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封写给树的“情书”

2017-03-12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植树节 | 植物



今天植树节。


亲,你去植树了吗?或者,你带着家人在公园散步?“这是什么是树?“为什么植物能长成参天大树“世界上有多少种树?”……你有多少关于树的问题?


这里有关于树的10本书,一封封写给大树的情书,关于树的秘密生活,关于我们和树的故事。


树 · 观察
1.《怎样观察一棵树:探寻常见树木的非凡秘密》


2011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2011年《纽约时报》最佳园艺类图书

2016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思考比了解更有意思,但比不上观察。

——歌德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

——罗丹



北美鹅掌楸萌发的叶片和叶状的托叶像花一样美。


人人都知道树长什么样子,对吗?

但你真的观察过红花槭上精巧的花朵吗?

或是鹅掌楸正在萌发的嫩叶?

水青冈的枝条?


当你仔细观察一棵树时,一个被形状和细节填充的新世界会向你敞开大门——你将看见你不曾知晓的美,你将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欣赏树木。当你能够从一棵树的生长轨迹中感受生命的四季,你会真正领略自然那激励人心的力量与美妙。


此处展示的是(从左至右)黑桦、北美柿和北美圆柏的树皮。


北美红栎的雄花序和新叶同放。







树 · 观赏
2.《树的秘密生活》





▲ 来自菩提树的灵感——佛祖在树下开悟


可能每个人都知道这个关于树的简单定义。但是,我们还要对这种定义进行一点“解构”(现代哲学家们如是说),意思是,这样给出的关于树的解释和说明还并不全面。


首先,我们对于“高大”一词如何理解?高大是相对而言的,也许我们可以为树的高度选择一个参考数值,至少56米。在某些情况下,这样设定参考值也很有必要——如果你是个林场主,或正在经营一片苗圃,常常需要一些数据指标。但这些指标并不代表树的定义。它们只是帮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完成一些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的标准。它们非但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描绘了自然界本质”的那种定义。

▲ 圆形叶片,外形美丽的紫荆树

▲ 椤曾极为繁茂。其中有一些,像蚌壳蕨,至今仍可见到

▲ 银杏树也曾经种类繁多,但目前仅存一种


▲ 一些现今尚存的狐尾松,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样久远


最后,我们还是要奉献上几个孩子也能看懂的“树”的定义:“所谓树,就是中间长有一根向上伸展的主干的高大植物。前提是它能够生长在适宜的条件下。”另一个说法是:“与其他植物很相近,生长高大,中间有粗壮的向上生长的枝干。或者外形巨大的植物,中间有粗壮的向上生长的主干。”这样的说法可能有些拗口,但目前的认识也就仅限于此了。




我们常以严肃甚至枯燥为特征看待科学著作,而本书不仅知识严谨,探究深刻,而且文笔抒情,发生在大自然间的小故事起伏跌宕,对自然的真爱流露笔尖,读起来既像科学论著又像浪漫诗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


一份写给大树的情书,文笔饱蘸激情和科学活力,读起来欣欣然。塔奇的作品总是充满温情和智慧。

——英国《金融时报》


任何对自然界感兴趣的人都会喜爱《树的秘密生活》。我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地向朋友们朗读整段的内容。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好书榜


精彩!无价而且及时。塔奇是令人梦寐以求的导师。

——英国《每日邮报》



树 · 酒饮
3.《醉酒的植物学家》


这本书是一篇在植物学与酒的婚礼之上朗诵的充满激情的祝酒词——


清酒始于米粒,苏格兰威士忌源于大麦,特基拉来自龙舌兰,朗姆酒酿自甘蔗,而波本酒出自玉米。你已经渴了吗?不止如此,酒瓶里可不是只有纯酒精。在《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中,艾米·斯图尔特考察了许多能让人晕眩的花草、树木、果实和真菌,梳理了用于为酒调味的各种植物原料——芳草、香料、水果、坚果、树皮、根茎和花卉等等。最后还介绍了若干可作为鸡尾酒辅料和装饰物的植物。


在所有被发酵和蒸馏的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植物中,有些是危险的,有些极为古怪,还有一种和恐龙一样古老——但是每一种植物都为全球的饮酒传统和人类历史做出了独特的文化贡献。


这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其中还有50多种调酒配方和可供园艺爱好者参考的种植诀窍——会让你在任何一场鸡尾酒宴会上都成为最受欢迎的嘉宾。按捺不住一试身手了吧?




