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畹芳菲——巩本栋教授荣休纪念文集》出版 | 附:巩本栋教授简况

问学君 程门问学 2022-07-15


《九畹芳菲——巩本栋教授荣休纪念文集》

葛云波 主编

中华书局2020年版

32开 精装 繁体横排

定价:98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南京大学文学院巩本栋教授荣休纪念及门弟子庆贺文集,分为学术论文和师门问学录两个部分。学术论文为巩门弟子学术研究成果的自选,内容遍及古籍校勘整理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批评史、文学理论、诗词、散文、小说诸领域。师门问学录以散文笔法各自追忆恩师教诲历程,受教之法因人而异,而师尊传道宗旨则无不一致。全书真实反映了南京大学和巩本栋教授古典文学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与成果,是东南学术和南雍文脉的活态呈现,更彰显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典范意义。



目    次

 

序 /莫砺锋

我的学术道路 /巩本栋

巩本栋教授简况


学术论文

    先秦两汉礼制兴衰与《诗》义阐释变迁 /王学军 

    两汉音乐赋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 /傅宇斌

    枚乘作《笙赋》说辩疑 /罗超华

    身份与言说——太史公、中书令与《史记》的书写 /田瑞文

    《汉书》校点献疑十六例 /敖雪岗 

    三国时期文学的发展与谢承《后汉书·文苑传》的设立 /赵淑雯

    “巴”义新考 /陶春林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玄学分析 /唐志远

    阮籍诗流传考 /颜庆余 

    《秦女休行》本事考 /叶文举

    两晋史官制度与杂传的兴盛 /刘湘兰

    麻姑考辨 /曹红亮

    重塑“华亭鹤唳”——晋宋两朝的现实语境与历史追叙 /王尔阳

    《弘明集》校注解疑一束 /葛云波

    庾信《哀江南赋》“招魂”论 /徐宝余

    媒介、语境、作者——中古墓志文本形态及其相关问题刍议 /马立军 

    唐代西北疆域的变迁与边塞诗人对西北的地理感知 /田峰

    元白《长庆集》二题 /陈谊

    “吴西塞”还是“楚西塞”——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创作地考 /黄威

    “知者乐水”与“上善若水”——论柳诗“枯澹”之美 /何蕾 

    崔璞诗用于推断松陵唱和时间问题辨正 /孙桂平

    唐传奇名实辨 /郝敬

    关于欧阳脩平山堂“饮酒传花”之思考 /张明华

    元祐二年同文馆诗歌唱和活动研究 /阳静

    忧乐天下与进退以道——庆历党争与范仲淹的心迹嬗变 /袁辉

    释“鬭胯” /周小山

    两宋地方志修撰异同论 /郑利锋

    说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白话小说的文体影响 /张勇

    论罗烨《醉翁谈录》对宋代通俗小说观念的理论建构 /张莉

    读祝诚《莲堂诗话》札记 /李晓黎 

    昙阳祠观的演变与晚明以降的祭拜活动 /贺晏然

    明末清初园林的兴衰存亡与园记书写 /钱蕾

    明清时期诗文难易之辨 /何诗海

    袁枚《徐灵胎先生传》考辨 /龚方琴

    曾国藩是道光后期宗黄诗风的始倡者吗?/谢海林


问学录

    认得师门 如树知根 /孙桂平

    遥向东京觅繁华——巩老师带我进入学术硏究和宋代文学 /张勇

    人生相见若偶然 /徐宝余 

    师生是一种缘分 /敖雪岗

    巩门问学琐记 /解旬灵

    沉静的力量 /刘湘兰

    回忆本栋师给我批改硕士论文 /傅宇斌

    写于本栋师荣休之际 /颜庆余

    巩门琐忆 /何蕾

    巩门立雪杂记 /曹红亮

    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巩门问学点悟 /叶文举

    于微默处听惊雷——巩门侍坐记 /周小山

    巩门问学记:“南大气象” /陶春林 

    师门三乐 /王俊

    最温暖的声音 /龚方琴 

    巩门求学散忆 /黄威

    本栋师与我的师生之缘 /谢海林

    温而厉的巩本栋师 /田瑞文

    南雍述学 /唐志远

    金陵问学杂记 /郝敬

    巩门问学记 /李娟 

    重逢在灿烂的季节 /刘姸 

    人能弘道 /张炳文

    我的老师巩本栋先生 /巢彦婷

    记巩本栋师二三事 /陆慧诗


附录

    巩本栋教授与宋代文学研究 /谢智光等整理

    “宋代文史研究结合”对谈录 /谢海林等整理

    巩门弟子与历届毕业论文名录


行者的路和歌者的诗(编后记) /葛云波



巩本栋教授简况



# 个人简历


巩本栋,男,汉族,一九五五年出生于江苏丰县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父亲巩立武是丰县总工会主席,母亲方志伟是县供销社的统计师。

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五年在丰县南关小学读书,一九六五年父母工作调动至睢宁县,遂转至睢宁县实验小学,一九六六年六月毕业。

一九七〇年九月至一九七四年七月,在江苏省睢宁县中学学习。

一九七四年九月至一九七七年二月,睢宁县苏塘果园场、丰县顺河公社知青。

一九七七年三月至一九七九年一月,江苏沛县师范学校文科专业班学习。

一九七九年一月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九八〇年三月至一九八二年七月,在职到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一九八四年九月考入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徐无闻、林昭德教授,一九八七年七月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一九八七年九月,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程千帆、周勋初教授,一九九〇年十二月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一九九〇年十二月迄二〇〇一年十二月,历任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中文系博士生导师。

