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一农《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出版

随读随写 2019-05-20

作者: 成一农(汇编)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1

页数: 656

定价: 2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20315883


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以长期被忽视的古籍中收录的舆地图为主要对象,并结合各图书馆已经公布的绘本、刊本以及刻石的舆地图,共收录清代之前的地图500余种。

《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中首先对收录舆地图的古籍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以此为基础,通过比照分析,按照谱系将具有渊源关系的舆地图分类列出,并简要说明各谱系所属地图之间的关系和重要差异。最后部分则以舆地图为主要材料,对古地图研究中被忽视或者有着错误认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作者简介  · · · · · ·

成一农,男,1974年出生于北京。1992年至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至2017年2月,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自2014年开始担任历史地理研究室室主任。2017年2月至今,任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科研情况

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城市史以及中国传统舆图的研究。曾主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目前正在主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地图的整理与研究(16ZDA117)”,担任两项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负责人。

出版学术著作4部:《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空间与形态——三至七世纪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非科学”的中国传统舆图——中国传统舆图绘制研究》《广舆图史话》;译著4部:《帝国晚期的江南城市》《所有可能的世界——地理学思想史(第四版)》《城市形态史——工业革命之前》以及《近代中国的条约港经济——制度变迁与经济表现的实证研究》;通俗著作1部:《欧亚大陆上的城市——一部生命史》;资料集1套:《中国古代城池基础资料汇编》第一辑。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论文70余篇,此外还撰写通俗读物20余篇。

工作计划

古代舆图的整理与研究:目前本人正在从事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地图的整理和研究工作,这一研究已经获得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资助。与绘本地图相比,古籍中作为插图的地图,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士大夫所能普遍看到和日常普遍使用的地图,这一研究的初期成果《清以前全国总图的整理与研究》已经完成,并获得古籍出版资助。此外,本人正在协助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组织学者从事J.B.哈利和大卫·伍德沃德主编《地图学史》丛书的翻译工作,这一工作已经获得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

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国将地理信息系统引入历史学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本人是国内较早使用这一技术的研究者之一,目前正在参与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


目录  · · · · · ·

凡例

第一部分 清以前“舆地图”及收录“舆地图”的古籍

一 宋代

《九域守令图》

《禹跡图》

《华夷图》

《墬理图》

《宋刻舆地图》

《历代地理指掌图》

《六经奥论》

《六经图》

《六经图碑》

《陆状元增节音注精议资治通鉴》

《永嘉朱先生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

《帝王经世图谱》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

《佛祖统记》

《音注全文春秋括例始末左传句读直解》

《十七史详节》

《禹贡集解》

《禹贡山川地理图》

二 元代

《尚书通考》

《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大全》

《新编事文类聚翰墨全书》

《诗经疏义会同》

《诗集传附录纂疏》

《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

《音点春秋左传详节句解》

三 明代

……

第二部分 清以前“舆地图”的谱系

第三部分 清以前“舆地图”研究



凡  例


一、收录地图的范围

本图录以收录清代之前的“舆地图”为主,不过在收录对象方面与目前已经出版的图录和图目存在如下区别:

可能由于认为绘本地图绘制得更为精美,代表了中国传统舆图绘制的最高水平,因此以往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的图目和图录重点收录的是绘本地图,古籍中作为插图存在的地图往往被忽视。与此同时,与绘本地图相比,在中国古代舆图的研究中只有少量被认为重要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刻本地图(集)和古籍中作为插图存在的地图,如罗洪先的《广舆图》、《武备志》中的“郑和航海图”,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但这些地图仅仅是中国古代刻本和钞本书籍中的地图的极小部分。

不仅如此,目前一些图书馆对其收藏的绘本地图以及重要的刻本地图(集)进行了编目,不过在留存于世的浩如烟海的各类古籍中还存留有大量地图,这些地图数量众多,据不完全统计,除方志地图之外,至少应当有6000幅以上,但目前对这些地图不仅缺乏研究,甚至也没有进行过编目、整理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的绘本地图很多是因事因时而绘,再加上手工绘制以及载体的限制,复制较为困难,流传范围有限,但刻本地图(集)以及书籍中作为插图的地图,由于印刷便利,流通范围广泛,更能代表中国古代,尤其是印刷技术发达的宋代之后,中国人特别是士大夫日常所能看到的地图。

因此,这些地图应当得到与绘本地图相同的关注和研究。而且,中国古代书籍中作为插入的地图与绘本地图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一些重要的绘本地图有时是依据书籍中的地图摹绘或改绘的,如宋代的《华夷图》与《历代地理指掌图》中的“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存在密切的联系;明代郑若曾《筹海图编》中的“沿海山沙图”对明代后期以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万里海防图》、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藏万《福建海防图》为代表的大量绘本地图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彩绘本《大明舆地图》则是对刻本地图集《广舆图》的忠实摹绘。

