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煎熬的婚姻莫过于:想离离不了,想过过不好?
点击↑ 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1.
当离婚成为一种“理想”
张雨绮在这个夏天又火了一把,她的人生,好像是一部行走的“爽剧”。
两年前,她与再婚的丈夫袁巴元因为家事发生冲突,闹到了警察局,结果没过多久进了民政局,三下五除二,离了!
吃瓜群众纷纷称好:“看多了为名气为钱忍气吞声不离婚的明星,张雨绮真是太爽快了!”
其实,为了种种原因在感觉不好的婚姻中“煎熬”的人太多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离婚,已经成为了这届中年妇女“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
在影视剧中,离婚的桥段,往往会迅速被刷上热搜前排。
前阵子热播剧《三十而已》中,无论是顾佳和许幻山离婚,还是钟晓芹和陈屿离婚,都在当时的微博掀起一股讨论的热潮。
这两位女性离开婚姻,分别代表两种当今女性最典型的在婚姻中感到幻灭的困境:
两个人的婚姻生活,我过成了“孤家寡人”。
或者,我费尽心血经营家庭,你却背叛了我。
一剂“离婚”猛药下去之后,好像这些困境都得到了解决:
陈屿幡然悔悟,变成了体贴好老公,而顾佳,也在离开“渣男”后,带着儿子开始新生活。
现实中,离一个婚却真的好难。很多婚姻,处在离也离不了,过也过不好的纠缠煎熬的状态。
也许这就是爽剧能够一再“爽”到观众的原因:哪一部影视剧,不是在为我们“造”自己做不到的梦?
然而,爽完了之后,依旧要面对现实中进退两难的婚姻。
禁不住我们要问一句,这是怎么了?
2.
“过不好”:多少婚姻抗不过理想化破灭
托尔斯泰的名言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很可能并不是全部的真相:在婚姻中感觉“过不好”,可能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婚姻理想化的破灭。
人们对婚姻总是会理想化的,先不说那些因为恋爱而结婚的夫妻们,那些精心策划的求婚,订婚,乃至婚礼仪式,无一不铺排着浪漫的气息,让多少人,尤其是女人以为,结婚了,就一定步入了幸福的殿堂。
就连那些对对方并不是很满意的,勉强结婚的夫妻们,其实内心深处未尝不残存着对未来生活的希冀:
虽然TA不是我最爱的,不过结婚了,也许生活就能不同了。对方看上去老老实实的,不期待多浪漫,过过顺心日子总是容易的。
在我的来访者中,不止一位跟我说,结婚,就是他们逃离原生家庭的方式。
正如《三十而已》里的陈屿对钟晓芹说:“相亲时我看你挺温柔,挺善解人意的,家里也踏实,不像我们家乌七八糟的,我结婚就是为了轻松省心,为了过踏实日子!”
这,其实也是一种“理想化”。
正是这些明里暗里的“理想化”,让真实、琐碎而漫长的婚姻生活不断持续时,人们失落,失望甚至绝望的感觉来得那么汹涌澎湃,绵延不绝。
没有孩子的二人世界或许还好,一定程度上可以永远保持在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中,然而一旦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对父母的精神,精力和金钱的需求都骤然升高。
当一个母亲持续一周,一个月甚至一年都没好好睡觉,你别指望她还能温柔待你如初,特别是你还不知道协助她半夜冲奶,打下手换尿布,洗澡,或者你对分担这些琐事还叽叽歪歪抱怨不已。
男性可能同样如此,没娃的时候也许能把你当女儿宠,有了娃,他明显已经没有精力再对“大女儿”像从前般呵护宠爱了,能做好娃的爹已然不易,还有大把的男性也许在娃到来后,自己倒退行成了“大儿子”。
生活的毒打如期而至,不会因为你心存梦想就放过你,只会打得你更狠。
以前听说七年之痒还不相信,现在看看,痒哪需要七年?
