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生养纸盒狗、“深夜爬行”,碍着谁了?

如是大牛哥 越过红海 2023-01-04

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若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鲁迅

这两天和朋友们聊到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养纸盒狗和“深夜爬行”突然成为一些高校的大学生流行文化。学生们不仅组织了“爬协”,还制定出了“非必要不交流”等宗旨。最初,我以为这仅仅是个别学生搞出来的前卫艺术。但是在看了二十几段网络视频后,我感到既心惊又悲伤和自责。心惊的是,我在不久前的文章里反复说过的问题已经成为现实。悲伤和自责的是,我竟无能为力。我知道我的读者中有不少是在校大学生。我发自肺腑的要对你们说一声“对不起”。为我们这一代人应尽而没有尽到的保护你们的义务。

有些人认为,大学生在校园里“深夜爬行”和养纸盒狗,不过是在自娱自乐,排遣忧郁和压力。也有人因此斥责年轻人沉迷玩乐、热衷博眼球,是“垮掉的一代”。还有人给出标准答案:“养纸狗”在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爬行”运动类似于五禽戏,是学生们的养生方式。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如此人畜无害的行为竟然也遭遇风沙。据网友微博:北京邮电大学组织爬行活动的学生,被该校团委多媒体部副部长榉报,爬行群群主被校方约谈。与此同时,微博上有关各大高校“爬协”的消息也逐一清空。学生们藏在床下,拴在门口的“纸盒狗”被没收。无论在别人眼里这些学生的行为有多奇葩,我却分明从头尾相连的爬行人链中,看到了一颗颗摇摇欲坠的灵魂。

我知道肯定会有很多人认为我是夸大其词,甚至是在放大焦虑。但我觉得我已经足够乐观。


我们知道,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喜欢对着某些东西自言自语。可能是一个布娃娃,也可能是一辆玩具汽车。有些孩子甚至只有在心爱的玩具陪伴下才能安心的入眠。在电影中我们也经常会看见类似的镜头:一家人或躲避追击或忍受饥饿长途跋涉,而最小的那个孩子会紧紧抱着一个略显破旧的娃娃。在孩子的眼中,这些玩具也是有灵魂的。某些格外受到孩子们关注的东西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依恋物”。它其实是孩子们的一种心理上的安全防线。而当孩子长大以后,对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会重新通过其他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和安全边界。所以就很少再有“依恋物”。走在大街上,假如看到有成年人抱着布娃娃还喃喃自语。我们一定会以为他是一个精神病人。


如果一个人明显失去安全感,对周边的世界缺乏信任,就会本能的出现寻求自我保护的心理。这时候,幼年时期的一些行为就会被重新唤醒。人会渴望获得像小时候一样的安全感。这个时候的人,虽然身体结构看起来已经是18岁,但灵性出现了退化。因为他们和现实世界无法对话,所以只能把自己的境遇投射到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上。哪怕对象只是一个用过的快递纸盒子,也会被视作是有生命的伙伴。

而爬行的道理其实也是一样。都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暗示。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当人受到袭击的时候,本能的动作是双手抱头,双膝曲向胸口。这个动作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头部和重要的内脏器官。而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也会本能的伏低身子甚至爬行。我仔细阅读过一些大学生贴在网上的“爬后感”。有不少人觉得爬行后心情会得到改善。也有人自嘲这种头尾向下的姿势,像极了自己卑微的人生。但不管怎么说,爬行其实就是一种行为暗示。短暂的安全感和身体上的疲劳会让人暂时忘记焦虑、宣泄压力。但时效一过,反而会产生更强的焦虑甚至绝望感。我们必须清楚一点:绝望是可以杀人的!


