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沉浸式乡村| 用“沉浸式”赋能乡村转型升级

城市光网 2023-10-28


对于沉浸式乡村的发展来说,可将这一概念拆分为“沉浸式”和“乡村”这两个关键词分开讨论。一方面,“沉浸式”是发展手段,是科学技术助力乡村发展后达到的效果模式。“沉浸式”这一模式能够帮助乡村发展完成转型升级,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乡村”则是发展的主体与对象,是核心的内容所在,再为先进、智能、绚烂的科学技术,都始终应紧紧围绕“乡村”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为其服务。而“沉浸式项目”的设计与空间排布,也应紧紧围绕着乡村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互相照应、互相补充。本文即围绕沉浸式乡村文化内容挖掘思路展开,探讨沉浸式乡村的类型、内容,以及挖掘与深化的策略与方法。

01沉浸式农业观光园

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资源为核心依托,以旅游功能为核心展示,借科技、相关辅助设施等进行创新性的规划、设计,从而形成的集聚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以及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该内容挖掘思路适合农业资源条件良好,自然风景宜人舒适的乡村村落。


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可追溯到二十世纪末,当时随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应用,各地、市、城郊及乡镇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内,主要栽植果树优良品种、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方面遵照了园林的规划原则与要求,有的还设立了一些园林艺术小品和其他娱乐服务设施。整个园子除生产农副产品之外,还可供人们参观游览,由此便形成了农业观光园雏形。


立足当下,城镇居民面临居住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等问题,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这为农业观光园提供了广阔市场与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的旅途劳累与快节奏,自然将目光转向了“近处的远方”,即距离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如津南“佳沃世界丰收节”主体农业观光园,便是按照上述打造思路,推出奇趣昆虫屋、草坪音乐节、萌宠大剧场、童话舞台剧、丰收巡游、儿童写生、丰收集市等七大亮点主题活动,让游客沉浸在关于农业知识与自然魅力的视听盛宴中,感受沉浸式乡村独具的疗愈与解压功效。


“佳沃世界丰收节”农业观光园沿途设置的昆虫屋内包含了许多仿生昆虫,形态各异,在帮助游客认识了解昆虫的习性外观的同时,也能有效保障安全无害。草坪音乐特邀了西番莲乐队,interstung乐队,Free Channel乐队,开启一场关于音乐的狂欢派对。而来丰收巡游的队伍中,满载的瓜果蔬菜,热闹欢腾的音乐鼓点,让游客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与欢腾中。


此类园区以接收游客消费作为其盈利模式之一,除去可通过想游客推销农产品进行产品处理分销,又可在园区参观制度设置上,以增设门票的方式获得一笔可观收入。且对于一些服务、质量优良的园区来说,借游客的朋友圈等形式做广告宣传也是不失为一项多快好省的宣传策略。此类宣传模式不同于产同商业广告的生硬,既能保证传播速率同时又易为人接受,并且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


由此一来,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即农业观光园。而长远来看,有选择的邀请一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且同园区风格特质相符的KOL,同样可作为其宣传推广的方式之一。既能保证普及度,同年轻人的生活休闲方式接轨,又在费用上又更多的活动空间。


由于农业观光园本身具有一定的土地规模,故而可以以其内部生产产品为切入点,依托某项特色农作物、养殖业或手工副业为卖点开发,将综合餐饮、住宿、采摘、游乐等多项休憩内容与沉浸式结合,采用“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打造沉浸式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等系列农庄、酒庄、水庄、山庄。在夜间经济的开发上,可参考极彩田棚的打造思路,将景观与科技智能相融合,营造出的人景互动的场景体验。如音乐喷泉、声控式景观墙、路灯等等。

02沉浸式古村落
历史与故事是沉浸式乡村打造过程中的两个关键词,而这两个关键词均指向了同一个内容,即古村落。古村落是人文历史的活化石,它集中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劳作状态,且在不同的地理区位上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地域特征,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异质性。

