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付丽娟:拥有金钱的能力,也和成长经历有关吗?

付丽娟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2-11-15
点击↑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看看多少好友已经关注
和“有毒的情人”日久天长?你可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啦(点击)


一个人的一生,毫无意外的是被催眠的一生。尤其在生命的前二十年,被父母催眠比较多。有些人会在某个时候,开始从别人的催眠中醒过来,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些人,会一直在父母的催眠中沉睡下去。

男孩和女孩,在成长中,被催眠的内容有很多不同,正是这些不同才让男人和女人有非常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如何看待工作和金钱上。直到近些年,才在一些有关财富的排行中,看到少量的女性的位置。

我是70后,在我读书的年代,父母对女孩子成绩好还是有要求和期待的。在这一点上,男孩子和女孩子被期待得差别不是太大。等到读大学、选专业,以及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父母认为女孩子终归是要嫁人生子的,应该找个有保障、稳定而轻松的工作。不必要在工作事业上花太多精力,耽误了大事。

对女孩子的这些考量,父母不会用到男孩子身上。不会劝告男孩子,找个差不多的工作就行,以后总是要娶媳妇生孩子照顾家庭的。

各种原因,男人和女人在生命初期,被期待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有期待就会有认同。男人的生命之本在开疆扩土,女人的生命之本延续生命、照料家庭。在这种看上去有道和有理,却也僵化的意识信念上,女性的发展意识和良性竞争意识也自然被压抑。女性在职场更容易认为自己创造的价值不如男性。

在今天这个时代,很多女性内心深处依然觉得,找份稳定、轻松、没有成熟性质的竞争,也不太需要创造性的工作是优选,比如说体制内的工作。

体制内的环境,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有它自己的标准,个人价值的体现,是不太可能超过它的标准的。航天人才张小平,他的个人价值在国企里是最底层的,年薪不过20万。在航天民企,待遇翻了5倍,地位也远远高于他在国企的位置。

而离开体制,进入更大的社会环境,个人的价值有机会被彰显,个人价值也会依靠于市场的标准来衡量。这既是一件好事,对有些人可能来说也是一件坏事。

我访谈过一位40岁的女性,在一家国企工作,年收入十来万。她说,虽然这个工作,让她看得到职业天花板,个人的价值也不会随着时间增加,收入更不会有太大变化,虽然她还是很希望能赚到更多钱,但这个体制内的工作让她感到安全有保障。


只是想象一下,离开体制,去找一份可能有更多发展空间和更多收入的工作,她就会感到心慌和恐惧。

她在读书时很优秀。从一个不错的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小公司,经验虽然不足,但踏实认真的态度,让老板很喜欢,也给了她一些机会锻炼。这家小公司在经营两年后,扩张太快,资金跟不上,关门了。她失业时,父母反复劝告她,做什么工作都比不上公务员稳定,旱涝保收,让她一定考考公务员。

她的家境不好。父亲在县城做点小生意,由于没有经商头脑,赚不到钱。母亲在家务农,弟弟读书也不太行,读到高中实在读不下去了,和父亲一起做小生意。因为钱,一家四口在很长的时间里,过得风雨飘摇,总是为钱发愁。

在她的记忆中,母亲和她总是期待着父亲能赚些钱回家,但是十次有七次,父亲回来时都是垂头丧气的模样。有几次父亲赚了些钱回来,家里就像寒冬里有了暖炭一样,有了生机和希望。但是这种有光亮的感觉总是维持不了多久,全家又会回到昏暗寒冷中。

她用风雨飘摇来形容自己对家的核心感受。家庭的经历、父亲的无效的辛苦,让她相信赚钱是艰难的,即使付出也不一定能得到回报。让人满足的生活,也是别人家的生活,从来没有发生在她的身上。

直到她考上公务员的头两年,她对“得到的都可能会失去”还是深信不疑。在单位里,经常担心自己因为什么事情没有做好,会失去工作机会。几年在体制内的生存经验最终让她意识到,只要在处理关系上小心一些,就能呆下去。而这种心境不可能让人施展创造性,又或者需要抑制创造力。

但是,欲望自有它的声音。当她看到一些同学,发展得很好,收入可观,住的大房子,开的好车子,尤其是孩子所受的教育,一个国外的游学夏令营就是大几万,她还是非常失落的。她的丈夫是同事,两人的年收入也不过20多万。更好的生活,在她心里,还是别人家的。

一个孩子如果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庭里长大,她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希望自己有力量可以稳定住摇晃的家。

为什么你对他越好,他越不爱你?(点击)

她选择体制内的工作,是她在潜意识中为过去的家庭做出的选择。一个孩子什么也做不了,但是想做的愿望会一直存在。我们以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今天,而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今天的选择中,有很多是为了过去而做的决定。

孩子会把在家庭中所见的都吸收进去。当她看到父母赚钱艰难,看到父母赚到了一点钱,但是马上又会失去,看到了父亲无法满足家人的现实需要,看到了母亲的愁苦和幽怨。孩子不可能心安理得去拥有童年,去发展自己。孩子会忧虑,自己怎样才能帮助所爱的父母。

这位女性也是如此。她在毕业后进的那家小公司的倒闭,让她在职业起步时,就重复了小时候风雨飘摇的体验,让她不能思考,其实倒闭与她无关,以她的能力和品质,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公司,得到更多的发展的机会。

但是人在忧患安全与否的时候,是毫无心力去考虑发展的。

安全是,我在这里。发展是,我想要去那里。

这位女性告诉我她正处在一个关卡。她的同学做企业,做得非常好,邀请她加入,给她开出了一年三十万的年薪,是她现在收入的三倍。她也能意识到,从发展来看,现在的工作是没有可比性的。她非常心动,但是也特别惶恐。

这个关卡,说简单其实挺简单。就是,我就在这里,还是我去我想去的地方。但是要分清楚这里和想去的地方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却很不容易。

我请她想了三个问题:

你还想用多少年的时间,去为小时候风雨飘摇的家庭维稳?

你想帮助的是现在的父母,还是三十年前的父母?

你已经超越了你的父母很多,但你心里的感觉没有改变过,你觉得更好的生活还是在别人家,你是否允许自己进入别人家,背叛你的父母?

如果你跟这位女性有相似的内心经历,我也把这三个问题送给你。

作者 付丽娟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写有数篇精神分析科普文,接受个人分析与专业培训十余年,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负责人 公众号:付丽娟




RECOMMEND
推荐阅读

董洁叫儿子“爸爸”:这种亲子关系,有毒

2021-02-05

“玩”症状,化痛苦为财富

2021-02-05

大大方方去恨,才能坦坦荡荡去爱

2021-02-04

“新型婚姻关系”刺痛无数夫妻:床上室友,床下网友

2021-02-02

失去的父爱,如何影响一个女孩的创造力?

2021-02-02

为什么生了孩子,我没有以前自由了?

2021-02-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