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三女生写下13个对不起后自杀

李文瑶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1-15

点击↑ 关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分手后,男人追回86万“彩礼”,女人的青春不值钱?(点击)

1悄无声息地告别
2020年4月,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高三女生徐某中午离校后失踪。第二天上午,距离她离开学校将近24小时,她的母亲终于在老家的老屋找到了女孩,家中的煤气开着,此时她已经离开人世超过四五个小时。
据了解,这位女生平时性格内向,成绩排在年级100名左右,一直希望考取西北大学,这次模拟考试不太理想,妈妈还曾经安慰她,说:“这次没有考好,下次考好就行了,妈妈还是希望你考一个好一点的本科,西北大学不那么重要,其他也是好学校。”


然而这段话显然对她没有一丝安慰和鼓励的作用,她也没有等到下一次考试的来临,就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她离校之前,曾经在课桌上留了一张纸条上写了4个“对不起”,旁边画着一个人牵着小孩,两个人在浓重的阴影里面。在她的手机备忘录里,还写着9个“对不起”。
从她离校到妈妈发现她不在学校,中间有十个小时的时间,同学们发现了她不在,以为学校通知了家长。
而她的班主任老师因为那天一天八节课,还开了会,把这个事“忘了”。
一个默默无闻的女孩,就这样,连离开这个世界都是悄无声息的。
同样是青少年自杀事件,那位被妈妈扇了巴掌,三分钟后从教学楼一跃而下的少年,曾经引起了全国人民多大的震惊和热议。
而这位女生的故事,相比之下,几乎淹没无闻,我也是在最近才得知。看着她写下的对不起,看着她画下的画,这“悄悄”背后有多么深重的悲凉和绝望,难以揣想。
她让我一下子想到那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生而为人,对不起。

是松子的一位自杀的男友临别留言,这句话来自于另一位自杀的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作品《人间失格》。
自杀与“对不起”之间,仿佛有一个紧紧的纽结。

2内疚感:心灵大杀器
与“对不起”相连的,是内疚感。
人们常常误以为,愤怒,悲伤,恐惧等是最伤人的情绪和感受。
事实并非如此,对心理状态有着摧毁性力量的情绪和感受是过度的内疚感。
如果一个人长期浸泡在感觉自己不好,不对,甚至是对别人的不好负有重大责任的感受中,他会活得非常痛苦,甚至感觉无法坚持下去以至于放弃生命。

我们看到很多选择自杀离开世界的人,在遗书中都会写下“对不起”三个字,他们为自己选择离开人世给他人带来痛苦的感觉而深深内疚,但其实他们的内疚感,并不是因为离开人世才有。
那一行行“对不起”,写下的,是他们这一生对他人的内疚。
那一行行“对不起”,是一把把尖刀,长期“凌迟”着他们的内心,直到最终有一天,完全撑不下去,成为致命的最后一刀。

3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为何内疚感对人的心理杀伤力如此之大?
在此要先区分健康的内疚感,和病态的内疚感。
健康的内疚感,内疚程度与事件产生的影响大致相符,它存在的作用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够更好地在社会关系中生存。
一个完全没有内疚感的人,并不是心理上健康的人,他们会完全不觉得自己损害别人的利益甚至生命,有任何不对。
这类人在人格上被归类为“反社会人格”,很多重型罪犯就属于此类,他们不仅完全没有道德感,甚至践踏法律底线也毫无顾忌。
与此相反的,是那些内疚感过多过重的人。
过度的内疚感,是指内疚感远远大于造成的实际损失。
如果一个学生,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觉得有一些对不起辛苦付出的父母和他们的期待,难受个一两天,情绪就过去了,接着可以满血复活,从头再来,那么,这样的内疚感就是正常的。
如果他这种内疚感长久无法驱散,或者其他任何小事都可以生出新的内疚感再不断叠加上去,导致生活中一大半的时间都处于内疚感的笼罩当中,那么显然,这样的内疚感就过多过重了。
内疚感的杀伤力,起始于“我不对”“我不好”的感觉,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攻击。
自我攻击本已足够令人痛苦,然而内疚感之“毒”并不止于此,它还攻击了最亲密的关系。
内疚感过重的人总觉得不仅自己不好,而且要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过得不好负有重大责任,所以背负的沉重,远远超负荷。
一个人长期背负着无法承受的重量,不仅无法远行,而且随时都可能轰然倒地。