二〇〇一年十二月迄今,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曾任韩国延世大学校中文系客座教授(二〇〇三—二〇〇四)、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访问教授(二〇〇七)、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驻院学者(二〇〇六—二〇〇七)、香港珠海学院中文系客座教授(二〇一〇)、台湾东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二〇一二—二〇一三)、日本大阪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科访问教授(二〇一八)。

现兼任:南京大学人文社科高级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大学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主编。


#主要著述和论文


一、著述: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二〇二〇年出版增订本)

《辛弃疾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二〇一一年再版)

《广弘明集释译》(台湾佛光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东方出版社,二〇一八年)

《俭腹抄》(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八年)。

《杰出人物与中国思想史》(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中国学术与中国思想史》(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喜剧技巧》(译著,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宋集传播考论》(中华书局,二〇〇九年)

《中国现代学术演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九年)

《千帆诗学》(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二〇一〇年)

《微睇室说词讲评》(凤凰出版社,二〇一二年)

《唱和诗词研究》(中华书局,二〇一三年)

《思想与文学:中国文学史及其周边》(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即出)

《宋代的文献编纂与文化变革》(《中国文献文化史》宋代卷,南京大学出版社,二〇二〇年即出)


唱和诗词研究

2013年

宋集传播考论

2009年


二、论文:


《关于盛唐和晚唐文学思想的两个问题》(载《南京大学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一期)

《北宋党争与文学》(载《文献》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论唱和与唱和诗词的渊源、发展与特点》(载《中国诗学》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北宋党争与士人心态》(载《程千帆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从〈离骚〉看屈原的心灵发展及其文化背景》(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一九九二年第四期)

《填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力作:读〈吕祖谦评传〉》(载《复旦学报》一九九二年第六期)

《“催酒”解》(载《文学研究》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年)

《北宋进士科举改革与文学》(载《南京大学学报》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吴敬梓研究的新开拓:读〈吴敬梓评传〉》(载《江海学刊》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即属派性,何妨爱国》(载《读书》一九九三年第七期)

《关于学术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其它》(程千帆、巩本栋,载《文艺理论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佛学与诗学研究的新收获:评张伯伟〈禅与诗学〉》(载《文学遗产》一九九五年第四期)

《学术论文,贵在创新》(程千帆、巩本栋,载《文艺理论研究》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辛弃疾南归后心态平议》(载《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四辑,一九九七年)

《也谈〈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和出版》(程千帆、巩本栋,载《北京大学学报》一九九七年第五期)

《北宋党争与文论三派的分化》(载《文学评论丛刊》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文心雕龙·程器〉新探》(载《南京大学学报》一九九八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一九九八年第八期转载)

《论〈广弘明集〉在中国佛学史上的价值、地位和影响》(载《中国典籍与文化》一九九八年第四期)

