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退群、拉黑,你经历过这样的割席分坐么?

郁土 郁土3 2024-02-05


 
“割席分坐”许多人都知道的,说的是南北朝时,管宁和华歆是同学,一日有乘轩冕经过门口,管宁读书如故,而华歆跑出去看。于是管宁和他割席分坐,不再承认其为朋友。这是因为对待富贵之态度不同而导致好友分手者。然今日之割席分坐,则多因对待时政之态度不同所致。所以我说,无论是同学还是好友,无论是兄弟还是姐妹,无论是夫妻还是父母,请莫谈时政!

倒不是谈时政有什么危险,而是一旦开谈时政,则伤同事情、同学情、朋友情、兄弟情、夫妻情、父子情……五伦之中,君臣早无,一旦开谈政 治,则其他四伦尽丧矣。国人讲究活在人伦之中,人伦尽丧,便譬如那鱼儿离开了水,岂不危乎?可不慎欤!

朋友言,他一老乡,出身贫寒,上大学时,袜子破了补补再穿。大学毕业后步入仕途,步步高升。然其对邓 公极为不满,无比怀念从前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朋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他也不想想,若无邓公主持的改革开放,何来恢复高考?不恢复高考,你一农民的儿子,又如何能够迈入大学之门?不上大学,怎能有你后面的飞黄腾达?所以,每次俩人相见,谈什么都成,就是不能谈时政,一谈时政必吵架。

大学同学拉了一群,某次,群里两位同学为要不要向西方学习争吵起来,一同学坚持传统的什么都是好的,不需要向西方学习什么。另外一同学当然是反对了。争辩到激烈时分,那名主张学习西方长处的同学,就请那名反对向西方学习的同学,回去将自家的抽水马桶砸了,盖抽水马桶是西方的舶来品无疑。在抽水马桶引进之前,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连皇 帝大人,也不得不忍受登坑如厕之臭味,至多用干枣堵住鼻孔,或在马桶底部铺上香木末来掩饰臭味。

《世说新语》中不就记载,大将军王敦刚和舞阳公主结婚,如厕,见旁边漆盒里放着干枣,就拿起来吃了个干净,后来才知,那是用来塞鼻子以避开臭味的(《世说新语·纰漏第三十四》)。

只是不知,那位坚持老祖宗什么都是好的同学,后来到底有没有将自家卫生间的抽水马桶敲掉,而换上需要日日去外面倾倒、洗刷的普通马桶?

一老友曾告我,他带头拉了个大学同学群,中 兴事发,他在群里放了些较为理性分析此次事件的文章,结果一女同学大骂他是“汉 奸”“卖 G贼”,气得他一脚将其踢出群去,自此同学情义绝矣。

一同事言,一年过春节,他随妻子回娘家,全家聚餐时,大舅哥和小舅哥因对国家大事看法相左而面红耳赤,最后一家人不欢而散。你看,一谈国事,连一顿团圆饭也吃不安生!

我一学生言,曾跟一好友喝了酒之后没事聊到了中日关系,结果他当场掀桌走人,从此跟我割席分坐了……没事不要聊时政!聊聊天气就挺好的,教训啊,切记!

如果说以前发生在同学、老乡、好友、家人之间的争论主题还比较分散的话,则此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争论的主题相对就比较明确与集中,且冲突更为激烈矣。素不相识之网友因意见不合,在群里发生争吵,甚或负气退群或被踢出群之事件屡见不鲜。就连亲人间也不能幸免。

一网友在群里晒出他和妈妈对话之截图。妈妈发给他长长一帖子,大意是,某人和移民欧洲的好友视频聊及此次疫情,好友言,国内的情况如放在欧洲国家,早就崩溃了,因为国外是小政 府、大社会,出了事故政 府管不了那么多,全靠老百姓自己想办法应对。老百姓没办法了,只能去教堂祷告,求助上 帝。像国内这样又是封城,又是全民居家隔离,在国外根本做不到,不出一个礼拜就天下大乱了。

    最后,这个移民欧洲者感慨道:“当今世界,只有中国能做到如此,美国也不行。看看抖音,看看朋友圈,有多少段子逗的(得)你肚子笑疼,有多少事迹让你热血沸腾,满满乐观向前,满满的正能量,除了我们,那个国家,那个民族能做到!我觉得我们虽然遇到了疫情,但是我们也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虽然也焦虑,但是每个人都相信一定会战‘疫’成功,一定会春暖花开!