这时古村落特有的保留过往鲜活的生活方式便是其最佳卖点。当游客置身于古村落古色古香的空间场所时,村落中劳作的人儿、徐徐转动的水风车以及山间映衬余晖的落日都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可供游客沉浸的景观之一。可给予游客特别的时空穿梭感,感受到年代感、古朴感以及怀旧感。将其从快节奏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也从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活场所中解绑出来。


此外,古村落悠久的历史中往往孕育了风格独特的戏剧、演艺项目,有充实的文化内容可供挖掘,以供游客展开沉浸式主题游。如有近千年的历史,保存了明清古建筑367栋、古商街900多米、古祠7座的渼陂古村,便依托古村的红色文化与电影文化资源,开展了提灯夜游古村的沉浸式夜游项目。游客既可在吊楼观赏“抛绣球招亲”的演艺,又可在民俗广场上寻觅各色美食,开启一场“舌尖上的观光盛宴”,还可在影院内,亲临影片《闪闪的红星》与《决裂》中部分镜头的取景现场,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与《决裂》的演出片段,沉浸于古村的红色文化和电影文化。此外,游客还可选择前往富水河边放荷花灯,乘竹筏顺流而下。


03沉浸式乡村景区
相比于古村落,景区的现代化程度更高,管理也相对更为细化、标准化、工业化。它是在保留有一定自然、人文资源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游览、观光、探险、休闲、科考等服务的盈利性机构。

依托景区开展沉浸式项目可以从数字技术的角度切入,以数字技术赋能景区景观的呈现方式,利用灯、光、电元素扩展夜间经济,进行交互设计。如清泉湖文化旅游度假区运用全息投影、激光云等数字技术打造的,包含花海、时光木屋、栈道、沙滩、丛林冒险等适合各个年龄段观看等15个场景的沉浸式灯光秀,便是对于光电元素的巧妙运用。


此外,清泉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其他沉浸式的开发,同样紧紧依托景区本身的已有主题风格、游乐器械与项目设施,并在其基础上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升级,从而打造水上高尔夫、奇幻水幕电影、清泉湖动物园、网红摇椅、火车主题广场、汗血宝马等一系列不失景区本身特色的沉浸式项目。


同时,景区不仅仅是调动视觉进行观光游览的好去处,更是调动触觉、味觉、嗅觉,开发美食街、网红夜宵的绝佳场所。在针对景区的沉浸式乡村开发上,也应对此进行考虑。故而清泉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在食宿方面也进行了巧妙构思,推出了星光房、丛林木屋、房车营地,帐篷营地、火车拓展民宿等特色民宿,以及蒙古包特色餐饮、自助烧烤等美食项目。


乡村旅游发展的总趋势是: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沉浸式体验在乡村旅游中发挥作用日益显著,其应用到乡村不仅可以融于乡村景观,还可以生动的讲述在地故事,展现活态的乡土风情,活化更具感染力的乡土文化。通过打造一种强体验感和强互动性的新消费场景,增强人们对于乡土文化的深度理解。

对于沉浸式乡村景观体验营造,不是“走马观花”似的打造一些特色景观,而是需要将景观与故事场景紧密融合,营造出的人景场交互的沉浸体验,让人们通过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与乡村振兴建设成果。


沉浸式乡村的内容挖掘重点在于发现乡村的闪光点并通过技术与设计放大与延其艺术与审美吸引力。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将乡村风物故事打造为“言之有物”的沉浸式项目,“见人、见物、见生活”,从而让游客感受到沉浸式之上的精神感知与乡土共情,而不仅仅是沉浸式技术所带来的感官刺激。


版权声明:本文图
文素材来源于文旅先驱、卓创乡建及网络,如需转载或有疑问请联系小编(微信号:Shiuzse404)~

END



本文编辑 | hjy
投稿、合作 | cxf@urbanlight.cn

推荐阅读 💡

景区转型之路| 沉浸式夜游塑造多元的娱乐体验

抓住文旅综合体项目的“修炼秘籍”,打造爆款文旅IP

激活夜间经济!如何打造有“烟火气”的“不夜城”

相约“云端”| 数字文化消费场景与消费方式逐渐多样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