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恕我直言,我们都是机器人

三木水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12-20

来源:三木水心理工作室
ID:hongcen2063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身边很多人都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我们每天的生活就像复制粘贴一样,完美复刻;我们生活的时刻表简直比时钟还准时,什么时间做什么事,精确到我们自己往往都难以置信。


我的来访者小君就是其中的一位。


她的生活是这样的:


  • 每天闹钟六点半准时响起,关了之后,还可以再睡五分钟; 
  • 七点出⻔,七点二十进地铁站,在进站之前,在路上熟悉的早点铺买个鸡蛋灌饼加一杯豆浆; 
  • 她上⻋的地铁站是大站,基本需要等15分钟左右,才能排队上⻋; 
  • 八点十分左右下地铁,走路到公司,15分钟; 
  • 基本在八点二十五左右到公司,打卡,前后时间误差,不超过一分钟; 
  • 中午十一点半,和约好的同事去吃饭;
  • 十二点半吃完饭,楼下遛弯;
  • 一点开始上班,下午六点下班,共享班⻋回家。
  • 班⻋路上点一份外卖,基本回家就可以吃饭;吃饭,追综艺,睡觉。


这是她的日常生活,也是她最理想的生活。


按部就班,要多安心有多安心。




我们之所以喜欢一成不变的、规律的生活,是因为我们不喜欢变动。


而变动意味着未知,未知意味着失控。


所以,对于喜欢一成不变生活的人,生活中的任何未知的东⻄,都会让人很焦虑。


因为,似乎在自己的“控制”所不能触及的范畴内,任何“未知”的情况,都是“坏”情况。


“未知”约等于“坏”,这种情况很常⻅。


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她就有一个永远都在担心“未知”的妈妈。


朋友的妈妈觉得,外面的世界,都是坏的。每个人,每件事,都在试图伤害她。而她自己,永远是受害者。


并且,这种“受害者”的担心,还会投射到孩子,也就是我朋友的身上。


朋友讲过两件小事。


第一件小事。朋友是旅行达人,喜欢旅行。每次旅行,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跟妈妈报平安,还会把自己遇到的奇闻逸事分享给妈妈。


但是,这个行为已经逐渐终止了。


因为,每次当她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所⻅所闻时,与她开心激动的情绪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妈妈的“唉声叹气”,丝毫不为她高昂的情绪所动,永远都在重复同一番话:东⻄别被偷啊;安不安全啊;那个地方人坏不坏;天黑了别出⻔了......


最后,都会以几乎一模一样的话收尾:多危险啊,出去干嘛去,在家呆着多好。


还有一件小事。有一次,朋友打电话给家里,通常都是妈妈接电话。


可是,那次,碰巧妈妈出去买菜,不在家,结果就是爸爸接的。


等妈妈回来,爸爸跟妈妈说,孩子打电话回家了......还没等爸爸说别的,妈妈立⻢瞪大了眼睛,紧锁着眉头,可以说近乎一脸惊恐地问:出什么事了吗?


虽然妈妈后来当作笑话一样,绘声绘色地跟朋友谈起这件事,但是,她知道,妈妈就是这样的性格:


对于未知的东⻄,她总是假设一定发生了什么糟糕的事情。



未知带来恐惧,它背后的逻辑是:潜意识中,世界是坏的。所有的不确定性都可能消耗我们,并给我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这带来的表现有很多。


第一,很多人变得很宅,不想出⻔,因为,出⻔就意味着不可控。而家,是可控的环境。


我的一位朋友,最喜欢的就是宅,最讨厌的就是出⻔。


工作中,最讨厌出差。先说他不喜欢出⻔。因为不喜欢,所以,每次出⻔都非常拖延。因为,每拖延一刻,他就能在自己熟悉可控的环境中,多停留一段时间。


而且,他尤其不喜欢去自己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


比如,约朋友吃饭,喜欢约在熟悉的商场,越是重要的饭局,他越喜欢约在自己熟悉的地方。


熟悉,带给他掌控感,掌控,带来安全感。而未知,意味着失控;失控,意味着“坏”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这一切,意味着焦虑。


所以,他的生活路线非常规律,住的社区、经常吃饭的几家餐厅、健身房、书店,都是一去就是好多年的,除非万不得已,几乎从来不主动更换。


再说出差,连一家饭店都不愿意更换的人,让他去到一个不熟悉的城市,还要试图去展开几天的工作和生活,这已经不仅让他非常不舒服,而且,近乎于恐惧了。


为了规避这种对未知的恐惧,他会尽量给自己制造一个熟悉的“软”环境。


比如:他会带着自己的kindle,里面可以继续读他熟悉的书; 带着电脑,电脑里有他一直在追的综艺节目;带着自己的床单被套,营造一个熟悉的睡眠环境。


每次在到达这个地方的⻋站或者机场,他都会带着耳机,听着自己熟悉的歌。


这其实在营造一种氛围,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尽量营造出熟悉的感觉,以重新获得掌控感。


从而,避免让自己彻底掉入“未知”带来的恐惧中。


第二,很多人很闭塞,不愿意和人接触,不愿意接触关系。


不得不承认:人,其实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会因时因地不断调整自己的想法,并作出改变。


所以,和人打交道,不确定性是很大的。


如果,我们总是担心未知,我们就会避免和人相处。关系只有在和其他人的互动中才会出现,所以,避免和人相处,也会带来关系的萎缩。


我们说过,每个人根本上,都渴望关系,透过关系,我们能看到更加广阔的世界,好的关系可以滋润我们。


缺少关系,只会让我们的心灵走入“心灵僻径”,越来越闭塞。


但是,如果我们总是担心“未知”,担心“变动”,担心“不确定性”,那么,我们就会避免走入关系。


第三,很多人为人处事变得很“刻板”:不愿意有变动。


比如,计划性很强,而灵活性不足。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来访者小君,就特别不喜欢旅游。


