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掀起你的盖头来:来自天山脚下的大秦之腔(2)

陕西戏曲广播 秦之声 2023-06-28


陕西戏曲广播《夜话秦腔》栏目

日前播出了

“西北五省区秦腔院团巡礼新疆篇”

专题节目

集中展示了

新疆乌鲁木齐市秦剧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

30余位名家新秀的

90余段经典唱段

赢得听众好评

天山脚下大秦之腔的

生存发展状况

新疆秦腔从业者台前幕后的逸闻趣事

随之走入大众视线



        除了乌鲁木齐市有专业秦腔剧团,哈密、库尔勒、伊利、奇台、塔城等之前也都有,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只剩下了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前身系国民党第十七师俱乐部,1938年对外演出时称“十七军猛进剧团”,1949年,剧团在陕西周至参加了革命队伍,1950年跟随解放军六军十七师进疆,为六军十七师政治部猛进剧团。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调归兵团政治部领导,后集体转业并改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猛进秦剧团”,为兵团直属文艺院团。

        作为业务团长,王瑛对这段历史倒背如流,“猛进剧团来到乌鲁木齐后,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节衣缩食,自力更生,才有了今天的猛进”。


猛进秦剧团剧场


        “猛进秦腔剧团走遍南疆北疆,兵团各团场、地方各州县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让援疆的西北各省同胞过了秦腔瘾,也向各民族传播了秦腔艺术。他们坚持创作反映边疆现实生活的新戏,改编优秀历史剧,多次获奖。直到现在,在多媒体冲击、戏曲市场萎缩的大形势下,剧团克服各种困难,每年还演出百场以上,超过了自治区规定的80场任务。这在地域辽阔,转场费时的新疆很不容易”,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百岁老人邸德民是著名的秦腔须生演员,曾经担任剧团领导,见证了猛进的风雨历程。“遗憾的是,2016年10月老人走了”,王瑛有些伤感。


王瑛剧照


        猛进秦剧团从入疆到现在,共招收了十期学员,有坚守的,也有离开的。“我是1982年进团的,从演员到导演、编剧,再到行政,快40年了”,王瑛将自己一生最黄金的时光都洒在了猛进,和她一样的,还有很多。先后有两次机会可以让王瑛离开秦腔,可她最终选择的是留下,“90年代初,秦腔不景气,我们成天无所事事,真的是心灰意冷,刚好有机会调离剧团……唉,没舍得走”。

        既然主意拿定,又不能辜负了大好青春,王瑛只身去了北京,在中国戏曲学院当起了旁听生,“本来考的是本科班,结果文化课差了8分”,无奈之下,她只好退而求其次,“不管怎样,那年在北京看了大大小小将近100台剧目,大开眼界”。怀揣一年所学,本以为回到剧团可以一展身手,奈何依然不景气,“老演员都退休了,留下的根本撑不起一台戏”,下海成了王瑛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出纳、跑业务,直到1993年9月从甘肃招来了一批演员,剧团生机再次焕发。


王瑛

《铡美案》

《哑女告状》

《春江月》

《金龙与蜉蝣》

《狸猫换太子》


        “说实话,在新疆,秦腔的确有它的局限性,为了适应这里的受众,我们在节目的编排上做了一些调整,加了歌舞、小品和器乐演奏。如果是到戏窝子演出,就带大戏”,为此,剧团在年终考核演员的时候,特别增加了才艺表演一项,“为了让大家认可我们”。与此同时,王瑛还创作了《塔里木情怀》《军垦之家》等贴近兵团基层老百姓生活的剧目,“秦腔想在新疆存活,不仅要演传统戏,还要演现代戏,尤其是来源于人民群众身边的那些故事,更是我们要关注的焦点”。


《风雨红柳》

《将军情》

《静静的界河》

《军垦之家》

《塔里木情怀》


        张红梅和刘玉萍都是1993年从甘肃进团的。

        回忆起小时候与秦腔的渊源,张红梅开朗的性格让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她的讲述回到了那个年代。

        “我从11岁开始,跟着当地的社火队(自乐班)唱了三年戏,《虎口缘》《藏舟》《别窑》《三击掌》,就这四出。第一次登台,胆子小,咋都不敢上,结果老师一脚把我踹出去了。几十年过去了,回头去看,当时唱的那叫啥么,简直不能听”。