面对身边这个不用毁容就已经“面目全非”的人,多少人欲哭无泪,真的是退还无门。
理想化破灭不仅仅指向身边人,其实也指向自己:
婚姻生活走向深处的时候,也恰是个人发展最经受考验的时期:渐渐人到中年,很可能之前对自己的期许并未实现,还越来越遥远,现实生活的重担却又一刻不放松地压过来。
自己并不是从前那个少年,什么都已经改变——这种感觉一定不是每个人想要承受的,于是,将对自己的失落,不满指向身边人,是最好的方式。
当年那个承担过自己对未来生活美好憧憬的人,此时也必然要承担自己对如今生活贫瘠的炮火。
也许我们会因着婆媳关系,因着孩子教育,因着衣服要不要放一块儿洗等各种琐事争吵,试图改变而最终感觉挫败。
你说得出来的,是这些琐事矛盾冲突,说不出来的,是内心对婚姻,对自己那种隐隐的,挥之不去的失望和挫败的感觉。
3.
“离不了”:承担重新选择的风险,你敢吗?
有人说,过不好就离呗!
但毕竟不是人人张雨绮。
现实中,潇洒如此的人,可能并没有几个,如果有,也大多数打定再不婚的主意,也免得经此一遭。
认真走入婚姻生活中的人,想要离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系的分离,对任何人来说,都伴随着创痛,何况还是亲密关系,何况还有人情,亲情,孩子,经济等等各种羁绊。
分离一遭,已经撕得血肉模糊,想想出去婚姻后,还要重新面对全新的,一个人的生活,或者重新选择一个全新的人一起生活。
那样的生活,一定比现在的好吗?
如果有人可以打包票,我也许能够奋不顾身,但成年人的人生,没有谁能给你打包票,一切后果都得由自己来承受。
那些本来就把婚姻当作一个依靠,一个逃离原生家庭的“避难所”的人,可能更难迈出这一步,毕竟,对他们来说,“过不好”的婚姻,就像漏水的房屋,好歹还能暂时存个身,要真是走出去,这风雨飘摇的,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可怎么办!
有一位朋友,她在婚姻中长期感觉到不满,总觉得丈夫不仅不懂得理解她,尊重她,各种大事小情都不信任她,甚至还被她发现和其他的女性有一些内容暧昧的微信聊天记录,她因为这些事情跟丈夫频繁争吵,屡次提到离婚,虽然她有工作,但她仍然非常害怕离婚后无法养活自己和孩子。所以她每每想到真正要离婚,又觉得一阵恐慌,并不敢迈出这一步。
她的惧怕,很多来自于心理上对丈夫或者说婚姻关系的依赖,而并不是真正实际到了“无法养活自己”的困难境地。
真正能够走出去的,一般有两种情况:对婚姻感觉实在太糟糕,完全不可忍受一分一秒,或者是有足够成熟的心态,愿意承担离开婚姻,重新选择的各种风险。
而大量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婚姻”中挣扎的,是那些时时感觉“过不好”而又没觉得完全“不能过”,天天想着逃离婚姻又惧怕逃离后不及预期后果的人。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纠结苦,一刻不得闲。
4.
离,或者不离,并不是一个问题
很多这样的来访者,向我咨询“离,或者不离”时,其实问题的解答,并不在于帮他们做这个两项的选择题。
而在于和他们一起去看到“离,或者不离”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过不好”背后有怎样从期待一点点跌落谷底的过程,两个人各自从自己人生经历中带到这段关系中的期许是什么,他们能够给予这段关系滋养的动力又会在哪里?
如果关系真的走到了尽头,却又迟疑不能离开的恐惧,担心,究竟还藏着怎样不能分离的过往情结?
每一个在婚姻中纠结煎熬的人,都有着必然胶着凝滞于此处的原因,除去在别人的离婚故事里“爽”一把之外,他们更需要的是能够读懂自己的故事,真正作出符合自己需要的选择,以及选择之后,有比以前更强的经营关系,过好自己的能力。
到了那一天,或者过得好,或者离得了,去留之间,你可以如此潇洒。
RECOMM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