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值此世界读书日之际,问学君特将“程门问学”历年所发关于读书的文章做了一个汇总。赶紧收藏起来慢慢学习吧!
古书那么多,哪些书该读,哪些书不该读,哪些书一字不可放过?
这是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汪辟疆先生(1887-1966)在1942年对中文系大一学生的一次演讲,题为《读书说示文系诸生》。本文不但针对中文系学生列出了十种切要的源头书,还指示读书方法,令人受益无穷。
1934年夏,闵孝吉偕同年友黄席群赴南京问道黄季刚侃先生,先生分两日为授国学四部,二人详加笔录,即为是记。本文为刘永济先生《微睇室说词》一书的“小引”,是他解读词作的基本纲领。本文是程千帆先生与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八四级博士研究生的一次谈话,可谓字字玑珠。本文是周勋初先生88岁时接受采访的一段记录,其中提到读书方法,他这么说:“这几十年来,许多人读书,都太急功好利。我主张平时还是应该多多泛读,就像蜘蛛结网,网张得越大,捕获食物的可能性就越大;若有个别小生物闯入,也可黏住。”本文是徐有富先生《治学方法与论文写作》的第四讲《怎样读书》,非常详尽。本文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三夕先生的一次演讲实录,原题为《国学典籍概述》。现分两期发出,第一期主要厘清“国学”的概念,第二期为“怎样阅读国学典籍”。谈到读书,张宏生先生特别怀念当工人时那些从容读书的日子。本文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巩本栋先生在海南三亚“国际旅游岛讲坛”上的一次讲座摘要,讲座题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和欣赏》。他以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边塞诗人王昌龄及南宋伟大词人辛弃疾的诗词和《诗经》开卷诗等为例,引导大家如何更好地阅读与欣赏,不断增进人们对古典诗词文化意蕴的理解,呼吁人们自觉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阅读作品,尤其是阅读古代作品,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理解。而理解尤其是诗的理解,它往往不仅意味着理解文字本身的含义,更重要的是理解它的“言外之旨”。因此,把握作者的“诗心”又成为理解作品的关键。以杜甫《江村》诗为例,看张伯伟先生是如何把握其诗心的。程章灿先生以切身经历告诉我们,以愚自处、老老实实地读书最为重要。谈到读书,武秀成先生强调青年学生应加强批判性思维和文献学意识。本文为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先生在南京大学第八届读书节上的讲话。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导读书目
南京大学“两古专业”博士生资格考核书目
更多读书和治学经验,请关注“程门问学”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