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周壁村得名与上官姓氏源于齐周对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泽州人文 Author 刘国亮
[小编按]在北朝的东西对峙时期,山西境内大多地域属东魏、北齐,大略今运城市域则属西魏、北周。晋城地区时为东魏(北齐)建州。然而,西魏(北周)亦设有建州,驻今绛县车厢城。这个虚置的西建州,推想功能有二:一是招徕建州民众越境投奔,二是随时准备夺取建州后施治。刘国亮议员《周壁村名的来历》此文,正展示了这一时空中一段精彩的故事。
次营镇周壁村村名的由来十分久远,早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天保年间的碑刻上已有明确的记载。这块碑刻的名字叫《敬造释迦佛像碑记》,与碑刻一体的是上官显愿等五十人造像摩崖,刻石于北齐天保六年(555),现存次营镇周壁村佛堂。
从碑刻文字来看,周壁村名的来历还伴随着一段情节曲折历史故事。碑刻上的字迹有的已显模糊,但多数尚可辨认,根据碑刻记载,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故事大约是这样的:
南北朝时期,周壁一带属建州(今晋城市)管辖,为北魏属地,当地居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随着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西魏建都长安,统辖原北魏统治的西部地区。东魏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为别都,统辖原北魏统治的东部地区。建州虽属东魏,但因地处两国边缘地带,两国互相争夺,使百姓长期遭受战乱之苦。
一次,西魏派遣大将杨树危来犯东魏,并任命其为建州刺史,意欲将本属东魏之建州收入囊中。东魏权臣高欢得到消息,立即委令上官显愿、上官达等前来,加强镇守力量,使西魏之阴谋破灭。
后来,高欢之子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齐。由此,东魏被北齐所取代。
北齐天保六年,西魏兵再次来犯,上官显愿、上官达等受命领领兵西进迎敌,一路所向披靡。西魏政权实际掌权者宇文泰,诡计多端,用兵神出鬼没。为取得对东魏战争的胜利,他常派人到东魏所辖各州郡秘密活动,进行策反。这次看到上官显愿勇猛无敌,亦欲对其策反,即派人手持西魏皇帝诏书,封上官显愿为安平太守。安平郡为建州所辖四郡之一,下辖端氏、濩泽二县。宇文泰此举即意以一人之任命,轻而易举获得两县之领土。
但上官显愿却奉北齐为正主,其忠心于北齐,态度坚定,断然拒绝了西魏的这一任命,并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建州刺史元仪。元仪立即率部队在周壁一带筑营驻守,并将这一地方命名为“州辟”。“辟”有开垦、开辟之意。“州辟”的意思大概是大齐国建州在此设立的驻防之地。
上官显愿、上官达被任命为驻守这一地区的长官。上官显愿不辱使命,以德为治,以仁安民,周围的百姓都前来归附,使得这块土地成为一方太平乐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官亦成为当地著姓。
后来,西魏权臣宇文泰病逝,其子宇文觉称帝,国号周。至此,西魏又为北周所取代。“州辟”又演化为“周壁”,意思是抗击北周之壁垒。
一个南方大县的并村样本:怎样撤并70%的建制村,刷新70%的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