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有富:生活经验与诗歌欣赏

徐有富 程门问学 2022-07-15

1980年,程千帆先生带学生游栖霞山。左起:徐有富、张三夕、程千帆、莫砺锋。

1980年4月20日,程千帆先生一家与我们同游南京栖霞山。当见到石缝里长出来的植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时,程先生便联想起苏东坡的几句诗,一是《栖贤三峡桥》中的“清寒入山谷,草木尽坚瘦”,一是《百步洪二首》之二中的“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并且指出这些诗都是对生活仔细观察与深刻体验的结果。我颇受教益,当时还写了一首顺口溜:“草木诚坚瘦,篙眼如蜂巢。投身自然界,方知诗句妙。”

经程先生这么一说,我对相关资料变得敏感起来。如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中曾举例道:

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为佳句也。又暑中濒溪与客纳凉,时夕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曰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此诗平日诵之不见其工,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为妙。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出自杜甫《子规》,“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出自杜甫《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这两联诗都从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让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再如《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写香菱谈学诗体会,也举例说明了这一点: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合“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挽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做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谁知我昨儿晚上看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


香菱提到的这两句诗为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颈联,寥寥十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乡村渡头薄暮时的宁静景象,可谓写景如画,古朴淡雅,令人神往。

《增评补图石头记》中的“香菱学诗”图

生活是诗歌创作的源泉,生活经验对诗歌欣赏当然大有帮助。譬如,一天清晨,我到石头城公园锻炼,经过秦淮河上木条铺的步行桥时,发现桥面上结了一层白霜,便想起了唐末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并体会到了这两句诗的好处。因为板桥悬在河面上,桥面的温度很低,所以容易结霜,而且桥面上的霜非常均匀,不容易融化。而路面连着地表,温度比较高,不容易结霜。草木高出地面,比较冷,能够结霜,但是参差不齐,缺乏整体效果。所以,温庭筠只说“人迹板桥霜”,不说 “人迹路上霜”或“人迹草上霜”,因为“人迹板桥霜”才是秋冬时节的清晨所见到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景致。“鸡声茅店月”,说明时间之早,雄鸡才啼,月亮尚未下山,诗人就起身赶路了。《旧唐书·温庭筠传》称其“贬为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是温庭筠于大中末年离开长安到方城或隋县赴任的必经之地。国家不景气,自己的仕途又不顺利,诗人此行心情的不愉快是可想而知的。这两句诗创造了一个孤独、艰难、悲凉的意境,历来受到人们称赞,如北宋梅尧臣称这两句诗“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使读者充分体会到了诗人的“道路辛苦,羁愁旅思”(欧阳修《六一诗话》)

生活经验也有利于我们对一些诗歌名句作出不同的理解。如2011年三月中旬,我到秦淮河边散步,见到岸边低垂的柳枝全都抽芽变绿了,眼睛为之一亮,不禁想起王维的名作《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客舍青青柳色新”一句来。这“柳色新”三个字不正好表现了柳枝普遍长出嫩芽、由枯黄变为嫩绿时的情景吗!这样看来,王维送别元二的时间应当在早春二月杨柳普遍抽芽变绿的时候。当时,杨柳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但过去人们似乎不这么看,如《唐诗鉴赏辞典》对此句的解释为:“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但用“青青”两字来形容“客舍”,总觉得有点别扭。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说:“青青,宋蜀本、述古堂本、元本等均注:‘一作依依。’柳色,《全唐诗》作‘杨柳’。新,宋蜀本、《万首唐人绝句》、《乐府诗集》等俱作‘春’。”这样看来,无论作“青青”,还是作“依依”,都是用来形容杨柳的。无论作“新”,还是作“春”,都是形容杨柳经过严冬的考验,在春天到来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明刻本《王摩诘诗集》