《“作诗犹爱邵尧夫”:论辛弃疾的诗歌创作》(载《南京大学学报》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北宋党争的再评价及其思想史意义》(载《杰出人物与中国思想史》,江苏教育出版社,二〇〇〇年)

《北宋党争与梅尧臣的诗歌创作》(载《首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一年)

《论辛弃疾的词学观念和审美情趣》(载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集刊》第一八辑,二〇〇一年)

《文艺学与文献学的完美结合:程千帆先生的古代文学研究》(载《文学遗产》二〇〇二年第二期)

《领域的拓展与方法的更新: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思想史意义》(载《南京大学学报》二〇〇二年第五期)

《刘永济先生的词学研究》(载《古典文献研究》第五辑,江苏古籍出版社,二〇〇二年)

《北宋党争的背景与原因》(载《中国学术与中国思想史》,江苏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二年)

《环绕苏门起始兴盛的诸问题》(载《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二〇〇三年)

《北宋党争与清真词的创作》(载《古典文献研究》第六辑,二〇〇三年)

《从〈河岳英灵集〉看盛唐诗歌的发展演变》(载韩国《中国语文学会第十五届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〇〇四年;又载《古典文献研究》第七辑)

《论辛弃疾南归前期的词的创作》(载《文学遗产》二〇〇四年第五期,又转载于二〇〇四年《中国古代文学年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六年)

《宋人撰述流传丽、鲜两朝考》(载《域外汉籍研究集刊》二〇〇五年第一辑)

《略论朝鲜时代的宋人诗文选本》(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三辑,二〇〇五年)

《论宋人别集的编纂、刊刻与流传》(载《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二〇〇六年)

《关于汉籍东传的研究》(载《学习与探索》二〇〇六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二〇〇六年第九期转载)

《关于唱和诗词研究的几个问题》(载《江海学刊》二〇〇六年第三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二〇〇六年第十二期转载)

《陈寅恪先生政治史研究的特色》(载《古典文献研究》第九辑,二〇〇六年)

《论域外所存的宋代文学史料》(载《清华大学学报》二〇〇七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二〇〇七年第九期转载,又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二〇〇七年]收录,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九年)

《环绕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诸问题》(载《文史哲》二〇〇七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二〇〇七年第六期转载)

《诗穷而后工的历史考察》(载《中山大学学报》二〇〇八年第四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二〇〇八年第十一期转载)

《论明人整理宋集的成绩》(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二〇〇七年第三期)

《学术的统绪》(载《古典文献研究》第十辑,二〇〇七年八月)

《〈文心雕龙〉“风骨论”辨证》(载《周勋初先生八十寿辰论文集》,中华书局,二〇〇八年)

《〈画兰箑歌赠梅郎畹华〉小笺》(载《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一辑,二〇〇八年)

《论〈王荆文公诗〉李壁注》(载《文学遗产》二〇〇九年第一期)

《论韩孟联句》(载《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一卷第二期,二〇〇九年六月)

《论清人整理宋集的贡献》(载《中华文史论丛》二〇〇九年第三期,二〇〇九年七月)

《汉赋起源新论》(载《学术研究》二〇一〇年第十期)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苏轼和陶诗新论》(载《文艺研究》二〇一一年第四期)

《论〈宋文鉴〉》(载《中国文化研究》二〇一二年春之卷)

《刘永济先生的词学成就》(载《古典文学知识》二〇一二年第一期)

《论元白唱和及其诗歌演进》(载《西南大学学报》二〇一二年第四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二〇一二年第六期摘录)

《唐代唱和诗词总集叙录》(载《西南大学学报》二〇一三年第四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二〇一三年第五期摘录)

《欧阳脩的经学与文学》(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二〇一四年第一期,又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二〇一四年第七期转载)

《“深情幽怨,义旨微茫”:说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载《古典文学知识》二〇一四年第二期)

《宋代唱和诗词总集叙录》(载《古典文献研究》第十六辑,凤凰出版社,二〇一四年)

《关于〈宋诗钞〉编纂的两个问题》(载《西南大学学报》二〇一五年第一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二〇一五年第二期摘录)

《〈宋诗钞〉的编纂及其诗学史意义》(《南京大学学报》二〇一五年第三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二〇一五年第四期转载)

