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日记专家提倡全民写日记,声振林越

2018-01-12 程韶荣 水先生的语文生活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从教35年,热心于指导学生写日记,担任市教研员后倡导日记教学。

组织了17届全市中学生日记册评比,编辑优秀日记选70余册。

创办东台市中学生日记馆,主持“区域推进日记大普及的研究”等三个省级课题。

出版专著《和中学生谈日记》《日记导写》《程老师教你写日记》《日记人生》等。

在省内外作日记讲座100余场,曾获“中国日记写作与学术研究杰出贡献奖”,被授予“中国日记十大杰出人物”“江苏教育频道2017年最赞老师”称号。

1957年生于江苏东台。目前,正专注于全民日记的普及工作。

他是程韶荣。现在,他说——

倡导全民写日记

       程韶荣


当今之中国,全民日记写作日趋繁荣,日记的种子已经播撒大江南北、城里乡下。日记已经走进各行各业,走进寻常百姓家。日记,成了芸芸众生的生活伴侣,成了改变他们命运的金钥匙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日记写作的最佳时代。我们终于有了清明宽松的政治环境,有了自由写日记的法制保障,有了全民写日记的文化土壤。从《人民日报》到央视,从各种地方报纸到娱乐杂志,无不报道着各级领导干部在写民情日记,一线工人、农民、农民工在写日记,军人、武警战士在写日记,医护工作者在写日记,大学生、留学生在写日记,体育健儿、文化艺人在写日记……各种媒体和有识之士们正在大力倡导全民写日记,很多报纸开辟日记专栏,组织日记大赛山西、山东、甘肃、陕西等地创办了《青少年日记》《日记杂志》《日记》《快乐日记》等杂志,各种主题的日记藏馆相继出现,山东创建了“中国日记资料馆”“银杏日记收藏馆”,河北保定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河南创建了“洛阳市日记博物馆”,江苏创建了“东台市中学生日记馆”。多家出版社不断推出名人日记和各行各业的优秀日记,一些热心日记传播的文化人等先后在上海、北京、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举办日记文化论坛,在山东潍坊等地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日记节,日记活动丰富多彩,连绵不断。天津市南开区万兴街2013年开展全民网上共写感动日记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北京刘加民先生主持的“日记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和河北康殿英先生主持的“日记文化与党的建设”等课题正在逐步展开和深入。日记如此兴盛,在中国千年日记史上是空前的,日记的大普及速度之快令人振奋!



中国是日记古国,她走过了漫长的千年之旅。大教育家孔子虽然没有留下日记,但《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的思想成了中国日记精神的源头。自唐代李翱等人发现了日记的妙处,宋代人的推波助澜,明清以至近代的良性发展,中国日记从萌芽到日趋成熟,终于留下极为丰富的日记手抄本、刊刻本和现代出版物,终于形成了一部辉煌的千年日记史!


面对书写日记的古代文人、学者、官员、外交家、科学家、教育家等等,我们充满了敬意!我们这一代人所能做的,就是接过先辈的日记之笔,续写新时代的日记。面对汗牛充栋、博大精深的日记文献,我们的历史担当就是保存、整理好日记典籍,让那些珍贵的先民日记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日记和书信在应用文中一直属于姊妹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信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而日记依然充满魅力、活力和张力,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国各地有那么多党政干部携带日记本下县住镇、走村入户,写起了民情日记或蹲点日记,各大媒体常年展示其成果。再如,在农村有一支庞大的团队在写科学种田日记和发财致富日记,连进城的农民工也在写生意日记和打工日记。在医院,不只是医护人员在写工作日记,连病员和家属都在写抗病日记和护理日记。日记的书写形式也在不断拓展,传统的纸质日记以强劲的势头依然运行,电子日记(网络空间、微博)、手机日记(微信)等新载体正在悄然兴起。


推进全民日记和全民健身、全民阅读一样,都是事关整个民族未来的战略之策。全民健身和阅读已经家喻户晓,而全民日记任重而道远。有人对日记敬而远之,以为高不可攀;有人不明日记的益处,没有尝到日记的甜头,从未涉足日记的领地;有人时写时断,不了了之;有的地区日记写作未成气候,有的行业无人引领和倡导。日记的普及,这不是个人的好恶问题,而是事关民族复兴和繁荣昌盛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假如全民都来写日记,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就会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渗透日记的字里行间,入心入肺。写不写日记还是有差异的。日记作为“美好人生工程”项目之一,在人的一生如能写好学生时代日记、工作时代日记和退休时代日记,像曾国藩那样练修身,像李慈铭那样练读书,像胡适那样练思考,像郁达夫那样抒真情,像恽代英那样练志向,像竺可桢那样练史识,像巴金那样练意志,像谢觉哉那样练收藏,我们终会铸成日记人的特有气质日记人往往是勤奋学习的人,心理健康的人,自尊自恋的人,意志顽强的人,细心观察的人,善于反思的人,有责任心的人,情趣高雅的人,留心生活的人。有了如此品性,还担心他们的成长、成人和成功吗?有了如此品性,也就不用担心人生的长度,他们自会追求生命的厚度、高度和深度。有了这些品性,凡夫俗子的一生,照样会成为精神贵族,从而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各行各业中的英雄模范写日记的还少吗?就是那些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岗位的人,同样不乏写日记的高手。日记,让他们拒绝平庸、鄙俗,远离了野蛮、犯罪。他们总是亲近高雅,拥抱热忱。他们,是我们民族繁兴必不可少的脊梁!


