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唯有去看,去感受:总有一幅好画,能治愈生命中独处的不安

先知书店 槛外记 2023-11-30


总有一幅好画

能治愈独处的不安

文:网摘  编:先知书店
陈丹青在回答艺术爱好者的问答时,问怎么看待装逼和艺术的关系?
陈丹青回答说:装逼是现在想出来的一个词,就是说好像装的很雅的样子,那艺术就是装逼呀。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会有新的词来形容艺术,我喜欢装逼这个词,我从小就装逼,装成了现在。
说起装逼,还得是陈丹青。“装”的语言精彩、态度诚恳、别开生面。
尤其是下面这部。⬇️ 
文化届的“黄金品牌”「理想国」出品的——大型艺术纪录片《局部》。
是的,《局部》是脱口秀的形式,纪录片的底子。
理想国出品,向来是行业口碑保证。
画面绝美,语言迷人。好看程度,堪比“舌尖上的中国”。
20分钟一集,一顿饭的功夫,看完收获一整天的好心情。
特别适合,生活压力大,想解闷,又想“看点高级情趣”的观众。
打飞的、买票、排队都看不到的世界名画,一一呈现眼前。


▲莫奈,草地上的午餐

▲巴齐耶《夏日场景》


▲民国女画家关紫兰《西湖》
还配一个世界级的讲解师——当代著名画家陈丹青。
▲陈丹青作品《泪水洒满丰收田》局部,该作品上世纪80年代轰动中外艺术界


连明星排队都挤不进去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局部团队,清场拍摄,全视角、无遮挡帮我们呈现。
故宫几十年才展一次的《千里江山图》,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高清版。

被历史遗忘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湿壁画,在他的讲述下,又活了过来。
制作也是相当精良。筹备期,比好多电影都长。
第三季开拍前,陈丹青在佛罗伦萨待足了三个月,为了表述准确,专门重新学了文艺复兴艺术史。
一集20分钟的稿子,他要花十几天来写。每一句都掏心窝,让你爱到不行。
而且一出口,就跟说书似的,让你听着倍觉亲切、舒畅!
小百姓要是也能看到《南巡图》,不但膝盖一软,将要跪下来叫声“吾皇万岁”......——问题来了:那时的人民,也就是图画中街头巷尾的小百姓,根本没资格看到宫廷长卷画,单说这一层,时代果然是进步了。

——陈丹青讲《乾隆南巡图》
一个你看起来“毫无头绪”的壁画,经他一讲,咦?竟然有点好看!
虽然是针对门外汉的节目,内容可是一点不敷衍:
在没有照片和电影的时代,宫廷画卷就是现代的大型文献纪录片,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谓“帝祚永存”、“吾土吾民”,就是长卷画的大主题。 绘画有它的媒体功能——中国古人看到《千里江山图》,真的相信太平世界,欧洲古人看到《死亡的胜利》,真的相信地狱和天堂。
你仔细听,这段可是在讲传播史,可是你听了一点不觉得枯燥,还为增长了见识而高兴。
因为太过喜欢,也太过热爱。
好多观众留言,希望《局部》系列能一直拍下去,直到世界末日。
于是,2020年冬天,《局部》三季从屏幕里跃出,结集成书。以另一种可触碰的方式延续存在。
看过视频的观众,追着买,评论区依旧是好评满满。没看过视频的读者,奔着「理想国」的品牌,先入为敬~
那些节目里一闪而过的名画,高清复刻呈现。觉得视频画面过快,来不及好好欣赏的朋友,这会可以一笔一笔细细看。

视频中出现的精妙点评,完整收录。再也不用为了摘拆小金句,手忙脚乱地截屏了,毕加索、莫奈的小金句,随时拿出来可看。
更重要的是,这套沉甸甸的书籍,定格了移动影像。
那些被历史遗忘的、曾只属于帝王贵族的名画,近距离呈现你眼前。
每一幅耀眼的画,都在那里提醒着你,来看我吧,看我吧。
总有一个阳光甚好的下午,你会想要打开它,然后遇见那幅令你惊喜和震撼的古画。
那一刻,你在也无法阻挡,艺术的巨风向你涌来。

你收获的,不止是一份珍贵的安静,还有一份穿越历史的“忘我享受”。
淹没在历史长河的的一幅幅无名之画,有多震撼人,我们根本想象不到。
唯有去看,去感受。
接下来说说,讲艺术的书这么多,为什么要选《局部》。


豪华巨制,好看,不装

用故事会的方式,看懂世界名画
这本书里豪华在哪儿呢?
不论是意大利教堂,还是大都会博物馆,普通拍摄团队想进去,不可能的。BBC排队预约,都可能被拒绝。
但是,局部做到了。
而且还能让你把它带回家,世界那么大,家里也能看。


▲《千里江山图》
而且它里面的好多画,是你在其他艺术书不太可能看到的。
比如《无名的工匠》那一章,几乎都是意大利小镇的小教堂拍摄的,普通人不会去看,世界名画通常也不会收录。
因为陈丹青选画,只凭感觉,不看名气。
所以,完全不用担心会撞画,世界名画拿出来,也不用担心会被比下去。
全彩印刷,每一幅画打开都是享受,连抠脚雕塑,都流露着肉眼可见的专注。
除了超高的画质,每一页文字,也都让你读得非常过瘾。
比如讲到凡·高的习作《海边的渔夫》:
你看,这个小混蛋站在海边,脸上的五官一笔给抹掉了,肯定给作者事先画砸了,上身、裤腿、鞋子,都画得歪歪扭扭,可是整幅画真是有味道。