树 · 辨识
4.《草木缘情》



具有特殊树冠形的植物,比较容易鉴识出种类。国画中常见的圆形树冠植物,如女贞;扇形树冠植物,如槭类、榆类、光腊树等;伞形树冠植物有马尾松、黑松等;圆锥形树冠植物,有杉类的杉木、水杉,松类的冷杉、云杉等;不规则树冠形植物,则多属不易辨识的阔叶树种。



▲ 宋代马麟的《静听松风图》,松树横卧的树干很容易辨识。



▲ 箬竹是小型丛生竹。


树皮光滑或粗糙、深浅裂纹、特殊花纹等特征,也是辨别树种的一种方法。布些树种如梧桐、杨树等,树皮表面平滑或纹理柔细;有些植物如马尾松,树皮呈龟壳状裂纹;樟树、鹅掌楸、银杏的干皮则是直纹深裂状。这些特征很容易从画作中观察到。




植物学解决《红楼梦》作者之历史悬案

左手文学,右手科学,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

恋恋文学与植物,传唱千古的隽永关系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累积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在书房中遨游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考评大地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




树 · 购置
5.《我的花园、我的城市和我》



这是英国姑娘海伦·芭布丝(Helen Babbs)寓居伦敦一角的生活乐趣,而真正的主角则是窗外那片不足三平米的屋顶阳台——“我的花园”就是在那里诞生的。这一天,她要去买一棵名叫“休”的榛子树。



▲ 英国姑娘芭布丝与她的花园


我今天打算去买一棵我梦寐以求的坚果类的小树。我向东走到霍克斯顿的哥伦比亚路(Columbia Road )市场, 有眼光的伦敦人都去那里买鲜切花、低价的植物和丰盛的早餐。它离我的住处有20分钟巴士车程,快到的时候就会看到过马路的人们用胳膊夹着满满的植物,还有植物的叶子正从路过的小汽车的车窗里露出来。


回去的时候,我局促不安地坐在它旁边,望着巴士上层的车顶,我们俩引得几个人露出微笑。现在我的屋顶和卧室都长满了刚出土的嫩芽,我有了幼苗,还有了休——花园终于有了雏形。


▲ “我的花园”的一角




从作规划、购置种子及工具,再到育苗、培植、收获,花园陪伴着作者经历了从春到冬的一年时光。在这条主线之外,作者还描述了她眼中伦敦的自然生态环境,从高楼观鸟到参观都市农场,从城市骑行到雨中长走,揭开了伦敦这座大都市不为人知的一面。


作者海伦·芭布丝(Helen Bsbbs),自由撰稿人和作家,生活在英国伦敦。她曾在BBC及其出版部门任职,为《野外伦敦》杂志做过编辑。现在为《卫报》、《观察家报》、《新政治家周刊》等媒体撰稿;也为慈善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做杂志编辑,如“绿色和平组织”等。




树 · 种植

6.《自然老师没教的事》

7.《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



最近几年“种树”成为极热门话题之一,特别是气候变暖问题是大家都关心的,只要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论政府或民间团体无不勠力以赴,尽力倡导。根据“林务局”的研究数据,地球上每多一棵树,年可以减少12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全台湾2300万的人口,每人都种一棵树,预计一年可减少27亿公斤的二氧化碳。



▲ 春天的小叶榄仁树的黄绿嫩芽有另一种层次的美


树木的绿叶行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树木吸收的水分,经由阳光的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只要是念过生物的人,对光合作用一定不陌生。但真正要把种树与减碳画上等号,其实没有这么简单的计算公式,反而比较像是安慰剂,让大家不要人心惶惶。


不过种树还是应该要大力提倡的,特别是台湾的都市居住环境,绿地普遍不足,树木对于都市生活质量的改善是有目共睹的,包括改善空气质量、夏天有利于降温,当然还有美感上的陶冶,树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不同风貌的展现让都市人也能嗅得一丝自然的气息。


