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超足球队背后的那些高杠杆房企!

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2022-06-23

来源丨不良资产行业观察综合第一体坛、21财闻汇、经济观察报


众所周知,足球联赛一直是我国备受瞩目的竞技类体育比赛,关注度和争议度数十年如一日高企不下。


纵观目前中超联赛的16支球队,绝大多数是以区域+企业的形式来命名,且有三分之二的足球队为房企类股东背景,或是靠房地产起家,或是靠房地产繁荣。在中国足球的版图中,从没缺少房地产企业的身影。


房地产企业大举进军足球领域


从甲A联赛时代起,房企便有投资足球俱乐部、冠名球队的传统。


如1994年万达集团入主大连队,将球队改组为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球队在上世纪90年代曾多次获得甲A联赛冠军,再如亚泰入主长春队建业入主河南队等。


2003赛季结束后,甲A联赛改名为中超联赛,随后成立了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组织体育比赛、广告业务、版权开发与转让等,中超联赛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2010年起,房地产企业大举进军足球领域,最典型的便是恒大的进入。


2010年3月,恒大集团以一亿元买断广州队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俱乐部更名为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广纳优秀球员,如国家队成员郑智、郜林、孙祥等等,在2011年便拿到中超联赛冠军。


近十年来,华夏幸福、绿地、富力、佳兆业等房企纷纷投资中超俱乐部,万达再度进入,武汉卓尔、石家庄永昌从中甲升入中超,再加上鲁能、建业等一批原本就在联赛中的队伍,以至于目前16支中超球队中竟有15支是有房地产背景的。中超联赛一时被称为“房地产联赛”


2020年参加中超联赛的16支球队


不良资产行业观察小编查询了2020年中超16支俱乐部的股东背景和主营业务,11家房企赫然在列:



虽然这样的业务结构会饱受争议,但是中国目前只有房地产企业能够玩得起足球这个游戏。毕竟足球是“花钱”的生意,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回收,却需要在个赛季花费巨资去引援和运营。


只有利润率高,投资回报快,最近20年最赚钱的房地产企业能够承受得起这样的足球行业。


图片源于网络


但与投入相比,俱乐部的盈利却不容乐观。对于亏损却依然坚持投资的原因,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曾坦言,是为了“做到品牌溢出和美誉度的提升”。


王健林也曾在接受采访时直言:“投资足球可以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烧钱甚至可能把老本都赔进去。”


“醉翁之意不在酒”


既然如此难赚钱,那么房地产商又在对足球打着什么算盘?


其实企业通过投资足球以获得政府在税收乃至土地方面的优惠政策,这已经是公开的事实。


广州恒大投资足球的10年,也是自己拼命扩张,销售翻番再翻番的10年。恒大依托足球层面收获的巨额回报让更多的房地产企业看到了足球的附加值,于是在房地产业野蛮生长的几年间,大批如华夏幸福般的企业进军中超,试图重现恒大模式。


超高的曝光度外加品牌效应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吸引力是无以复加的


如今来到了2020年,房地产企业依然占据了中超大半壁江山,收益显然不止来自于品牌效应,精明的商人自有算盘。



2011年,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曾算过一笔账,“我们每场比赛只给广东体育4万元的转播费,但是换来的是90分钟的品牌曝光机会。大家如果有印象,可以看到恒大主场的广告牌是里三层外三层,很多赞助商都希望能通过恒大比赛的直播,做到品牌的溢出和美誉度的提升。要知道,央视的广告是一秒15万,而我用4万就能换回来这么多的回报,你说这个投资值不值得?”


地产商看重的,正是借助足球的品牌价值传播、形象的提升、估值的提高,由此在拿地、融资等过程中带来的隐形利好,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此外,老板的个人喜好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绿城老板宋卫平、建业老板胡葆森、富力老板张力、万达老板王健林都是球迷。


然而,12月14日,中国足协公布“国内职业俱乐部去企业化”规定细则。


通知要求俱乐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官方名称应规范为:行政区划+俱乐部名称+足球俱乐部+企业组织形式,且俱乐部名称中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也不得使用上述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相似或近似的汉字或词组


中性化的俱乐部名称,将使赞助商的品牌宣传效果大打折扣,势必会影响到部分地产商的热情


大佬们还有心情踢足球吗?


野蛮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了慢车道,市场不景气,小房地产公司纷纷退出市场,剩下的几乎全部都是巨无霸类型的企业。


然而2021年,房企不仅面临大规模的债券到期压力,还将进入更严格的资金监管阶段。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成为常态化约束。


2020年对房企实施“三道红线”融资限制、对银行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成为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十年,没有一个政策能让房企全体立正,但是“三道红线”做到了。对于视融资为生命线的房企来说,这项新规无疑是给房企的咽喉加上了一把锁。


2020年8月,监管部门出台“三道红线”新规,具体为


红线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

红线2:净负债率大于100%;

红线3: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


有息负债规模将以2019年6月底为基础,根据“三道红线”触线情况不同,将房地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档。以有息负债规模为融资管理操作目标,分档设定为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每降低一档,上限增加5%。


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中梁等12家房企成为“三道红线”首批试点企业。


今年1月份,“三道红线”试点房企数量又扩大了9家,前20强房企基本都被纳入到监管范围中。



从图中可以看出,红线档的五家房企,其中四家都有投资足球俱乐部


“三道红线”原本指向的只是房地产企业新增融资层面。


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近发布的一则《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将开发贷、销售回款这两个房地产资金的主要入口拉上了红线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五道红线’的落地,相当于将房企”行走的两条腿“都打折了。”作为一家港股上市房企的融资负责人,王浩感同身受。


个人住房贷款额度一旦受限,背后牵扯到的利益链条莫过于购房市场和房企。影响首当其冲体现在二手房上,伴随额度的收紧,房贷利率提升与放款时间进一步拉长成为大概率事件。


更隐形的危机,从一个个房企资金部门的感知中逐渐清晰起来。“这个《通知》出炉之后,我们预计今年房地产行业的回款率会走低。”王浩已经开始发愁,接下来工作不会像以前那么好做了,“以后对接,银行肯定会拿这些要求向我们说事,沟通流程和成本势必会增加。”


在房地产政策环境继续趋紧的一年,房企资金压力加大,加速去杠杆、降负债将成为主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还会有更多的房地产商投资中甲或者中乙的球队吗


也许这是中国足球最有意思的地方:一边拥有市场火爆的亚洲第一联赛,另一边国字号只有亚洲8强水平;一边可以为多名外援送上年薪数亿元的超级合同,一边又要眼睁睁看着实力不济的俱乐部欠薪、甚至破产解散。


* 凡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或标注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 任何单位及个人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请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察。

相关阅读

聚焦!债委会成立,对华夏幸福意味着什么?
聚焦丨苏宁数百亿债券到期前连续阴跌,恒大战投款回收无期加重市场焦虑
恒大稳了?
富力能否摆脱债务困境:融资红线直指命门
新冠病毒—超级黑天鹅事件,中国房地产将走向何方?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第四届中国个人信贷不良资产处置论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