假如全民都来写日记,无疑为国家的正史提供最为可信、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从“民族记忆”的高度来看,它从来不拒绝“个人记忆”的有效补充。只有将日记、书简和其它野史资料聚集交融起来,方能成就我们时代立体化的“活史”。姚崇实先生说得好:“不要小看日记这种文字资料,不要小看日记对日常生活和平凡小事的记录,也不要小看普通人的日记,不要小看普通人日记中的琐碎记载和流水账,他们都是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啊!”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记便是史笔,日记人便是史家。私人日记既是一部个人回忆录、家庭生活史,同时也折射出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俗、宗教、法律等方面的现实。日记人的修为不可小视,它是培育“良史”的摇篮。


中国应当成为日记大国,这一造福子孙的大善事,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浩大工程,至少在二十一世纪的后八十年,须倾注国力和民心。所幸,我们有古代日记的优秀传统代代相传,有“晚清四大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翁同龢的《翁同龢日记》)和“民国四大日记”名著(《竺可桢日记》《顾颉刚日记》、金毓黻《静晤室日记》《吴宓日记》(正续编)的引领,还有很多百读不厌的日记珍品。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滋养着我们当代人,从而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日记人,比如党政干部孔繁森、郑培民、沈浩、军人雷锋、胡世宗、武警王春来、医生蔡民坤、护士张积慧、农民侯永禄、打工族姬铁见、体育健儿郎平等等。他们的日记在民间广为流传,有些还引起海外媒体的关注。我们还需要更多有心人将日记结集出版,需要更多像深圳孙美霞那样,以“日记星球”为平台,带动各地的日记粉丝经常交流自己的作品,从而催生出无数日记爱好者。



所幸,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写过日记,积极倡导写日记。青年毛泽东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写日记,他早年有言:“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以成学。”此语至今奉为日记写作者的励志格言。建国后他亲自推荐过河北中学生王桂芹和战士雷锋的日记,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反响。周恩来曾游学日本,写有《旅日日记》。恽代英从大学时代起就主张把日记作为“最良的修养方法”、“最良的求学方法”和“最良的练习文字方法”,精心设计日记贺卡广泛宣传日记的益处,,谢觉哉、肖锋、陈赓、林伯渠、等在战争年代坚持写日记十分不易。陈毅、徐向前、邓颖超、王光美等老革命家都十分关心日记事业的发展。他们的满腔热情和执著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进日记,并因日记改变着人生。


日记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易学而难工,贵在坚持。古代有写作三十年、四十年的文人学者,现当代,日记写龄早已突破五十年、六十年,甚至还有七十年以上的,如黎锦熙、赵元任、刘白羽、叶圣陶、谢冰莹、谢觉哉、张中行、朱峙山、苏雪林、屠岸、林海音等。他们的顽强意志和对日记的钟情令人敬仰不已。于光远先生首倡“终生日记”,即由父母亲从孩子0岁写到学龄前,再由孩子自己独立续写。不久的将来,定会出现贯穿整个人生的“全记录”日记!



中国是世界写日记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我们还要“成为世界第一的日记大国”(寇广生语),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以日记强国的身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十一世纪是我们的世纪,所有日记人都是日记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志愿者,我们有义务、有信心大幅度增加日记人口,有办法依托各行业的力量和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渠道为全民日记奔走呼号。我们坚信,全民日记的愿景一定会早日实现!

 

倡导者|程韶荣|江苏省特级教师


其他文章

你那里下雪了吗?

2018,我的世界开始落雪

暖  冬

图说|亲爱的雪,你知道我们有多爱你!

作家在线|葛水平:雪是人世间唯一看得见的童话

作家在线|葛水平:羊不是宠物

【典藏】余映潮“智慧教研”语录100则

黄厚江|读写结合:作文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同题共振|曹晓丽:乡愁,终是人生一件珍贵的奢侈品

典藏|钱钟书:门表示欲望,窗子表示享受

《升格作文》:专心、专注,所以专业!

【荐书】《主题阅读》:来自新作文的阅读课

【荐书】《不一样的阅读课》:既是阅读文本又有参赛福利

荐书|“语文智慧课堂”丛书之《课例品评的智慧》

郗晓波说|是谁在为农村考生鸣不平?

语文有故事/有意思/有情怀

2018,我们收集作文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