▲ 流苏的白色花朵,像下雪一般布满了整棵树。


春天是适合种树的季节,台湾也明定3月12日为植树节。如果家里有一小块庭院,不妨规划一下,挑选自己喜爱的树种。十余年前我有了一小块地,于是开始种树,原本荒草蔓生的小花园慢慢有了自己的风貌,因为特别偏爱会开花的树,所以选择了钟花樱桃、流苏树、柚子、十大功劳等春天开花的树种,每年最期待的就是春天繁花盛开的景象,有粉红、白色、黄色等缤纷色调,还有热闹非凡的野鸟和昆虫都——来造访。


随着岁月的增长,这些树木日益茁壮,不仅树围变粗了,也从原本的小树长成两层楼高,现在成为我家猫咪最喜爱眺望的标志物,因为树上常有不速之客造访,而猫咪只要趴在窗前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因为有这些树木,花园的生命变得丰富极了,也带给我许多生活乐趣。


行道树是都市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绿化角色,没有绿树的点缀,水泥丛林将不宜人类居住,而且也缺乏表情。现代大都市一向非常重视绿地的比例,行道树也受到良好的照顾与保护,以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 行道树


行道树的重要性不仅是改善生活环境,其实对其他生物而言,行道树更像是沙漠里的绿洲,提供了栖所、食物……在自然资源贫瘠的都市环境里,这些树木扮演着类似诺亚方舟的角色。

 


▲ 繁忙的都市中心,也有绿树成荫的景象。行道树虽然是人造环境,却也是许多都市生物的庇护所。


如果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不只是着重其观赏性,而是以本土树种为主,相信更可以庇护许多小生物,也可在不同的季节里供不同鸟类来觅食,这样随时有鸟可赏,有昆虫可看,是都市里活生生的生态系统。

《自然老师没教的事》和《爸妈必修的100堂自然课》一样,都是从身边着眼,从生活入手,体验小小的自然乐趣,从而发觉“自然就在我身边”。读者们可以经历从好奇到了解,经体验而喜爱的过程,逐渐拥有一双发现自然的慧眼,进而潜移默化地改变生活的态度。


借由精彩的摄影与自然插画,提供一般人容易亲近的入门路径,特别是生活中随手可得的题材,让大家愿意重新看待大自然,使人人听得见大自然的心跳。




树 · 探索
8.《发现之旅》


对于过去三百年间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学探索,怎能没有树的踪影?


▲ 菊科植物的黄刺冠菊


▲ 鲍尔笔下的棕榈树


▲ 图中状似莉草的菊科植物锅毛红花(Carthamuslanattis),又称为藏红花,是1772年8月初作于马代拉。



书中的许多博物馆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们绝对值得读者悉心鉴赏。过去一代代的科学家与历史学家都曾深深地为这些故事与图像着迷,并从中获得了阅读的乐趣。这本书的出版提醒我们,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然艺术家在自然科学演替过程中的贡献不容忽视。


延伸阅读:《伟大的探险家》《伟大的博物学家》,与《发现之旅》被誉为“博物三部曲”。




树 · 追寻
9.《态度——茶人与技艺文明》



▲ 依稀可见采茶人


看来,要寻到那棵古茶树,是非常不容易的事。一想到这是一棵关乎茶的诞生的古树,我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终于,在一处寺庙外面,看到了已经被保护起来的古茶树,石壁上是启功先生题写的“绿雪芽”三个大字,笔力遒劲,形体优美。


蓝姑是什么时候的人,她何时种下了茶树?方老师解答了我的疑问。


关于蓝姑种茶治病的传说,来自遥远的尧舜时期。当时太姥山中有很多小村庄,居住着逃难避祸之人。蓝姑一家并不姓蓝,而是以种蓝为生。蓝姑心地善良,经常帮助邻里,很受大家喜爱。


某一年,村子里很多小孩得了麻瘆,蓝姑为挽救孩子们的性命,决定上山采药。南极仙翁被蓝姑的爱心感染,点化她说鸿雪洞顶有可以治病的神树。蓝姑不惧千难万险,爬到山洞口,找到了这棵神树,釆下叶子煮水,救治了奄奄一息的小孩。


而这棵树在明朝被命名为“绿雪芽”,它的枝条,由此被剪裁扦插,才有了福鼎大白茶,以及太姥山一片片的茶园。这棵长在洞顶,吸收天地之灵气的茶树,被称为福鼎白茶的始祖,是茶叶的活化石。