        之后,张红梅瞒着母亲报考了戏校,“我妈没啥文化,总觉得唱戏不是啥好营生,死活不同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母亲依然拒绝自家闺女走上这条路,哭着、拉着,也没能拦住张红梅。学艺、演戏、进团,每个学戏的孩子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然后便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龙套生涯。“进了我们县剧团后,妈呀,天天演彩女,好几年没演过一回主角”,就在这时,一封来自新疆的信打开了失落彩女的世界,“一个在新疆的老师建议我考猛进秦剧团”,了解之后,张红梅下定了决心,“在这里虽然天天演出,也打下了基础,但真的看不到头。我想提高,我想唱戏,去新疆还能解决户口”,于是,张红梅带着家里仅有的200元钱买了一张火车票,来到了新疆,一待就是25年。


张红梅


        “当初来的目的实现了吗?”

        “有舍就有得”,张红梅喃喃自语,“户口问题解决了,可是……”,此时的张红梅并不像之前那样开朗。沉默了好一阵,她才继续道:“秦腔在新疆真的是很受局限,全国各地的人都有,喜欢秦腔的真不像陕西、甘肃那么多。我来这里二十多年,基本上没演过大戏,下乡演出,我唱豫剧、演小品,有时一场下来,我要上六次,可就是很少唱秦腔,没办法,土壤就这样”。

        环境无力改变,只能改变自己。张红梅说她每天忙得要命,“练唱、练舞、学京剧、学豫剧、学小品表演,只有这样,才能让大众接受你、认可你,才能对得起团里给你的这份工资”。

        张红梅还有一个心愿——出秦腔专辑,“等我经济条件好了,我去西安录,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大雪纷飞,台底下的大爷大妈们安静地坐着,穿着羊皮袄,腿上盖着自家褥子,痴迷地看着台上唱戏的娃娃们……

        这是张红梅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美好回忆,永不再现。


刘玉萍


        来到猛进秦剧团门口,刘玉萍“心里像荒漠一样,凉凉的”,或许是触景生情的缘故,这个从甘肃伤了心的女孩刚下车,便有想哭的冲动,“我忍住了,路是自己选的,再苦也得继续”。

        拜京剧团名家为师学艺、参加各类大赛;2000年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上,《狸猫换太子》轰动剧坛,刘玉萍饰演的陈琳广受好评;2003年,刘玉萍在西安易俗社举办了个人专场……“这是我一生最辉煌的时候,也是我一生的财富”。

        戏曲重在传承,刘玉萍深有体会,“你连传统的东西都继承不了,还谈其他?很多年轻演员在台上,手放哪里、脚怎么站,都做不到位,还说什么继承?这可都是基本常识啊!娃们总觉着,练不练功无所谓,只要嗓子好就行,可戏曲是这样吗?”

        很显然,戏曲不应该是那样。


《塔里木情怀》宁辉饰孙和平


        宁辉是剧团2006年从宝鸡招来的,80后,目前在团里演小生。“12岁,我上了凤翔戏校,毕业后到宝鸡人民剧团又学了6年,一直是花脸。2006年猛进来招人,我就去了。因为倒仓,来团里我就演了小生”。整整12年,宁辉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成家立业,尽管中途有人离开,他却依然留守,“我理解那些离开的伙伴,我也坚信我的选择”。


下基层

《苦豆草》

《出棠邑》

《春江月》张春兰饰柳明月

王瑛饰柳宝


        那个年代,女拖拉机手常常出现在大街小巷张贴的海报上,韩坤仪的理想就是将画面中的女主角换成自己,“当一个拖拉机手是我从小的梦想,这回来新疆终于可以圆梦了,我原本是不想当演员的”。

        1952年冬,14岁的韩坤仪就参了军,住在西安玉祥门外。新疆于她而言,“是一个寸草不生的、可怕的地方”。1953年春节过后,天寒地冻,大雪纷飞,她和数十位小伙伴一同踏上了西行的征程。“三大卡车都是娃,最小的才11岁,最大的也就十六七岁。先到兰州,再到酒泉,晃晃悠悠地就到了新疆”。这一年,韩坤仪成了猛进剧团的学生娃,与秦腔为伍,终其一生。“年轻的时候,演了不少戏,像《风雪梅》《游西湖》《火焰驹》《谢瑶环》《奥依古丽》,后来演不动了,就给年轻人排戏、导戏,像《苦豆草》《草原情》,一辈子没离开过秦腔”。