《“走近苏海”:略谈东坡的思想学术和文学》(载《古典文学知识》二〇一五年第四至第六期)

《〈文苑英华〉的文体分类及意义》(载《中山大学学报》二〇一五年第六期)

《〈太平御览〉的分类及其文化意义》(载《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二〇一六年第二期)

《宋初四大书编纂原因和宗旨新勘》(载《文艺研究》二〇一六年第四期,论点为《新华文摘》二〇一六年第十四期摘编)

《古今小说的贯通:读张勇〈中国小说古今演变研究举隅〉》(载《学术评论》二〇一六年第四期)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与唐宋八大家文学史地位的确立》(载《物我交会:古典文学的物质性与主体性》,李瑞腾、卓清芬主编,台湾万卷楼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家国的意味》(载《古典文学知识》二〇一七年第三期)

《东坡乌台诗案新论》(载《江海学刊》二〇一八年第二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二〇一八年第七期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二〇一八年第三期论点摘录)

《〈古文关键〉的编纂及其文体学意义》(载《周勋初先生九十寿辰纪念文集》,中华书局,二〇一八年四月)

《刘永济与程千帆的交谊》(载二〇一八年六月九日《光明日报》第十一版“光明国学”)

《论宋敏求在文献文化史上的地位》(载《新宋学》第七辑,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十月)

《一部全面深入研究刘永济先生的力作——读陈文新、江俊伟〈刘永济评传〉》(载《人文论丛》二〇一八年第二辑,武汉大学出版社,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楚辞之兴,本由图画而作”:〈九歌〉新论》(载《中国文化》第四十九期,二〇一九年五月)

《“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新论》(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一三四期,二〇一九年六月)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重读程千帆先生〈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载《文学制度》第一期,上海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九年九月)

《“诗人之赋丽以则”:读〈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载二〇一九年十二月七日《光明日报》)

《南宋古文选本的编纂及其文体学意义》(载《文学遗产》二〇一九年第六期)

《略论宋真宗在宋代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载《国学学刊》二〇一九年第四期)

《孟子升格运动与〈孟子注疏〉的编纂、刊刻与流传》(载《孔子研究》二〇二〇年第三期)

《〈古文关键〉考论》(载《文学遗产》二〇二〇年第五期)


# 承担课题


一、北宋党争与文学研究(江苏省九五社科规划一般项目)

二、宋代士风与文学(二〇〇三年度南京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特别项目)

三、唱和诗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二〇〇四年度一般项目,批准号:04BZW035)

四、宋代文学史料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二〇〇六年度一般项目,批准号:06JA75011—44021)

五、中国古代文献文化史·宋代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10&ZD130)

六、宋代文学史料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7AZW004)


#获奖


一、南京大学青年教师(学术研究)奖,一九九五年。

二、《郦道元评传》,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优秀学术著作编辑奖,一九九五年。

三、《辛弃疾评传》,南京大学第二届社科成果奖二等奖,二〇〇〇年。

四、《宋集传播考论》,江苏省第十一届社科成果三等奖,二〇一一年。

五、《论域外所存的宋代文学史料》,“百盛—《清华大学学报》”优秀论文一等奖,二〇一一年。

六、《唱和诗词研究》,教育部第七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二〇一五年。


# 主要研究方向


一、魏晋南北朝唐宋文学

二、文学史料学

三、词学

四、中国文献文化史

五、中国思想史及近现代学术史


# 主要讲授课程


一、中国文学史

二、中国文学史背景研究

三、中国文学史专题研究

四、中国古典诗歌与诗歌理论

五、宋代文学史料学

六、苏轼研究、辛弃疾研究等

七、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阐释



>感谢葛云波先生提供的信息

【相关阅读】
莫砺锋:我的师弟巩本栋
巩本栋:程千帆先生与我的师生之缘
巩本栋先生为“程门问学”题词
丈夫是研究古代文学的……我还有什么话说
巩本栋:怎样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
巩本栋:现代学术史上的刘永济
巩本栋:陈寅恪先生政治史研究的特色
巩本栋:《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解决了什么问题
巩本栋:“诗人之赋丽以则” ——读《沈祖棻诗学词学手稿二种》
《程千帆沈祖棻学记》增订再版,纪念两位先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