她与寻茶路上这些技艺精绝的手艺人一道,穿越喧嚣,在一种神秘的寂静中,为茶的原乡,引来美的清泉。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总导演



《态度——茶人与技艺文明》宛如一本关于茶业手艺人的纪录,记录了大师们做茶的态度。西湖龙井、六安瓜片、福鼎白茶、蒙顶黄芽、安溪铁观音、凤凰单丛、武夷大红袍、正山小种、祁门红茶、茉莉花茶,每一种茶不单单是茶,更有背后每一位茶人的态度与隐身期间的茶文明。手艺的态度,茶人的态度,其实都是时间的态度。




树 · 聆听
10.《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不仅仅是一本书而已,也是真实存在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霍河雨林实际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国最后留有自然寂静的地方之一。




汉普顿背着录音器材和测量音量的分贝计,好奇又深情地倾听大地多彩的自然之声。他与旅程中邂逅的人细说寂静,耐心倾听。抵达目的地华盛顿特区时,汉普顿已完成饶富意义又令人难忘的美国“声音心电图”,并在当地拜会联邦官员,极力主张保护自然的寂静。


本书承袭雷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注意到视为理所当然的美,并且敲响了迫在眉睫的环保警钟。曾获艾美奖的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发出警语,大自然的寂静是美国消失最快的资源,他的使命便是在这些抚慰心灵的地球声境因与日俱增的人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录制并保存 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




树 · 生命
11.《看不见的森林》



上个星期,森林里绿草铺满大地,一条进行光合作用的绿毯长到了齐脚踝深。现在枫树正在舒展开叶片,从枝条上垂下绿色的花朵。森林里的绿意就像上升的潮汐一样,从地面开始慢慢往上爬。上涌的绿潮使山坡上流淌着一种万物复苏的气氛。

 

一切植物都面临着生长与水分利用之间的权衡关系,但是树木还面临着一层凶险的困难。它们将枝叶伸向天空,由此变成了自身输导系统之物理特性的奴隶。每根树干内部,都隐藏着大地与天空、土壤水分与太阳火力之间至关重要的连接线。控制这根连接线的是极其严酷的法则。

 

树木的输水系统极其高效。它们毫不费劲,只需听任太阳的力量牵引着水分在树干中流动。如果人类要设计出机械装置来将几百加仑的水从树根部位提到冠层高度,森林里将是一片刺耳的水泵声,充满呛人的柴油味,或是到处拉着电线。演化的经济过于紧张拮据,断然不会允许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因此,水分在树木中的运行是轻而易举地悄然进行的。



2015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2014中国好书奖获奖图书

2014年《新京报》年度好书

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

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最终入围作品

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 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我们揭开藏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 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戴维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 


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




树 · 修行
12.《森林里的一棵树》



有任何人指使树木非要怎样成长吗?它们不能说话或移动,不过,它们却能避开种种的障碍而成长,无论如何狭窄乃至难以生存,它们仍旧向外伸展。


树本质上什么也不懂,它们只是依着自然的法则成长,但它们却有足够的“认知”去远离危险, 并趋向一个适当的地方。人们也应向树学习。


我们想超越“苦”,而如果我们所喜欢的和我们所嗔恶的会造成苦,那我们就不该太靠近它们和被它们所局限。一旦我们趋向佛陀时,苦会逐渐减少,最后完全断尽。(《向外生长的树》)






许多阿姜查教导的譬喻,是来自于他广泛的森林生活经验。

他的修行就是注视,同时完全地敞开心胸,觉察于发生于自己身心内外的一切。

他会说,他的修行并无特殊之处,套一句他说的话,他像“森林里的一棵树”。

“树只是树。”他会这么说;而阿姜查就只是阿姜查。


是的,我们都是森林里的一棵树。


本文转自公众号:商务印书馆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异域同源:日本古画里的中国传统|在深大桂庙,不绝的书店香火|天才捕手的故事——没有他就没有沃尔夫、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一条法律,十个判例,从这本女性之书读懂美国|大物理学家给小朋友上量子力学课|女人的画像|穿越时空,与那些黑暗中的女人对话|给见字如面的一封信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