韩坤仪

《苦豆草》导演组合影

获奖证书

墨宝赠名角


        或许是因为舞台经验丰富,年轻人每有新戏上演,便会请韩坤仪观看,诚望前辈给予指导,韩坤仪也是直性子,有啥说啥,“既然请了我,我就要说实话,这不仅是对演员负责,更是对艺术负责”。这种负责给韩坤仪也带来了不少烦恼,“娃呀,你这戴的还是剧中角色的东西么?咱这行是‘宁穿破、不穿错’,你不能为了美胡来么”,就这么一句,“把人惹下了”,慢慢地,韩坤仪不再接受邀请,“非要我去,就一定要让我说真话”,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练功

对戏

乐队

下乡

下基层


       秦腔自乐班,在西安比比皆是。城墙根下、环城公园、活动中心,常有那痴迷于秦腔的人们围聚在一起,唱上几段,顿觉心里敞亮。

       新疆的秦腔自乐班也有不少,大都是从陕甘过去定居的人组织成立的。昌吉秦腔爱好者王仁基,已是古稀之年,上世纪50年代从甘肃民勤迁至新疆,一生与秦腔为伴。



       得知记者想了解新疆秦腔自乐班的发展状况时,老人只回了一个字:好!约莫三个多小时,老人给记者发来了几张照片:照片中的信纸上,整整齐齐地写着他对新疆秦腔的一些认识和了解,并在信末尾说道“如有需要,再联系”。第二天一早,老人又发来了一些资料照片,大都是自乐班活动时的现场照,一一标注上了图说。

       老人对秦腔的热爱可见一斑。



       从老人信中,记者得知新疆原本有很多剧团,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解散了,“但群众基础还是不错的,京剧、豫剧、黄梅戏、越剧、眉户、秦腔、新疆曲子等等,剧团虽然解散了,但喜欢的人还在,就组成了自乐班,仅昌吉就有7个秦腔自乐班,老干局艺术团秦腔队和棉纺厂自乐班都是比较好的”。

       提起自己与秦腔的结缘,王仁基说那是打小受的熏染,“每到秋季,我就骑着自行车赶三四十公里路去看戏,大部分是猛进的戏,到家已是后半夜了,喜欢得不行,也不感觉累。后来有了磁带、光盘,有了卫视,看戏更是乐趣了。我还是齐爱云的铁粉呢”,字里行间,无不透着秦腔给予他的无限收获。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师秦腔自乐班,以年轻票友众多、实力不俗闻名乌鲁木齐。从陕西周至来新疆打工的解建东,在自乐班成立之初就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了。据他介绍,秦腔自乐班在乌鲁木齐大大小小有20个,“我们这个班社之所以整体水平不错,就是因为得到了市秦剧团的支持。剧团经常派人给我们指导,还组织业余班社在他们剧场会演”。

       每周日下午三点到六点,雷打不动的固定活动,让在新疆的秦腔爱好者欢聚一堂,唱一段,过瘾解乏,拉一曲,心情舒畅,“一天不拉板胡,我就浑身不得劲儿,秦腔真是我的命”!


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指导业余班社

刘勇

刘军  张静  受访者  剧团提供

感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十二师秦腔自乐班吕小红

部分文字来源于《夜话秦腔》采访录音

掀起你的盖头来

来自天山脚下的大秦之腔(1)

点下面链接哦

掀起你的盖头来:来自天山脚下的大秦之腔(1)

往期精彩…

神秘而又奔放的大荔县阿寿村二月二庙会

梅兰芳来陕演出的三封信

爸妈,我想让你们离开家……

86版《西游记》为什么必须要用戏曲演员?答案在这里……

16个剧种22名代表委员为戏曲发声

后台不是你想坐,想坐就能坐!

15道题,测测你是戏曲中哪类女性人物

写给不看戏的你

厉害了,我的经典!古诗词戏曲流行风,掀起!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易俗社秦安演出引发的思考

时隔十二载,兴平豆马村社火再度上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