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暖 冬

2018-01-07 张水鱼 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冬天是冷的

但有了这些细节的照亮

我们心灵的冬天便会远离寒冷


暖      冬

 

文|张水鱼|图自网络

冬天无疑是寒冷的,但谈论起冬天里的一些事情时,竟都是温暖的。

 

冬天的课间,在太阳照射的墙根底下,小朋友们时常挤暖儿。天气很冷,但挤暖儿的时候,笑容会在皴裂的红脸蛋上炸开,寒冷便去无影踪了。

 


小时候因为不注意呵护,手指经常冻僵,活动不灵便。在一次公开课上,老师喊我上黑板做数学题,而我的手指因为冻僵竟然没办法正常握笔,只好把粉笔卷在拳头里写字,当用全手握粉笔的姿势写出正确的答案,台下掌声响起。那暖,便从心里流到了手指尖。

 

初中时住宿睡的是通铺的大炕。因为年少的我们照料炉火的技术欠缺,我们常常在半夜里被冻醒,于是选择两人并在一起相依驱寒,共享两张被子的温度。那冷,便被挡在被子外了。

 


一个冬天的傍晚,我随父亲卖掉牛车上的粉条回到镇上。父亲用新挣回来的钱买了香喷喷的油煎饺子放在我面前时,父亲的表情就定格成冬日里永恒的经典。那一刻,瘦削的父亲在我眼中变身成了富人

 


2005年的冬天,我写博客正在兴头上。虽说是在网上,大家互不认识,却以文会友结成了朋友圈。朋友圈里有老师,有学生,也有校长;有教研员,有大学教授,也有大刊主编。共同的写作爱好,共通的人生志趣,使大家沉浸于写作而不觉其累。那时的写作,有学术短文,也有生活小品,大多是性情写作——为了表达各自独特的生活体验,共享进步的喜悦。时常也会有人组织同题竞写。记得我曾组织过一次写作活动,定的写作话题是《“我的一天”流水大比拼》,即用记流水账的方式,写自己一天做了什么。群友们一个个在博客上张贴出博文,大家看得不亦乐乎。写完不能尽兴,还互相跑到别人的网页去写点评。对于一个真性情的写作者来说,流水生活写出来竟是那样的生动和丰富。我们的群主是一位教授,有个群友布置给他一个写作任务,是以风、花、雪、月为题各写一首诗,结果教授真的写了这四首诗出来,此后我们戏称他为风花雪月教授。这个冬天过得充实而美好,写作的热情使人感觉心里总像装着一盆火,甚至忘却了冬天里最暖的是户外的阳光。即便到了现在,圈内的朋友聊起来,还有人感叹那没有打扰、闭门自暖的美好冬日。伴随着那段日子,有一首歌也一直回响在耳边,是刘若英的《很爱很爱你》。


2017年冬,因为小恙,我呆在家里的时间也多起来,于是把原来安在“中华语文网”的博客“水先生的语文生活”搬家到微信公众平台上。最早的想法,就是把它作为一个柴房,让以前写过的零碎文字有个储藏的地方,没想着会有很多朋友来往于这陋巷看旧文字,于是开始精工细作,因为怕朋友们白跑一趟。意外的是,从我的微文“窗前有幅画”开始,在公众号上竟掀起了同题共写的热潮,同题共写的主题完全无预设,都是朋友们自发生成的。像第二季的“中年油腻男”,第三季正热播的“乡愁”。参与者有身边的同道,也有远方的朋友。大多是语文老师,也偶来作家,还有以社会公民身份参与进来的,写文章,或者诵读、唱歌,以语言为媒介,从陌生到熟悉;更有趣的是,同城但从未谋面的一位女老师还心思细腻地斟酌了“同题共写”这四个字,从微信群里提示我说不妨改为“同题共振”。建议得好,自然照做。这一字之改,有了动感,有了生态美,有了暖意。



当一个人说冬天是暖的,除了相比于以前气候升温等实指,大多和心理有关,更和产生这种感觉的细节有关。有了这些细节的照亮,我们心灵的冬天便会远离寒冷。

 



行于思,栖于诗。

语文之旅

生命由一段又一段的旅程衔接而成。关注“水先生的语文生活”,开启语文生活新旅程。

相关链接

2018,我的世界开始落雪

你那里下雪了吗?

同题共振 | 杨富昌:每一块土地都有一个名字

年少不解乡愁事,待到解时已凝眉

2018,我们收集作文梦

敏思时节正逢君:阳光的碎片

图说 | 有传说,有佳话,有故事

家有老顽童

神配句| 河东老师评河东老汉

桌子是桌子,杯子是杯子

随感 | 母亲的微笑

行走|两个诗人

《巧解读:语文有意思》|初中课文教和学的绝佳伴侣

图说|2017,我们牵手走过

乡愁,因为有个老家

新起点

2018

新创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