无论是“夜间爬行”还是养纸盒狗,本质上都是大学生进行的一种精神自救。同时也是一种对无法改变的境遇的消极抵抗。


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随着年龄的成长,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发育重点。从童年开始到成年,大脑负责感觉和运动的区域最先成熟,然后是和语言以及空间定位有关的区域,最后则是与更加高级的处理和执行功能有关的区域。在人上大学的这个阶段,是大脑发育的鼎盛期。这时候的大脑是一台高效处理器。像海绵一样渴望吸收知识,同时仍然像孩童时代那样具有可塑性。此时大脑的决策回路仍在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将直接影响到位于额叶最前端的背外侧额前叶皮层的发育。这一区域与冲动控制、判断和做决策有关。

这么说吧。如果一个人在大学期间,大脑受到过多负面情绪的影响,或者被限制了必要的社交沟通,或者让本应在操场上奔跑的人强行置于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空间里,就很容易造成负反馈。进而造成某些大脑机能形成的迟缓甚至损坏。尤为可怕的是,这种大脑损伤是不可逆的。


我以前讲过,上大学后学到多少知识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两方面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知识总是会落伍的,而主动学习的能力会让人摆脱对“标准答案”的依赖,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至于说到与人交往的能力,就更为重要。它关系到人格的健全。哈佛大学成人发展研究所曾耗时75年,对724位男性进行追踪研究,得出结论:良好的人际关系,将决定人是否拥有幸福的一生。而大学生组织“夜爬”和养纸盒狗,其实也是企图和别人、尤其是陌生人建立起一种社交关系。可惜的是,有些学校竟然连这样的本能需求都要掐灭。我真不知道他们到底在害怕什么。这样的人怎么可以配得上教育工作者的身份?

其实如果我们站在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大学生们的“迷惑行为”绝不是有些人口中的“沉迷玩乐”。他们不过是一群可怜的,聚在一起寻求保护的小兽罢了。强行没收他们的“依恋物”,禁止他们采取精神自救,无疑是扯碎了他们的心理安全防线。这是一种多么无知而且残忍的举动。没有人能理解,这届大学生到底有多么渴望能出门走走。曾经憧憬的大学,被简化成了宿舍网课、吃饭睡觉的一点一线。我不知道这届大学生以后在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是一种什么心情。或许他们会说,哪怕给我一只纸盒狗也好啊!而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被关在笼子里的狗至少还有灵魂,但纸狗没有……


一转眼,我离开大学校园已经二十多年了。却总能想起那些年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一起在实验室里争论。大学,是潜入别的学校偷瞄女生的紧张;是暑假穷游后的窘迫是宿舍里的放荡不羁;是社团演讲时的慷慨激昂。我始终认为,大学教育出来的人才不应该是行走的毕业证,更不应该是只懂得服从的机器,而应该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不要在人一生最黄金的年华里,把人培养成没有大脑,只会被拖着走的“纸箱子”。想想看吧。总有一天,这届大学生也会成为社会的主力。他们会是国家的建设者和社会的管理者。我们现在对他们所做的一切,兜兜转转还会再回到我们身上。所以,请对他们好一点。看到他们在地上爬,我真的好心疼!


最后,我想把鲁迅先生在《论睁了眼看》中的一句话送给当代年轻人:“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若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


~END~

最近三篇原创文章

从赫尔松到G20,阴云笼罩克林姆林宫

美国中期选举,星火正在燎原!

我们到底欠刘主任一个什么样的“成人礼”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的公众号

求是大牛哥

wgct-001

提示:鉴于不言自明的原因,请还没有加好友的朋友添加好友。请勿重复添加。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图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好的内容可以分享给朋友哦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wgct-002


大牛哥精选原创文章

1

假如你是那个屠龙少年……

2

我们可能正在面临一场难以承受的危机,但遗憾的是我们还一无所知

3

走出奴役,从出埃及到俄乌之战

4

所谓的愚蠢,就是看不到别人的灾难和自己的联系

5

俄乌之战的反思:一个人的改变,从愿意接受真相开始

6

让7亿农民重回公有制?你这是在玩火!

7

神秘的凯勒奇计划,阴谋论还是大预言?!

8

两千年前,我们和西方早已分道扬镳

9

中国历史转折,一场流氓战胜规则的悲剧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点赞、在看和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