4致命之“毒”,如何炼成?
过重的内疚感,主要有三个来源:

1 不能释放的攻击性
人要发展自己,攻击性与生俱来,但在严苛的养育环境中,攻击性是不允许被释放的,从婴儿时期的哭闹,抓咬开始,就不被理解接纳,甚至被限制,被惩罚。
不被接纳的表现不仅仅在于被责罚,有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攻击性,容易情绪崩溃,失控。
此时孩子感受到外界环境是易碎的,不安全的,也会导致孩子不敢释放攻击性,转而把攻击的矛头指向自己。
每一句卑微的“对不起”背后,都是一句悲愤满腔的质问和控诉:你们谁,对得起我?
2 万事皆与我相关的自恋感
容易内疚过重的人,是非常自恋的,他们很容易把不是自己的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在他们心里,经常出现的一句台词就是:要是我当初怎样,事情就会不一样。
从现实角度考虑,每一个结果都是诸多因素合力造成,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也许他的行为能够让整个系统的运动有所不同,但结果究竟怎样,是没有办法去控制的。
一个人之所以会有看上去并不现实的自恋执念,起始于对无力感的防御:作为一个渺小的人,总有你无法控制的东西,这太让人痛苦了,为了防御这种痛苦,便开始幻想一切本来我都可以控制。
这样的防御会带来新的问题,到头来还是不可避免要被比无力感更无力的内疚感拖向痛苦的深渊。
3 缺乏界限感的关系
内疚感过重的人总把属于别人的责任归咎于自己,有“过度负责”之嫌,而这背后,是自己与他人界限的模糊。
平利县自杀女孩的画:一大一小两个人牵手在浓重的阴影里,似乎告诉了我们很多她在生前表达不出来的东西,虽然我们不能确切知道她和母亲更丰富的生活细节,但从这幅画,从她最后选择死亡的地点(老家),不难感受到她生前极有可能是一种与母亲紧密粘连的状态。

5拿什么来解“毒”?
解过度内疚之毒,需要的不是“你别想那么多”之类的劝慰,因为这在他们目前的阶段是完全做不到的事。
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自杀女生的母亲觉得自己在安慰女儿,为什么丝毫没有作用。
看上去妈妈在鼓励她,这次考差了不要紧,但同时还在不断提出自己的期望:我希望你考一个好一点的一本。
任何的期待,只会让她在内疚感上不断加码:我怎么也达不到妈妈期望值了,对不起。
真正能够帮助到她的,是清晰地看到她内心的过度内疚:
你非常想考出好成绩,但这一次不理想,你很担心接下来无法达到妈妈的期望,你感觉都是自己的错,心里很难过。
也许,这对一直背负太多又找不到出口的她来说,将会有一种全新的体验。
逝者已矣,但我们身边一定不乏类似的过度内疚者,甚至我们本身,也是这样的人。
给这些过度内疚者完整又清晰的理解和照见,这就是解“毒”的开始。

全国限时首发,扫码购买



RECOMMEND
推荐阅读

分手后,男人追回86万“彩礼”,女人的青春不值钱?

2020-11-10

陈凯歌,尔冬升,赵薇,郭敬明,李诚儒,你想谁做你老爸?

2020-11-07

异装癖,有趣?有病?

2020-11-12

不老男神陈坤:我是如何差点亲手毁掉自己?

2020-11-11

《隐秘的角落》被忽视的真相:父亲缺位,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2020-11-04

什么样的女人,会让人觉得很有气质?

2020-10-27



视频号点评集赞送书活动还在继续哦,恭喜这个小伙伴获得我们11月11日视频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评论点赞榜首~~

此活动截止至昨日,持续关注我们视频号,更多活动等你参与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