经济活力,有利于畅通国内的大循环。
二是要关注境外的困境资产,解决国际循环的痛点。
一直以来谈的都是境内的困境资产,我强调一下关注境外的困境资产处置,境外困境资产处置的需求在持续的增加,从中国加入WTO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的倡议或者是战略实施,中国企业的对外投放快速增长。
到截止2019年末中国境外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2800多家,投资覆盖率是88个国家和地区,投融资的覆盖率达到了80.7%,今年1-9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了788.8亿美元,但对外投资企业在海外经营是容易水土不服的,陷入困境,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减速,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已经有部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海外面临破产、破除,现金流紧张的状态。所以境外困境资产处置难度在加大。
面对复杂而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对于海外困境资产需要更为专业的困境资产处置服务,我们的经验尚且不足。在全国经济萎缩、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新冠疫情海外二次反弹的背景下,海外困境资产处置更是难上加难,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是中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循环的主体,关注境外的困境资产处置,解决国际循环的痛点,不仅有利于畅通国际循环,还可以更好的服务于国内的大循环。
三是要关注实体企业的困境资产,打破双循环的梗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跟踪关注金融领域不良资产的情况,但是对实体企业困境资产会关注,困境实体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存在于两金压降,一个是降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两非剥离,剥离非主业、非优势的业务,两支处置,处置无效和低效的。还有长期滞留资本市场的僵尸企业、空壳客企业和即将退市的问题企业。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疫情负面的冲击下,新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加剧,经营困难的实体企业不断增加,困境资产规模持续上升,以企业的应收账款为例,今年1-9月国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的余额是16.24万亿,同比增长14.3%,依然延续一个上升的态势,实体经济与金融是相互依存的,实体企业的困境资产和金融不良资产一样,都是双循环的梗阻,实体企业困境资产应该引起同样的重视,更好的畅通国际国内的双循环。
第三个看法是要适应形势需要,构建双循环格局下的困境资产的处置机制
对于以上新特点、新变化,我们需要准确的识别、科学的应变、主动的求变,需要多管齐下,多方聚力,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困境资产重整市场体系,推动双循环格局下困境资产的有效化解与处置。
首先要构建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困境资产处置机制。
困境资产处置过程中注重协调、存量与增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增量、与存量并重的困境资产处置机制,盘活存量资产,激发增量的价值才能既控制困境资产的体量,又控制困境资产的增速。加快化解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其次我们要建立境内与境外困境资产重整的协同处置机制。
困境资产重整以境内困境资产为主,以境外困境资产重组为辅,以境内困境资产的有利措施助力境外困境资产的重整,以境外困境资产重组的经验,推动中国困境资产管理和业务模式的创新,通过协同处置境内境外困境资产,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同时有效把握跨境并购的良好契机。
最后我们要建立一个金融与实体企业困境资产重整的联动机制
经济与金融向来都是共生、共荣,金融资源要适当的向困境企业倾斜,通过金融机构向困境企业供氧、供血,以时间换空间,实现价值的提升和再造,以实体企业困境资产的有效重整带动金融不良资产的有序化解,同时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和资源配置的效率,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另外我觉得还是可以研究建立分层次的信用市场,推动高信用市场的建设,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是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点,可以研究建立。
相关阅读
中国华融副总裁陈延庆:疫情对不良资产市场的影响及应对
川发资管蒙宇:不良资产包流拍率增加,价值中枢下降
央行参事:可研究成立不良资产类国家母基金,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市场
浙商资产李传全:资产包阶段性价格攀升,市场蓝海长期可期
中国华融副总裁陈延庆:疫情对不良资产市场的影响及应对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
《房抵贷全流程风险管理专题闭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