▲凡·高《海边的渔夫》
隔着纸页,你好像也马上看到一个新手画家的笨拙、慌乱,好像一瞬间,感觉自己也懂画了。
聊到喜欢的画,他的语言和画一样贴切、生动、美丽:
它就像一个早晨,一个日子,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青春记忆,好像就在昨天,谁谁谁来了,谁站在什么地方,谁在和谁说话,谁只管自己在边上玩,然后,窗外是都市的晴天,一切都好极了,都是好心情,充满年轻人的自信和希望。
——陈丹青聊《巴齐耶画室》

▲右为《巴齐耶画室》局部
怕读者胆怯,时不时,他又会抛出几句掷地有声的话,打消你对自己是否能看懂艺术的迟疑:
“有一天你被绘画的质地惊动,你就懂画了。”
——陈丹青谈如何看懂一幅画(第二册P143页)
总之,就是绝不让你有半分的枯燥之感!
用陈丹青自己的话说,《局部》希望提供的是消遣,而不是上课,把大家“骗”过来,最要紧的是让大家睁开眼睛,自己去看,去体会“看见”一幅喜爱的画作时那种难以言表的惊喜。
全套3册,包含三季的手稿:《局部:陌生的经验》《局部:我的大学》《局部:无名的工匠》。
·《陌生的经验》讲一度被美术史忽略的天才:赵孟頫的太太管道升、文征明的玄孙、秦淮名妓马守真顾眉.....
·《我的大学》讲挂在大都会博物馆的“美术界大咖”们。还有好多劲爆八卦,精彩程度不亚于微博热搜!
·《无名的工匠》讲意大利湿壁画……可以说一大半画,都是首次出现在书里,别处看不到,即便是游客跑到意大利,也不会光顾这些”无名的画作“。
借着疫情在家的时间,陈丹青将三季讲稿全部重新修订。
光图说信息就补充了近万字。
文字依旧凝练、勾人,画质依旧清晰到感人。
第一册书,几年前出过一版,为呈现更接近原作的效果,这版在之前的基础上,也重新调了色。
此前的版本,是铜版纸,比较沉,色泽偏白,读者反馈阅读体验不够好。
新版换了自然白的艺术超感纸,质感柔软,色彩还原度更清晰。

画质体验超级惊艳,文字看起来也完全不刺眼。

整本书的质感也更轻。
马尔克斯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
那么,没有任何时代的人,比今天996的我们,更需要艺术了。

▲关紫竹《少女像》
过去的老百姓看不到这些天才的手笔,它们属于帝王、贵族和宗教。而我们有幸可以享受到这一切。
在这些天才的杰作面前,工作的烦恼,生活的琐碎统统消失,我们只感受到了当下的美。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人类的所有不安,就是回到家里也静不下来。” 
人生的长度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生你是否已见过足够的风景。而这套《局部》,正是治愈不安的良药。
陈丹青就像一面镜子,让人们更了解这个社会,了解艺术和文化,也更了解自己。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陈丹青”来改变集体的沉默,戳破时代的假象,揭开伪装的面纱,在迷雾中保持清醒。
为此,先知书店特备推荐陈丹青《局部》三部曲,艺术纪录片《局部》三季内容全收录。只要你停下脚步,100年,200年,上千年的风景,都可以收在记忆之中。先知书店特别定制了陈丹青签章版印制书签,更为收藏本书增添了一份温情。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先知书店独家书《家庭艺术馆》)

木心逝世十一周年纪念 | 守护与送别:木心先生的最后时光
梁文道:为什么有些国家,明知道有问题却回不了头?
在这个时代,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大棋局:关于1944-1950年历史最深的五大误解
胡适诞辰131周年:那些曾抛弃胡适的年轻人,晚年又重新选择了他
诺奖的六位“异类”:任何伟大都源于承认无知与思想自由
乌托邦的四个掘墓人:通往地狱的路,都是由美好的愿望铺成的
“上海三部曲”:被遗忘的另一种上海
用生命书写的人道之书:亲历者的角度揭开“恐怖历史”的真相
一寸山河一寸血:从淞沪会战到南京大屠杀
名家签名精选合辑:最理想的藏书,也是年尾最好的礼物
张学良的“双十二”:不但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蒙克:痛苦常有,而表达不常有
八十年代的回望与反思:五四精神悲壮的落幕
20世纪中国人的生死流转:历史的细节,让人恐惧
一所只存在了八年的大学,何以成为百年来最好的大学
渡不过的巨流河: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读黄仁宇就该从这本书开始:一部“失败者”的自传回忆录——《黄河青山》
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需要捍卫市场经济——张维迎振聋发聩的10个观点
【孤独的斗士:哈耶克】真正改变世界的,唯有思想
活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五个殿堂
独立思考的人,最难被征服
鲁迅:正视,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战争宣传,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茨威格:那个崩塌了的昨日世界……
北岛诗歌依然流行,是一种“不幸”
再谈王小波: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此间风雅:中国文化的精华在文学,文学的精华在这里
木心:街上没有兵,没有马,却兵荒马乱
恭贺刘道玉先生九十寿辰——四十年来最好的大学校长
不宜泄露书名的乱世奇书


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