网友不同意妈妈的观点。老母马上怒斥道:“你咋就见不得国家好呢?”

网友感慨:“再这么下去,母亲大人都快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对此深表同情。他说,其母是政 治老师,天天试图改变他;而他丈母娘情形更为严重,这俩人都惹不起。

另外一入职不久的小同事,热爱读书,喜欢关注国内、国际大事,遇事能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也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一些他认可的观点与文章。为此而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其外婆在微信上把他拉黑!

类似之情形,鄙人也曾多次遇到,故而每每见到这种情况,便感同身受。

然此种因对时局或国家大事看法不同而伤感情之事,却并非我们所独有。

1920年夏天,英国大哲罗素访苏归来,选择了讲真话,结果——
“罗素在下笔写访俄报告时,面临了一项抉择:要说实话,还是要失去朋友,结果他选择了前者,因此《布尔什 维克的理论与实际》一出,许多的好友都因为他对苏俄的批评而与他友情破裂。过去因为反 战,使他失去了很多的朋友,现在又因为反 苏,而使他失去了很多新的和平主义的朋友……”(艾伦﹒伍德《罗素传》,林衡哲译,志文出版社)

智慧如罗素者,亦不能避免因讲实话而与朋友割席分坐,更遑论我等了!

19世纪末的法国也曾发生过。1894年底,法国军 队总参 谋部的一名低级军 官阿尔弗勒德·德雷福斯,因莫须有的间 谍罪,被判无 期徒 刑。谁也没有料到的是,此一不公 平判决,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郑先生在《法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一文(收在《走出囚 徒困境》中),对此做了详细描述。左拉因发表《我控 诉》而被判 罪。

“不久,小说家法郎士、普鲁斯特,作家纪德、勒纳尔,诗人贝玑,印象派画家莫奈,历史学家莫诺,社会学家杜尔凯姆,语言学家布律诺等一大批法国著名知识分子发表联名宣言,要求重新审 理德雷福斯案件”。然直到1906年,法庭才否定了以往的判决,宣布德雷福斯无 罪,为他恢复了名誉。我们今日所熟知的“知识分子”一词,便是产生于此一运动当中。

在此次事件中,
“无数家庭、亲属、朋友因见解不同而关系疏远甚至誓不两立;无数不相识的人们,不同兴趣、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身份的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道义目标走到了一起。这是一场道义交锋,又是一场以道义为基础的群体划分和组合。它在法兰西民族的心灵上留下了伤痕……
当事件过去10年以后,一些好心的和事佬邀请分属于两派的老朋友同桌吃饭还遭到双方的回绝”。

郑先生为此感慨道:
“这是何等执著的道德立场!他们可以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无辜者投入这样大的热忱,可以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道义打碎私人间的友情。正是这些真挚的人构成了法兰西民族的脊梁。”

只是不知,今日为了国家大事而投入巨大热忱的人们,他们能否也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
OO年二月十七日下午
 


郁土微信相关文章

————————

给方方阿姨写信的这名高中生到底多大?

“幸灾”不仁,“乐祸”必招殃咎

我就是一条追寻人类文明的狗

就想问问沈阳的朋友,这是真的吗?

《环球时报》真当代之神农也

郁土:“你写这些有什么意义呢?”

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诞生了

从“山川异域”到“八闽来助”

如何面对谬 论?

常见思维谬误举隅:错误归因

常见思维谬误举隅:神奇的归谬法

常见思维谬误举隅:戏 子误国论

郁土:常见思维谬误举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退群、拉黑,你经历过这样的割席分坐么?

郁土 郁土3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