王维还写过一首 《送刘司直赴安西》,前四句是:“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如果将这两首诗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首都附近的杨柳青青正好与安西地区的胡沙与塞尘形成了鲜明对比。在通往安西的道路上连行人都很少,到了安西以后哪里还能碰到老熟人呢?则诗人对即将分别前的这次渭城聚会的珍惜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将生活经验与文献考证结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对诗歌的理解会更加深入。2011年,我曾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地点在杭州西湖涌金公园附近,于是,记起了胡适所赞赏的一首元人绝句《涌金门外》。胡适在1921年4月28日的日记中写道:“看 《越缦堂日记》第四册,中引元人贡师泰的绝句一首,云: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我折一枝进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这真是好白话诗!”1952年2月24日,胡适还为此诗作了注释:“此诗李慈铭记在他的日记里,我常给人背诵,顾颉刚收入商务印书馆的中学国语教本里,这二十八个字就传播出去了。”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十一《才情雅致》明确指出这首诗的作者是元贡师泰的侄儿贡友初,题为《湖上春归》,该诗题目集中反映了诗的内容,而《涌金门外》这个题目相当于无题,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题目被遗忘,于是只好用该诗首句前四字作为题目吧。

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金代表西方,涌金门为杭州古城的西门,也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玩的重要通道。宋董嗣杲《西湖百咏》卷上《丰乐楼》序称:“(杭州)城之西有四门:曰钱湖、曰清波、曰钱塘,出此三门皆不见湖,独涌金门正与湖水相对。”丰乐楼就在涌金门外的西湖边上,涌金门在民国初期与清波门、钱塘门一道被拆除了。如今,在涌金公园里还有座“古涌金门”石碑。从涌金公园沿湖边南行,不远就到了柳浪闻莺景区。“柳浪闻莺”门匾为当代作家周而复所书,御碑亭中石碑上的“柳浪闻莺”四个字则为康熙皇帝所题。一眼望去,景区为郁郁葱葱的柳树所覆盖,成堆成片的全是绿色。显然,《湖上春归》描写的正是这一带的早春景象。

柳浪闻莺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三天前见到柳枝刚刚泛黄,才长出新芽,而三天后,柳芽就变成了新叶,柳枝也由黄变绿了。可见,春姑娘归来的脚步是多么迅速。后两句写诗人自告奋勇地担当起春姑娘的使者,到杭州城里去通知春天到来的信息,其方法很独特,折下一根长长的嫩绿的柳枝带回城里,凡途中见到的人自会一目了然,不言自明,相互转告,以至于尽人皆知了。这种方法前人也曾使用过,如南朝刘宋诗人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用梅枝说明春天的到来,贡友初则用柳枝说明春天的到来;陆凯将梅枝赠给范晔一个人,表现了他俩深厚的友谊,而贡友初将柳枝展现给一路上遇见的所有人,表现了自己意外发现“已春深”的惊喜,希望与大家共享,应当说这首诗还是很富有创造性的。就读者而言,生活经验对我们理解诗歌显然也是大有好处的。

>原题《生活经验与诗歌欣赏——从“草木尽坚瘦”谈起》,载2012年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相关阅读】
徐有富:怎样鉴赏诗歌
蒋寅:如何欣赏唐诗
巩本栋:怎样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
徐有富:“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是乌鸦吗
徐有富:陆游为何一再吟咏姑恶诗
徐有富:“望南山”与“见南山”
徐有富:宋诗的理趣
徐有富:程千帆先生为我改作业
徐有富:黄侃读书法举隅 | 附黄侃论学语录
徐有富教授谈读书:应有明确目的,敢于疑人不疑
开学紧急补货,这本论文写作秘籍你get了吗
《学术论文写作十讲》,不止教你写论文
这学期给你加三门诗学课,老师是程千帆
读书节特辑 | 来自“程门问学”的读书指导
同学,你大概对读书这件事有什么误解
需要多少知识,才能读懂一首《关雎》
【干货】怎样写读书笔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