基于此,本图录在收录绘本地图的同时,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那些收录在各类古籍中的“舆地图”。由于精力所限,本图集收录的范围主要为《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五套丛书中所收古籍中作为插图的“舆地图”,涵盖面虽然必然不全,不过这些古籍应当是留存至今中国古代曾经流通过的书籍的主要部分,因此在代表性上应当是没有问题的。

  

二、编排、组织方式

以往的图录和图目或按照所收地图的绘制时间(各个时段内再按照地图的主题),或按照地图的主题(主题之下再按照地图的绘制时间)组织。这样的组织方式固然可以清晰的展现中国古代地图以及不同类型地图的发展过程,但却忽略了地图之间的传承关系,很多时候将属于同一谱系的地图分别归入到不同的类别和时段中,因而割裂了同一谱系地图的发展过程。而地图谱系是地图发展脉络具体而微的体现,并且通常展现了古人以地图为媒介表达出的对某一问题认识的发展过程以及各种不同认识之间关系,是地图学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此,本图录在著录清代之前的“舆地图”的同时,希望通过图录尽量展现出属于各个谱系的“舆地图”之间的传承关系。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本图录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图录。如同以往的图录和图目,大致按照朝代著录搜集到的绘本、刻本“舆地图”以及古籍中的“舆地图”。其中对于古籍中的地图,由于本目录针对的是“舆地图”,因此对于这些书籍仅进行简要说明并列出其中收录的“舆地图”;对于单幅“舆地图”,将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大致收录清以前的“舆地图”近500幅。

第二部分,即谱系。以第一部分为基础,按照谱系列出属于不同谱系的“舆地图”,并简要说明这些地图之间的关系和重要差异。不过,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两点困难:

第一,同一部古籍的不同版本中所收录的同一图名的地图,在具体内容上可能并不相同,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六经图》中的“十五国风地理图”,图中有“今两浙路”等地名,因此该图很可能与最初的宋本非常近似,甚至是直接来源于宋本的。不过现藏于江西上饶市博物馆的《六经图碑》中的这一地图,虽然图中绘制的内容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六经图》中的地图基本相同,但“今两浙路”则为“今浙江省”,并出现了“江南”“今湖广”“今甘肃省”“两广”“今北平”以及“今岭北省”等地名,这些地名所属朝代非常复杂,这一图碑很可能是后来经过改绘后刻石的。因此,对于同一部古籍需要查阅其不同的版本,才能对其中作为插图存在的“舆地图”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而这些版本通常都收藏在不同的藏书机构,本图录所收录的五部丛书中的古籍远远无法涵盖各种古籍的所有版本。

第二,古籍中作为插图存在的地图的其绘制年代的判定是非常困难的。古籍中作为插图存在地图中的一部分并不是著作作者自己绘制的而是来源于其它著作因此不能将收录地图的古籍的成书年代作为地图的绘制年代。而且,古籍中地图所表现的内容有时非常简单,很多又属于历史地图性质,对地图绘制时期的政区等地理要素的表达过于粗略,由此进一步加大了判定其绘制年代的难度。更麻烦的是,对于不同古籍中地图绘制时间先后的判断并不能参照收录地图的古籍的成书时间,因为存在出版时间较早的古籍其收录的地图的绘制时间要比出版时间较晚的古籍中收录的地图的绘制时间要晚的现象。

因此,这一部分目前基本只能做到将绘制内容相近的地图归于一个谱系之下,然后再在分析具体绘制内容的基础上,将这一谱系之下的地图进一步分为几类。其中部分谱系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一谱系目前存世最早的祖本,但也有些谱系则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如果能判断出最早的祖本的,将在该谱系所附的“说明”中加以具体说明。因此这一部分列在各谱系之首的地图并不一定是该谱系中存世最早的地图,具体请参见各谱系之后的文字说明。

此外,本图录所收录的地图的图影也将按照所属谱系附在各谱系之后,以便今后的研究。

第三部分,即研究。这一部分是整理清以前“舆地图”的基础,且这些研究篇幅较大,无法容纳于第一、第二部分的各舆图或古籍的介绍之下,因此需要单独列出,主要涉及对某些“舆地图”之间的传承关系的研究。虽然以往学者对于某些“舆地图”,如《禹迹图》《大明混一图》《广舆图》的谱系或者与其他“舆地图”的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可以作为本图录的基础,对于这些研究成果在具体地图的著录中将会以注释的形式体现。不过,目前依然有一些“舆地图”的传承关系或缺乏研究,如《华夷图》,或研究的不够全面,如《广舆图》,因此对这些“舆地图”传承关系的研究是这部分的重点。此外,这一部分还将涉及一些关于中国古代“舆地图”研究方法的讨论,如地图的绘制年代与地图所表现年代的差异,以及中国传统舆图绘制的科学性和绘制方法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研究大都已经发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