相对于看美丽的⻛景和当地的⻛土人情带来的愉悦感,旅行中一切未知的变动都是非常可怕的。


比如:去哪里坐⻋,怎么吃饭,吃什么饭。这一切,肯定和平时——上班怎么按部就班地坐地铁、如何点外卖、外卖几点钟点差不多几点就能到——这种几乎分毫不差的生活,有着天差地别。


咨询中,小君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次,在旅途中,遇到一些“意外”。


本来应该中午十二点赶到城市A,然后吃中饭。结果,路上不好走,中午十二点竟然还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公路上,看看油箱油也不多了,随着行程推后,下午参观游览A城市的计划也打水漂......


面对这一系列的“失控”,小君忽然有一种“惊恐发作”的感觉。


小君说,为了规避旅途中随时随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她每次旅行前都要做好详细周密的“攻略”。


而这份“详细周密”的攻略似乎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任何事情,都保不定万里有一,所以,这份“详细周密”的攻略就要反反复复在补充和完善。


这成了巨大的工作量。出去一趟太复杂,小君也就不爱出去旅行。



可⻅,对未知总是感到焦虑,会切实影响我们的行为,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


那么,主要的影响有哪些呢?


主要在四个方面: 第一,影响我们去享受生活。


如果我们对未知太焦虑,而事实上,生活中处处都是未知。


在细节上,我们早上一睁眼,其实,并不知道今天到底会发生什么,没有发生的事情,都是未知。


而事实上,很多事情也会经常出乎意料地发生,小插曲、小变故,更是随时随地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能享受这些,而这些又随时随地都会发生,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去享受我们的生活。


因为,未知无处不在。


第二,影响我们去探索生活。


未知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它是空白,可以填充我们的想象。面对为未知,有的人可以充满期待,有的人则会充满恐惧。


如果我们对未知是恐惧的,那么,期待肯定就不会发生,愉悦也无从谈起。


这个时候,当我们的身心被恐惧占满时,我们就谈不上还有什么积极、主动性去探索生活。


我们的所有心力都耗费在,战战兢兢确保现在的生活不发生“意外”、不“脱轨”。


生活不脱轨,是初级要求; 探索生活,是高级要求。担心未知,让我们只能停留在初级需求上,到不了高级的层面。


第三,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期规划。


生活的⻓期规划,是建立在我们对生活可以进行展望的基础上。而一旦涉及到对生活的展望,就一定会涉及到未来,未来本身,就是未知。


对生活的⻓期规划,建立在我们对事实积累的足够多,积累了足够的认识,并且,基于我们的经验和认识,对生活的未知有一个预判。


如果我们回避对未知的探索和展望,那么,我们是没有办法去对生活进行⻓期规划的。


比如,我的这位担心未知、生活非常固定的来访者小君。


其实,她一直希望在自己的教育背景上做些提升,希望读一个研究生。但是,她似乎就是没办法打破现在的固有循环,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


所以,这就只是一个计划,一个持续了好多年,都没有实施的计划。


至于她生活的发展,在这件事情上,她是那么地没有自由。


基本就是:生活把她推到哪里,她就在哪里。


第四,影响我们的情绪。


对未知担心的人,除了对现实生活本身有影响之外,因为时刻活在恐惧和焦虑当中,还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


就好象前文中举的“总是担心未知的朋友妈妈”的例子。


朋友出去玩,本来很开心,结果,和朋友的开心情绪形成一对鲜明对比的是,朋友的妈妈每天都很焦虑,甚至一惊一乍。


朋友打个电话回家,本来也是日常,但是,谁知道这个“不按常规出牌的电话”却能带来妈妈带来巨大的恐惧,甚至担心出了什么事。


事实上,对于那些“对未知习惯性担心”的人来说,生活确实“好着呢”,只是自己不肯放下心中的焦虑。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走出对未知的担心?


第一,承认和看到自己的担心。


对未知的担心和恐惧,其实很多人都会有,哪怕那些看起来勇于探索的人,他们有的时候,也会担心未知。


怕,就对了。


对此,不用过度强调,也不用过度焦虑。看到自己的担心,看到自己的恐惧,看到自己的焦虑。


第二,突破舒适区,勇于探索和尝试。


担心未知,是我们缺乏安全感。我们可以尝试把自己“放出去”,主动让自己去面对一些“未知”的情况,锻炼自己面对未知的应变能力。


同时,当我们再次面临未知时,当有好的反馈出现,我们积极地标记下这种感受。不断积累正向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积极自我暗示。每次面对未知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没什么,我能行。


正向的自我暗示,非常重要。


当我们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让自己接触到更多的“未知”,我们的空间也得到了扩大。


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里,我们才能够扩展生命的自由,我们自己,也更加舒服,更加自在。


作者:三木水,心理咨询师,北京大学硕士,浙江大学学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取向。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木水心理工作室(hongcen2063)
   预约心理咨询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

婚姻家庭/亲子教育/情绪管理


父母只“鼓励”,孩子更痛苦

2021-08-31

彻底结束一段关系,需要多久?

2021-08-31

未被爱过的妈妈,有爱孩子的能力吗?

2021-08-30

我和我妈,相爱相杀

2021-08-30

请允许你自己,最重要

2021-08-29

你是因为什么,想要了解心理学?

2021-08-29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UM心理咨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